【MOOC透视】新教育基础设施支撑下未来教育的根本特征
【总第205期】
新教育基础设施
支撑下未来教育的根本特征
最近看到有学者撰文指出,这次疫情导致的各类学校由面对面授课仓促转向在线教学,对多年来一直被热议的“在线教育”,起到了“祛魅”的作用,即,大规模在线教育将其利与弊都真切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由此,我还想说:这次疫情导致的全球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也使我们真正看清了未来教育应有的模样,或者说是我们对未来教育的根本期待究竟是什么。简而言之,有两点:一是它即不是纯线下的,也不是纯线上的,而是线下/线下无缝融合;二是它将为不同教学需求提供最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先谈谈线下/线上无缝融合。
其实整个社会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早已开始并日渐显著。在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们也早就在谈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线教育也已经发展很多年,只是尚未完善、实用,世界范围内,实际的教学基本上仍处于线上、线下割裂的状态,在疫情之前是线下教学为主体、线上教学为辅助,疫情爆发后正好来了个大反转,是完全转移到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停止。现在,疫情缓解,学校重启复课后,基本上又回到了线下实体教室之中。
正是这种广泛存在的线上、线下教学的割裂,才引起了从由面对全线下授课突然全面转向线上教学,再由纯在线教学回归到纯线下教学所引发的双重不适应,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线上线下教学界限消弥、无缝融合的期待。
这种期待,恰是我们的室联网理念和技术体系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十余年的深耕,我们几年前就意识到了未来教育对这种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需求,所以一直致力于满足这种需求。可以说,室联网体系支撑下的教学,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被一些专家称为是教育领域最强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创新之一的“混合式教学”,因为它更进一步融合了物联网的力量。
通过将教室中关键设施的数字化,从支持全屏书写的交互式触控投影屏幕,到使用普通的纸、笔以自然方式进行数字化书写和交互,打通了教学流程中各环节之间数字与模拟的阻隔,从而实现了基于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横向、纵向各层次、各要素的联通:一间教室之内,实现人人互联、设备互联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联通;异地多间(经由设备连通可以扩展至无限间)教室互联,可以大屏幕互动为支撑实现跨区域大课堂场景化;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教室互联,打破班级、学校乃至国家的局限。
再谈谈为不同教学需求提供最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上面说到的由面对全线下授课突然全面转向线上教学,再由纯在线教学回归到纯线下教学所引发的双重不适应,反映的正是在教学环境突然变化时,教与学双方的习惯被迫改变而感受到的教学自由度和灵活性的丧失。经由纯在线教学又回到传统教室中的教学对比,我们也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彼此割裂的两种教学环境都不能使教学享有最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教学应享有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我认为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人类千百年来在传统模拟化环境下形成的教育、学习习惯应得到最大尊重。以我们最新推出的适应疫情期间教学需求的Class+为例。我们不是将技术置于教学中的显要位置,相反,是努力通过技术消隐技术应用的障碍,即,打造“数字化地存在、模拟化地呈现”的教学环境,通过创造性融入智能自然纸笔书写技术,使教师、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手写心意、口言心声的天赋本能重获自由――书写曾是我们展开思想的基本凭借,今天仍是我们捕捉大脑创新灵光的朴素而便捷的工具,所以,无论是以实体教室为主的还是以线上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自由书写、自由言说。此外,还尽可能地为在线教学建立起传统实体教室中的亲密感,因为这也是我们人类作为一种社交动物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存需求。
二是基于数字化的全连通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传统模拟化环境下无法实现的全新的教学自由和灵活性。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了一间教室之内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整个教育环节、流程的全数字化,为教育管理和研究观测提供了最小的颗粒度。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由构建教育场景,自由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室联网Class+高效融合视频直播和网络教学双系统,把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直播、学生课程学习全链接,可提供小班互动、大班互动、众人旁听(围观)、无边界直播等多种课堂模式;可有效支持教师组织异地实时教学工作坊,支持学生线上线下“爬黑板”、“云答题”和“群协作”,支持课堂有效互动和协作学习,支持学生实时展示个体和小组学习成果,支持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当然,现实中多样化的教学场景无法在此一一列举。室联网体系架构并不是为某一个具体应用而专门设计的,它旨在解决一系列底层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可以大规模部署,并根据不同需求自由搭建最适合的应用场景,从而构建线上与线下界线消弥、数字化与模拟化融为一体的新教育基础设施,为教育的真正主角――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消隐了技术使用障碍的开放创造空间,激发和支持他们更自由、灵活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创新。
王涛(微信号:ioxroom)
【室联网】理论的提出、体系构建和实践者;室联网学习空间站、室联网教师发展空间站、室联网大健康空间站、室联网国学空间站、室联网孤独症资源空间站、室联网社区家育空间站、智慧党员活动室等【室联网】空间站的原创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者;“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中国绿发会丝路研究院室联网中心主任;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更多资讯
【MOOC透视】室联网:未来教育的新基础设施
【学习强国】室联网“智慧教室”:打造全新教育生态
中国教育报:“室联网”教育新概念融入智能教室
王涛:“室联网”是未来教育与教育数字转型的蝶变场
王涛:从黑板时代到超级屏时代的教育推手
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中的“伪需求”辨析系列文章汇编
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学习环境设计与室联网的崛起
【慕客茶会】基于“室联网”的新维空间站助力教育新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理论探讨】当前提出“室联网”这个新概念何以必要……
【MOOC透视】基于室联网场景回归的混合教学模式走在国际前列了……
【MOOC透视】欢迎来到未来的国际教室......
【MOOC透视】“室联网”已不再是个单纯的理论概念
【MOOC透视】英雄所见略同:从文本思维转向视觉思维……
【MOOC透视】室联网,也许是你与教育的新联接方式
【MOOC透视】“学习场”为何如此重要?
【MOOC透视】首次亮相:今年,这个词儿可能会叫响……
【每日半刻™】隆重上线:古朴又全新的高效学习、幸福生活模式,【每日半刻™】在线写心!
【每日半刻™】之党建篇:传统又创新的党员学习模式,【每日半刻™】邀您在线写心,一起守住初心!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任何单位、公众号转载需包含本条和下条授权的完整模板信息,并链接本文地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按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