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摘】《狡猾的情感》(1)— “何为理性”

埃亚尔•温特 罗伯特议事规则 2020-08-20
来自专辑
【书摘】

按:本文摘自《狡猾的情感:为何愤怒、嫉妒、偏见让我们的决策更理性》。


前言


何为理性?


我们从定义说起。


在几乎所有语言中,理性一词都有两种不同用法。


第一种用法与主张和说明有关。某个主张若是以前后一致的内在逻辑和合理假设为依据,我们则可称该主张是理性的。


第二种用法则与决策有关。这一用法要复杂得多。迄今为止,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仍然未能敲定一个广泛认可的直接定义。目前提出的定义几乎都存在缺陷,要么太严格(以致很难想出有什么决定可以达到该类定义对理性所设定的门槛,要么太宽泛(以致几乎一切可能的决定都达到了理性的标准)。


试考虑以下几个示例。


      定义一:假如就某人所知,他/她所采取的某项行为为其带来的物质利益(或回报)没有其他行为可以比拟,该项行为即是理性的。


初看之下,这是一条“宽泛”的定义。须注意,根据该定义某项行为理性与否与个人的主观认识有关。假设你周一买了某公司的股票,周二头条新闻就爆出该公司总裁因金融诈骗罪名被捕的消息,公司股价因此下跌了50%。根据该定义,你的行为仍有可能是完全理性的—你决定投资该公司的时候,对这条消息并不知情。即便你提前知道该公司总裁会遭到逮捕,只要你仍然相信股价会涨,这一行为就仍然是理性的。无论何时,只要你相信过股价会涨,根据定义一,购买该公司股票的行为在当时就算是理性的。


同理,假设在土耳其的集市上,卖地毯的摊主以为顾客会跟他讲价,所以标价虚高,但你还是按标价买了一张地毯。倘若你自认不善讲价,怕因讲价而买不到这张地毯,那你的选择仍然是理性的。


实际上,这是一条非常严格的定义。它将关注点局限在采取某项行为所带来的物质利益上。例如,如果某烟草公司正处于扩张阶段,你却因反对吸烟而拒绝购买该公司股票,根据该定义你这种行为是非理性的。虽然这一行为(拒绝购买该公司股票)合情合理,甚至令人钦佩,但根据定义一,由于有另一种行为可增加你的物质利益(且你对此知情),你的这一行为就是非理性的。这一定义将价值判断排除在外。


那么再来看一条较宽泛的定义。


      定义二:假如就某人所知,他/她所采取的某项行为为其带来的益处(或福利)没有其他行为可以比拟,该项行为即是理性的。


根据定义二,对个人决定的评价并不取决于其所获得的物质回报,而取决于“益处”或“福利"。由于有这两个多少有些模糊的概念,理性的这条定义也可指心理层面上的补偿,而不仅仅是物质利益。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将拒绝投资烟草公司股份的行为理解为理性行为,因为你所感到的良心不安在个人福利方面造成的损失要高于股价上升带来的收益。这样一来,不买股票对

你更好。  


定义二的定义范围要大于定义一。根据定义二,利他主义行为也可算作理性行为,因为利他主义行为所带来的心理满足感有  鼓舞人心的作用,可以抵消随之而来的物质损失。问题在于,该  定义的范围过于宽泛。理论上讲,根据定义二,任何行为均可算  作理性行为,因为心理益处存在主观性。假如某人认为把自己泡  在机油里有益心理健康,那么根据该定义,这样做就是理性行为。


不过,我们需要一条可将此类行为划分为非理性行为的定义故请容我提出第三条定义,我称之为“进化论定义"。


      定义三:假如根据行为发生时的主要情况,某人所采取的行为为其带来的进化优势没有其他行为可以比拟,该项行为即是理性的。


定义三将个人采取某项行为所得到的心理或物质利益考虑在内,以此判断这项行为理性与否。理性行为须通过提高行为主体的进化生存能力,带给其实质性(但未必直接的)利益。例如,根据定义三和定义二,利他主义的布施行为均可算作理性行为,但二者的原因却不尽相同:定义二将利他主义行为划分为理性行为是因为施与者能获得满足感(“心理补偿”);定义三将此类行为划分为理性行为是因为施与者从中获得了进化优势。在以互惠关系为根基的社会中,乐于助人者在其他场合也会获得他人的帮助,而自私自利者则会遭到排斥,生存机会也会因此减少。


进化论定义须视环境而定,但在很多情况下,相比于定义二,该定义能让我们对人类行为形成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须注意,根据定义二,自杀或可算作理性行为。但根据进化论定义,自杀不算理性行为,因为自杀无法为个人带来进化优势。


此处不会提供情感的定义,纯粹是因为我在研究该课题时,前前后后见过几十个定义,但尚未找到一个尽如人意的。许多定义使用了“心理现象”这一说法,但这终归会形成循环定义①,因为对心理的定义无论如何避不开使用情感一词。


情感难以界定,这不足为奇。试想一下,有人让你跟外星人解释你左脚小脚趾疼与挚友去世时你所感到的深切悲痛有何区别,抑或吃比利时巧克力浆所获得的口舌之快与伴侣之间情意缠绵时的感受有何区别。我们可以探讨反应时距的差值和出现可检测信号的不同身体部位,神经学家可以确定不同情感状态下大脑出现不同电刺激的部位,但无论是受到生理感受还是情感情绪的影响,这些差异均可识别。


实际上,情感与生理感受之间的关联之密切,甚至要超出我们对此形成的初步认识。担忧或焦虑会引起胃部不适,甚至腹泻,这是我们多数人都很熟悉的情况。从另一方面来讲,消化不良也可能是噩梦的成因。但肠道与大脑之间的关联不止于此,除大脑之外,胃是人体中唯  处存在大量神经递质活动的器官,尤其是血清素活动(很多心理问题都和血清素失调有关,包括抑郁症)。消化系统利用血清素来处理营养成分,并将其送入肠道,而消化系统是唯一一个无须脑部活动参与即可自行运转的人体系统。  脑科学家迈克尔·格申在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做过一次不可思议  的实验:将一头猪的一部分肠道同其身体隔离开来,从肠道一端摄入的食物自动穿过肠道,从另一端排出,而将小剂量的抗抑郁症药物百忧解注入肠道后,消化处理速度加快了一倍。


虽然我们的情感系统与消化系统之间存在着出人意料的联系和相似之处,能让诗人诗兴大发的却是恋爱或忧伤这样的情感,而非消化的感觉。原因在于,我们在令人动情的情境中经历的主观感受,本质上与纯身体感觉大相径庭。但即便是在直观层面,我们也无法找到可以区分情感与非情感类身体感觉之间的清晰界线,也无法在口头上将二者的区别描述清楚。情感之所以难以界定,还有另一个原因。


尽管我未能找到尽如人意、简明扼要的情感定义,感性行为与谋求物质利益的理性行为(参见定义一)之间却有着明晰的界线。人们多认为基于情感做出的行为是无意识的,而理性行为则要经过漫长复杂且通常耗时较久的认知过程。然而,我们会证明两个过程通常是同时进行的。


情感与认知思维及非情感的生理感觉还有两大不同之处。

其一是,情感留在我们记忆中的烙印比思想乃至生理感觉都更加深刻。我们回忆看过的电影时,屡屡发现电影情节乃至主题都已经忘得一千二净,却清楚地记得自己喜不喜欢这部电影,或是电影看起来非常枯燥或烦闷。曾经遭人侮辱或担惊受怕的经历要比生理疼痛更容易记起,再钻心的疼痛也不例外。记起生理疼痛的同时,往往也会记起疼痛当时所经历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或抑郁。又或者,后者唤起了前者。


其二,认知/分析思维几乎完全可控(即我们可以决定何时开始或结束此类思维的进行),生理感觉(如疼痛)则几乎完全不受意识控制,而情感却介于两者之间。我们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对情感施以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无法做到完全控制。我们可以在完全虚拟的情境中,通过外部的虚拟刺激(电影、戏剧、书籍)或回忆往事唤起情感。电影的主要类型均以情感类别划分(悬疑片、剧情片、喜剧片,等等②),这并非巧合,电影带给我们的情感要远多于见识。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是,究竟是如普遍观点所言,即时、强烈、灵活的情感机制或会制约理性决策系统还是说两种机制相辅相成。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


注释:

①循环定义,即用A定义B,再用B定义A;或用A定义B,用B定义C,再用C定义A。—译者注


②在英文中,悬疑片为 suspense,亦有“焦虑”之意;剧情片为 drama,亦  有“激动”之意;喜剧片为 comedy,亦有“幽默”之意。—译者注


---


《狡猾的情感:为何愤怒、嫉妒、偏见让我们的决策更理性》

原名: 《Feeling Smart: Why Our Emotions Are More Rational Than We Think》

[以]埃亚尔•温特(Eyal Winter) 著;

王晓鹂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6-9。

作者简介:


埃亚尔•温特(Eyal Winter),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及主任。在决策研究领域,该中心是世界*机构之一。获德国联邦政府颁发的2011年洪堡奖,该奖专门授给因他们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而获得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学者。


拥有以色列和德国双重国籍。曾任佛罗伦萨欧洲大学研究所经济系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研究学院终身教授,华盛顿大学政治经济中心和经济系终身教授。曾受邀前往UC伯克利大学、布朗大学、贝尔实验室、波士顿学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哈佛大学等100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做报告或者访问。


温特教授分别于1983年和1989年分获得希伯来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和博弈论博士学位,并在博士毕业之后前往德国进一步深造,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主要研究领域有:微观经济理论、博弈理论、组织激励、金融、实验经济学和产业组织。


同时温特教授还是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的副主编、Mathematical Economics and Game Theory的顾问,以及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Econometric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Economic Studies等20多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内容简介:


颠覆对情感与非理性的传统认知,重新审视决策系统并作出英明决策。


有句老生常谈:你太感情用事,要试着理性思考。但这建议是否每次都算得上中肯?情感带来的总是冲动么?冲动总是魔鬼么?


在这部令人称奇的著作中,埃亚尔•温特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有情感?若是情感让人做出昏庸的决定,为何进化未能早早让情感丧失重要性?就像自私的基因一样,在进化过程中,情感是不是也有狡猾的一面?答案是,虽说或许并不完全符合逻辑,情感却常常能为我们带来更好、更安全、更理想的结果。


实际上,按照温特的发现,情感的背后有其理性的逻辑,而理性的决策中也常常带来情感的影子。例如,许多互利的承诺,如婚姻或加入团队,得以实现的唯一条件是情感的支撑,而非深思熟虑;尽管过度自信是人之常情——何以会人人都高于平均水平?——但我们却经常得益于自己的妄自尊大……


《狡猾的情感》结合博弈论、进化论、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为我们的思考方式乃至无意识的思考方式做出了出人意料、令人信服的辩护,让我们逃出认知的囚笼。


1.在《狡猾的情感》一书中,埃亚尔·温特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有时希望自己不曾拥有的情感,如愤怒和嫉妒,也有其出人意料的用处。读完此书,你生气肯定不会见少,但会更加了解影响你情感的重点。

——《怪诞行为学》作者  丹·艾瑞里


2.很高兴能跟随埃亚尔·温特,探寻不合逻辑的情感所蕴含的深层逻辑,并在其帮助下,认识到非理性行为的合理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杰·梅尔森


3.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相似,埃亚尔·温特也知道,了解人类行为,需要倾听和观察,而非贴标签、分门别类。但有一点弗洛伊德不知道:用经济理论的严谨语言阐述他的发现竟会如此发人深省、令人称奇、激动人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卢卡斯


4.很多人以为情感与理性思考的范畴向来互不沾边。但这部引人入胜的作品证明,他们错了:情感对理性决策起了重要作用。《狡猾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了前因后果。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及美国财政部前任部长  劳伦斯·萨默斯


5.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愤怒、爱、侮辱等情感是非理性的。埃亚尔·温特在自己的新书中,解释了为何这些情感其实非常理性,并且实现了重要功能。这些功能往往能促进我们每个人最切身的利益。这是一部十分重要、妙趣横生、令人信服的著作。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奥曼


6.埃亚尔·温特以引人入胜的笔触阐述行为与情感的科学,解释了情感为何  及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并对了解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理性行为与互动起到  了核心作用。而这一过程无法捉摸,是自我意识所无法获知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弗农·史密斯


---

目录


序言 / XIII


前言 何为理性? / XIX


第一部分 论愤怒与承诺/ 001


第一章 生气有何意义?/ 003


情感是建立承诺的机制


第二章 我们为何会爱上虐待我们的人?/ 013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与纳粹教师的故事


第三章 情感骗子、共情与埃兹拉舅舅的扑克脸/ 021


第四章 博弈论、情感与道德金律/ 037


第五章 重复互动中的囚徒困境/ 045


利刃出鞘是否能促进世界合作?


第六章 论正直、侮辱和报复/ 061


为何软蛋不会产生厌恶感?


第二部分 论信任与慷慨/ 069


第七章 论偏见与信任博弈/ 071


第八章 自圆其说的猜疑/ 081


第九章 文化差异、巴勒斯坦式的慷慨与鲁思的神秘失踪/ 085


第十章 集体情感与沃尔特舅舅的心理创伤/ 101


第十一章 不利条件原理、十诫以及保障集体生存的其他机制/ 113


第十二章 懂得如何付出,亦要懂得如何接受 / 127


满满半盘霍伦特


第三部分 论爱与性/ 133


第十三章 求爱喷雾/ 135


论建立信任、消除猜疑的荷尔蒙


第十四章 论两性与进化/ 141


迷思真伪之辩


第十五章 找到我的天作之合/ 169


繁殖与爱之数学


第十六章 从穴居人长笛到巴赫赋格曲/ 185


为何进化会创造出艺术?


第四部分 论乐观、悲观与群体行为/191


第十七章 我们为何如此消极?/ 193


情感算术


第十八章 论傲慢与谦逊/ 199


挪威教授综合征


第十九章 自负与风险/ 205


“我不会中枪”综合征


第二十章 随声是非/ 217


论“羊群效应”的根源


第二十一章 团队精神/ 231


高奖金与怠工的悖论


第五部分 论理性、情感与基因/247


第二十二章 非理性情感/ 249


第二十三章 先天与后天/ 259


理性情感根源何在?


后记 / 265


===


“喜马拉雅”收听:

https://www.ximalaya.com/youshengshu/18738832/129589976


===



专题 | 书摘


01.【书摘】规则与道德《返璞归真》[英]C.S路易斯著

02.【书摘】《永不放弃——特朗普自述》

03.【书摘】《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

04.【书摘】规则:遵守vs打破《美国陆军军官手册》(1)

05.【书摘】禁忌-阿谀奉承《美国陆军军官手册》(2)

06.【书摘】如何达成共识《窥见上帝秘密的人》(1)

07.【书摘】《论妥协》约翰• 莫雷

08.【书摘】“法律与道德(信仰)”《兄弟相爱撼山河》(1)

09.【书摘】“王后审判案”《兄弟相爱撼山河》(2)

10.【书摘】《走出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指南》

11.【书摘】“华盛顿110条文明准则——The Rules of Civility”

12.【人物】丹宁勋爵:公正、自由、上帝(1)[语音版]

13.【书摘】维护自由—陪审团-《家庭故事》

14.【书摘】《沙漠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Desert》

15.【人物】特蕾莎修女信条

16.【书摘】《权力与人格》

17.【书摘】《为权利而斗争》

18.【书摘】《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1)

19.【书摘】余英时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2)—基督教与民主

20.【书摘】《米塞斯回忆录》(1)—前言、导言

21.【书摘】《米塞斯回忆录》(2)—历史主义

22.【书摘】罗斯巴德 | 《自由的伦理》—自然法与理性

23.【书摘】《秩序:不法之徒为何比我们想象的更有秩序》(1)—引言

24.【书摘】《秩序》(2)—海盗的“民主”

25.【书摘】《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

26.【书摘】《逻辑学导论》(1)—定义及其用途

27.【书摘】《逻辑学导论》(2)定义的结构—外延和内涵

28.【书摘】《逻辑学导论》(3)—属加种差定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