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型银行的科技其实不是你想像中先进

2017-09-04 LMAX

近年随着许多科技金融公司崛起, 全球各大银行近年都争相投入资源于科技领域。他们不时向外宣传其科技实力, 如AI、大数据和自动交易等, 好像让人觉得他们是受金融监管的科技公司。


这看似各大行利用先进科技佔尽优势, 在金融市场所向披靡。但事实上他们用于科技项目的资金是用得其所吗? 其科技也是否最先进?


从近年大型银行财务报表来看, 投资者很难计算银行实际科技开支 -- 新系统的投资通常以数年摊分资本开支方式呈现出来, 还有每年运作旧系统支出和支付技术人员薪金等项目。最近花旗分析师就撰写了一篇报告, 指出银行一般每年都有15%-25%的开支用于以上这些科技相关项目, 推算所有银行每年的相关开支就有约2000亿美元。


不过问题是, 当中大部分(80%)都是用于内部维护旧系统和新自营交易系统, 而非第三方提供的先进系统。根据花旗的报告, 许多银行仍然靠旧系统运作, 有的甚至用了40年, 其”古老程式语言”让许多近年新加入的科技专才都摸不着头脑。在全球金融危机后, 银行声称拥抱新科技, 但其实重新打造核心系统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 因此很多都只是留停在运作和维护旧系统的层面。花旗统计, 欧洲银行和亚洲银行界分别有77%和67%的科技预算用于运作和维护旧系统。


在实际例子中, 要逐步更新或淘汰早于1970和1980年代创建的旧系统, 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一般的银行核心系统更新需要2-5年。以澳洲银行业为例, Commonwealth Band of Australia在2008年宣布更换核心系统, 最初的预算是4年共花费5.8亿澳元, 但最后是超过5年时间, 实际花费13亿澳元。National Bank要花费超过15年时间将所有新旧客户转到新系统, 起初他们估计只需要5年时间。中期来说, 全球银行每年科技预算更可能将增10个百分点, 但这些额外资源投放一大部分很可能花在”古老系统”中。


所以, 不要理所当然地以为银行就是高科技公司, 说他们是高科技公司的最大客户应更合适。


看看LMAX有关科技投资的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91jnqrav&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交易成本分析白皮书系列

LMAX交易成本分析专业教学课程

究竟实价流动性是什么?

实价流动性下的市场数据更新率

如何提高实价流动性中的订单成交率

量化实价流动性的价格优化

等待成交时间 – 最重要的可变交易成本

总结评估交易成本的五大指标

交易成本分析白皮书重点数据

正确认识成交延迟的三个组成

如何分辨成交延迟是系统性还是人为造成?


交易机制系列

交易所模式能取代OTC模式的市场主导地位吗?

“最后观望”平台是这样利用你的交易信息的

“最后观望”是一种非对称的不公平交易机制

大卫挑战歌利亚 论六大行的“最后观望”诉讼

越多LP就代表执行质量越高吗?

禁止最后观望 — 外汇业界提高透明度的一场艰巨战争

用一组数字说明"最后观望"机制的未来

一张图看懂亚洲与全球外汇交易模式的不同

最後观望 - 交易商舞弊行为的温床

"最后观望"是外汇市场的重大阻碍

外汇市场如何重建信任度和透明度?


LMAX视频系列

交易成本分析专业详解

磨剑十年 我们就是要打破市场的不公平

全球外汇行为准则和LMAX白皮书携手并进

确保有利滑点是选择平台的重要考虑

发展科技才是外汇交易商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最佳出路

最後观望 - 交易商舞弊行为的温床

交易前对冲 - 弹指之间损害你利益的外汇交易机制

外汇市场的变革者 - LMAX交易所是这样成长的

FXCM事件揭示全球外汇行为准则制定迫在眉睫

暗池、灰池或明池,哪种才是最佳交易方式?

执行交易和使用流动性时的五大考虑要点

“最后观望”机制是外汇市场的重大阻碍


外汇改革之路报系列

市场信任度和透明度改善了吗?

B-Book模式越来越不受交易者欢迎

“最后观望”成为最不能接受的市场行为

"最后观望"应当被废除

非银行报价商乘势崛起


扫一扫 添加LMAX交易所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