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之刀,创意之道
所谓创意,是用想象力的刀,划破既定的结构——打破理性的概括,打破理所当然的含义。
创意之刀,每个人都有一把。磨一磨,玩一玩。在无聊的生活丛林中,劈出一条新路。即使当不成偏执狂,偶尔放松理性,挥创意之刀乱砍一通,排泄洪荒之力,也有益于身体健康。
语文老师、美术老师杀害了幻想
大人:这是一顶帽子。《小王子》:蛇吞了大象。
每当闲聊时,我们段子横飞,思如泉涌。每当面对命题,我们开始工作,创意却卡壳。
当你决定:我要创意一些“靠谱”的东西!创意也就飞走了。正襟危坐,也消灭了创意的兴味。创意“卡壳”的罪魁祸首,是一本正经的“自我限制”。
中小学语文老师的作文课,严重戕害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学会了中心思想、八股结构,忘记了何为自由表达。美术老师的素描教学也害了孩子。世界之大,情态万千,一万种观察,老师却限定了一条所谓“正确”的道路。
比起知识,想象力更可贵。因为知识可以积累,而想象力一旦失去,很难恢复。
孩子们在天空中发现了兔子,发现了狮子。而成年人眼中只有水的凝结物。
孩子们用沙子创造一座梦幻之城。成年人看到的只剩下一堆建筑材料。孩子们看到”蛇吞了大象“。成年人眼中只有一顶帽子。
人们赞美创意,却同时抬高了它。似乎创意只属于“生而有创意”的一类天才。人类从来不缺乏创意,只不过理性之网,框定了”合理“的世界。
如果你仍有敏感的心和富有想象力的眼睛,珍惜他们。一旦冷漠的大幕降下来,一条路变得一所当然,灵感的鸟儿就飞走了。
在习惯的灯下,没有新鲜事
从前,一醉汉在灯下寻找钥匙。
“你的钥匙真的掉这儿了?” 他的朋友问。
醉汉指着黑暗的远处,说:“那里……”
“那你为什么在这找?!”
醉汉回答:“笨蛋,路灯下我才看得见呀!“
在黑夜里的路灯下,如同在熟悉的思维框架下,我们感到安全和舒适。
创意时,我们倾向于留在习惯的灯光下——舒适区间(comfort zone)找答案。捕捉显而易见的论据,论证他们早已成型的结论。若遇到不符合的现象,干脆予以排除。即使没有有趣的答案,也姑且表示满意。
在这点上,我们实在不见得比醉汉更高明。
所谓路径依赖。就是习惯了每天出门往左走,对向右绕路不感兴趣。
惯性,会让所有漠不关心合理化。
人们的习惯是无意识的、自动运转的,没有意志,也缺少意愿。
在熟悉的情境之下,人们很难打开感官。为生活赋能,最简单的方式是改变情境。一旦改变情境,往往改变胃口。例如,当我们旅游时,会尝试平时忌口的食品。尝试冒险路线,有洁癖者,也可以暂时坐在地上。
即便撤掉了屏障,习惯了鱼缸形状的一条鱼,也会在固定范围内折返,这就是所谓习惯。因此,我们需要换个大海,练习游泳。
偏执狂是创意高手
Think Different 不同反想
赛珍珠曾经这样描写高度敏感的人:“碰触对他们来说是拳击,声音对他们来说是噪音,不幸对他们来说是悲剧,喜乐对他们来说是至福,朋友对他们来说是情人,情人对他们来说是神,而失败对他们来说是死亡。“
异于常人的探索者们,承受了不一样的苦,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苹果公司在著名的广告中,这样描述偏执狂: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不人云亦云,他们不墨守成规,他们也不安于现状。
你可以称赞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事物……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的改变世界。
最好诗歌的细节来自敏感的神经,在先锋画家眼中,世界呈现出强烈的色彩韵律。 所谓创意的人,质疑理所当然。并且试图用创意改变他们。极端创意者是怀疑者。用新的目光审视世界。
当然,成为“不同寻常者”,当然要付出“不同寻常”的代价。有些人总注意到平常人永远看不到的角落,但他们有可能同时见识鬼魂。
将已知的概念陌生化
当代人的大脑塞满了理所当然的概念
小津安二郎在谈论电影表演时说:“高兴就又跑又跳,悲伤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动物园猴子干的事。笑在脸上,哭在心里,说出心里相反的言语,做出心里相反的脸色,这就是人,看不透。”
“又跑又跳“或”又哭又喊”——这是人们对于高兴和悲伤的“刻板印象”。艺术家需要跳出“刻板”的表现。
在生活中,一只兔子,或一只大象。一个老外,一个老人……每个名词或动词背后都藏着刻板印象。想象他们,一些形象会“自然而然”浮现在你眼前。这就是“识字课本”的诡计,也造成”我知道了“的虚妄。在谈论一个词的时候,我们停止了观察和思考。
设计中,所谓“功能固着”也是“刻板印象”另一种表现。我们看到一件普通物品时,会在意识中自动屏蔽与“规定用途”不直接相关的特征。例如,杯子或碗,酒瓶子或照相机,都有假定的“理想原型”。
创意所做的工作,恰恰是将熟悉的概念陌生化,重新拆解,赋予新的含义。为什么酒瓶子是玻璃的?为什么相机是长方形的?为什么学校最大目的是教育而不是快乐?
原研哉提出”再设计“(RE-DESIGN)观念。他在《设计中的设计》中指出:一个杯子是用来盛水的,追逐它的本源目的,才不会被现行的构造和趋势所禁锢,只要你设计的物品可以盛水就可称为杯子。
“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原研哉的陌生化技巧,是从人们所“共有”的物品中来提取价值,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设计”这个概念。破除对命题理所当然的理解,重新面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事物,也是用创意突破”刻板印象“的围墙。
让自己迷路,以发现新路
想要看到这句话,需要倒转头脑
聆听优美的外国歌曲,我常常避免看歌词。因为听不懂,也许意味着开放性——让我浮想联翩。一旦知道了歌词的确切含义,反而终结了我对于音乐意象的想象。
身处一座城市,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放弃地图,误打误撞。也许会发现地图上没有定义的美丽所在。
创意可以是连续的:从红色到太阳,从绿色到植物。创意又是不连续的。我们永远应该强调不连续。找机会跑题。
自由创意中,迷路很重要。路是林中划出的一刀。也是秩序的重整。在一座森林迷路,走进陌生的岔路口,会让我们重新观察、思考结构。
向小孩儿学习,他们有不连续的眼睛。由于不连续,孩子们对个体的观察更认真,而不是习惯性地躲进即成观念之中。
创意工作坊何为?
工作坊的关键词:聚集、流程、空间
创新工作坊与创意教练,无法瞬间提升参与者的想象力。
工作坊和教练致力于提升”创意自信“。通过提供有利于创意的环境,让人与人相互激发。用流程化的方法,打开创意阀门,鼓励参与者,释放感性,避免自我设限。
我们建立助推器,加入创意燃料。比如,常见的SCAMPER等创意方法,核心的思想是建立一个创意列表——思考清单。
创意突破的七种武器——SCAMPER
S = Substitute(替代) = 是否有取代原有功能或材质的新功能或新材质?
C = Combine(合并) = 哪些功能可以和原有功能整合?如何整合与使用?
A = Adapt(调整) = 原有材质、功能或外观,是否有微调的空间?
M = Magnify/Modify(修改) = 原有材质、功能或外观,是否有微调或更夸大的空间?
P = Put to other uses(其他用途) = 除了现有功能之外,能否有其他用途?
E = Eliminate(消除) = 哪些功能可删除?哪些材质可减少?
R = Re-arrange(重排) = 顺序能否重组?
流程化创意、创意列表,能帮助习惯性思维的“文明人”,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建立创新自信。这是创意的0到1——重要的第一步。
&n
49 30616 49 15287 0 0 1285 0 0:00:23 0:00:11 0:00:12 2987
49 30616 49 15287 0 0 1224 0 0:00:25 0:00:12 0:00:13 3067
49 30616 49 15287 0 0 1141 0 0:00:26 0:00:13 0:00:13 3126bsp; 不过,聪明的你很快会发现:一份清单远远不够。创意的武器,永远在你自己手上。需要鼓励自己离开舒适区,斩断刻板的联想,开始新的漫游。
作者:
王可越,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博士,从事创新教学及艺术研究。
原创文章,转载及其他有关本微信服务内容的知识产权事宜,请联系d_thinker@sina.com
王可越撰写的其他文章:
感谢您关注“新思课”
每周五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