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第一次正式详述“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对于AI产品经理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摘自《AI产品经理的实操手册(2021版)》的1.1.3.3节。在AI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中,我最想提的差异化关键点,就是“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例1:面对一个具体的AI场景,可能会需要体系化的文科知识背景为了让 Alexa 拥有「人」的性格,亚马逊找了很多女性来做性格塑造——Alexa 的原始回应组织:由拥有创意写作硕士学位的米歇尔.里根.兰森负责;
回应趋近消费者的期望:由专门从事人格科学研究的心理学毕业生法拉赫.休斯顿负责;
另外,米歇尔.里根.兰森手下还有一大帮剧作家、诗人、小说家和音乐家,他们每一周的「出品」都会被整合到 Alexa 的人格设定里面去。
2)伦理学:在养老院里,有2个老人,一个要看新闻台,一个要看体育台,机器人该怎么办?3)心理学:AI机器人被用户给教坏了(有种族歧视、脏话等等),怎么解决?心理学上,小孩子会有“依恋对象”(比如妈妈),在被教育提升时,她说的话占绝对领先的权重(比如90%);所以,也可以设定某个群体/个体的用户,对某个具体的AI机器人有更大的影响力权重。大家知道,作为行业内知名度比较高的2个AI机器人,小冰和度秘曾经的定位重心是不同的(现在已经本质上不一样了),前者最开始主要是“有趣”(先抓住用户,再提供更多价值),后者主要是“有用”(能解决实际用户问题的前提下,也会优化更友好的用户交互体验)。这2个方向,不能说对错,但至少,如果作为其设计者/AI产品经理,首先得有明确的个人认知,否则容易跟着别人的想法变,就没法做事了。例3:做AI产品设计时(特别是机器人相关产品),能否只重点考虑理性功能/价值,而部分忽略感性功能/价值?在《AI产品经理的实操手册(2021版)》的1.1.3.1小节中,我提到过“大型机械臂”和“儿童机器人”的案例,其实是希望大家能知道,对于AI/机器人产品,“必然”会带来感性角度的用户体验,而且这不是以AI产品经理自身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一旦AI产品经理没考虑感性角度的用户体验问题,很可能会给用户带来感性伤害。这方面,最经典的一个概念就是“恐怖谷(Uncanny Valley)”“恐怖谷”理论,最早是于1970年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的: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度极低(如上图的“工业机器人”)时,人们对它没有太多的情感反应;当这些非人的物体开始被赋予一些人类的特征,在外形和动作上同人类逐渐接近时(如上图的“人形机器人”),人们对它的亲近感和好感度会逐渐增加;但当它与人类相像超过一定程度,人们对它的好感反而会下降,呈现一个情感反应的低谷,即“恐怖谷”;当它与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人们对它的好感会再次回到正面。日本机器人学者黑石浩,就制作了一个和他一样长相的机器人(见下图),是不是有点恐怖呢?(如何区分谁是机器人?看眼睛。)
多说一点,如何避免跌入“恐怖谷”呢?行业内,规避恐怖谷效应的策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将人物特征“非人化/卡通化”,使其不像真人,从而保持在恐怖谷左侧的曲线上。Pixar工作室的作品多采用这个策略,比如2004年的电影《超人总动员》。另一类策略则是从真人入手,通过动作表情捕捉反向生成动画角色,使角色极度像真人,从而“跳过”恐怖谷到达右侧的曲线上。比如电影《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人,还比如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里老年Brad Pitt的角色塑造——老年婴儿Brad Pitt是通过对Brad Pitt真人捕捉附加到CG版Brad Pitt上实现的,CG直接刻画真人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可以说是电影CG特效的巅峰之作。(更多信息可参考文章《诡异的恐怖谷效应》)电影《阿凡达》
正如巨著《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Go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简称GEB)的作者侯世达(Douglas Hofstader)所说——
在这些例子之上,我个人真正想表达的是——
二、对“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是否重要”,3位AI产品经理的实际感受和回应
AI产品经理-甲(刚转型成AI产品经理3个月,初级职位):互联网产品经理也需要人文素养,为什么要特别提出这点?
AI产品经理-乙(转型成AI产品经理已24个月):AI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有很多项,比如了解AI技术边界、有成本意识、有人文素养……
AI产品经理-丙(刚转型AI产品经理3个月,但在负责整个事业线):AI产品经理和互联网产品经理相比,能力要求方面,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只说一点——“人文素养”。
刚转型AI产品经理不久的初级PM,由于能力经验和负责事务的level相对初级,对“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并没有特别的感触。
转型AI产品经理已相对熟练的PM同学,正开始对“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有所重视,但还只是把她当作能力素质项之一来看待。
而对于需要站在最高角度看待AI产品的高级PM来说,即使转型AI的时间较短,但由于综合能力视野更强,能很快的发现“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可能是对AI产品用户体验影响最大的根本素质项。
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模型的意义是,决定了我们工作输出价值的上限和下限。比如,产品经理的常规能力要求、AI相关知识能力以及垂直行业认知等能力项,决定了我们将来工作产出和个人成就的下限,但“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将会决定我们将来工作产出和个人成就的上限。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想成为普通的AI产品经理,可以忽略“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的提升,但如果你想成为TOP 5%、甚至TOP 1%的AI产品经理,就一定不能忽视这个方面了。
三、“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对AI产品经理的人生质量也会有影响。有一个可怕的现实,可能很多人并未察觉:我们作为AI产品经理从业者,工作中必然会需要去设计AI机器人的所思/所想/所为,潜移默化的,我们有可能会在“模拟AI机器人”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像机器人。就像某位大佬说:我不担心机器会变得像人类,我反而担心人类会变得像机器一样(没有情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有过多的“逻辑性”和“思维束缚”,但缺乏“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方面的内涵,可能会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让我们自己的人生(家庭/生活),最终都不够幸福,至少不是我们美好愿景所期望的那样——这真的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不是一朝一夕能速成的,最重要的,是多和自己身边“正心诚意”、靠谱的牛人互动学习,潜移默化的提升。另外,每周日,我会在知识星球“AI产品经理大本营”里分享一些相对超越性的理念或心法,称作“周日换频道”系列文章;这些内容,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希望能激发大家自己的思想和灵感。
AI产品经理的“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是否有一定的评判标准?
这是某个社群同学曾提出的问题;这里,只是说下我的个人认知,供大家参考——
一、是否能有自己的感性认知?(涉及价值观;有思想源头)类似前文提到的AI机器人(小冰vs 度秘)的例子,两者定位重心是不同的,“有趣”或“有用”,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向;这里有点涉及每个人的不同价值观,不能说哪个一定对或错,但至少,如果作为其设计者/AI产品经理,首先得有自己的明确认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涉及价值观的感性认知,应该是有其思想源头的,不论是东方的儒释道,还是西方的某些思想,都可以;但最好不是“我就是这么认为的”这种空中楼阁式的论断。二、有了自己的感性认知方向之后,能否有独到的insight?什么叫“独到的insight”?就像我经常说的,是否有跟主流观点相反的、或者更深一层的认知(英文表述叫unpopular opinion)?比如,提到足球运动员,可能大众常规认知会觉得他们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肌肉男,但是,世界顶级足球运动员齐达内就曾说,“足球是一项脑力运动”,因为他们需要不断的观察场上形势(比如哪里有传球空档)、队友和对方球员的动向等等,运动能力其实是实践他们脑力判断的工具。还比如,业内对于AI聊天机器人产品的衡量指标,一般首先会想到(沿用)小冰首先提出的“CPS”概念(Conversations Per Session,即一次完整聊天期间的连续对话轮次)。个人认为,在聊天机器人领域早期,用CPS来驱动产品技术优化是可以的,但是,要真正商业化落地,CPS是不够的,比如,如果某款儿童聊天机器人(不论实体或虚拟)通过5轮(对话)交互,就能引导一个小孩调整某个不良行为习惯,为什么一定要用更多的交互次数呢?也就是说,最好还是应该从效果角度出发,而不能为了交互次数而交互次数。这类“跟主流观点相反的、或者更深一层的认知”,可能并不是100%正确,或者未来被他人或自己推翻,但是,这都不会掩盖其自身的价值。三、有了独到insight之后,是否能将宏观、抽象的认知,细化落地到具体的AI产品调性和体验feature设计?最终细化到具体的产品feature层面,详见“四、落地 | 以上内容对AI产品经理有何实际借鉴意义”中的“4、产品体验细节设计”,比如——1)充分考虑女性、儿童、残疾人、少数族群等易被忽视群体的利益,并对道德和法律的极端情况设置特别的判断规则。特别是聊天对话类产品。2)体验流程中,如果涉及隐私,需要“明确提醒用户并征得用户同意”,以及“告知用户收集XX隐私信息的期限和方式”,而且,用户有权(有操作入口)拒绝企业对其进行画像等自动化决策(即,不能像Facebook那样,先斩后奏,让用户先使用、然后才能关闭相关功能)。以上AI产品经理“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的3条评判标准,虽然不一定全面或正确,但应该是可供大家实操/check的。最后多分享一点,所谓评判标准,其实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具备“仁”的人,才能够看到别人身上的“仁”,具备“智”的人,才能够看到别人身上的“智”。也就是说,你有什么,你才能看到什么。
一、AI产品分析
【重点】如何从“品类”角度做AI产品(2C)的需求定位
【重点】产品视角看智能客服
【重点】一文了解四足机器人
【重点】智能音箱上的语音技能市场,能否对标手机上的应用市场?
【重点】AI产品经理视角下的AI翻译机 in 旅游场景
【重点】进击的人工智能:产品视角解析“对话机器人”
【重点】如何从零开始搭建智能外呼系统
一文了解“教育+AI”方向通识(场景、产品、公司、商业模式、短期风险及机会)
二、AI产品经理
【重点】重磅发布:《AI产品经理的实操手册(2021版)——AI产品经理大本营的4年1000篇干货合辑》(PDF)
【重点】正式介绍“AI产品经理大本营”
【重点】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新起点(200页PPT)(注:后台回复“200”,可获取PPT下载链接)
【重点】AI产品经理的定义和分类
【重点】AI产品经理的价值和未来 | 学习俞军老师分享有感
最新“AI产品经理”求职动态及建议
深度报告 | AI新职位“人工智能训练师”
三、AI技术
【重点】AI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语音交互评价指标
【重点】语音合成TTS | AI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AI技术概念
【重点】一文看懂“语音识别ASR” | AI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AI技术概念
【重点】值得收藏 | 关于机器学习,这可能是目前最全面最无痛的入门路径和资源!
【重点】用最通俗语言来聊聊“什么是机器学习”
【重点】DIY面试题 for AI产品经理 | “智能音箱半夜诡异笑声”的原因分析及建议方案
【重点】“AI芯片”通识_AI产品经理看这一篇就够了
【重点】人脸识别产品设计,AI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实战干货都在这里了_团员分享_@阳春柏樰
【重点】一文看懂“声纹识别VPR” | AI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AI技术概念_团员分享_@cony
NLP基本功-文本相似度 | AI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AI技术通识
看AI产品经理如何介绍“计算机视觉”(基于实战经验和案例)
人脸识别 | AI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CV通识(二)
多目标跟踪 | AI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CV通识(三)
填槽与多轮对话 | AI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AI技术概念
AI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数据标注工作入门
语音识别类产品的分类及应用场景
四、AI行业及个人成长
【重点】现在的BAT,就是曾经的外企
【重点】【深度】工作5年以上,到底要不要进AI创业公司?
【重点】深度 | 人工智能让我们失业?不,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重点】我们还没准备好和AI共生——柯洁和AlphaGo大战之观后感
【重点】AI产品经理视角下的V2X、车联网和自动驾驶
如何成长为高顶级产品经理的3个关键点
新技术带来产业格局周期波动的3个阶段(以智能汽车领域为例分析)
“人工智能与法律”对AI产品经理有何实际借鉴意义
稻盛和夫的这些话,是鸡汤还是干货?
跨过这十个误区,提前2年告别职场小白
【重点】如何分辨明师并遇到他 | 周日换频道(7)
---------------------
黄钊hanniman,前图灵机器人-人才战略官/AI产品经理,前腾讯产品经理,9年AI背景,12年互联网经验;垂直于“AI产品经理”的第一社群(知识星球“AI产品经理大本营”,已运营4年半)和第一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知乎ID“hanniman”,已运营7年);作品有《AI产品经理的实操手册》(AI产品经理大本营的4年1000篇干货合辑)、200页PPT《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