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囚笼》:大城市中“新无产阶级”的抗争与未来
历史文章:
《资本囚笼》引子:从“葛优躺”到“保温杯”,不同的社会热词,共同的社会问题
第五章:资本时代的“三驾马车”:消费降级、审美滑坡与多元化的丧失
第十一章:一线城市是一场盛大演出,小资产阶级是它最忠实的观众
备注:本文与上一篇文章为同一章的内容,但是因为本章节内容过长,超出了一篇推送的字数限制,故而分成两次推送。
(接上一篇文章)
住房问题的另一个关键是,对绝大多数劳动者而言,他们无力全款购房,只能通过贷款来实现,于是资本就会借助住房贷这种形式对劳动力进行控制。很简单的道理,类似的故事我已经听到了至少几十次了:我的工作很蛋疼,我的老板很傻逼,我干了五六年了没有加薪,今年又取消了我的年终奖——但为什么我不辞职,因为我每月要还房贷啊。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劳动者往往“吃苦耐劳”的原因,房子要还贷、孩子要上幼儿园、父母有慢性病要烧钱,996就996吧,工资压得低就压得低吧,总比丢了工作好。最关键的是他们很多人还绕不过这个弯来:明明贷了银行几百万,这是比无产阶级还惨的“负产阶级”,但是因为有房有车有工作,偶尔还能去个高档餐厅消费一点奢侈品,就忙不迭地给自己贴上了“中产阶级”的标签,并且还心里不平衡地哀嚎:中产阶级太苦啦。也不反思一下自己,哪里配得上“中产”二字了。所以哈维非常犀利地指出:“如果无产者通过贷款买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就成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者。”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么让你自动带入进资产阶级的思维方式,要么让你畏首畏尾、对剥削忍气吞声,这就是资本主义通过房价对劳动者一手硬、一手软的意识形态控制。
正如第七章中分析的,资本主义的一大法宝就是“制造稀缺”,房地产市场最具代表性。以香港为例,明明有大量空地但却不进行住房建设;故意把住宅修成极其狭小的“筒子楼”“猪笼房”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价格;政府一旦批地建房,就会暗中怂恿支持当地的环保组织、远足社团等去抗议,美其名曰“保护绿地”,从而导致无数住宅建设计划破产,住宅继续保持在稀缺高价的状态。一旦剥离资本精神奴役给我们制造的幻象,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奥秘:房产的稀缺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高房价不过是有钱人割韭菜的把戏。
(四)来自“资本游民”的抗争与未来
这几章中以“当代城市”为分析的核心,从宏观到微观,从表象到本质,分析了我们社会中城市、城市景观、城市中的劳动者、城市的文化与生活等一系列问题。虽然我的核心论点是通过资本运行的规律对核心大都市进行解构和批判,但我并不是在鼓吹什么逃离北上广。我在《生而贫穷》中有专门写了一个话题“终将逃离衰落的家乡”:脱离了计划经济的大共同体,更没有资本的冲击,落后的故乡只会向封建化滑落。就像经典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青铜时代”呼叫“蓝色空间”!“青铜时代”呼叫“蓝色空间”!
不要返航!这里不是家!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时代没有家乡,唯有远航,我们注定要成为资本游民。
我为什么要写这些文章进行本质层面的批判呢,是因为我心疼他们。我经常在朋友圈里看见,身边的朋友们给当代周扒皮打工到深夜,发了一张照片配文“凌晨三点钟的望京”,然后自我感动一番——是真的心疼。毛主席说过:“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不破除掉那些未成功学的洗脑,不破除掉资产阶级价值观的精神奴役,你一切所谓的努力和自我感动都是空中楼阁。
那么有回到了我们的方法论问题,第十二章中我提到了景观国际提出的方法论:漂移,异轨和构境,核心论点是艺术回归日常生活。本文我们就主要谈一谈大卫·哈维的方法论。
Preview the first 41% of the content for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