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为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强化学科优势,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2018年9月,学校将冶金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和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整建制合并,组建成立了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前身是我校冶金工程学院有色金属冶金教研室,1997年国家调整专业结构,学校申办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并于1998年9月开始招生。

应用化学系前身是1956年学校并校初期的化学教研组,1962年并入学校基础课教学研究部,2000年3月化学教研室并入理学院。2000年11月开设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并于2001年9月开始招生;2001年获准设立化应用化学硕士点,2002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在环境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立环境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和实践,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形成了“能源工程技术”“先进化工工程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应用化学专业已经形成了“城市生态环境化学”“功能材料化学”两个特色方向,目前已经具有完善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合理、专业特色鲜明。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化学工艺等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学院拥有陕西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虚拟仿真实验中心,陕西省清洁化工冶金过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十余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

目前学院在校生600余人,累计毕业人数达150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1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0人,博士化率85%以上,学缘、年龄结构合理,为学院发展提供了一流的师资保障。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近20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近100项,研究经费总额达3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先后获全国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郁,教学成果突出,坚持“厚基础、优结构、增品质、提层次、凝特色”的办学思路,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化学化工与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院而努力奋斗!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教授讲专业

薛娟琴,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陕西高校巾帼建功标兵、宝钢优秀教师奖、民盟陕西省优秀盟员及西建大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门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为无机化工、煤化工及相关领域,科研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国家政府机关培养从事化工生产及设计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欢迎你们报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我真诚地期待你们进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习,不久的将来,你们会发现这里的大学生活,将是一本书中最美丽的彩页,是人生中最精彩的一幕戏,更有着人生旅途中最美丽的风景。也希望你们在人生旅途上不畏艰险、不言放弃,甘于忍受和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直达成功的彼岸。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什么?

化学工程与工艺就是研究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并用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组成或性质来生产化学产品的一门工程学科,简单来说化学工程与工艺就是化学与工程的结合体。

将实验室中的化学反应进行放大,通过工业的形式生产化工原料以及化学品。化学与化工的区别就在于化学实验的放大。如何进行这一放大过程,这就需要化学工程的知识。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方向十分广泛范围,从人类穿的各种合成纤维的衣物,到吃的各种食物的包装加工,再到住的房屋的水泥钢材,以及人们开车所用的石油天然气,都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方向。

化学工程与工艺有何特点?

1、工程特色显著,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

工程特色显著。对化学反应、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与设备、工艺过程系统模拟优化等知识贯穿结合,使学生具有设计、优化与管理能力;

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使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的能力,在无机化工、煤化工及应用等方面更有研发和应用能力。

基于以上两点,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汽车、机电炼油、煤转化、天然气转化、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师资力量雄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理念,以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为保障,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三元模式,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宽口径、柔性化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学生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毕业生水平,多次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奖。

3、校企协同,推行高等工程教育模式

本专业聘有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职称学历高、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经验丰富,并依托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开拓课外实践教环节和校外实习实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培养目标与核心课程是什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学科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了解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学科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发展动态,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化工、能源、冶金、环保等部门从事相关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在课程体系中,突出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实践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形成“基础+实践类课程”、“专业主干类+工程应用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模块化的教学安排,在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两年后,分“能源工程技术,先进化工工程技术”两个方向培养人才。这些课程的讲解都将结合课程实验和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和享受化工的乐趣。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基础课设置包括:无机化学(72)、无机化学实验(36)、分析化学(64)、有机化学(64)、物理化学(70)、化工原理(112)、化工热力学(40)、化学反应工程学(40)、分离科学与工程(32)。

专业方向课设置包括:无机化工工艺学(64)、煤化学(48)、煤化工工艺学(64)、无机精细化工工艺学(48)、洁净煤技术(40)、无机电化学制备工艺(40)。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有哪些实践教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属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它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保证并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专业依托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持续实践教学改革。包括课内实践课外实践两种形式。其中课内实践为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实验,包括基础型实验、专业应用型实验、拓展型实验;课外实践为生产实践、科研实践,是为高年级学生设置。各层次由低至高难度递进,实现从基本动手能力到设计能力,从实践能力到科研能力,从科研能力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具体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通过这些实践课程,可以了解化工单元操作的现状,了解最新科研前沿。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有几个方向?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包含能源工程技术,先进化工工程技术两个方向。

【能源工程技术】结合陕西的煤炭资源及钢铁冶金专业,确定了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能源工程技术方向,主要涉及冶金过程的焦化工艺、煤化工清洁生产工艺、煤化工产品加工、煤炭液化等。

【先进化工工程技术】依托原有的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结合冶金产业链的发展,确定了先进化工工程技术方向,主要涉及冶金过程的湿法精炼、电解、结晶,冶金废水处理、SO2尾气处理等领域。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师资力量如何?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秉承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教学及治学传统,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培养了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学与科研骨干,形成了思想新颖、教学及学术严谨、敢于创新、富于进取、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本专业专职教师以中、青年为主,现有教师1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教授4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4人,实验室3人。其中获博士学位的13人,硕士学位的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为100%,专职教师中具有国外学术背景或博士后流动经历者3人。本专业专任教师均有外校的学缘,分别毕业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85、211高校。由以上师资结构的分析可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本专业老师中有1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获陕西高校巾帼建功标兵,1人获校级师德标兵,1人荣获校级教学名师,3人次获最受欢迎主讲教师称号,2人获教坛新秀。目前有教学与科研团队2个,团队成员均是教研室的一线教师,团队在长期的教学、教研和科研实践中自然形成,便于统一管理、工作协调和目标实施。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科研实力如何?

【科研条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我校的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先后经过中省共建设备项目申请、日元贷款项目设备申请、本科教学评估项目设备等,陆续投入400万余元,多次购置以化工基础实验和化工分析为主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化工实验室设备得到了有力的补充,设备结构也得到了优化。

目前化工实验设备根据用途简单分为四大类:分析检测类、本科教学类、科研专用类和实验室常规设备。其中大型分析检测类仪器10台件;供本科教学使用的设备目前有10台件,其中一台为实验室自主研发;科研专用类设备较多,主要包括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而购置的各种设备。还有其它一些设备如阿贝勒折射仪、电解电镀电源、显微镜、电子分析天平、酸度计、微波消解仪等,可满足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以及科研需要。


【科研成果】

近5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国家级科研项目占1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

研发的物化-化学-生化多元组合关键技术与装备实现了冶炼及煤化工企业周边污染治理以及环境改善,节约了大量水资源。项目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在陕西、河北等地8家企业的焦化废水处理与再利用工程中得到应用,实现了焦化废水中有价物质的资源化利用及水资源循环利用。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行业示范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毕业生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就业率】

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素养高,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好,深受石油、化工、矿产、地质或新能源、环保部门的欢迎。就业单位多为行业内大型企业及各省、市化工、环保、冶金类等相关企事业单位。

【就业前景】

1.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科研、教学等工作。不过这需要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较高的学历。

2.到化工类、石油类、轻工类、车辆化工、建筑机械、制药等相关的科研单位、企业、公司从事应用研究、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和科技等工作。化工行业有很多知名的企业如美孚、壳牌、巴斯夫、中石油、中石化等。当然,除了这些大企业外,一些冶金、化纤、煤炭、橡胶等化工企业也是毕业生不错的选择。化工行业是个讲究经验和积累的行业,技术和经验是技术型人才的资本,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一般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从基层做起,让理论和实践充分的结合后,才能谋取个人职业更好的发展。

3.可以在相关化工类企业从事销售、管理等工作。除了走工艺、研发、质量检验等技术人才的道路外,该专业复合型销售和管理人才也为市场所青睐。关键是如何取得化工类技术以外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化工贸易、管理人才基本都需要是化工专业出身,同时熟知贸易规则和单位业务,还必须具备耐心细致,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研】

考研率在35%左右。学生读研去向多数为985和211院校,包括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名师风采

薛娟琴: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油气田及管道腐蚀与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清洁化工冶金过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1989.07 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工系,其后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期间于2004.01-2004.12 在日本东北大学多元素材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8.09-2009.07 清华大学化工系访问学者;2017.07-2017.09在美国奥克兰大学化学系进行合作研究。近五年来主持完成4项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准国家发明专利21项,主编科技著作3部。研究成果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及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近年来曾荣获陕西高校巾帼建功标兵、宝钢优秀教师奖、陕西省优秀盟员及西建大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张秋利: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工系副主任。2008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主讲化工中的优化方法、化工设备设计、化工计算机辅助设计、表面及胶体化学等课程。主要从事新型化工过程构建与模拟、煤洁净转化过程优化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材料腐蚀的评估与表面防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曾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荣获“最受欢迎的主讲教师”、“教坛新秀”、“饮水思源”教师创新培育奖等荣誉称号。主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周军:教授,主要从事煤化工新技术(煤清洁转化分级利用)、化工冶金新材料开发、贵金属冶金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前期研究计划、陕西省“13115”重大科技创新、陕西省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4部(其中任主编2部)。曾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奖)一等奖1项,榆林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论文奖、项目奖等多项奖励。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冶金院长奖”提名奖、“濮耐”优秀青年教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董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99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陕西科技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主讲《化工原理》、《无机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工专业外语》、《化工设计》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并从事化工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离子交换材料的制备及在冶金工艺中的应用。潜心教学十多年,并获教学多媒体课件奖,曾参与三项国家级项目的子课题研究、一项省基金项目和一项省科技厅项目的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教改论文三篇,参编教科书一部。

唐长斌: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讲本科生课程:《化工腐蚀与防护》、《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电化学基础》、《电化学工程技术》,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电化学基础与测试技术》和《现代腐蚀理论与防护工程》。主要从事电化学工程技术(环境电化学及能源电化学技术)、电极材料开发、腐蚀电化学理论、材料的环境损伤与防护技术,表面工程技术及应用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编写了《冶金电化学原理》、《电化学基础与测试技术》教材两部,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稀有材料与工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6项。承担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等基金项目3项,完成横向项目近10项。爱岗敬业,曾获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奖励。

田宇红:副教授,近年主要从事化工、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15.12-2016.12美国奥克兰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电化学及传感器方面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编号:51504180)、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编号:2014JQ7266)、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项(编号:2013JK0874);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等。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教改论文4篇,参编教材4部。曾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论文奖、项目奖、优秀教学成果奖。先后荣获“濮耐”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科研奖,“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方面担任《无机化工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传感器设计及应用》等课程教学,在实践环节担任化工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研究生5名。

马晶: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校优秀青年学者(雁塔青年学者)。201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2013.09-2014.10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讲《化工原理》、《催化原理》、、《煤化学》、《催化材料与工业催化剂设计》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1.石墨烯复合材料功能化2.纳米催化材料自组装。近五年来主持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准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编教材1部。曾获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奖励。

李迪: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2003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2009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职攻读博士学位,开展卟啉纳米功能材料的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1,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光催化。2011年9月至今一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从事纳米材料及光催化的研究。期间于2013.05-2013.09在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所做博士后;2018.12-2019.12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化工系从事访问学者研究。主持完成一项国家级项目,一项校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应用化学专业

教授讲专业

董社英,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学科带头人,现任化学系主任。主要从事光电化学传感、高分子合成、环境化学等研究工作。


杨石先生曾经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不开化学”。比如我们日常用到的尼伦、腈纶、人造纤维、塑料制品、汽油、柴油以及颜料等等的一系列物品的获得都离不开化学,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那么,这些与化学相关的产品要想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型,就必须依赖于我们的应用化学专业,因为应用化学就是主要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所以可以说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推动人类现代生活的物质文明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专门培养具有化学工程相关基础知识;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独立从事与生命、环境以及能源等相关功能材料研究、开发和城市生态环境测评等工作,具有一定科学思维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什么是应用化学?学习内容是什么?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能源、环境、地球科学、材料、核科学、食品、药品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用化学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化学的应用,就是利用基础的化学知识或者化学的研究成果,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让化学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所以我们的应用化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由于本专业主要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型的应用型专业。因此,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很宽,可以从事精细化工、有机合成、生物化学、药物合成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工作,担任研发工程师、化工工艺工程师、有机合成研究员、化验师等职位。

应用化学学习内容包括四大基础化学以及一系列涉及各个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同时配套有相应的实验等课程。我们可以在观察奇妙化学反应的同时,采用最新技术手段捕捉化学反应中的缤纷色彩和微妙细节,然后利用我们所学知识揭示现象后面的本质,甚至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过程调控,来获得更多魔法式的变化效果和高价值的产物。

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四年制,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独立从事与生命、环境以及能源等相关功能材料研究、开发和城市生态环境测评等工作,具有一定科学思维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我校本专业毕业生应熟悉本学科发展历史、相关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家和地方化学化工类行业发展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应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从事精细化工、有机合成、生物化学、药物合成、环境保护以及检验检疫等相关行业工作的能力。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设置主要是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以及相应的实验实践类课程三大板块。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绿色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有机污染物化学、生物化学与技术、化学工艺学、煤化工、石油化工、表面与胶体化学等。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学相关知识和原理、实验操作以及设计方法等,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化学化工相关行业中胜任研发工程师、化工工艺工程师、有机合成研究员、化验师等相关岗位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有哪些实践教学?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侧重于实际应用,因此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课内实践、二是课外实践。其中课内实践主要依托于化学实验中心开展。化学实验中心是首批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为基础化学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实验室、创新开放化学实验室3个层次;拥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基础化学实验仪器以及差热-热重分析仪、原子吸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电化学工作站等大型仪器设备。课外实践主要依托于相关生产企业,具体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针对各个年级分层次由低至高难度递进,通过这些实践课程,实现从基本动手能力到设计能力,从实践能力到科研能力,从科研能力到创新意识的培养。

应用化学专业有几个方向?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城市生态环境化学”和“功能材料化学”两个特色方向。

【城市生态环境化学】本学科方向紧紧围绕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主要涉及能源生产中的环境治理技术、环境友好材料及生物资源的深度利用与开发、水资源循环再生技术,金属冶炼生产中的污染富集与回收等生态、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问题。逐步形成以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污水再生处理膜科学与技术、能源生产环境治理技术与资源循环再生应用、重金属废水迁移转化规律及预处理回收、生物材料及其功能化应用等研究领域。

【功能材料化学】本学科方向紧密契合当前国家化工行业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我校现有学科优势。主要开展新型无机纳米材料及气凝胶等功能材料的制备、微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分析及催化降解应用、化工、医药及油田有机废水处理的工艺设计及开发等领域的研究。

应用化学专业师资力量如何?

我校化学教研室成立于并校初期已有近 60 年的历史,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德才兼备、治学严谨、具有创新精神的老、中、青结合教学科研学术梯队。

本专业一直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目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已经超过总人数的80%。现有教师2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2人,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1人。其中多人具有海外留学和访问学者经历。任课教师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家和专业重点院校。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中有1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获“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人获校级师德标兵,2人荣获校级教学名师,多人次获校级最受欢迎主讲教师称号。

应用化学专业科研实力如何?

应用化学硕士学位点 2001 年获批,2002 年正式招生。2005 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点,目前已形成稳定的学科方向与科研梯队,2012 年与环境与市政学院一起在环境工程一级博士学位点下自主设立了环境化学博士学位点。

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委以及众多横向科研、生产项目,具有化工产品开发、产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2013 年以来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与纵向科研项目三十余项,研究经费总额 900 余万元;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发表了论文百余篇,其中90 余篇 SCI 检索论文。

【功能材料化学】本学科方向紧密契合当前国家化工行业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我校现有学科优势。主要开展新型无机纳米材料及气凝胶等功能材料的制备、微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分析及催化降解应用、化工、医药及油田有机废水处理的工艺设计及开发等领域的研究。

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近三年,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95%,就业面广。今年来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包括: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环保、日化、制药、教育、市政、消防、军工等行业。就职部门主要包括:质量监督与检测部门、食品药品检测部门、卫生防疫、海关、科研院所、生产企业、教学单位等。主要在相关行业从事检验检测、生产技术、科技研发、应用研究、教学以及管理等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的深造前景如何?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历年考研率在30%以上。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推免保送的形式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另一个是参加国家统一考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去向大多数为985和211等国家重点院校,包括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大学等。

应用化学系名师风采

董社英: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任教,学术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光电化学传感、高分子合成、环境化学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等项目10余项,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4项,获省厅级科研奖励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在《Anal. Chem.》、《Biosens. Bioelectron.》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篇,现担任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

江元汝:教授。1982年7月西北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教研室工作;1988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继续在化学教研室工作。1998-2012年担任化学系主任。2005年聘为教授,2010年起担任陕西省化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化学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主要从事功能材料化学、环境友好过程控制等方面研究。长期从事基础化学教学以及化学与健康等方面科普教育。承担“复合絮凝-多相转移法处理商洛尾矿库区重金属废水”、“沉积物-水界面间微生物-IMO-重金属相互作用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主编出版《化学与健康》、《微量元素与健康》、《环境与健康》等7部专著(科学出版社);主编出版《综合化学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等多部教材,主编出版《综合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库》《化学与健康》等多媒体课件。发表“稀土配合物/MCM-41分子筛杂化发光材料的制备”、“新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尾矿废水处理”等研究论文百余篇。有“用多相转移法处理多种形态重金属废水的方法及装置”等发明专利授权12项。曾获 “全国妇女争先创优先进个人”奖,多次获得著作奖、专利奖、多次获得优秀教学成果1、2、3等奖,多次获得“最受欢迎的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

孟晓荣:教授。1987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2001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2008年博士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1987-2002年担任酒泉教育学院生化系化学专业教师、系主任;2002年至今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教师,历任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多年致力于水处理应用领域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开发、膜分离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在环境友好性新型功能材料、水处理微/超滤膜材料制备与应用、高效高选择性液膜分离技术、新能源材料等方向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准授权国内专利保护技术多项。主持省、市科研项目十余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多项。曾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德标兵、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毕业生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陕西省优秀科研论文奖等科技奖等奖项。

张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7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年7月至2003年9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在日本大学理工学部学习,获博士学位。2007年4月至2008年9月在日本太平洋水泥分析研究中心工作,任研究员。2008年10月至今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曾获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科技奖三等奖1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贵金属学术委员会优秀论文奖二等奖1项;还曾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标兵”。 

谢会东: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7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96年7月至2002年8月在机械部第四设计院工作,2007年8月至今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近5年作为项目主持人完成的项目有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1项,到款经费19万元。获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6篇,获准授权发明专利1项。曾获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得陕西省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团体优秀奖(马新杰获个人1等奖,王力获个人2等奖,王杰获个人3等奖);指导的本科生(刘楷楷)还曾获校优秀毕业论文。

郭育涛:副教授。1983年7月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获工业发酵工学学士学位。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主持完成省教育厅专项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还曾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利奖一项。

韩选利:副教授。研究方向:催化新材料研究开发。

何盈盈:副教授。2001年取得西北大学分析化学电分析硕士学位,从事有机化合物电分析化学研究。2010年取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2011.1-2012.7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系访问学者,从事铁氧化物矿物表面吸附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基础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处理,重点在于电芬顿法阴极催化材料制备及其催化机理的研究。先后主持多项省级和厅局级科研项目,还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也是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公开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SCI收录6篇,其中1区1篇,2区2篇,EI收录2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曾获厅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一等奖1项,还曾获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杨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4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博士;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作访问学者;2004年5月至今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曾主讲本科生的《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材料化学》,硕士生的《结构化学》课程。完成校级《材料化学》网络课程建设项目,主持校级《物理化学实验教材》项目的编写工作,指导学生完成“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 项,指导校级 SSRT 项目 2 项。主持教育厅项目 2 项,主持西安市碑林区科技局项目 1 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础基金 1 项,参加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基金 1 项,参加参加多项国防部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 40 篇,其中 SCI 及 EI 检索论文 9 篇,获准专利 3 项。曾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级 1 项;还曾获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校“优秀主讲教师奖”等荣誉。

赵亚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获学士学位。2002年7月硕士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2010年9月博士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作访问学者,2002年10月至今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

张思敬: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年3月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3月至1992年10月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1993年10月至2000年12月在西安市化工进出口公司工作。2000年12月至今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任教。先后出版《大学化学》和《大学化学实验》教材各1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省以及校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多项,在SCI和CSCD源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曾先后获陕西省化学会优秀论文奖,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大学化学》),以及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混凝土CaO溶蚀规律设计实验”)。

党方方:副教授。2007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无机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年6月至今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先后主持多项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指导硕士毕业生 2 名,主要承担本科生物理化学、大学化学等课程,以及研究生稀土元素化学、文献检索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四篇第一作者论文获校论文奖;指导学生创作的作品“荧光科技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获得校第二十二届粉体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


欢迎报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三届“校园开放日”暨招生咨询会活动来啦!

开放日时间:

2019年6月25日8:30—16:00

招生咨询地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北院

参会其他院校:

已邀请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前来参加,为考生答疑解惑,提供权威的院校介绍和专业解读(参会高校持续更新)。

<点击关键字,获取2019年招生资讯>

2019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生简章

建筑学院 / 土木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学院 / 艺术学院 / 理学院 文学院

资源工程学院 / 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化学与化工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办

编辑:翔子、曹立

校对:王俊

审核:文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