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拍摄“南海二号”钻井平台,是怎样一种体验?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图片集团联合主办的“奋斗者2019‘视觉新国企’摄影展”在京启动(点击了解)。本次摄影展以“奋斗者”为主题,以人物为线索,征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企员工与国家、企业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活动启动后,主办单位国资委新闻中心选择若干优秀国企的重大项目开展主题采访,隶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南海二号”钻井平台位列其中。


“南海二号”是一艘半潜式钻井平台,自1978年服役至今已有41年,共钻探完成262口井,总进尺超88万米,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以及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平台通过不断革新装备管理技术,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实现兵锋常锐,业绩常青,创造了钻井平台不老的传奇。


5月23至25日,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多名摄影师,亲赴“南海二号”平台进行实地采访、拍摄。作为摄影展的合作方之一,中国摄影出版社对参与此次拍摄的三位摄影师进行了专访:




参与拍摄的摄影师与平台工作人员合影。其中左四为林桂炎,左五为朱一南,右五为王毓国。



拍摄时,需多观察多思考,切忌走马观花


王毓国,新华社摄影部社会新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高级记者


中国摄影出版社:与之前参与报道的活动相比,这次“南海二号”钻井平台的拍摄有哪些特殊之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令您印象深刻?


王毓国:这是我第一次采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因此有很强的新鲜感,拍出好照片的欲望也十分强烈。在整个拍摄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员工们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在“与世隔绝”的钻井平台,良好的精神面貌、乐观向上的心态尤为关键。

 

中国摄影出版社:看您的作品,有俯瞰钻井平台的大场景、也有平台工作人员的特写镜头,在器材的选择上,这次拍摄选用了哪些装备?


王毓国:这次采风活动,我使用的是索尼a9以及大疆御无人机。其中钻井平台大场景的照片,都是用无人机拍摄的。

 

中国摄影出版社:在平台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下拍摄,在您看来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有何拍摄建议?


王毓国:到海上钻井平台拍摄,要备足器材,其中无人机必不可少。另外还要做好防晒措施。在拍摄时,需多观察多思考,切忌走马观花。本次采访,唯一的遗憾就是时间太短了,拍摄显得较“仓促”。如果多待几天,通过细致观察和琢磨,会把照片拍得更好。

 

5 月 24 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王毓国 摄


5 月 24 日,钻工在钻台上作业。王毓国 摄


5月24日,高级队长林文定(前左)给集体过生日的员工肖景嘉脸上涂抹蛋糕,以示祝福。王毓国 摄


5 月 24 日,“南海二号”钻井班组在进行下套管作业。王毓国 摄

5 月 25 日,“南海二号”平台船长安兴国在甲板作业时,将面部包裹起来,防止皮肤长时间暴露被强紫外线晒伤。据介绍,甲板在夏日阳光暴晒后,温度最高可达 70 摄氏度。王毓国 摄

5 月 25 日,“南海二号”举行升国旗仪式。 王毓国 摄


5 月 24 日夜,“南海二号”开展“海上职工小家”主题活动,员工们在直升飞机坪用手机灯光组成心形图案,给远方的家人送去思念与祝福(无人机拍摄)。王毓国 摄



在拍摄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


林桂炎,羊城晚报视觉新闻部资深摄影记者、编辑


中国摄影出版社:抵达“南海二号”钻井平台拍摄之前,对这个平台有哪些初步的认识?


林桂炎:抵达之前了解到“南海二号”是中国第一个半潜式钻井平台,已经服役41年,可谓战功赫赫。

 

中国摄影出版社:与以往的报道相比,平台的拍摄条件及环境有哪些不同?


林桂炎:平台位于中国南海海域,我们需要先乘坐直升机抵达平台。海上气候多变,给拍摄增加了难度。同时还要遵守安全条例,在平台上拍摄要穿好工作服和佩戴安全帽。

 

中国摄影出版社:拍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我们分享下令您象深刻的拍摄经历。


林桂炎:平台上空间有限,所以拍摄角度的选择有局限性,而且海上风大,操控无人机会有一定的影响。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钻工们的奋斗精神。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平台上他们不服输、不断革新装备和管理技术,把“南海二号”团队锻炼成了一支“铁军”,让人敬佩。

 

直升机上拍摄的“南海二号”钻井平台。林桂炎摄


平台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机器。林桂炎摄


繁忙工作之余,包饺子犒劳下自己。林桂炎摄


“南海二号”钻井平台。林桂炎摄


 

我想记录下这些年轻奋斗者的面貌


朱一南,新华社《摄影世界》杂志编辑部主任,新华社中级编辑


中国摄影出版社:接到这次“南海二号”钻井平台拍摄任务时,是怎样的心情?去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朱一南:接到任务后,我第一时间在网上查阅“南海二号”钻井平台的相关资料,想了解拍摄对象是什么样子——这个任务对我来说,包含了很多“第一次”,所以倍感兴奋。拍摄时间十分紧张,因此我特地请教了对钻井平台有拍摄经验的老师,准备好摄影器材,然后就怀抱好好体验的心情出发啦!此外,登录平台后正式拍摄前,平台的工作人员还给我们提供很多资料,并印制了拍摄手册。

 

中国摄影出版社:这次拍摄选用的装备有哪些?


朱一南: EOS R的全画幅专微、相应的R卡口广角、长焦、大光圈定焦镜头。同时还准备了一个QooCam全景相机。

 

中国摄影出版社:抵达平台后的实际拍摄过程中,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拍摄环境,有哪些困难?印象最深的事情是?


朱一南:最大的拍摄困难,一是钻井平台上工人作业繁忙,我们需要在不影响其工作的情况下拍摄;二是5月末的南海已经非常炎热,穿上平台上标配的工作服,在户外站一分钟就汗如雨下。据工人透露,夏季平台上钢板温度可达70℃。相比工人,我们拍摄的任务就轻松多了。

印象最深的事情是,由于钻井平台上生活比较单调,所以大家会想办法尽量丰富平台上的生活。比如一起办生日宴会。都是年轻的小伙子,在生日宴会上互相抹蛋糕,玩得特别尽兴。

 

中国摄影出版社:在拍摄过程中,您的关注点有哪些?


朱一南: 年轻人,这次去拍摄、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平台上的90后员工快要撑起半边天,所以我很想记录下这些年轻奋斗者的样貌,因此尽可能多地拍摄了肖像。

 

5 月 24 日,登上“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停机坪。朱一南 摄


5 月 24 日,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深圳作业公司经理郝振山(原南二平台经理)。朱一南 摄


5 月 24 日,“南海二号”的生活管事刘日华。朱一南 摄

5 月 25 日,朝霞中,在平台上快走健身的平台员工。 朱一南 摄




“奋斗者2019‘视觉新国企’摄影展”征稿进行中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



往期推荐


| 新书 |



| 影集 |



| 对话 |



| 技法 |



| 话题 | 



| 影史 |



| 热点 | 




中国摄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阅读与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电话:010-65220965

编辑:许瀚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