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心济世 | 马宏贇:追逐热爱、保持冷静,成就专业

马宏贇:

追逐热爱、保持冷静,成就专业

同济大学医学院2000级,临床医学学士

现为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协会医疗保障专家&个人特邀会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救复苏专委会委员




医学岁月:一名医学生的迷茫与坚韧

从一名医生“转身”成为上海国际马拉松首席医疗官,再“摇身一变”担任国企的副总经理,马宏贇经历了极为丰富的职业生涯历程,而这一切都与“热爱”有关。


在前行中,他不断探索并厘清心之所向——向往的职业与生活。他步履不停,在追逐热爱的同时,保有那一份冷静,积累、沉淀。每当机遇出现时,他万事俱备,阶段目标不再遥不可及。


2000年,同济大学医学院重建,马宏贇是医学院重建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在入学时被调剂到临床医学专业,这让他一度陷入迷茫。经过一年的“自我定位迷失”后,他决定暂停专业学习,专攻德语强化班,用一年的时间来缓冲并规划未来,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完成跨专业的一年学习后,马宏贇的定位逐渐变得明朗,他意识到:“其实,大学专业的影响不是那么大,临床医学和其他专业都可以完成我的大学学业。所以,我就选择继续就读医学。”大学阶段的专业并不一定最终影响或限制未来的发展路径,抱着这样的想法,马宏贇回到了医学院。此时,同期的医学院老同学们,大都已坚定了临床医学的方向,他们投入的学习状态积极地影响着马宏贇。“他们平时学习的状态也好,对人生的感悟也好,对我的成长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让我能够更好地懂得了友谊、理解和努力。”


本科毕业后,马宏贇进入了我市郊区一家二级医院,成为了一名真正踏足医学领域的医务工作者。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不仅让他收获了医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医院中的医患之情、生死离别及人间冷暖,也于无声处锤炼着马宏贇冷静而坚韧的性格。



结缘应急:追逐一份热爱,成就一种专业

马宏贇喜欢运动,在他的身体里,似乎潜藏着无限的运动力。这也正是他的热爱——体育活动。毕业后,在医院工作的数年间,马宏贇又尝试重新定位,有意去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平台。


2009年,一则由上海市卫生局(现“上海市卫健委”)发布的招聘公告吸引了他的注意——具有医学背景的人员,从事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的应急管理工作。马宏贇意识到,这无疑将是一个可以将兴趣爱好、专业背景和职业发展完美结合的机会。不久后,他成功报考公务员,报到市卫生局应急管理办公室的那一天,他完成了职业生涯的“华丽转身”。自此,他因热爱而结缘了往后十几年所倾注的“专业”。


在新的岗位上,马宏贇参与了上海世博会和上海各大国际赛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担任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的首席医疗官,负责F1大奖赛(上海)、短道速滑世界杯、IAAF钻石联赛上海站等的医疗组织指挥工作,成为了上海顶级品牌赛事活动的“幕后风景线”。

结缘应急管理的十一年间,马宏贇充分应用自己的临床医学知识,结合在工作中培养的管理能力,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重大赛事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以马拉松赛事医疗保障为例,马宏贇见证了这一领域从空白到完善的重大变化:首先是医疗保障工作组织者的理念更新,其次逐步把科学研究作为“上马”医疗保障的技术支撑,再加上与赛道上的警察、裁判组成联合指挥平台,将医疗保障团队渗透到整个赛程、赛段。马宏贇牵头带领团队构建马拉松医疗急救体系,搭建全国马拉松医疗保障培训班课程框架,编写中国田径协会全国马拉松医疗保障培训教材,研发结合赛事竞赛系统的马拉松智能医疗保障指挥和医疗卫生资源管理系统等。


2018年,凭借对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工作长期的支持与贡献,马宏贇荣获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他用每一份热爱,成就了这一领域的专业。



专注安全:洗净铅华,沉淀岁月,转岗再出发

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创新、优化,如今,上海马拉松的现场医疗保障已越来越完善。但是,即使保障体系再严谨,仍有个别跑者因为赛前未能发现的潜在疾病而导致救援失败的案例。这不禁让马宏贇产生了思考,对患有运动中暴发的潜在严重疾病的参与者,再先进完备的医疗应急保障体系也难以保障其生命安全,这就要将工作的重点从现场处置逐渐转移到赛前筛查和预防,以此降低伤亡惨剧的发生率,延长跑者的运动生命。


带着这样的信念,2020年,马宏贇来到了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分管竞赛安全的副总经理,负责大型赛事活动保障的顶层设计,将医学知识、管理才能、运动兴趣和保障经验相结合,持续在运动健康领域做更深入的探索。


这位曾经陷入迷茫的医学生,冷静地为自己寻找定位,所有勇敢的尝试都是为了更了解自己,所有的热爱都是为了那一份向往的职业与生活。




校友寄语

个人的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与困难,首先要做的是冷静,沉下心了解自己的困境,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立场与看法。除此之外,个人的实力与储备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积累知识,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



同心济世

/ 2022.5.20



值此同济建校115周年、医学院重建22周年之际,医学院特别推出“同心济世”校友专访系列,邀请广大同医校友回忆在同济脚踏实地的求学岁月、在各自领域和岗位上追求卓越的奋斗历程。已在前期深度采访了20余位校友,按照采访时间顺序逐一推出,敬请关注!在此也向更多卓越的同医校友发出诚挚的访谈邀请,共话同医记忆与未来。

  ●  ●  ●  ●  ●  ●  ● 往期推荐

同心济世 | 同济,115岁生日快乐!

同心济世 | 张鑫:要有持之以恒的战斗精神

同心济世 | 荣海健:接受自己的一切可能性

同心济世 | 黄冬: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

同心济世 | 胡学飞:远行,才能观赏美景

同心济世 | 马敏:为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心济世 | 商宏恺:学医需要满腔的热情

心济世 | 杨一华: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同心济世 | 冯威:走到患者和家属身边

同心济世|赵宏谋: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

出品:卓越医学生职涯发展工作室

项目成员:郑天一、黄旭东、 蒋蕴、邱海平、罗文秀、  阚羿飞、杨欢欢

指导老师:曾盈、曹丹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