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过去了,这些话题竟然一点没有过时 | 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三明治
“三明治阅读俱乐部”是三明治线上写作社群每日书社区的共读共写活动。我们会在当月的写作社群内更新选书资讯,书籍范围包括非虚构、文学、历史、社科类。参与每日书的作者可报名申请获得赠阅。在阅读俱乐部,你可以:
●获赠精选书目
●尝鲜还未上市的新书
●和每日书小伙伴们共读,交流阅读感受
●获得编辑推荐的延伸阅读
●共写书评,你的阅读体验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阅读俱乐部共读书目是由磨铁·文治出品田岛阳子作品《以爱为名的支配》。
田岛阳子从 1991年到2003年出版了10部女性主义论著,在日本女性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她在为女性发声的舞台上活跃至今,参与了众多电视节目、广播、杂志、纪录片、电影、戏剧和广告,不仅是日本当代重要的女性主义思想启蒙者,还影响了同时代的上野千鹤子等女性学者。
作者从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在“亲缘压迫”下成长为“女性主义者”的思想历程。本书探讨了所有东亚女性都深有共鸣的生存问题,大胆揭露了原生家庭、婚恋、工作、育儿等领域的结构性歧视。
加入本次三明治阅读俱乐部的作者
在阅读中有怎样的发现?
迟锄
职业:自由职业
坐标:成都
成为一个女性主义者对我来说竟然是必然的
说来也是命运般的巧合,在读《以爱为名的支配》之前,刚好读了一遍《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完又赶上《出走的决心》上映。短时间内遇见三部作品,让我很轻易的就将它们联系到一起。
很感谢作者在这本书里详细的分享了一些生活的细节,让早已遗忘的事情又清晰起来。回顾生命过往,我发现成为一个女性主义者对我来说竟然是必然的。
“觉醒之后已是女性主义者”
我的童年没有田岛阳子那样不幸,算是不好也不太坏。童年时,我时常感觉到精神上的不适,却又说不出来为什么。直到看到书里才明白,原来是“奴性”和“本性”之间不能共存。生活中强烈的矛盾感来自于学校的教导和日常生活的冲突——老师说父母是无条件爱孩子的,实际上却不。成绩好的,长得可爱的,听话的,会叫人的小孩,就是更容易得到喜欢。外向是褒义,内向是贬义。书上说要诚实,太诚实了反而被骂“木头、呆子”。作为家里的“老大”,就是要无条件让着弟弟/妹妹。不做家务会被“诅咒”以后找不到好婆家,考试考了高分会被说后劲不如男生。讲义气,做好一件事,会被表扬是“假小子”,但调皮就会被说“嫁不出去”。
在家里做同样的事情,前一天平安度过,后一天就被骂的狗血淋头。那时虽然不懂控制变量的实验原理,但也明白问题好像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可是后果却由自己承担。所以只能让自己去更加地迎合,期望以自己的努力能消除掉另一个变量带来的糟糕后果。有的时候有用,有的时候没有用。这不就是家庭版的霸凌吗?我早知道我在学校被霸凌了。但是却是在现在才知道自己原来也被家庭霸凌了。
大学的时候没有填任何一所省内的院校,但也没有填太远的地方。原来从那时起,我就是又想逃离,又忍不住靠近。在熟悉的家庭结构里,虽然感到不适,但也有熟悉,熟悉滋生安全感。
虽然不想承认,但我不得不说,很多年里我都深爱着那个给了我血肉的人,我渴望她们懂得我的感受,给予我想要的爱。但事实告诉我,终究是强求。尽管我曾为了获得她们的爱,努力地成为他们理想中的小孩,置自己的感受于不顾,从一个i人变成一个e人,但依然得不到什么。
现在我知道了,你如何能要求一个口囊空空的人,掏出现金给你呢?无论你卖艺卖得有多认真。
“女人被规训成了奴隶”
在看《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时候,为作者笔下所描绘的黑奴的经历而痛心疾首。南方人在狡辩的时候,说有一些黑奴不思进取,把他们释放了,他们反而过得不如现在。这和男女关系中,男性说女性出去工作反而不如在家带孩子,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明是攫取了一方的剩余价值,却美名为之承担风险。但依然有前仆后继的女孩相信这样的谣言,相信所谓的“我养你”,毫无警惕地走进婚姻。婚姻这个制度就是不平等的,没有一点自保的能力,无异于不带武器就上了战场。势均力敌,才能走得长久。而让步的人只能一步又一步的后退,直到退无可退。
我有时候想不如让婚姻制度来得更残酷一些吧。太过温和反而无法让人警醒,奴隶制能被废除是因为市场经济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婚姻制度又会为何被废除呢?但无论如何将自己的生活质量寄托于一方的良心,怎么看都不是一种靠谱的事情。法律如果过于保护弱势一方的权利反而容易让这个制度长存,相反帮助强势一方压榨弱势一方的利益,或许有可能引起触底反抗。
黑人虽然得到了解放,但这世上还有女人依旧以奴隶的身份生活。没有结婚的女性是奴隶的预制品。预制品想要逃脱成为奴隶命运的难度还是要低一些。当我看《出走的决心》时,一直在等,在等,命运究竟要让她忍耐多少,才能让她将痛苦榨成勇气。原来就算是能活到100岁,也需要一半的人生,才能换得自由。这个阿姨是不幸的,她没有遇到疼爱她的父母,也没有遇到尊重理解她的丈夫,甚至女儿也总是在她身上索取,但她也是幸运的,她上过高中读书的时候成绩很好,性格也很要强,具有强大的执行力,一直没有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的故事能够被拍成电影,极具偶然性,足够戏剧化。但大部分的人痛苦没有她深,所以勇气怎么也攒不够。
但我想有人逃出来,就是火炬。荒野上会有人看见明亮的光,有第1个可能,就会有第2个,第3个,就会有千千万万个。
反抗是获得的开端。
“为自我而战”
当我想要讨好父母时,目标是很明确的:努力成为一个好学生,努力找到一份让他们脸上光彩的工作,就好了。
说真的,带着怨恨去学习,效率很高,也很容易进入“自律”的状态。但是这种“恨”,让人变得越来越薄,锋利却脆弱。
当我开始为了自己而战斗时,我甚至发现自己激发不出什么力量。我不知道开关在哪里,我也不知道通路应该怎样畅通,甚至我连路也找不到。
我只能慢下来,停下来,站在原地,等了很久,才伸出一个触角感受风。
我开始重新学习写字,从笔画和部首开始,我开始锻炼身体,开始去读自己感兴趣而不是“有用”的书。慢慢的我才感觉自己不是作为一个工具活着,从今往后,如果我真的还要再讨好谁,那一定是讨好我自己。
“寻求纯粹的女性主义”
我很想坚定地说出我不结婚不生小孩。但我确实没有十分坚定,我只是冥冥中觉得结果会是这样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可能还需要摇摆一段时间。需要克服的阻力很多,有基因带来的,也有世俗。有很多问题我还没有想清楚,在没有想清楚之前,我不能做下让自己无法后悔的决定。
我确实讨厌贤妻良母这个词,这是一种道德绑架。纵使这些年我读书的最大动力是为了让父母开心,我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付之一炬。
我大概也不用着急,当我知道这本书是30多年前写的时候,不得不感叹,太阳底下实在没有什么新鲜事。结婚生子更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情。
愿大家走进婚姻是为了独立,而不是为了成为奴隶或奴隶主。
阿黎
职业:文案
坐标:深圳
看清自己的处境,清醒地活着,清醒地去“战斗”
不把任何一种生命形式视为独立个体来对待的社会都会“生产”出不健康的关系
这本书一拿到手,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作为女儿、作为女性,我对作者所谈到的“以爱为名的支配、霸凌”的种种场景太熟悉了。看完好几天都不知道如何下笔写读书笔记,有一种面对被撕开的血淋淋伤口的不知所措。
本书写于1990年,作者田岛阳子是日本最著名的女性主义者,她本人的成长与人生经历就是一个东亚女儿的逃离、觉醒与自由之路,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本书的内容以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为起点,从一个女性从出生到成长所将遭遇的家庭、婚恋、工作、育儿等种种处境中,清楚地拉出了她们在日常生活里所要面临的性别权力结构和结构性压迫,戳破了浮于现实表面的和谐泡泡,直指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核心问题。
35年过去了,这些话题竟然一点没有过时。
女性遭受到歧视难被看见。因为女性歧视已经被高度结构化,成为习惯和风俗,融入了自然和文化,使得被歧视的女性和制造歧视的男性都难以察觉。
如今,在所有人生活压力都非常大的情况下,女性所遭受的歧视更不容易被看见。女性既要工作一起养家,又被社会用母职牢牢地拴在家庭和育儿之中。
男性压力大,走出工作环境,多少还可以找到一个时间和空间喘息(最不济还能在车里坐会)。女性呢,前脚踏出公司的门,后脚就踏入了家门,工作劳动与家庭劳动无缝衔接。
可怕吗?作为女性,我们要怎么办?要在这过程异化成“怪物”吗?要在这个不健康的“男女循环”中继续玩下去吗?
先来看看会发生什么。
作者的母亲是一名传统的家庭女性,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无法拥有独立人格和生活的母亲 ,把希望寄托于女儿身上。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女儿好好学习,成为一个能够自立的人。然而,这种以爱为名的期望,却成为了束缚在女儿身上最大的枷锁。
我的一举一动都成了母亲的批判对象。如此反复下来,我变得特别在意自己的行动,最终什么都不敢做。因为一做点什么事,我就特别害怕母亲的批判。
母亲总是说,『我是因为爱你,希望你将成长,才这样训斥你。』但是她的话语对我而言,就像折断树枝一样一根一根折断了我的手脚。
母亲即使是生病在床,也拿了一个很长的尺子管教女儿。小孩是无法逃走的,他们需要父母的养育,没有父母的关爱就活不下去。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变得又听话又乖戾,性情古怪扭曲阴阴暗,在成年之后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
很多年之后,作者才意识到母亲对自己这样的作为是霸凌,是以管教为名、以教育为名、以爱为名的霸凌。更让人心碎的是,小孩在这个过程被塑造,即使长大后,自己有意识到,有逃离出来,即使如作者这般,“在承受了将近二十年的霸凌后,我还是忍不住怀念她的支配。”
而这种霸凌是如何形成的呢?母亲最初的爱为何会逐渐变成以爱为名的霸凌?这是男权社会不健康的性别不平等权力结构的产物。
作者母亲自己就只拥有枷锁之下的自由,在家庭中想要做任何事都必须得到丈夫的同意,比如在她想盖一座更大的房子,想买下一块便宜的地皮做点生意,只要丈夫不同意,她就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当时家庭办任何正事,都需要用到家里的印戳,而这个印戳只属于父亲这个一家之主。
母亲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只要盖个戳就能弄死我”、“为什么当妈的要从早到晚给碗擦屁股”。作为女性的母亲,没有选择权,没有自主决定权,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身心处在无尽压抑之中的母亲,更弱小的女儿成为了她痛苦发泄的出口。
作者花了漫长的时间疗愈自己被伤害的心灵 ,也在长大之后终于接触到母亲这些话所揭示的世界,体会到了母亲的那份痛苦。更重要的是,她也在同时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何当作发泄的出口,而这本书就是她思考的结果。
不把任何一种生命形式视为独立个体来对待的社会都会“生产”出不健康的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家庭关系 、自我关系等。自我解放后的作者,带着观察和反思的注视,把看到的社会对男女的养育、性别观念、社会分工等等一系列日常处境进行抽丝剥茧,让读者看到背后的逻辑和最终目的。
从养育开始,女性就没有被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她身上被一点点刻印上了被动、依附、付出、安静、听话、退让……这些气质钢印。
35年过去了,我们对于男女的期望仍然如此。
看看男生女生的名字,上网一查,男生名字最常用的字是”睿、轩、浩、杰、恒、辰、豪”……这些一听就很大气、很远大前程的感觉。女生最常用的呢,“桐、晴、琪、怡、琳、颖、瑜”……(桐,一种落叶乔木,晴,一种天气状态,怡,一种心情状态,琳,美玉),女生的名字多是要求呆在原地,保持一种美好的状态。
怎么办?我们要如何才能摆脱这样的生存境遇?何时才能走出这种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环境?
女人如果想得到解放,或者想改善自己与丈夫和孩子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深入了解自己与养育了自己的父母的关系。我认为那是了解自我的一个重要过程。
我们要想自信、谦虚而开开朗地活着,就得接受原原本本的自己。只有在不需要经常得到他人抚慰,不需要有人为自己做精神献身,也能够自己接受自己、培养自己之时,我们才有能力原谅他人、接纳他人、关爱他人。
我喜欢也认同的作者态度,改变不会顷刻发生,尊重也不是等来的。作为女性,我们首先要看清自己的处境,清醒地活着,清醒地去“战斗”。
这很有力量!作为个体也好,作为女性一个群体也好,最重要的是,我们了解自己,认清自己,接纳自己,力量才会从缝隙中源源不断地涌现。你独立了,你的孩子也将独立,越来越多的孩子独立,社会结构终将被撬动,潮水的方向终将永久地改变。
小马驹
职业:心理咨询师
坐标:浙江
我愿意把她的这些文字,当做一个妈妈和女儿的交流
作者生于1941年,比我妈大八岁。
我愿意把她的这些文字,当做一个妈妈和女儿的交流。
活得像个女人,意味着对别人言听计从,要时刻关注周围,还要谦恭忍让,遇事就说我不懂、我不擅长,要捧着对方,尽量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换言之,就是让自己无限缩小。。。
于是只能一味地考虑别人的感受,忧心忡忡的想“如果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说”“如果我那样说会不会被笑”很难发表自己的意见。反过来,即使我直白地说出“那样不对”,过后也会不断反省“刚才不应该说那种话”,让自己痛苦不堪。
说实话,那几乎是我年轻时代的写照,在家听父母,上学听老师,结婚听老公,上班听领导。不敢发表意见,无法说“No”,只能默默努力,但又等着被看到,等着成为那个“唯一”和“与众不同”。注定,迎接你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在探索自己、在成长的路上,步履维艰。
记得某一个清晨,突然发现自己面对父母、丈夫和领导,竟然是类似的情感需求,那种震惊,真正配得上那句“垂死病中惊坐起”。
但不知为何,父母就是坚信孩子只要听自己的就能得到幸福,依旧强制子女做这做那。
看到这里我不经哑然,今年上半年我为辞职的事情纠结,突发奇想想要算个命,于是去问我妈我具体的出生时间。我妈给我的回复是:“你为什么要算命?你不要算命,你不要听算命的,你要听我的,我是你妈不会害你。”我妈是用语音说的,很着急,一种我即将不受控的焦虑顺着那五六十秒的语音条传递了过来。
纵然在咨询师面前“修炼”了那么多年,听到这样的话依然激起我强烈的情绪。有很多的理论和实践帮助我去理解我妈的“控制”,我知道这源于她的认知、经历以及所受的创伤,但我无法原谅。
我想说,这本书我看得没有那么轻松,那些我花了大力气得来的,现在依旧需要和“内疚”抵抗的领悟,作者就这么轻松而直白地写在了纸上,而这些话她在1992年就说了。怎么说呢,不是“相见恨晚”,而是作者开篇说的:
知识会带来痛苦。
要知道自己的处境,才是救赎的第一步。
小美
职业:灵活就业
坐标:无锡
32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
❶ 轻食。16万字,六章,66篇,平均每篇不到2500个字,一篇中等长度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的体量,很符合当下的阅读习惯
❷ 亲切。田岛阳子的文笔很亲切。她用浅显的文字传递出真诚。比如没有手脚的“不倒翁”、虽然很努力,但是没有方向的女性“没有鼻眼”,以及甲板上的人、迟到的人、树形人生,蛋糕切面等等,很容易理解。
❸ 温暖。田岛阳子描述的现象和事实很残酷。她已经从泥淖中走出来,但是她没有以过来人的口吻说教,没有爹味,非常温柔,以女性主义的态度对待女性的困顿。
❹ 丰富。有田岛阳子女士自己的经历,有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有现实社会问题的剖析,还有不同理论的辨析。想一想,这是1992年首次出版的作品,32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
❺ 榜样。正如山内麻里子在后记所说,田岛阳子意气风发,是遵从自我,彰显了个性的人。不仅是作为女性主义的议题,还是文字传递出的田岛女士的精气神,以及田岛女士一生致力于推动女性主义事业的发展,都激励我在享受前辈为我辈争取的权利的时候,也要拿出勇气,为自己以及后辈做点贡献。
最后,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我过度解读,书的封面设计呈现出和内容互为镜映的效果:
(以为是玫瑰花瓣,但细看,多像泪滴啊,带着血的泪。和血泪相应的是苍白无力的手。越不行动,越无力;越退缩,越不被尊重)
(以为是玫瑰花瓣,但细看,多像泪滴啊,带着血的泪。和血泪相应的是苍白无力的手。越不行动,越无力;越退缩,越不被尊重)
· 三明治阅读俱乐部最新招募 ·
东亚女儿、韩国文学泰斗、法国人类学家,10月我们一起读这三本书
· 更多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
📖《道德故事集》磨铁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磨铁
📖《奇想之年》新经典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客
📖《我们遗忘的一切:重走父亲逃亡之路》新星出版社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浪花朵朵
📖《我的母亲做保洁》光启书局
📖《什么也别说》格致出版社
📖 《聆听父亲》新经典
📖《超越身体边界》光启书局
📖《女人的事》新经典
Open Call
欢迎有意与「三明治阅读俱乐部」合作的出版机构与我们联系,每日书期待与大家共同促进读者、作者、编辑与出版机构的交流,让好的书籍被更多读者看见。
咨询请添加三明治小讯
微信号:sandwi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