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敦刻尔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逃跑

2017-09-04 阿信 中信出版集团

千呼万唤始出来,《敦刻尔克》终于来了!



《敦刻尔克》(Dunkirk)于9月1日起在内地公映,首周末三天斩获约1.97亿人民币,以绝对优势荣膺当周票房冠军。


与此同时,作为军事历史大IP《敦刻尔克》,内地口碑延续海外炸裂好评反响热烈,克里斯托弗·诺兰倾力打造的沉浸式观影体验让内地观众全情投入大呼震撼,网络再度掀起全民热议的“诺兰旋风”


一向标准严苛的影评圈也难得的给出一致好评——

●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竞赛正式打响。从电影的第一帧到最后一帧,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敦刻尔克》是座不朽的里程碑,这个充满视效奇观的二战史诗故事(如果可以去看IMAX吧)将会给你会心一击。——《滚石杂志》


●诺兰的成就无可指摘:他用一部令人身临其境的战争片赞颂人性之善,同时也不忘点明,所有战争的胜利都要以牺牲为代价。——《今日美国》


●《敦刻尔克》不愧为年度神作,一部彻底的英国电影,洋溢着知识分子审美趣味与浓郁的人文关怀。IMAX超大画幅配合汉斯·季默近乎疯狂的音乐,真是一场视听盛宴。——影评人藤井树


《敦刻尔克》是诺兰的第十部作品,也是他第一次尝试基于历史的战争故事传记电影。潜心三年打磨,果然没有辜负影迷的期待。


在烂番茄上的新鲜度高达92%


IMDb评分8.4


作为战争片,《敦刻尔克》显然是与众不同的——其主题主要不是打,而是


故事发生在1940年的敦刻尔克。那是一个坐落在法国东北部的港口城市。

1940年5月,纳粹德国快速攻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近40万英法联军,被逼退到敦刻尔克,命悬一线。


这次行动,被看作是“奇迹般的营救”,二战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三、四十万人,冒着上面的飞机,下面的潜艇,周围德军的围攻,成功撤回了英国。

在短短的9天时间里,从最开始,计划一天撤出1万人但实际只撤出了7000人,到最后英国动员所有能出海的,小到舢板、渔船,大到有钱人家的豪华游轮。英国空军也拼了,英国陆军打掩护,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港口也被炸毁了,吃水又浅,大点儿的船只能停到海上一两公里之外,大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运人,甚至把卡车沉到海里。


最后能做到一天运出六七万人,9天的时间,运出了34万大军。为二战后期的反攻,以及德军没能攻上英国保存了最重要的有生力量。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奇迹般的一次大撤退。

对于作战军队来说,这是一场溃败;但对于人类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克里斯托弗·诺兰

英雄主义,爱国情怀,无畏精神......都不是《敦刻尔克》的基调。


在《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这类战争电影中,我们总能看到敌我双方殊死决斗,甚至是赤膊相战的场景。


▲《血战钢锯岭》


这些画面都不存在于《敦刻尔克》之中,这只是关于如何生存下去的故事。


《敦刻尔克》没有大英雄,也不见大反派,镜头对准的,是一些只想活着回到家乡的小人物。


撤退中的士兵,不总是意志坚定的钢铁战士,他们也是惊恐万分、苦苦求生的人。



看不到敌人,只能听到不断的炸弹轰鸣和子弹呼啸而过;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会袭来,也没有明确的指令。


而在这种极端混乱恐惧的环境下,呈现的已经不是复杂人性,是人的本能,求生



战争之中,所有人都在漫天传单中收到“已被包围”的死亡威胁,在突如其来的巷战中逃生......



然而逃到海滩边,面对的是更令人窒息的场景:绵长的队伍,等待不知道何时才能上船的命运......



不容易上了船,又看着它被击沉,水深火热,还差点被漏油烧死。



于是牵出了“海上”发生的第二个故事:道森和他的儿子以及儿子的朋友乔治离开英国,想要尽自己的力量在敦刻尔克拯救一些士兵。



第三个故事则发生在天空,围绕着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柯林斯和法瑞尔展开。他们试图击落正在轰炸敦刻尔克海滩的德国飞机。



这也成了海陆空三线交汇的重要支点。小船看到飞机、飞机看到小船、小船上岸、岸上看到无数小船、飞机拂过海岸、岸上的士兵向飞行员致敬……每当三条线偶尔重合的时候,观众都会感受到一种不同时空的人相遇的激动。



这当然不算是一场胜利,从本质上而言,是一场失败战斗撤退。


事实上,丘吉尔在敦刻尔克撤退完成后的下议院演讲中,还有下面这样一句话:


“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


电影结束,紧迫的压抑感让阿信久久不能回神。《敦刻尔克》开场前十分钟甚至都没有一句台词。


四五个英国士兵走在空无一人的敦刻尔克大街,天上散布着德军的劝降传单。周围一片寂静,一种真空的压抑感。


像默片。



战争片常见的狰狞的敌军形象、我方军事将领运筹帷幄的画面、生离死别的烽火乱世情,都不曾出现在画面中。


诺兰在很大程度上去除了故事性,他拍的 47 31986 47 15287 0 0 3003 0 0:00:10 0:00:05 0:00:05 3126情境,让你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


坐在沙滩上感受这群士兵的绝望,坐在喷火战机的驾驶舱内体验飞行员带着有限机油前往救援的紧迫感……


完完全全,从一个真实个体的视角出发。



当然,如果读过《激战时刻》,你会更的清晰地了解真实的历史。著名战争艺术践行者列夫托洛茨基有句名言:“也许你对战争不感兴趣,但战争会对你感兴趣。”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学术史的整体趋势似乎都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它的基本口头禅似乎是战争、军事和战略历史与研究过去毫无关联;要研究过去,就应该研究那些广泛的社会运动和成因,而不是研究军事力量。


支持这种方法的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因为把军事历史和战役发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剥离开来,研究“纯粹的”军事历史和战役,似乎看起来不仅晦涩难懂,而且孤立了具体的战役。而正是这些具体的战役,给予了它们所处的背景以意义和积淀。此外,今天的学者还认为,历史上所谓的伟人,其实在关键事件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换句话说,战斗、战争、将军和政治家,仅仅是任何历史变化分析屏幕上一些色彩斑斓但并无实质意义的小亮点罢了。


然而,曾经近距离观察战争的作者则认为,战争和战役对人类历史进程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而这一点对于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至关重要。


相关书籍推荐

《激战时刻:改变世界的二十场战争》

[美] 詹姆斯·莱西  威廉森·默里著丨2015.09

购买详情 请点击“阅读原文”


-End-


编辑:杨梦迪   刘叶乔 2017.09.04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