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多才的人,从没像今天这么惨过
一位在美国的朋友安吉,2013年从法学院毕业,虽然算不上所谓的顶尖法学院,但声誉还不错。她却告诉我自己足足端了一年盘子才联系到足够的人脉,终于“交到好运”,在一家律所里谋得一份差事。
也许你不信,但事实是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经济衰退结束6年后,美国的失业率仍然是两位数:11.2% 。
美国人不解,经济都回暖了,那些就业机会都去哪儿了?在研究了大量数据之后发现,那些消失的工作岗位流向了两个方向:海外和被机器取代。
这个现象不只在美国,广大的中国职场人也在每天承受着来自不同领域的竞争压力。
他们讨论着自己的工种会不会被机器取代?他们默默质疑着,身边那些年纪学历都比自己低的愣头青们竟然过得比自己还好,所以辛辛苦苦考了那些文凭是为了什么呢?他们殚精竭虑的刷着新闻,时常看到这家大企业又倒了,那家又在裁员……
人们似乎发现,高学历好学校再也不能像早先10几年前那样,给人带来满满的安全感,不确定性引发的不安和焦虑总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这个时代变了,美国企业家加里·范纳查克在2014年西南偏南大会上感叹说:
博学多才的人的下场从来都没有像如今这样惨过。
我们都感受到危机,但却很少思考背后的逻辑。对于这些年人与工作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你是否也曾冷静的探寻过因果关系?
知名职业顾问和投资明星泰勒·皮尔逊在他的新书《未来工作:智能时代的竞争力法则》里,写下了自己对我们正经历的和即将经历的职业变化的一些思考,分享给你。
学历依旧重要,但价值越来越低。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继续在学校中深造(同比上升2%),而找不到工作的人也更多(同比上升2.5%)。我们并不鼓吹“学历无用论”,但不可否认,毕业生越来越难找工作了。
学历的价值为什么会变低呢?这也许得从“学历热”的出现讲起。
1999年,戴夫·斯诺登(Dave Snowden)在研究过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管理结构后,创建了暂栖地框架(Cynefin framework)。鉴于工作不断变化的特性,这一框架对工作和管理的区分方式非常有效。
▲暂栖地框架
于是,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劳动力的分配一直是按照“暂栖地框架”执行的。
这种框架将工作和管理分为四个范畴:简单、复合、复杂和混乱。
按照传统的方式审视工作时,我们或许会说某种工作需要高中学历、大学学历或研究生学历来完成。这种方式显然对于从简单到复合这条线的区分十分有效。
复合问题需要具备高学历才能解决,而简单问题则只需较低的学历即可。
在简单的范畴内,因果关系显而易见,任何人都可以用最佳实践来解决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案就像组装宜家餐桌或乐高积木的说明书一样易于记录。
在复合的范畴内,因果关系需要分析和调查。处理复合范畴的事务需要调查或运用专业知识。这是需要思考与斟酌的工作,但这类工作的处理也可以运用现有的专业知识。你求学就是为了胜任这一范畴的工作。
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也与这个时代的需求和特征相适应。工业化的到来使得工厂工作需要扩大,社会急需的是能够“以人类现有的专业知识分析和响应工作”,即处理复合场景的人。“现代教育之父”霍瑞斯·曼(Horace Mann)为此创立了现代的大学教育体系。
这一系统的宗旨是“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听从指令,以便他们能胜任工厂工作。”而招聘者也通过审查应聘者的“学历”,判断他是否能够胜任工厂的工作。这就是“学历热潮”的起源。
这一体系一直沿用了很久,因为在过去几乎所有工作都属于从简单到复合这条线。
但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之前的那种工作分类方式,对于复杂和混乱的范畴所起的效果非常一般。
尤其近年来,现代社会出现了更多在复杂的范畴内的情况,只懂得服从指令和应用书本上的“最佳实践”,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济于事。
就像在《创业维艰》一书中,风险投资家和前首席执行官本·霍洛维茨回忆了他在2001年股市崩溃时带领公司上市的经历。正当科技泡沫破灭引发连番的裁员和销量暴跌时,他必须劝投资者增加对其公司的投资。没有指南书也没有大学课程教过这种事。
这些情况的因果关系唯有在事后回想起来才能理清。你不清楚接下来的应对之策,因为你已经穷尽了你通过教育获得的专业知识。
于是“懂得和处理复杂与混乱的情景”变成了一种高竞争力,这一能力也成为现代企业获得增长的基础能力。
所有这些现象都在警示我们,只一味追求高学历而忽视实际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在未来也许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除了学历价值,越来越多的人也对所谓“稳定”的全职工作产生了怀疑。
马克是一名会计,在一家大型公司里工作了几年的时间。这些年虽然身边来来去去很多人都在变动,但他一直坚定自己守着这份工作是一个明智、负责、安全的做法。
马克将自己的时间投入工作中,淡季每周工作40个小时,报税季前则是80多个小时。他仍然在整理表格、领工资。每隔两周都有一张2876美元的支票存入他的银行账户。
稳定的收入造成了他也在稳定地创造价值的幻觉。其实,创造收入并不一定等于为世界创造价值,或者创造的价值远远低于你所获得的报酬,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马克一直以为他在从事有价值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人力资源部门的一封信。
亲爱的马克:
你的职位已经被玛丽莎取代。玛丽莎住在菲律宾,有伦敦大学学位,也更愿意以10美元的时薪从事你所做的工作。
祝好。
人力资源部
我们总以为,自己处在一个中庸的世界,即大部分人都排在中游,少数拔尖,少数垫底,于是总感觉自己的世界是无比稳定而安全的。
然而事实是,中庸世界的世界观并非所有系统的运转方式。非生物系统、人造系统、经济等现代系统、我们的生意和事业并不属于中庸世界。
它们属于极端世界,会呈现80/20曲线的分布。而极端系统的三个特点是:突然性、鸿沟式、不可逆。在极端世界中,任何缺乏变化的非生物系统都在积累隐蔽的风险。其中的一个例子,马克刚刚发现,就是他的事业。
▲80/20 曲线,也称 帕累托曲线
市场不做修正的时间越长,最终发生修正的规模就会越大。我们在事业或生意中缺乏变化或随机性的时间越久,积累的潜在风险就越多。
《未来工作》的作者泰勒·皮尔逊认为,随着技术发展,世界变得更加集权化,极端世界正在取代中庸世界,其影响也更加极端。比尔·盖茨31岁成了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而扎克伯格23岁就做到了这点。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
我们许多人都被灌输了传统职业很安全且一直都很安全的信念。回顾历史趋势,这确实很有道理。
但历史的问题恰恰在于——它是历史。
马克的决定在过去100年里是安全的,这一点丝毫无法证明这个决定在未来也是安全的。在极端世界,风险并不是存在于过去,而是存在于未来。
曾经安全的工作,如今存在极大风险;曾经存在风险的工作,如今却变得安全。
这种变化将颠覆传统工作的定义,而无法深入理解这一变革的人会陷入“工作时间更久,但收入更少”的恶性循环,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盲区:
他们在无意识中妨碍自己的发展、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习惯性忽视隐蔽风险,无法认识工作性质的改变,与成功失之交臂。
也就是说,即使过去的100 年不断被证明是安全的职位或工作,也不意味着在未来是安全的。
在极端世界的法则中,“安全”就意味着“风险”,过去100年间最安全、最有保障的全职工作,正变得前所未有的危险。
人们慢慢发现,这个世界,少了更多一劳永逸的“生意”,却多了很多潜在而未被发觉的机遇。
科技每天都在创造新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利基市场快速出现,但并没有被满足。也就是说,对于二流大学的毕业生,这是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
对他们而言,长尾效应创造了这个时代的三个优秀特点:
1.生产工具的普及化,产品创造的成本在降低。廉价的工具也使得在前期资本很少或没有资本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扎堆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就意味着激烈的竞争,但人们也可以自由选择竞争程度较低的地方。
2.传播工具的普及化,人人都是传媒公司。进入市场的难度和成本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点。由于数字分销渠道不断出现,所有人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大家所要做的,就是用更新的创意,更有趣的方式和可持续性的内容产出。
3.每天都有新市场出现,更多的新市场愿意生产、购买、使用新产品。在所有的市场中,利基需求的人数已经多于主要市场参与者了,是互联网改变了规则。所以,更多机会留给了那些发现新市场、满足新市场的人。
这三个特点驱动了阶梯式创业的出现。潜在需求和较低的门槛令更多的人得以轻松上手,成为创业者。这并不是说创业很简单——创业者仍然需要攀登阶梯,但不再需要一步到位。
源自科技的发展和不断出现的新市场,创业正变得更加安全、门槛更低、更加赚钱。但你仍然需要提升自己的一些能力,比如:你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然后去做。
你需要把自己的计划和目标放在你每天都会看到的地方,并且真正跨出那一步。
就像暂栖地法则说明的那样,未来工作需要的人所具备的特点是“勇于尝试新方法并总结方法”。
你需要更加勇敢、更加具有忧患意识,更加清晰冷静而宏观的看待周遭的环境和你所处的这个世界,而不只是寄希望于传统观念里的某一种路径,无论你是选择创业、打工,还是其他的方式。
(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未来工作》泰勒·皮尔逊 著 )
相关书籍推荐
《未来工作:智能时代的竞争力法则》
泰勒·皮尔逊 著丨2018.7
技术革命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让个体价值凸显。这个世界,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的速度,淘汰大多数人。你只有一个选择,成为少数人。
近期好文推荐
「力荐」万维钢:这本书是给聪明人解释世间复杂万物的“大杀器”!
-End-
2018.7.4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中信出版集团」微信公众号
中信出版集团
我们提供知识,
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