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无法预知的事情,却可以激励我们求法

索达吉堪布 国际佛学网 2023-03-02

激励自求真义之六法:

定欺贪嗔二者何时欺?

定离身心二者何时离?

定散四大借物何时散?

定灭此生显现何时灭?

定弃虚幻财物何时弃?

定至死亡恐怖何时至?

应当日日夜夜深思此。



激励我们求得真实义之法有六种:



1


一是我辈凡夫随着无始以来的业力牵引,将来一定会遭受到贪嗔怨敌的危害和袭击,但这二大怨敌何时殃及我等却难有定准。



2


二是我们的身心必定会有分离的时候,但此二者何时分离却难有把握。


佛经中常将血肉组成之躯喻如客栈,心识喻如借宿的客人,我们应当如是闭目静心,细细思维。



3


三是一切积聚必有分散,此身乃四大假借之物,岂有恒长自性?


经云:“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四大者,毛发爪齿,皮肉筋骨,脑髓垢色,皆属地大;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汁,大小便利,皆属水大;暖热归于火大;动转气息归于风大。故身体唯由四缘假合,最终必定会肢离破碎、散失无形。



4


四应了知生灭循环是世俗的自然规律,此生之一切显现,必定会有毁灭的末日,但其何时灭亡我们却难以得到定准。



5


五是我们最初赤裸裸地来到人间,最终亦会光溜溜地离去,纵然拥有万贯家产,临终时亦不能携带分毫,必定会舍弃这些虚幻无实的财物,但何时弃离却难以预知。



6


六应了知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趋向,不仅是人类众生,且连飞禽走兽,小至蝼蚁含生都必须面对这一无情的事实,但此恐怖的死亡何时会来临呢?


除圣者以外却难有预知和把握之人。对于此等道理,我们应当日日夜夜深深思维,以资警醒,提持正念而精进修行。


敬摘录《窍诀宝藏论释》



猜您还喜欢这些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