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贵族田朴珺小姐


有关“王”的轶事:
“王”是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也是中国最具品牌意识并打造房地产品牌的房地产商。当然,这都已经成为“前”。
在临“前”之前,“王”以红烧肉让一个女星咂摸出贵族的味儿,一路到现在这个味儿“英国贵族田朴珺小姐”。
“王”要过“王”的生活,全部装备登过山后,到美利坚合众国的大学里摆拍了几个月的美国大学生生活;然后,要去欧洲,选在德国,请人联系要住在德国大学的宿舍里,如此体验德国大学生,言明不差钱儿,花钱办成即可,德国人比较轴,以不是大学生不能住大学宿舍拒绝了“王”。“王”认为我花钱还不行吗?联系人问:“王”,你到德国学什么?“王”说:学严谨、学规矩。联系人喃喃:“王”啊,您不是大学生但一定要住大学宿舍,这就不合规矩呐。再无下文。
“王”没住成欧洲的大学生宿舍,事关规矩文明和礼仪。于是,“王”的女人潜入英国。于是,“王”的女人如此示范了什么是贵族,是不是要让“王”长点记性,先耕耘我的“贵族实验田”?由此而言,“王”和“王”的女人,真是绝配好战友。
“王的女人”田朴珺


前著名企业家王石先生的“亲密战友”田朴珺小姐,这几天又火了。
因为一篇歌颂英国人有教养、中国人没教养的文章,田小姐这几天被顶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来无数嘲讽讥诮。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从来没有狂妄无知到认为国人的素质已经“赶英超美”、跻身世界顶尖之列。
但田小姐的文章之所以让人觉得愤怒乃至可笑,是因为她在文中大量列举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例子来证明英国人是如何具有贵族般的高素质:


比如她在英国住宿的时候问酒店要WIFI密码,英国管家用一个银盘子装着写着密码的小纸条悄无声息地递给她;
比如她给一位“勋爵”发邮件,用的称呼是SIR,而对方的秘书非常认真地纠正她应该用“Lord”;
比如她号称自己在英国时“坐在一座哈利波特式的400年历史的老房子里,邻座都是贵族,让我想到中国太缺乏好的教育了”。
神经病啊,你在中国找一家一晚上一万元的酒店,也一样能搞个英国人(甚至于随便哪国人)拿银盘子给你递密码;你要是在英国住的是青年旅社,保证你住八辈子也碰不到一个贵族。这种道理,只要不是白痴,都应该知道。
如果说从这些奇特的事实所衍生出来的对“英国贵族”的崇拜,只会让人觉得田小姐充满了和她的年龄所不匹配的幼稚天真的话,那么接下来,她更加莫名其妙地以一种毫无来由的“悲天悯人”式的情怀,来感慨中国人是如何缺乏教育,则让人体会到了深深的恶毒。



因为,田小姐认为今天的中国“太缺少好的教育”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到我们这一代,可能都没有学过“吃西餐正餐时如何使用刀叉、如何握手”。
不知道田小姐在英国的时候,碰到过几个知道如何在吃中餐正餐时正确地使用筷子的“英国贵族”?
像这种满眼画满桃花星星,一看到外国人就觉得啥啥都好、回过头就觉得中国的一切都无比糟糕的情绪,要说是出现在自身文化素质低下、同时又没见过什么世面、第一次出国的“土包子”身上,多少还有些合理,但出现在田小姐这样在大老板身边厮混了多年、见过大世面的名女人身上,就实在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了。


听说原先已经被贴上了十八线演员标签的田小姐,自从跟了王石先生,就再也不演戏了,摇身一变成了“知名女作家”。
这些年来,她先后写出了这些“力作”:



发表后马上遭遇当事人否认打脸的《我的男闺蜜,你不知道的陈可辛》;
吹嘘王石经常向自己求婚自己却经常拒绝的《因为你,更爱自己》(不过好像现在还是嫁了?);
以及这几天这篇跪下来把英国人吹上天把中国人踩入地下的《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
我曾经感慨过章小蕙也能当作家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但如今看来,章小蕙的文章,要是跟田朴珺比起来,那简直就真的能当成名著来看了——好歹人家是真的懂什么牌子的香水更稀有啊。
有趣的是,看田小姐在写这些“文章”时的轻快笔调,向来是绝对没有把自己归入“没素质的中国人”之列的。当然,想来她也还不至于否认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那么她认为自己是什么玩意呢?
鲁迅先生当年经过香港时,如此描绘香港社会:中央几位洋主子,手下是若干颂德的“高等华人”和一伙作伥的奴气同胞。此外即全是默默吃苦的“土人”。



田小姐之流,当然认为自己就是这种“高等华人”了。
这类人,在中国从来就不罕见。自身没有什么好成色,就只能靠贬低同胞来自抬身价,似乎把中国人说得越不堪,他们就能变得越高尚。什么龙应台、闾丘露薇之流,无不如此。
只可惜,他们在把自己纳入“高等华人”之流的同时,却也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尊。
所谓“高等华人”者,无非是“洋奴”之别称而已。
奴才做的再好,也成不了主人——特朗普发起疯来,首先驱赶的还不是“非我族类”。





近文闲阅:

什么是最有意思的旅游

漫谈中共地下党情报史

内燃机“寿终正寝”,人类正在告别工业革命时代

回不去的中国

「创意金融坊」创意设计改变城市!欧洲最新城市更新案例

陈丹青读阿城「遍地风流」:他是作家里的作家

如何观照?

梁漱溟:我累了,我要休息

在一个只有“什么”而没有“为什么”的年代

戴姆勒按下内燃机“倒计时”,工业巨头转型“未来工业”

内燃机“寿终正寝”,人类正在告别工业革命时代

我有一招救香港,不知道李嘉诚先生干不干

当李嘉诚们不再“低调”

「未来工业发展论坛」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区别

梭罗并非因《瓦尔登湖》而伟大

那漫卷四季的傲慢:伦交所何以拒绝港交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