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中医师到国家级防控专家,他做对了什么?
| 机会给有准备的人。
但是,在哪里做准备很关键。
如果是在一个小地方,中医硕士可能成长为莆田系游医,而在一个正确的地方, 就可能成为国家级专家
最近,随着媒体报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往上海指导社区防控的一位专家意外“走红”,他就是北京市丰台区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叶财德。
叶财德,年仅37岁,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专业是针灸,早年和很多“北漂”一样住过地下室(并非不光彩的经历),一直从事基层社区康复科工作。但他如何在短短两年内一跃成为国家级专家,派往全国各地指导防疫工作,这个故事既励志,又令很多人感到震惊、不解。
但是,如果你认真看其履历,可能对这一切就不那么惊奇了。
为节约大家的时间,我将其人生路径总结为:
一个属于时代风口的专业(中医)
一个富有象征性的出发点(北京示范社区)
一次时代赋予的机遇(向领导汇报,上央视)
一战成名的绝佳履历(援助武汉抗疫)
扎根北京社区的福建中医
如果你是在中国其它地方做针灸师,哪怕技术再出神入化,顶多也是多收几面锦旗。但如果是在北京,你除了收锦旗,还可以收获更多。
毫无疑问,叶财德是一个踏实、勤奋又不甘于现状的人。2010年,叶财德从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原本可以入职当地一家三甲医院,但他选择了当“北漂”。
“我来北京,就是想这边找个地方先工作,再继续学习,比如念个博士,再回福建,也满足我出福建省看看的想法。”在2015年央视《人口》节目中,叶财德如此表示。
来到北京后,叶财德进入了北京丰台区的方庄社区服务中心,成为一名面向社区患者的中医全科医生。和很多北漂一样,他的起点是孤单而隐忍的,单身,住地下室,日复一日的拼命工作。
△正在帮患者拔罐的叶财德(央视2015年视频截图)
与此同时,他的考博之路也不顺畅,连续两年都没有通过。
计划受挫的他原本准备打道回府,但这时候,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人出现了——方喜业,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专门研究鼠疫的教授,一次去社区做针灸和叶财德相识,随后请他当助手做一些文字整理工作,认可他的为人后,又牵线搭桥把女儿也嫁给了他。
方教授表示,“小叶的质朴和才华让我们成为了忘年交。”
家庭稳定,叶财德开始在事业上进行规划和积累。2013年,他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中医康复科主任陈之罡教授确立“师承关系”,继续在中医康复领域学习,同时进一步把中医运用在社区工作中。
赶上时代风口,上央视
如果看到这里,叶财德只是一个凭借自己的勤恳努力在北京站稳脚跟、收获美满家庭的外地小伙子,这样的人在北京并不少见。但是,机遇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来。
叶财德一次重要的高光时刻是在2015年,作为主人公,他专门为央视综合频道做了一期节目,那个栏目叫做《人口》,节目宗旨是探寻“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通俗点讲就是“构建和谐社会”。
一般来说,普通人在央视露脸个十几秒钟都不容易,而能够被央视选中做20分钟节目的,一定是在整个国家层面、政治角度上都具有代表性的。
从受访居民口中可以得知,叶财德工作积极负责,人缘也好,办公室挂满锦旗,加上外地人和北京土著喜结连理,故事背景符合“人口”的积极调性。但这些并不够,关键性的要素在于他的身份:社区医生。
这个社区如果要加个定语,那就是“示范性社区”,这个医生要加个定语的话就是“中医师”。
从时代背景来看,最近十年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群众议论声音很大,而破解这一难题的策略就是“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其中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被赋予重任。
早在2014年,全国人大将《基本医疗卫生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2019年底该法通过,其中明确“以基层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优先支持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同时还提到,要“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
而在更早的2013年6月,当时的国务院副zongli来到了北京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察调研,根据媒体报道,副zongli在现场表示,“要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技术、人才引向基层,使基层成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而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全国第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国内第一家试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仁不让地接受了考察。而当时的叶财德代表中医科向领导“汇报了社区中医药的变化与发展”,受到领导肯定。
出征武汉,一战出名
2015年后的5年里,叶财德没有任何新闻。到了2020年2月6日,由于武汉疫情严峻,叶财德和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一起出征。
△出征武汉前的叶财德(左二)
根据媒体报道,他们是受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身份是国家卫健委基层防控专家组成员,任务是“指导基层感染防控工作”。
《北京日报》报道,他们的作用是“指导当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好疫情防控的网底作用,将丰台区联防联控、包片管理的经验做法应用于疫区防控工作”。
很多人疑惑,一个社区中医师为何能去武汉指导抗疫?
其实这里面并没有什么惊天秘密,唯一的“窍门”是叶财德的身份,来自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是和中心主任吴浩一起出征的(当然,国家有难时出征,不能否认他的责任感)。吴浩不仅是中心主任,还是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导,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咨询专家,北京社区卫生首席专家,以及全国政协委员。
至于所谓的“指导社区感染防控工作”,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专业要求,但也确实不是一个特定的学科领域,只要你不抱有“不拿中医师当医师”的眼光,实际上针灸专业并无影响。
更可能的加分项是,在1月中旬,方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方庄地区办事处一起成立了包片联防联控工作组,当时的领导可能觉得这个经验不错,也许能在武汉派上用场——虽然这个小组也只是成立并摸索了半个多月,但听起来就很厉害。
△叶财德在武汉指导抗疫
于是,吴浩带领叶财德一起出征了。
出征前,叶财德只是丰台区青联委员,考虑到他当时只有35岁,叫他“小叶”也行。而73天后出征回来,他已经成为了“援鄂英雄”,人人尊敬的“叶老师”(严正声明,本处无嘲讽的意思,他们确实是英雄)。
△叶财德获得表彰
媒体广泛报道他们援鄂的功绩,叶财德的头衔被冠以“中央指导组防控组社区防控专家”,除了指导社区,其事迹不仅是指导社区排查、落实社区管控,还有引入中医药疗法,发挥中医药优势。
叶财德也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抗疫先进个人”“北京市青年榜样”“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
“社区防控专家”,耐人寻味的称号
有了武汉一役的加持,叶财德此后无往而不利,随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这个机构称号被更多使用,叶财德的头衔也就成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社区防控专家”。
看到这里,你就能想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多个工作组,包括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后勤保障组等。
在这次上海疫情中,北京派出的工作组中除了有社区防控小组,甚至还有隔离转运小组,各个小组分工并不同。所以,有些网友认为,上海这次疫情后期,叶财德取代了张文宏等专家的工作,这种说法是不太严谨的。
在此前的广州疫情、南京疫情、厦门疫情、深圳疫情,甚至吉林疫情,叶财德都作为国家级专家前往指导工作,但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叶财德在广州指导抗疫
除了这些地方的疫情最后都控制住了,再仔细看他们的工作内容,也确实不太可能引起关注。以下都是媒体报道:
9月13日晚间,工作组专家在结束一天的走访调研后,在莆田与福建省有关方面负责人进行座谈。
工作组专家开门见山:“检测阳性人员要第一时间管控”“部分密接和次密接人员要及时转运至隔离点”“各部门信息衔接要更为通畅”“今后几天中高风险地区可能出现生活物资不足,要提前应对”…… (指导莆田抗疫)
“核酸检测秩序怎么维护”“有多少密接和次密接人员没转移走”“老年人用药怎么保障”……走访中,叶财德与布塘村干部不断交流,询问有关情况,并针对基层干部提出的问题给出指导意见。(指导厦门抗疫)
在厦门一些乡镇,部分老居民带有闽南腔的普通话并不好懂,但专家们想出了解决办法。综合组专家叶财德祖籍福建泉州,能够无障碍地与厦门本地居民沟通。“脱防护服的时候手一定不能碰到外侧。”在同安区一集中隔离点,叶财德在回看该隔离点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监控视频时提醒道。(指导厦门抗疫)
△叶财德在福建指导抗疫(右一)
在这些工作中,你看不出针灸或者中医康复专业有任何好或不好的影响,因为这些并不重要。甚至可以说,一个干练的、富有经验的居委会大妈代入其中也不违和。
但是,这次叶财德出征上海,可能就没那么容易凯旋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叶财德谈到社区管控措施时表示,“对于未能及时转运的人员要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阳性感染者所在单元要采取封闭管理措施,安排专人巡逻值守,有条件的可使用监控设备等技防手段。“
△上海“硬隔离”
这些措施后面被解读为“硬隔离”,并引进了舆论的强烈反弹。当然,我并不相信这些强硬的措施是由叶财德单独或主要做出决定的。
但是,时局把他推到了这一步,不管他有没有想到,他都要面对这一切。
本文参考材料:
http://tv.cctv.com/2015/11/03/VIDE1446498920838849.s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400442976665147&wfr=spider&for=pc
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mtbd/202109/t20210923_5693878.htm
https://3g.163.com/dy/article/H5FU7T2H05149LPQ.html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