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15晚会的“老坛酸菜”,为什么要捂大半年再曝光?

洪广玉 往事陈列馆 2022-04-13

 △央视曝光“老坛酸菜”的秘密


比起残酷的战争和沉闷的疫情,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可以说是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了。

 

但是这次的315有点不带劲,除了“足”时老坛酸菜,其它的比如什么捆绑下载啊,老汉主播啊,电动车解除限速之类,群众早就知道了,央视那算是out了。

 

而关于这个老坛酸菜的曝光,吃瓜群众发现了一个问题:明明是去年夏天拍的节目,为啥要捂到今年315才放?你说这酸菜不行,为啥让人又吃了半年多?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捂,当然是为了节目效果,另一方面,就是这些问题算是不大不小。

 

比如这次曝光的老坛酸菜问题,主要的还是卫生问题,观众看到的用脚去踩、掉个烟头、地上汁水横流之类,视觉上非常恶心,节目效果拉满,但真要去检测,十有八九还是符合标准的,当然也不会吃出什么严重的食用安全问题。

 

这倒不是为不法企业辩护,该查的要使劲查,该罚的要使劲罚。但客观而言,这些产品吃不坏人,这是315晚会敢捂大半年而不是先举报的最重要原因。

 

再细想一下,连行业龙头企业都在干的事,在当地肯定是比较普遍的行为,那监管部门也不太可能不知情。监管没有动真格查,原因跟315晚会一样,恶心,但吃不坏人。那就先保护本地利益了,毕竟税收可是真金白银。

 

如果你站在当地生产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甚至可以说是正常的,唯一的问题在于声称“老坛”“足时发酵”,属于虚假宣传了。

但如果你是一个“古法”爱好者,别说,用脚踩还真的很地道——至少在部分地方是这样。


你一定不会陌生,茅台酒曲也是用脚踩的,只不过踩的是妙龄女子。所以,问题不在于脚踩,而在于谁踩。掉不掉脚皮那是随机的啊。


△酒企的宣传


如果你不信,还可以去短视频平台找些古法做酱、腌制品的视频,一定要正宗祖传技艺的,确实是用大缸的,但很多也是脚踩的。当然不一定是妙龄女子。

 

就在今天,我还看到很多网友说,她奶奶制作酸菜就是用脚踩的。

 

△网友:我奶奶做酸菜就是用脚踩的


当然,这也不是为企业行为辩护,毕竟个人制作是自愿的,这个是商品。但是,如果你真要从食品卫生、食品安全角度来想,你的个人感受也许就不那么准确了。很多事情,只是你不知道!

 

再回到315晚会的问题。毫无疑问,曝光黑幕确实会有利于行业的整顿和升级,这是媒体监督的应有作用,但我个人多年来一直比较反对315晚会这种形式的。因为以央视的影响力,任何时候曝光都足以让这个行业来场地震,没必要捂上大半年。

 

央视财经频道把这些黑料集中到3月15号来做一场晚会,更多是出于它自己的利益考量,因为只要做成晚会,才能以活动之名邀请大量监管部门的领导出场、出镜,才能汇聚大量的关注,而这些只为一个目的:对目标企业产生足够的威慑力。

 

315晚会的威慑力不仅是影响力,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做到“未审先判”。一台晚会,就扮演了监管部门、专家和法官的多重角色。它说一个企业不行就不行,它说一个行业死就得死。你辩论也没用。

 

如果不信,你可以回顾下过去315干的事。它误伤的企业多了去,但是那些企业能吭声吗?

 

正因为有了这种威慑力,它才能最大程度创造自己的利益。如果你投了广告,就算你是e租宝也不怕。

 


一个社会小到食品安全,大到各种重大事件,当然都需要媒体的监督。但是这种监督必须是专业的、公正的,还有最重要的——不越位的。不能媒体把专家、法官的活都干完了。

 

还有,媒体监督必须是普遍性的、常态化的、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先的。如果只有一个平台、一档节目垄断了监督权,那么它一定就可以选择性监督,这样的监督不仅对社会无益,反而有害。

 

如果媒体和监管部门只在3月15号才上班,那公众的利益能得到保障吗?社会能进步吗?

 

有些人说,希望天天都有315晚会。我希望315晚会最好消失。


每个普通人都可以监督,去投诉、举报都能得到及时的、应有的回应和解决,这样才是对的。

 

 

 

往期文章


  · 丰县最新调查的价值:揭穿了“捡女人”的千古谎言

  · 孕妇流产、心梗拒诊,防疫背后的“代价”是必然的吗?

  · 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言语霸凌学生,反映了什么问题?

· 曾光罕见发言:新冠病人没有死,防疫人员累死了!不赞成!

· 西班牙污水,意大利血样,关于新冠源头的那些流言都有结果了吗?

· 如何中肯地评价胡锡进?

· 口罩残留了一类致癌物,使用前真的要甩一甩吗?

· 他嫖娼了,就可以把他拉出来游街示众吗?

· 宋冬野演出被取消,该如何对待所谓“劣迹艺人”?

· 为什么有些谈论死亡的方式不合适?

· 根本不存在“假盐”,也不存在“假盐严重危害健康”

·【视频】“三聚氰胺事件”十年回顾:奶粉安全的代价

· 6年间数千人因“炸油条”被判刑,引陈君石院士关注

· 跨越30年的中国蜂蜜造假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