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医疗原创】牛启润:医疗大数据的回顾与展望
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牛启润
2015年9月5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把数据提升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这也意味着,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大数据应用相对比较落后,但我们也惊喜地看到, 医疗大数据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 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医疗大数据应用从无到有,逐渐走向深入,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
一、从宏观来看,很多省市目前已经或者正在建设区域级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这一成果我们可以通过百度“人口健康平台”,就能发现,区域人口健康平台是医疗大数据建设的根本所在,它将推动医疗大数据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二、医疗数据的标准化逐步建立。从2012年开始,国家已经开始制订《中国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1.0版)》、《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医疗服务基本数据集》等等一系列国家级医疗数据标准,为医疗数据协同融合奠定了基础。很多地方政府也已经开始注重标准化的制订工作,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发文立项智慧健康标准化推进工程,深圳市也在2014年制订了《深圳市区域卫生计生数据代码标准》等地方性的医疗数据标准规范。
三、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重视大数据应用,从建设院长决策支持系统到三甲评审数据系统,从阳光用药管理到医保费用控制与管理,数据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医院的大数据应用也开始从管理向临床管理及临床科研迈进临床CDR、、临床质量指标体系、单病种管理等大数据应用系统都可以在一些医院看到。
根据对广东省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40多家三甲医院都建设了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应用系统,大数据在医院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四、从软件供应商的投入力度来看,腾讯、百度、阿里等大的IT公司也开始进入医疗健康行业,并尝试利用医疗健康大数据服务民众;其他投入医疗大数据应用的中小公司更多。因此可以说,无论是医疗系统内外,还是普通民众,对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前景普遍看好。
虽然医疗大数据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医疗大数据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一、信息孤岛在很多的医院里面依然存在,目前很多医院都存在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应用系统,这些内部的系统之间还没有实现完全的互联互通,这些数据还分别保存在不同的、异构的数据库里,数据利用率极低,制约了大数据在院内的应用。
二、虽然大多数医院都储存了10 多年的数据,但这些数据普遍表现为数据质量差,鉴于历史原因,临床数据相对缺乏,有效的临床数据相对较少。同时文档式的、半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大量存在,造成电子病历数据无法实现全面抽取,这对区域健康平台或者是院内临床数据应用都不利。
三、由于历史原因,医疗系统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应用系统数据没有使用统一的标准,虽然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在尝试建立相关标准,但目前的现实是医疗系统数据标准严重缺失。
四、目前医疗领域特别是医院的决策者,还不善于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决策,其决策往往还是建立在经验或者传统数据粗糙的分析方法基础上的,要想改变医疗领域决策者旧的决策习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五、区域内的医疗数据协同,互联互通远还未实现。做到这一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
展望未来,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行“互联网+”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一、随着有关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目标被再次写进国家级重要文件。各级政府必将会加快推动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医疗健康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推动区域内医疗健康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政府将会利用健康平台向居民提供贯穿整个生命过程的全方位的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保健指导服务;由政府主导的区域内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二、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实施的逐步推进,医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医疗费用指标控制、药品卫生材料收入指标控制、医疗服务价格监测与预警、基本药物监测评价等等的大数据应用将在政府的推动下在公立医院快步实施。同时也将推动医院内部大数据应用的开展。
三、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医生科研的等需求,也同样促使大数据在管理决策、临床科研等方面向深度迈进。可以为医生提供为患者全方位的健康信息,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最佳治疗途径。同时也可以为服务医生提供用药分析、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抗生素应用分析等临床决策支持。
四、公卫部门在区域大健康平台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分析区域内的电子病历数据库以及公共卫生数据库,对疫情进行预测和预警,提供疫情预报能力。
五、随着新的传感技术不断发展,基于大众健康监测的可穿戴设备也会不断推出和发展,可穿戴设备通过传感器不仅能够采集人体包括体温、心跳等各项健康数据,甚至能够捕捉神经元的兴奋,但这些未必获得大众的认可,只有这些设备和大数据结合,给大众带来健康的数据分析和健康指导,才会获得大众的认同,因此可穿戴设备也会推动大数据在大众层面的应用与认可。
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前景虽然光明, 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碰到这一大好机会,但愿我们这代医疗信息化的从业者不负使命。
以上来源:e医疗2015年12月刊
-我有良言,与君共享-
【e医疗原创】互操作平台、ESB和CDR,此平台与彼平台的辨析
【e医疗原创】冯杰: 互联网医疗会成为建立医疗服务新生态的重要环节
【e医疗原创】白如健:从2015到2016,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回顾与展望
【e医疗原创】王映辉:由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奖而及中医药信息学
-煮清茶饮,看行业云龙变幻-
【e医疗原创】复旦肿瘤王奕:看得懂市场的企业,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e医疗原创】刘云:三重三轻,医院信息化建设创新与变革的融合
【e医疗原创】汪鹏: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看未来数字医学这五件事
-分内之事,何之谓佳?-
【e医疗原创】贺嘉嘉:曾几何时,医院信息部门对互联网有稍稍的抵触情绪
【e医疗原创】王雄彬:”互联网+“来了,除了压力,我们还有什么?
【e医疗原创】傅昊阳: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2016如何着手?
【e医疗原创】庄思良:在医院对接互联网的2015,忙碌并快乐着
推荐关注
e医疗2015年12月刊
《科技新时代e医疗》订阅可选用以下两种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643;
2. 致电读者俱乐部,热线:(010)-65157887-666
3.批量订购后台直接联系小编,留下订购意向及联系方式^_^
本文中部分图片摘自互联网,图片有版权但尚未找到版权人,请版权方与我们联系。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微博 | @ e医疗
微信 | e-healthcare
杂志 | e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