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荐|饶宗颐:由辞以观人

2018-01-08 饶宗颐 黄灿然小站



辞包括言语与文章,是人的思想反映于外面的东西。即所谓有诸内然后形诸外。故《易》云:“圣人之情见乎辞。”扬雄云:“言为心声。”我们可以从某种言辞去了解一个人的为人,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与性格好坏。这便是知人。知人是我国古代专门的学问,是为政的要务。《书·皋陶谟》上说:“在知人,在安民。”“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所以知人的问题在古代有专书讨论。《大戴礼》有《文王官人》篇,称文王官人的方法是观诚、考志、视声、观色、观隐、揆德(文亦见《逸周书》)。《易·系辞传》也有几句很重要的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是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这几句话是一切理论文最精密的批评,而又赅括而深入人心的。以后孟子论知言,似即从此脱胎出来。什么叫做知言?孟子说:“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说话,看出其人的心理,可以判断其人的好歹。

 

上面已经就理论方面说过了,现在举些实际的例子。关于知人知言的实例,在《左传》和《国语》中可以找到不少的好资料。《国语·周语下》记单襄公告其子顷公,论晋孙谈之子周(即晋悼公名)说:“其行也文,将得晋国。”他把“文”字来概括周的人格,特别说明“文”的道德综合性。他说:“其行也文。能文,则是天地;天地所祚,小而复国。夫敬,文之恭;忠,文之实;孚,文之信;仁,文之爱;义,文之制;智,文之舆;勇,文之帅;教,文之施;孝,文之本;惠,文之慈;让,文之材。”他看到晋悼公具备这十一种德性,拿一“文”字来概括他。所以“文”字可说是一个典型的道德综合体,实在具有道德文化的全体意义。后来悼公果然是复国了,证明单襄很有知人之明,一点没有看错!

 

《左传·昭公二十年》记晏子对齐景公论“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差异。文云:“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即梁丘据)驰而造焉,公曰:惟据与我‘和’乎?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善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这一段极精警的话言提出可与否相合叫做“和”,这说明要从矛盾中,求得统一。《易经·睽卦》象说:“君子以同而异。”王注云:“同于通理,异于职事。”“异”、“同”不在事理上的区分,而是说与其一味苟同,不如从异去求同,庶几能集思广益。《论语》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晏《集解》云:“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其利,故曰不和也。”)亦指出所见能有不同的,才是君子;否则唯唯诺诺,一味苟同,不外小人而已。晏子似即发挥这个意义,他所说的“可”、“否”、“和”,有如现在辩论术中的“正”、“反”、“合”,与辩证法的原理非常相合,完全是一种语言辩证的逻辑,这是很有价值的。


选自《饶宗颐集》,饶宗颐著,花城出版社,2011


录入:陈涛

预读/校对:山、zzj、陈涛、麓眠、梓悦、俱言

整理:陈涛

执编:郑春娇


───────

黄灿然小站三周年|分类总目录

黄灿然小站三周年|260 篇最受欢迎诗文


黄灿然:因为一切都是幻觉(诗 4 首)

费林盖蒂:消逝的世界的图像(黄灿然译)

费林盖蒂:拾破烂者的助奏(黄灿然译)

黄灿然:雾里雾外(诗 22 首)

费林盖蒂:长街(黄灿然译)


我荐|海德格尔:诗是一种度测(郜元宝译)

我荐|张爱玲:人生

我荐|扎波罗茨基:卡兹别克(王嘎译)

我荐|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译)

我荐|保罗·亨利·朗:莫扎特论(上)(杨燕迪译)


分享|穆旦译奥登|哈金写鲁迅|杨燕迪谈罗森

分享|圣约翰访学|福克纳访谈|钟扬谈种子

分享|阿什伯利|蒙田|马丁·布伯

分享|《论巴赫》|曼德尔施塔姆夫人|树懒

分享|蛋蛋|梁小曼|谭红宇


───────

本站内关键词搜索:请点击右上端蓝字“黄灿然小站”,进入“查看历史消息”,在小站页面的“搜索”对话框里输入关键词,例如“聂鲁达”。

───────


||关注重要,阅读更重要;收藏重要,转发更重要||


关注我,点击最上端蓝字“黄灿然小站”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