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师情绪劳动有策略吗?可测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Author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在4月28日晚“《外语教育研究前沿》面对面”第五期活动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丁晓蔚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原教授、崔雅琼老师,苏州大学古海波副教授、许娅楠同学围绕“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这一话题,从概念解读、研究选题、研究方法、论文发表四个方面,为大家答疑解惑。小编整理了本期问答精华,以期对感兴趣的学者有所启示。
情绪劳动:外语教师的第三种劳动(点击了解活动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往期问答精华!
概念解读
1. 教师的情绪劳动和情感劳动是同一个概念吗?
情绪劳动和情感劳动这两个翻译本身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主要看在哪个学科运用得比较广泛,比如在教育学领域,情绪劳动、教师情绪使用更广泛。在外语教育领域,古海波、顾佩娅(2015)和胡亚琳、王蔷(2014)均使用“教师情感”这一表述,相应地,情感劳动较多被使用。
关于情绪和情感这两个词的差异,有人认为情感的范畴可能更大些,使用教师情感,一是因为情感这个词在外语教育研究历史上早就存在,如情感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二是因为情绪一词在汉语的语义蕴涵中具有贬义,如“这个人好像有情绪”给人一种负面感觉,为了表示emotion是一个中性词,因此翻译为情感。
目前国内相关文献,既有教师情绪劳动,又有教师情感劳动,但其对应的英文表述均是emotion labor,所以其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阅读情绪劳动的经典著作或早期的研究文章,可以发现emotion的翻译更倾向于情绪。因为情绪是一段相对强烈但又比较短促的内部体验、心理历程或一个事件。而情感相对来说是长期的、比较稳定的一种心智状态或倾向。情感的强度稍弱,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变化,比较稳定,且缺乏明显的意向性。相反情绪劳动的过程恰恰体现出特定的原因(如情境、事件、关系)会激发非常强烈的特定情绪,并且存在于一个有始有终的短期事件中,能够呈现出我们如何去调控强烈而短促的情绪。因此,严格来说,情绪劳动更准确。但我们的确要尊重国内文献的翻译习惯,尤其是各个学科的翻译习惯。
在英语文献中,最早提出emotional labor这个术语的是Hochschild,emotional这个词在英语中也带有一种贬义,往往表示一种冲动,不够理性,甚至是任性。这也是后来一些学者,如Sarah Benesch教授建议将emotional labor改为emotion labor的原因。emotion本身比较中立,与labor搭配可以避免emotional带来的贬义。
推荐文献:
古海波、顾佩娅,2015,国际教师情感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及其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3):50-56。
胡亚琳、王蔷,2014,教师情感研究综述:概念、理论视角与研究主题[J],《外语界》(1):40-48。
研究选题
2. 就新手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情绪劳动这一选题构思过小论文,但不太清楚关键事件法用于研究这个选题的规范操作和适用性。
关键事件法是在案例研究中使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法。Hargreaves在1998年做过一系列研究,探讨美国教师的情感,具体操作是询问教师在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交往时,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对收集到的故事进行内容分析,最后得出教师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体验,这是一个比较典型,也是关键事件法用得比较好的案例。
推荐文献:
Hargreaves, A. 1998. The emotional practice of teaching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4: 835-854.
3. 刚接触这一话题,请教专家们应该如何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学习和研究?如果以此话题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该怎样切入,如何进行研究设计?
外语教师情绪劳动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理论视角、研究话题、研究方法。首先是理论视角,包括心理—控制取向、建构—诠释取向、批判—行动取向三大理论视角,其中批判—行动取向视角的研究较少。其次是研究话题,可以关注高校教师、中学新教师、职前英语教师(师范实习生)等不同类型的教师。最后是研究方法,可以使用量化或质性研究方法,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访谈、案例素材、情感日志等,如果想要对情绪劳动变化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影响等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可能需要更长期的数据收集过程。
刚开始接触教师情绪这一领域时,可以先阅读比较经典的文献,如尹弘飚老师在2016年发表的文章,然后阅读该篇文章参考文献中的一些重要文献,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并梳理情绪劳动的概念、教师情绪劳动的概念、策略的分类、情绪规则、研究启示和讨论等,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形成比较清晰的脉络。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最近新发表的文献,如System期刊上发表了很多相关文章。
关于对教师的情绪劳动进行长期调查,以新手教师为例,最开始偏向使用表层扮演、深层扮演等策略,但可以研究随着时间变化(如半年、一年、两年),教师对这些策略的偏好有没有改变呢?发生改变的因素有哪些呢?是否因为教师的情绪智力提高了或教学经验增加了,还是其他原因呢?当然,除了从教师的角度去研究情绪劳动,还可以采访学生,看看学生对教师的情绪劳动有什么样的认识,通过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数据为文章的观点提供证据。
在撰写论文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选题要具体,否则很难有理论上的突破。第二,一定要重视文献,先要研究透文献中特别经典、做得特别好的研究,厘清研究设计的思路;同时,还要关注特别好的、权威的,或者最新的一些文献中提出的本研究的局限之处、未来的研究方向等,从中获取研究启示。
推荐文献:
Yin, H. 2016. Knife-like mouth and tofu-like heart: Emotion regulation by Chinese teachers in classroom teaching [J].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19: 1-22.
4. 想了解一下目前语言教师情绪劳动和语言政策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的语言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较少且不是很充分,对英语教师或外语教师来说,可以继续深入挖掘和探究。目前国内还鲜有关于语言教师情绪劳动和语言政策的相关研究,国外的System期刊在2022年第105卷刊登了Lee Her和Peter I. De Costa的文章“When language teacher emotions and language policy intersect: A critical perspective”,两位作者专门探究了语言教师的情绪和语言政策,虽然未直接提及语言教师情绪劳动,但已经把语言教师情绪和语言政策联系起来了。
丁晓蔚等学者于2022年在Sustainability期刊第14卷第3期上刊发了文章“Spiral emotion labor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veteran college English lecturers in China”。从标题来看,并没有直接提及语言政策,但文章主题是语言教师情绪劳动,在进行内容分析时,因为要梳理语言教师情绪劳动历时研究、变化趋势及其螺旋生成发展的特点,因此在文章讨论部分提到了我国的语言政策,尤其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等给大学英语教师情绪劳动带来的影响。
另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很多民族语言方面的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情绪劳动是怎样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除了语言政策,一些教育政策,如“双减”政策下英语教师的情绪劳动如何?这也是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问题。
最后,对语言教师情绪劳动和语言政策相关研究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在搜索文献时扩大搜索范围,除了搜索标题,还可以搜索主题,甚至是摘要,因为有些标题可能没有直接把语言教师情绪劳动和语言政策联系起来,但在具体研究内容中可能有所涉及,从而给研究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通过这种方式,学者很有可能找到相关文献,若未发现,则说明这一选题十分值得去探究。
研究方法
5. 请问情绪劳动对比分析有意义吗?问卷可编制对比研究吗?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第3期刊发高原老师和崔雅琼老师的《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情绪劳动变化轨迹的质性个案研究》一文,文章表明情绪劳动对比分析是有意义的。当然,也可以把情绪劳动、教师主体性、教师身份等综合起来考虑,从而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对比研究。
目前广为接受的情绪劳动量表,包括教师情绪劳动量表,基本上是对情绪劳动策略进行测量和分析,如果想进行对比分析,可参考丁晓蔚老师预计在202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的思路。该文章探究教育信息化情境下高校外语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参照尹弘飚老师的教师情绪劳动策略量表(针对学生或家长设计了13个问题),根据教育信息化这一特定情境及高校外语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特定的、比较典型的互动对象,除了量表原有的策略维度,又增加了2个互动对象维度,分析高校外语教师面对不同互动对象(包括学生、同事、行政人员)时的策略,最终生成的问卷包含27个问题。问卷的信度、效度也比较理想,感兴趣的教师可以持续关注该篇文章的刊发情况。
6. 情绪劳动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究竟有哪些关联?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教师劳动效率的提升会有多大影响?如何将其运用于解决教师因情绪导致的职业倦怠、厌教、敷衍了事等现实问题?
探究以上问题更多采用量化研究。有些文献探究的是与情绪劳动有关的因素,如教师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即教师能够准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以采取合适行为的能力,可以简单理解为情商。如果一位教师的情商较高的话,他的情绪劳动策略使用会更加多样,教学实践可能也会更好。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教师是否具有幽默感?师生关系如何?机构文化怎样?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实际上,情绪劳动是教师个人与环境之间进行互动的接口。
7. 怎样测量教师情绪劳动?情绪劳动有哪些量化指标?
有以下几个量表和大家分享。一个是尹弘飙老师在2012年开发的情绪劳动策略问卷,针对所有教师,不一定是外语教师,另一个是东北师范大学刘宏刚老师及其同事发表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期刊上,针对我国外语教师情绪劳动的问卷。
基于量表的情绪劳动量化研究非常丰富,其中最基础、最传统的量表,包括尹弘飙老师在2012年开发的情绪劳动问卷,均是基于Diefendorff等人在2005年的一篇文章开发出来的,该文章的情绪劳动量表针对泛泛的员工,而尹弘飙老师在2012年本土化的量表专门针对教师,因此量表中的问题是针对学生的一些表述(items/statement)。
这些量表都是基于Hochschild及其追随者最传统、最经典的三个策略:表层扮演、深层扮演和真实表达。除此之外,Gross在2007年和2014年提出了情绪调节过程和策略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不同于基于表层扮演、深层扮演和真实表达三个策略的量表,Burić等人在2017年基于Gross的模型开发了教师情绪调节量表,其中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包括避免情境、积极修正、重新评价、抑制、减少张力等。
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期刊上,刘宏刚老师和张军老师最近组了一期特刊,主要讨论Language Teacher Psychology,有一些文章也涉及外语教师情绪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推荐文献:
Yin, H. 2012.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teacher emotional labour strategy scale in China [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2: 451-465.
Diefendorff, J. M., M. H. Croyle & R. H. Gosserand. 2005. The dimensionality and antecedents of emotional labor strategies [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6: 339–357.
Burić, I., Z. Penezić & I. Sorić. 2017. Regulating emotions in the teacher’s workplace: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teacher emotion-regulation scal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24: 217-246.
Li, H. & H. Liu. 2021. Beginning EFL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Strategie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1.737746.
Liu, H., L. J. Zhang & V. Greenier. 2022. Language Teacher Psychology: New Perspectives in Multilingual Contexts. https://www.frontiersin.org/research-topics/21829/language-teacher-psychology-new-perspectives-in-multilingual-contexts.
8. 想请教一下老师们对情感日记这一方法的评价,不知在具体操作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首先,记日记时,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要记录产生了什么情感。其次,什么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最后,你从这个情感经历里学到了什么?或者可以记录一些情感上的表现,或者是如何去调节自己的情感,往往这就是情绪劳动。所以,可以多阅读一些使用这些方法的质性研究文献。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期刊在2021年刊发的“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in response to daily events with individual students: The rol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quality” 的数据收集方式就是教师记录的日志,该研究是一个长期研究,探究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是否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
论文发表
9. 外语教师情绪劳动也属于教师教育,但在《教师教育研究》这样的期刊上似乎很难发表,这类研究的目标期刊是不是比较有限?
这的确是所有进行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的学者遇到的一个困境,研究外语教师的论文投到大教育的期刊上,会被认为只研究了一个学科,范围太小。如果能够在外语类期刊上发表,是比较好的。《外语教育研究前沿》支持学者从事类似于外语教师情绪劳动这样的研究,如果老师们对这样的话题感兴趣,可以向《外语教育研究前沿》投稿。
此外,在寻找目标期刊时,我们可以先去找一篇和自己的研究非常相关的文献,观察论文作者引用的文献通常发表在哪些期刊上,然后以此为切口去探索哪些期刊比较容易刊发外语教育或教师教育类的文章。
前沿面对面活动预告
“前沿面对面”第六期活动“用外语讲中国故事”将于5月25日线上举办。本期活动将从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演讲模块教学、跨文化模块教学等不同角度,探索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寻求课程思政的价值内容属性、彰显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属性。
敬请关注!
相关阅读
期刊好文 | 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情绪劳动变化轨迹的质性个案研究(文/高原、崔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