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院信息人的职业发展: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龚晨、杨雯宇 HIT专家网官微 2022-11-03

导读

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医院IT从业人员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并不孤独。

2020年12月19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CHIMA)主办、华为公司承办的医院IT从业人员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科主任刘敏超主持本次论坛。“作为信息科老兵,我感到与同事相处的时间比家人还长。”刘敏超主任在介绍举办本次论坛的初衷时表示,关心“战友”们的职业发展,为医院IT从业人员做好服务,是CHIMA的发展宗旨之一。“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遇到哪些挑战,又应该如何应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希望业界同仁共同分享与探讨。”
仰望星空:努力成为“T”型人才
面对风起云涌的IT技术变革与医院数字化转型浪潮,CHIMA主任委员王才有指出,目前医院对信息化建设和医疗数据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精细,业务科室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医疗IT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深耕自身的专业能力,才可以一次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王才有主任提到了“教师”与“教练”的区别,即团队领导不要只做教师,更要成为教练,帮助他人。促进团队成员的成长,是一个优秀的CIO必备的素养。同时,医院CIO要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带领团队与医院其他部门合作。王才有主任提出期望:医院CIO以及IT从业人员要努力成为“T”型人才,即不仅具备职业专项知识技能,还要有横向能力,如具有文学情怀、数理逻辑、商业洞察、通用技能等,这样才能成为科室里不可或缺的人才。
解放军总医院大数据中心主任薛万国引用了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信息部彭先清的《读者来稿 | 万能的HIT:我们到底是谁?》,文中发出的三个“灵魂拷问”:我们是管理科室吗?我们是医技科室吗?我们是服务科室吗?引发医院IT从业人员重新思考自身定位。薛万国主任认为,目前医院信息科存在主任“轮岗”较多、人才队伍规模较小、依赖厂商较重、专业课题较少等问题。他从医院信息化生态变迁和技术变化角度,解释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即信息化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人员素质和规模无法与之相适应,IT技术复杂度越来越高,技术分工越来越细。因此医院对信息科人才的专业要求降低,医院IT从业者稍有不慎就会沦落为“机房管理员”或“维修工”。
针对这些问题,薛万国主任为新一代医院IT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升方向给出了建议,即从IT纵向知识向跨学科横向知识体系发展,主动学习医学知识、医院管理知识、医学数据统计分析知识、医学信息学知识等,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职业规划方面,建议参考以下四个方向与目标:系统分析师(具备医院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集成工程师(具备医院信息系统集成能力),项目管理师(具备项目建设管理能力)和数据分析师(具备数据分析服务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力华介绍了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的科室管理与人才培养情况。在科室组织架构方面,分为:核心组、临床组、医技组、运营组、平台组、开发组、系统组、统计组等多个小组。其中核心组由信息中心主任及各组组长组成,协助各组的工作展开。在人员组成方面,2017年后校招人员全部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在人员招聘方面,2018年,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信息中心面向社会招聘,当时收到了222份简历,面试50人,最终录用10人。一次性招聘的数量之多,这在医院信息科人才招聘中当属罕见,王力华主任曾在专栏文章《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信息中心人员招聘心得》中对此次招聘的心得体会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历练后,此次招聘的人员中已有3人成为组长,4人成为开发组骨干。
王力华主任比较了企业与医院在待遇、工作内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异同,强调医院IT从业人员要调整好心态,并逐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要把自己当成项目经理,主动引导需求。对于基础较为薄弱、需求管理存在困难的一些医院,王力华主任建议:可以通过对标方式,多向已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小有成果的兄弟医院学习、取经。
脚踏实地:积极行动,拥抱机遇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本次论坛上,作为医院IT工程师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信息中心软件工程师吴坤、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科软件工程师施华宇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工作体会与职业发展思考。
面对职业发展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与困难,吴坤认为:“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吴坤经常参加业界的学术交流活动,借此机会向同行、前辈请教并解决自己的疑问。他还经常主动申请帮助其他软件工程师写代码而不收报酬,目的是熟练自己写代码的能力,同时也积极参与到各种项目中,通过实战锻炼自己。作为HIT专家网的专栏作者,吴坤经常撰写并发表技术文章,他建议可以“用写作的方式反推技术学习”。除了学习技术之外,吴坤认为医院IT从业人员也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抗压能力,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少闲聊,多写代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作为医院IT工程师中的青年一代,他认为工作是充满机遇的,只要积极行动起来,就会看到好的结果。
施华宇则代表了另一类医院IT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轨迹。40岁出头的施华宇,在进入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科之前,有过其他行业的IT从业与创业经历。对比不同领域的从业感受,他认为:对于产品研发而言,在医院信息科工作有着天然的优越性,因为可以直接、及时地联系到需求对象,工程师和需求对象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这一点是企业无法与之比拟的。
从2010年进入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科后,施华宇发挥技术所长,与团队通力合作,共同研发出移动护士工作站、医疗信息监控系统、医德医风评价系统、迎评导航系统、新门诊楼药房管理系统、移动药师工作站、新版门诊药房管理系统和医技护人员绩效系统等。其中,其参与开发的移动医生工作站曾被《焦点访谈》报道,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与动力。“开发人员的最大乐趣在于,克服种种困难,做出靠得住的产品。”目前,施华宇正集中精力,投入到药品包装识别系统的研发中。
“把技术做深、做透,堪称社会的脊梁。”华为公司存储总经理廖成在国内外的所见所感,认为我国疫情防控工作能如此有力、有效,也离不开默默奉献的“天使之翼”——医院IT从业者们。廖成也分享了华为公司在数据存储方面的技术与产品,希望通过创新数据基础设施,为医院信息科提供好用趁手的工具与服务,推进绿色安全的医院信息化升级。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医院IT从业人员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并不孤独,他们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期待在未来看到越来越多的医院信息人,亮出自己的精彩。

近期热文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长按二维码可申请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投稿:gong_chen@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