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医生第一课:永远别碰主任的“利益”,除非……|医学微小说
导读:新系列医学微小说《孤军奋战的一千个日夜》已正式上线,依旧定于每周日按时更新。此次主要记录本科毕业的年轻女医生崔晓,在阴差阳错下成为了一名少见的女骨科大夫,为了能顺利当上主治医师,她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规培奔波之旅。没想到她将在从医之路上饱尝悲喜冷暖,女性职场的压力,异地他乡的困难,家庭婚姻的矛盾,以及未来事业的迷茫……
来源:医脉通
作者:小呱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问清楚了,也想清楚了。我考省城规培!”
……
对于崔晓想去省城的选择,男朋友起初并不同意,但见她态度坚决便不再阻拦。两人心中都清楚,现在的客观情况确实将崔晓逼得没有了退路,换个环境也是没办法的选择。
考试很顺利,毕竟医学院毕业不久,知识储备方面完全没有问题。然后就是和单位签订合约,包括委托规培期间的薪资、费用、规培结束后的协定等。合同中也明确规定了,完成规培后要回到原单位,如果想离开单位,需要赔付成倍的规培费用和违约金。
这是很合理的要求,否则医院不会白给职工提供这样的条件和机会。尘埃落定,崔晓下个月将前往省城,开始为期三年的规培。
01
在老东家的最后一个月,崔晓没有任何懈怠,在杨大夫的帮助下,她的临床操作和专业知识更加熟悉且丰富。时值暑假,骨科多了很多小儿患者,崔晓亲和的态度让患者更易接受,科里同事们对她的工作也认可了许多。
那天下班,崔晓看到科里小林护士在和赵大民大夫聊天。原来小林有个朋友崴脚了,想让赵大夫帮忙看看。
面对这个完全合理的诉求,赵大民当即表示同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当然责无旁贷。小林也很感激,连连表示改天要请客吃饭。这本是句客套,但赵医生显然不满足于此。
“别改天呀,今天就有空,走走走,下楼吃顿小龙虾。怎么怕你男朋友查岗啊?没事儿,你就说加班!”说完还想趁势搂一下小林。
小护士刚来没多久,但也听同事们说过这位的“口无遮拦”,初来乍到的她当然做不到像老护士那样和他“打情骂俏”,赶紧找了个借口跑下楼了。崔晓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她打了个招呼就迅速从旁边走过去了。
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在晨会上孟主任居然点名批评赵大民大夫,而且是当着所有医护人员的面。言辞激烈,态度严肃,批评他“作风浮躁,对待工作过于随意”,而且警告他如有下次就上报院长办公室,还要通报批评处罚。
赵大民再得瑟,也不敢和主任对着干,好几天下来都蔫着脑袋。对此,几个小护士都挺高兴,崔晓也乐得见到科里清净,但总觉得这事儿奇怪:赵大民说话没把门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啥突然批评他?
再说老赵虽然惹人烦,但没听说他组里有什么医疗问题,应该不至于点名批评甚至通报,这里边肯定有问题。
02
正巧今天和男朋友一起约杨晨大夫吃个烧烤,就在摊上提出了这个疑问。杨晨大夫笑笑说:“你猜的是对的,开个黄腔算啥啊,外科大夫谁不开黄腔?但他确实嘴太碎了点儿,前几天收到门诊部的投诉了,说他态度恶劣,还乱开药。”
原来,正是那天见到的小林护士的朋友,几个年轻人在一起常常聚会聊天,小林和朋友吐槽科里有个“下头男”医生,老是骚扰年轻护士。朋友们打抱不平,去门诊上找他,让他“嘴里放干净点”,赵大夫不把这群小年轻人放眼里,态度强硬还骂了他们几句。几人录了视频,发到了微博上。
“原来如此,怪不得主任这么生气。”崔晓恍然大悟。
杨晨大夫笑笑,低声道:“告诉你别往外说,主任批评的主要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作风问题。”
崔晓疑惑:“乱开药?”
杨晨大夫说道:“对,就是‘乱开药’,主任让开的他不开,不让开的他还……”
原来,科里常用的某药厂的药。但前段时间以来赵大夫开始给患者停用,转用另一种,主任点过他几次,但他装傻充愣,所以才有了这次“批评”。
崔晓恍然大悟,杨晨大夫继续说道:“小崔,你也要去别的单位工作一阵了。记住,甭管什么单位什么层次,都有自己的圈子和利益关系。有的看不到想不到,但是有它存在的原因。学着机灵一点,就是保护自己。”
崔晓点点头,默默记住了杨大夫的话。
03
出发的日子很快就要到了,A市中心医院。男朋友本来要开车送崔晓来,但临时安排出差,只能把她送到火车站。
火车发动的那一刻,作为女孩子的崔晓,还是感受到了内心的酸楚和柔弱,但始终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
A市中心医院为规培人员安排了集体宿舍,但考虑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基本上学员都会自己租房。崔晓提前两天来到本市,租好了房子,男朋友王健答应她,一周后出差回来过来帮忙安顿,所以崔晓只简单准备了床铺和书桌,就匆匆前往医院办理报道手续。
崔晓得知要在规培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课程,同时每周要前往科室工作3天。临床考核和理论考试都很严格且紧张,容不得她考虑,就要尽快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当晚是由急诊大夫给学员们讲第一堂课,内容是关于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也叫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在各种事故外伤中致残率和死亡率位居首位的创伤,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伤情往往复杂严重,且多为复合伤、多发伤。
颅脑外伤多见于交通、工矿、高空作业等事故,爆炸、坠落、跌倒以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经抢救治疗,大部分患者虽然幸存下来,但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诸如意识、运动、感觉、言语、认知功能、排便排尿等方面的障碍。
颅脑外伤最直接的病理作用是明显影响中枢、循环、呼吸、体温调节系统等生命体征,进而引发一系列急危重症反应。
在急诊诊疗中,及时、正确地处理急性颅脑损伤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所谓“及时”、“正确”应当包括:现场急救首先要处理伤后发生的误吸、舌后坠和呼吸暂停等,及由此而导致的缺氧、二氧化碳蓄积。
急救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先稳定生命体征后病因治疗;选用最快捷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比如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呼吸道梗阻,清除口鼻腔异物,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人工或机械辅助呼吸。
头部及其他部位伤口应立即进行止血包扎。
如果血压较低需要建立输液通道,防治休克。同时尽快完善必要的检查,以便确定是否存在多发伤,确定优先处理的顺序。
对伤口再污染的防治和感染的早期预防也是十分必要的,还要及时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04
简短的介绍过后,老师说道:“各位学员也多是来自省内二三级医院的,对于颅脑外伤这种常见损伤肯定多多少少都有些经验。下面大家结合自己处理过的患者,讲讲一些原则的理解和抢救的心得。”
有几个学员开始回答,而崔晓却不知道怎么说起,原因很简单:她根本没有独立处理过这类患者。
接下来的几个讲解点和知识面,在崔晓看来,都是一些常见病,诊疗原则细致丰富,临床操作繁杂且要求高。而自己身居县医院,每天都是面对那些千篇一律的病,治疗流水化,内容平面化,很多细节知识都忘干净了。
在第一堂培训课上,崔晓终于认识到了自己比同龄中的佼佼者落后了多少。
晚上10点,崔晓回到了租住的房间,好巧不巧地卧室的灯坏了。她本想打电话联系房东来修,但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她还是放下了手机。
开着客厅的灯,她呆坐在床上。奔波疲惫的两天,让她的身体仿佛散了架,而精神上的辛苦,孤立无援的心境,才真得让她感觉到无助。
三百公里,三年,1000个日夜,以及不知道在何处的将来,崔晓的眼泪不禁浸在了枕头上……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周日分解!
医学微小说《孤军奋战的一千个日夜》系列往期回顾:
➤第一章:身高1米6,体重不到100斤……这名瘦弱的女医生在骨科将怎样“生存”?|医学微小说
➤第二章:老主任在术前刷手时弄脏了胳膊肘,被年轻医生指出来后急了……|医学微小说
➤第三章:影像科医生说没骨折,年轻骨科女医生却让做手术,家属急了……怪谁?|医学微小说
➤ 第四章:“油腻”男医生在手术台上乱开黄腔,年轻女医生为女护士解围|医学微小说
➤ 第五章:年轻骨科女医生努力化解了患者和护士的矛盾,却被其他医生嘲笑为“花瓶”|医学微小说
责编|米子封面图来源|医脉通
精彩回顾
➤ 发热患者辗转4家医院后仍死亡!家属不服把4家医院全告了,结果3家医院都赔了丨医眼看法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