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问 | 当隐藏死亡的帷幕被疫情拉开,放下恐惧说出爱

在行动的 WorkFace 2022-10-20

# 武汉肺炎 · WorkFace在行动 #


本文源于  “ WorkFace 抗疫行动 ” 在线访谈

本期十问官:吴菁飞 @WorkFace石家庄发起人

本期受访人:心宝 / 二明 / 赵晨

 


文 | 心宝 二明 赵晨 吴菁飞 

整编|曹佳起Jasmine 小南 





吴菁飞

500强高管/ICF认证教练/WorkFace石家庄发起人


当我看到那些撕扯医生防护服的行为时,一开始也很难理解,还责难了,但是,当在救助一家7口的案例时,听到他们的现场表述,在那样的无奈和恐惧中,我不知道我会怎样!


这次对话的主题是”生死教育”,今天的三位分享人都是在这个领域,有一些特别的实践、思考、感受。在此邀请大家安静的用几分钟,在心里问问自己关于这个话题的思考。



1

如何以死直面生活

Q

吴菁飞wing:关于两位,我非常好奇,可以和我们介绍下你们自己吗?包括二位目前的状态,我想可以先从心宝开始


心宝大家好,我是心宝,目前是一位正在向企业内部教练转型的产品经理。刚刚结束了一个关于情感的采访,心绪还有些激动。


二明大家好。我是来自成都二明,目前从事的是临终关怀的社工服务,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关于地震灾后小组志愿服务、社区精神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的经历。




Q

吴菁飞wing:两位都比较谦虚,由于我们要聊的是关于”生死教育“这个话题,所以,这方面相关的可以说一些吗?


心宝:我11岁时目睹了表姐患癌去世,有意思的是我那时就看过佛教对于人死后各种变化的描述,以及应该怎样处理遗体。故而对疾病和死亡就有些特别的感受。


我后来选择行业,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可能也与此有关。


对死亡一直是有困惑的,同时又是回避的。这种困惑在去年达到一个小高潮,我就开始频繁参与各种对死亡的探讨。


到上海参加了【醒来】死亡体验馆的活动,参与了二明组织的死亡咖啡和安宁课堂的培训,参与了其它的死亡工作坊,读《最好的告别》《好好告别》《无声告白》……我似乎试图在寻找一个答案。


那个答案所对应的问题似乎是:如何面对与所爱之人的分离?


二明生死,这个话题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理解,一个人对TA所处的世界的理解,和人相关的工作令人期待。


精神康复是对精神世界极端的探索。临终关怀则以死直面生活。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存在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我终将以什么方式往哪儿去?



2

生命的不确定性

Q

吴菁飞wing:关于“生死教育”,若不是这次疫情服务,我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它是怎样的一个概念或者话题呢?


心宝这个问题让我想到,我们可能听到过“生命教育”,而“死亡教育”相对被看到的很少。


在心理咨询群体中,当我提到“死亡教育”,仍然会被善意地提示为“生命教育”。当我在朋友圈发起关于“死亡”的讨论,一位初中同学对我规劝无效后把我拉黑……


请容许我稍微拓展一点点。


在我所在的行业中,我看到的现象也是,有人晋升,有人成功,会被大家看到,会被表彰。而如果有人离开,不会有任何的声音。没有“追悼”,没有反思。一切都静悄悄的。


这就像我们这个社会,总是尽力把尸体藏起来,把“死亡”藏起来。但麻烦的是,不管怎么藏,人总是要死的!


故而,当人们真的遭遇死亡的时候,或者面临死亡的时候,也就发现:几乎没有人可以和ta谈论死亡。我们会安慰丧亲者:你要好好活下去。我们会欺骗绝症患者:不要乱想,你会好起来的。


我真的很害怕,当我快要死了,身边所有人都骗我说“你会好起来”时那种深深的孤独。


二明:人,第一次有“我”的概念,意味着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孩子们从两到四岁左右开始问:“我从哪儿来?”也会问:“妈妈,你什么时候死?”类似的话,直到“我”的概念消散。


所以,生死的话题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每个家庭,每个团体组织民族的始终。不管面不面对,这是一个深植于所人心中的话题。


从小我们被教育为确定性做准备,“只要……就……”可生命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你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十几天以前,各位也不会想到这场来势凶猛的疫情。




3

生死之间留唯心

Q

吴菁飞wing:两位在”生死教育“这件事儿上,在做着怎样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哪些探索,有些什么收获,可以和大家分享下吗?

二明我和心宝是安宁服务的同行者。有类似的愿意和经历,有类似的对这个话题执著。


我们从19年开始,在成都参与组织和支持死亡咖啡馆活动十余次,组织志愿者学习,开展深度的安宁课堂,为临终人士提供服务!


通过和每一位参加活动的人、每一位参加服务的志愿者、每一位服务对象在一起,渐渐发现这生死之间能留下的不多,唯心而已。


在死亡这个基线下,一个生物的个人、焦虑、抑郁、绝望、愤怒都在包涵了生和死的生命本身面前消散。


能感受的是眼下,和陌生人也好,和亲人也好。在日复一日的俗事中,或者是在疫情当下,把自己融进一个较此时更大的联结中时,生和死活起来。


(有些人或事在或者不在,和自己无关的,那活着也是死了的,反之亦然)


心宝:在“生死教育”这件事上,我是个认真打酱油的。除了刚才提到的部分,我组织和参与过三期死亡咖啡馆,一次安宁课堂……收获是丰富的。


当我真正地意识到“我真的会死”之后,首先体会到的情绪是【愤怒】。


一方面,愤怒之前没有人和我认真谈论过,让我有意识;另一方面,愤怒这帮人为什么要叫醒我?我接受不了啊……


在今天的话题开始之前,飞飞姐让我们安静一分钟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问题是:我真的为死亡做好准备了吗?


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是否真的接受了“我会死”这件事。但我知道的是:越是正视死亡,我越是珍惜生命。


而珍惜的方式,就是善待活着的每分每秒……是不停地放下限制,充分地去创造生活的美好。反正要死,啥也不怕了,活得越来越“放肆”……


吴菁飞wing:”越是正视死亡,我越是珍惜生命。而珍惜的方式,就是善待活着的每分每秒,不停的放下限制,充分去创造美好,因为正视死亡,而活得越来越“放肆”,我想这就是大家平时说的“向死而生”

有一个感触,在生命中日常发生的那些小烦恼,比如夫妻吵架,比如看着孩子写作业,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我脑子里总会有句话“嗨,你们早晚都是一抔黄土,干吗那么较真”然后就瞬间平和,所以儿子给我的评价是“我妈妈脾气好,情绪稳定,很温和”其实,我的内心经常翻江倒海。


心宝:是呀,生死之外,都是小事。生死看穿,人生无事。




4

畅谈对死亡的恐惧

Q

吴菁飞wing:在我们进行着这样对话的同时,可能武汉已逝去了一些人(必须承认,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并不平静)。从”生死教育“这个话题和行业来说,对于当下的疫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二明:昨天和一位以前一起在灾区服务的志愿者朋友聊天,谈到了当年发生的事情。


我们一致认为,重大危机下,有人有能力自己一起共处深渊,在深渊处寻找所有资源重新站起来是好的支持。


心宝:是的,生命在流逝。当隐藏死亡的帷幕被疫情拉开,人们有时会出现在我看来特别奇诡的行为:比如撕扯医生防护服,吐医生口水,电梯间公共纸巾一张一张吐口水……


我需要花很多心思才能够理解,一个人面临怎样的绝望和恐慌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


我和二明也在探讨,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也许可以用线上死亡咖啡馆的形式去支持到人们。


让我们掀起一点死亡的帷幕,有一个时空可以去畅谈对死亡的恐惧,愤怒,无力……


吴菁飞wing:“掀起一点死亡的帷幕,有一个时空可以去畅谈对死亡的恐惧,愤怒,无力…”嗯,在这点上,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二明:“面对死亡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谈论TA。”死亡咖啡馆就是一个畅谈死亡的群落


心宝:“共处深渊”,深以为然。我们正在进行的对话就是其中一部分!接下来我们会探索更多的形式。比如二明发起的死亡提问接龙,比如线上的主题讨论(语音或文字)。我们正在筹备下一次分享。


吴菁飞wing:,当我看到你说的那些撕扯医生防护服的行为时,我一开始也是很难理解,还责难了!但是,当今天在救助一个一家7口人的救助案例的时候,听到他们的现场表述,我也尝试把自己带入到那个场景,在那样的无奈和恐惧中,说真的,我不知道我会怎样!


心宝:佩服你的勇气。我不确定自己下了深渊能不能上来,所以不敢涉足这个案例。

看到你的反馈,想到一个网络词语:允悲。我们需要一个允许死亡发生的环境,一个允许哀伤持续的环境。




5

关于死亡咖啡馆

Q

吴菁飞wing:二位聊到的“死亡咖啡馆”是一个畅谈死亡的部落,那么这个部落的力量在武汉有吗?他们在怎样的状态中?


二明:喜欢这句话“在生命的长河中,允许泥沙俱下”


死亡咖啡馆活动最早发源地在英国,2014年引入中国。据我所知,上海,北京、西安、长春、成都天津都有开展活动。暂时没有武汉死亡咖啡馆的信息。


吴菁飞wing::在和两位对话的过程中,我有一个感受,二位谈论死亡特别轻松,而我隔着屏幕有些评判,那就是因为我们没在武汉,所以可以轻松(无意冒犯,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也相信二位高能可以允许我直接反馈)


我在想象,如果这个部落现在在武汉启动着,那些被隔离在武汉展览馆的待确诊同胞,可以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进行这些活动,会带来怎样的帮助呢?


心宝:谢谢反馈。我想我不会为这份轻松辩解。就像过去,我们谈论金钱会感到羞耻,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公开追求财富。


我希望十年之后,人们可以在更多场合,更容易地开启死亡话题。无论是和四五岁的孩子,还是濒临死亡的老人。


二明:菁飞老师说的没错,我们听很多人的故事,毕竟不能完全身临其境,仿佛当事人那样。不过,我们有一些共同的话题。


直面和谈死亡,需要大勇气。希望未来武汉和更多城市有机会参加活动培训,让死亡咖啡馆活动落地。




Q

吴菁飞wing:二位可详细聊聊”死亡咖啡馆“活动的时候的一些细节,内容,流程和参与者的反馈吗?以便帮助我们大家可以去被开启一起思考他们在武汉可以怎样被启动?

心宝:死亡咖啡馆在全球都有开展,官方网站也有细节的相关指引。


简单说,就是一个可以畅谈死亡的地方。


死亡咖啡的要点有如下几个:


1.公益性:非盈利,不打广告不带货;

2.中立性:不评判也不做出任何引导性结论;

3.保密性:充分保护参与者的个人隐私;


一般主持人介绍完死亡咖啡馆的缘起,运营状况后,人们就可以开始聊各自和死亡有关的故事了,就是聊天,聊跟别人不好聊的,跟死亡有关的天~


人们可能会流泪,但它不是哀伤辅导,也不是怪异的俱乐部,也允许每个人对死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明:人们在舒适不批判的环境里谈死亡!




6

放下恐惧直谈死亡

Q

吴菁飞wing:如果二位现在就在武汉(只是假设),就”生死教育“这个话题,你们计划怎么做?做些什么?

心宝:非常有挑战的问题,问到了我一直想做而无从下手的部分!


那就是:和自己的家人讨论死亡。


如我在武汉,对死亡的感受会更近。那么,我首先关注的不是公众的死亡教育,而是和家人关于这件事的沟通。


这次的肺炎一旦病情加重,甚至都不会有留下遗嘱的时间。很多人确诊后就被隔离,到死也没有出来,而这是我要的死亡吗?我能接受家人这样死去吗?


二明:心宝这个超级超级棒,和家人和朋友谈死亡!


菁飞wing:心宝,你刚才这个回答,让我脑子里有一个念头:也许我也可以和我的家人在舒适的环境里讨论下死亡这个话题呢!


心宝:我会学习努力地开口,跟家人谈,万一中招了,我的后事如何安排,孩子的教育如何……


然后试探着问他们:如果情况紧急,要不要插管?他们计划如何处理身后事?他们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对我有什么想说而没有说的话……


菁飞wing:读你这段话的时候,我落泪了...所以,你看,只是在周边绕着说说,和直接把这些话说出来,真的不一样...我不确定我是否可以说出这些具体的非常具体的话语。


二明:我是社工,如在武汉,现在应该是我的服务时间。


菁飞wing:如我没记错,是临终关怀的服务对吗?!临终关怀的具体事宜可以框架性的讲讲吗?


二明:只要想着某一天,自己是躺在病床上的那人,自己会怎么想,希望家人怎么做,医生怎么做?希望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做什么?


菁飞wing:在健康的时候,能量都高,对于这个无法逃避的话题,早点具体细节的谈论,在平时好好的时候谈一谈,是一件正经事儿。


心宝:回到我在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我现在有个感悟:让我不能接受的不是与所爱之人的分离,而是没有充分表达爱的分离。


今天我就试试去谈。


二明:死亡话题超级大,我们要聊的内容多得不得了。我相信其他没有发言的朋友也有很多话要说。


今天是个开始,可以试着和家人和朋友直接聊一聊死亡,也可以看一些与死亡相关的电影和书。


相信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懂TA,而很多人在等别人引发这个话题。




7

不断发起对话说出爱

Q

吴菁飞wing:聊到现在,我有很多收获和感触,想邀请两位说说你们对这次疫情中,我们一起所做的事情的看法,以便接下来更好的行动。

心宝:最开始,我有一些担忧。尤其我们这个群都是高能伙伴,我看到大家的稳定一方面觉得很安心和欣慰,一方面有点担心,那些“负能量”的声音没有出来,无法被消化。


后来,我看到我们开始一个一个地承接具体的案例,而且承接案例的方式是溢出式的,就像流浪地球里对各个发射站的溢出式补充一样。


我就开始感受到大家彼此链接到力量,之前的担忧也减少了很多。


同时,在大群和本群,以及自己作为节点在当中沟通联络发挥一点点小小的作用,也深深地激发了我。


我也把在WorkFace学到的工作方式介绍给了我的公司,现在他们也开始运行1/8小组了。


二明:我今天才进群,很多朋友不认识。


请保护好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生活常态化,和信任的团队在一起。毕竟我们都不是上帝,不是全能。


赵晨:我们上午聊的是“年纪大了,死就死吧,不舒服的话,来个安乐死!”


吴菁飞wing:您在武汉,在讨论死亡话题!?


赵晨:上午闲聊!


吴菁飞wing:@晨 在当下的武汉,和大家一起闲聊这个话题,感觉是怎样的呢?


赵晨:这个话题,我们家在年前就讨论了一些,现在能坦然面对了,也许是觉得,有心无力,上帝要带走我们,就顺应自然吧,把该了的事了了。


好像对死亡没有恐惧,只是舍不得吧,担心,万一死了,孩子小,没妈了…所以,更多的是觉得,自己死了,也许就死了,痛苦的是活着的亲人们!


吴菁飞wing:我能感受到你的平静,理智,好像背后还有一份无奈!


@二明 @心宝 因为@晨 是武汉人,她临时加入这个话题和我们互动,也很有意义。你们二位有什么想对@晨 说的吗?


心宝:可能想问……今晚吃啥?(皮一下)


二明:心宝皮一下,我陷在武汉腊鱼的香气里面出不来了!




Q

吴菁飞wing:我们这个群,是为支持抗疫而组建起来的心理疗愈群,@二明 @晨 @心宝 觉得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更好的实现支持呢?

心宝:也许,我们在保守好自己身心的前提下,可更敏锐地去发现身边的心理需求,更巧妙地去介入。


心理咨询有“不求不助”的原则,但很多人在遭遇心理冲击的时候并不一定会求助。


如这时,我们能够及时发现,以一个愿意付出关心的朋友,一个陪伴者而非咨询师/救助者的身份介入,也许能支持更多的人。


其实也就是飞飞姐总结里说的:


不断发起对话,表达关心,表达爱


吴菁飞wing: 嗯嗯,是的,这些天的探索,真的发现在这样的疫情情况下,需要灵活,带着爱和慈悲,这是最大的原则!


赵晨: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武汉的一对小姐妹,大约十五六岁,这两天失去了两位亲人。


《立春之日》 

△向下滑动点击图放大阅览▽






吴菁飞wing:@晨 我看了你发的那段文字,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赵晨: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只是觉得每个人,对死亡都应该有个“认识”和理解。


吴菁飞wing:嗯嗯,这时候我想说,在可以做这个“认识”的时候,我们去做吧!




8

正视死亡并好好活着

Q

吴菁飞wing:谢谢三位最后一个问题:各位给这个时空中的人,说些什么吧?一句话就好。


赵晨:能活着的时候,好好活着,活得精彩!


二明:感谢今天有机会和很多伙伴们的遇见。虽然很多人没来得及打个招呼,没来得及知道您是谁。您在这里,我也在这里,是最好的事情。


有机会和一群人聊生死,是一场你我之间生命和生命之间的影响。


疫情突如其来,意外也突如其来。我们允许谈死亡,允许听死亡,允许表达愤怒也允许表达悲伤……我们直视生命最终极的话题,我想这是我们的勇敢。


在无常的生命过程里,你我的遇见是现在可以确定的美好。谢谢大家!


心宝:打了又删,好几遍,怕写出来被打,但还是那句话:嘿,你真的会死。


吴菁飞wing:收到了三位的话!很有力量!谢谢大家!




  留言板 | 不要把注意力从武汉偏离开  

  欢迎加入“WorkFace抗疫行动” 

 请识别下图二维码提交申请 





●  laopan:隔离的是病毒,不是割裂关系


●  蔡江南:疫情之下,医疗挤兑和一个公民的反思


● 不惜一切代价松开检测的瓶颈才能有效控制疫情,民间谏言武汉


● 美国病毒领域专家 徐德:防治埃博拉的经验,分流-隔离-消毒,是成功的关键


● 匡衡:武汉像个很老的机器,得长时间热身,才能动起来


 王小兵:疫情就是敌情,一个靠谱的县政府班子和他的人民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 塔塔&菁飞: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纵有天地逆转于前,无妨美人倾心畅谈


 陈思杰:医疗物资已经癫狂,我们停下来系统思考


● 朱春堂&罗念慈:医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还有谁?


● 杨秋莉:突发疫情之下,心理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 吴封敏:疫情之下,企业如何恢复生产?


王臻:对疫就是下棋,有所恐不怎么慌


● 留言板 | 在此刻的当下,任何地方都是前线




留言//分享//关注//在看//加入抗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