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剧评 |《2020 春天纪事》: 一场中国科学抗“疫”的立体呈现和人文叙事

CCTV电视剧 2020-09-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央视纪录 Author 央视剧评


2020年2月3日,正值新冠疫情最为严重之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率先推出系列短纪录片《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短小精悍的影像从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他们积极抗“疫”的个人故事,传递了乐观的精神与积极的信念。



2020年9月,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再次推出系列纪录片《2020 春天纪事》,这一次,4集、每集50分钟的影像,从上到下、从前至后、纵横交错地勾勒了全社会齐心抗“疫“的图景。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全方位的立体梳理中,不乏清晰的人物面貌和细腻的情感描摹,彰显了影片的人文关怀。





视角纵横 描摹抗“疫”全景


《2020 春天纪事》首次采用全景叙事立体呈现我国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拼搏过程。


影片从科研视角切入,记录了科研人员、医务人员从病毒采样到医学研究,从诊疗方案的制定到疫苗研发,探索、研究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整个流程。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救治与疫苗研发等视角讲解,展现我国科研团队专业的素养、高超的技术和极强的责任心。



立体记录还在于影片不是从一个人或一类人来讲述抗“疫”过程,更是从一个“体系”来观察。国家职能部门、专家团队、科研人员、医护团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还有普通居民,各层级的通力配合,各职能的有效运转,各岗位的认真执行,一环一环紧紧勾连,整个系统协力运转,共同向前。俗话说:“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整个过程不是一个或一群人在发挥作用,“系统”环环相扣地运转,才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扭转局面,避免更多人遭受不幸。



立体记录还体现在创作者对于疫情纬度的认知,防治身体之“疫”固然重要,心理之“疾”也不容小视。疫情中一线医护人员所受心理冲击首当其冲,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更大范围内潜藏,大面积隔离造成的社会群体普遍心理退缩,还有复健人群、疫情重点地区居民如何重建自信、融入社会等,都是疫情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如何在疫情后重建心理健康,影片给出了多种解决路径——国家部门的心理干预、重建的部署决策、当地机构和社工组织等社会力量的有序介入、各级心理专家的积极参与、患者自身的自我疗愈等。或者说问题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呼吁,只有更大范围更长时间的关注,才有助于真正平安渡过灾难。



从全景来观察我国抗“疫”历程,展示了我国在面对这场近百年来人类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所作所为。它既是对短短几个月我国抗“疫”过程的步骤梳理,也是我们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与胸怀天下的气度揭示,更是详细图解了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有效路径,具有宝贵的经验价值。





聚焦人物 彰显人文关怀


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大而不空,全而不杂,在纵横交错的全景描摹下,个体面貌依然生动又清晰,人物情感细腻绵长。


《2020 春天纪事》采用了一种不同寻常的采访构图,所有被访人员位于画面正中,目光直视镜头,强烈的画面冲击力强化了被访者的形象呈现。



艺术手法的背后是创作观念的反映——战“疫”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铭记。比如始终与时间赛跑的科研专家,84岁的钟南山院士,日夜奔赴在抗“疫”一线。



舍身忘我的医护人员,华西医院援鄂医生尹万红,他说,“我们就要想办法,扶着病人、扛着病人、抱着病人往前走”;还有无数勇敢无畏的普通人,志愿者李小熊因参与志愿活动不幸感染病毒,治疗期间依然坚持通过互联网调配物资;更有“不完美”的人,社区工作人员丰枫,直接吼向不理解政策和规定的居民,他说,“我不是那种脾气特别好的人”,但吼完后他牢记社区居民所需药品,大包小包从药店往回扛。正是这一个个性格突出又同样具有“大爱”之心的人,我们才能在这场暴风雨中劈波斩浪,在艰难险阻中不断开拓,记录他们就是给我们社会画像,给我们民族画像。



责任、勇敢、无畏,这样的品质令人敬佩,人的脆弱与坚强亦让人感动,第三集记录了这样两个故事:在医院上班的护士胡雪珺在害怕和疲劳的双重夹击下,一度想逃离,但男友突然感染病毒让她重获勇气;年轻女孩阿念和外婆双双获病,轻症的她转院住进火神山医院照顾外婆、给外婆加油打气。整个过程都沉着、冷静的阿念,却在离开火神山后,因为遗漏了外婆的一缕头发嚎啕大哭。面对灾难,人类的本能是脆弱,又因爱而选择坚强,强弱两端,软硬之间,这是创作者眼中的平凡又伟大的人。





复盘溯源 开掘意义深度


疫情刚刚过去,甚至余波还未平息,这一次全面的梳理让我们复盘刚刚经历的灾难。然而,复盘不仅是为了重现人性的强韧与光芒,更为追本溯源,找到成因。抗击病毒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有预防才能避免灾难重演。


片中呈现科学家对新型病毒的研究和探索过程让我们有了新的认知。人类已知的病毒只占病毒总数的0.1%,还有99.9%的病毒等待着我们去认识。野生动物自身携带大量病毒,这些病毒一般对它们不会造成伤害,但会变异成其它形式,从而让人类感染疾病。人类和其他物种共同寄居在地球上,让其他物种平等地拥有栖息地,减少我们之间的过度接触,可以有效降低流行病暴发的风险。



这样的内容让我们警醒——人类从来就不是地球的主宰,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的精巧构思。保持距离,保持敬畏,我们才能更健康的长存于这片土地。也许,这是我们在当下要重新面对和思考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紧急的制作周期、特殊的拍摄环境里,影像保持了专业的制作水准,无论是镜头语言的规范,还是大量细节的抓取,亦或者是影像反射出的、创作者与被摄者之间的深度交往,都是堪称是纪录影像制作的典范。





更难得的是影像表达体现了创作者的人文关怀,以及他们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未见得是赞颂与高歌,也不尽然是同情与悲悯,了解、平视、关注、呈现即是关怀之心。



(评论员:谢寒)


更多精彩央视剧评点击


主编 | 杨  珺

责编 | 杨  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