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荐 | 户籍制改革,路在何方?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进行改革。本期小编选取了三篇文章,分别从利益分化、边际落户效应、历史发展三个视角为您解读户籍制改革。
户籍改革的路径误区与政策选择
邹一南
作者信息
邹一南,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文章出处
《经济学家》2018年第9期
摘要
新一轮户籍改革采取差别化落户和居住证制度并行的二元路径,延续了户籍改革的利益扩散和利益剥离模式。利益扩散和利益剥离均着眼于单个城市,其成功的前提是户籍利益差异主要在城乡之间。在户籍利益的主要差异已转变为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情况下,两种改革路径都陷入了误区:作为利益扩散式改革的积分落户演变为大城市“抢人(才)”大战,而原本的改革受益对象农民工被排除在外,造成人口红利和人口负债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失衡配置,加剧城市发展差距;作为利益剥离式改革的居住证制度,使城市非户籍利益和户籍利益差距缩小,客观上提高了大城市的吸引力,促使流动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非户籍迁移,增加了改革难度。户籍改革应走利益均等化的第三条道路,即通过缩小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非户籍利益与户籍利益差距,改变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的态势,使中小城市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中坚力量。
户籍制度改革的边际落户效应
张义博
作者信息
张义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产业经济。刘敏,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经济。
文章出处
《宏观经济原理》2018年第9期
摘要
人的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的核心。作者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进城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发现以降低落户门槛为标志的狭义户籍制度改革的边际落户效应是递减的,以“降低落户门槛+ 综合配套改革”为标志的广义户籍制度改革的边际落户效应更为积极持续,进城农民最关注的是住房保障和农村土地权益。提高城镇化质量,需要根据农民进城落户的多元化诉求,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农村权益,实施户籍与基本公共服务联动性改革保障农民进城福利,培育与广义户籍制度改革相匹配的城镇载体。
从历史维度看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户籍制度改革
龚维斌
作者信息
龚维斌,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文章出处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摘要
户籍制度自古有之,是一种综合性社会管理制度,承担多种功能,随经济社会发展而调整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历经多次调整改革,其功能和价值不断优化,工具理性逐渐走向价值理性,城乡居民的权益差距不断缩小,农村户籍的价值不断提升,城乡关系出现新的情况。户籍制度是乡村振兴中一项涉及面广的基础性制度,仍然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需要借鉴历史经验,立足村庄共同体特点,以聚集乡村人气为目的,在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充分挖掘家庭功能、扩大村庄开放性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深化改革。
上述内容根据学术文章摘编而得,详细内容请参见各原文出处。如有不当,敬请见谅。
近期文章推荐
本期责任编辑:徐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