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介 | 为什么户籍制度改革如此重要?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许许多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变革。然而,作为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口管控的产物,户籍制度在今天市场导向的经济环境中却依然能够存在。当然,这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难言的诸多原因。但是,户籍制度对中国经济、社会乃至政治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却是众所周知的。本期小编精选了三篇相关文章,期待能为读者了解户籍制度弊端提供帮助。
《中国城市的权利二元结构——城市化地区居民权利结构分析》
作者:周庆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来源:《学海》2018年第1期
文章摘要: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地区,因居民户籍身份形成权利二元结构,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根源于威权主义治理的权利分配体系和社会利益组织化形式。城市化地区权利二元的不平等结构引发的社会冲突表现在价值观、信仰以及对于稀缺的地位、权利和资源分配的争夺上,导致城市化地区社会冲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由经济因素引起的冲突转变为由权利分配引起的冲突,经济上的不平等直接表现为应得权利的不平等。因此,在城市化地区,需要以消除权利差别体系为中心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这一方面关系到城市威权主义治理的现代转型;另一方面关系到城市化地区的权利平等与社会公平正义。
《户口还起作用吗——户籍制度与社会分层和流动》
作者:陆益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2008年第1期
文章摘要:户籍制度是中国社会一项基本的制度安排,它把户口作为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重要凭据,对社会分层和流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后,中国的户口还起不起作用,以及起着怎样的作用?通过对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社会分层具有城乡户口差别和城市户口等级差别并存的特点,户口转变和迁移的开放性程度与个人社会流动机会获得有正相关关系。市场转型虽带来了较多流动机会,但户口等级差别以及户口对体制内流动所起的结构性影响依然存在。鉴于户籍制度的强粘附性生成了社会差别,改革这一制度的基本方向是推行户口一元化和迁移自主化。
《从身份壁垒到市场性门槛:农民工政策40 年》
作者:王小章,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婷,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文章来源:《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文章摘要:从政府对于户籍身份意义上的"农民"进城务工的态度这一角度,我国政府40年来的"农民工"政策大体上经历了从严控到松动,经过短暂的紧缩,再到规范流动,最后经由城乡统筹而走向共享发展的"公平流动"这样几个阶段。进一步分析体现在不同阶段农民工政策中的政府对于"农民工"这个群体的认识,则又经历了从"问题农民工"到"农民工问题",再到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从而成为与城市原住人口平等的"居民"的过程。"市民化"作为政策语言正式频频出现在政府文件中,以及"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拓展深化为"户籍制度改革",意味着"农民工终结"已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农民工终结"并不意味着对人口涌入城市失去调节和控制,而只意味着控制和调节的方式由依赖于"身份壁垒"而转变为借助于"市场性门槛"。为了"市场性门槛"的正常作用,政府需要在提供基本社会保障、健全市场性秩序、均等城乡公共服务、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承担起责任。
往期推荐:
文章推荐 | 孙晓冬 宋磊:现实主义的产业政策研究:思路、进展与方向
文章推荐 | 曹琦 崔兆涵:我国卫生政策范式演变和新趋势: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本期编辑 / 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