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展|艺术展,历史展,网红展......看完我们的展评你的pick是?

想约你一起看展的 弘博网 2023-10-07


虽然年关将近,但博物馆的热情却并未消减,12月,我们又迎来了一些新的展览,这些展览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也给2019年画上了一个句号。


在第一期的“说展”中,我们就曾说过,展览将不限于常设展、临时展,也不限于“学术展”,或者所谓的“网红展”。本期的“说展”中,编辑部的朋友们就去参观了包括常设展、临时展等各种各样的展览,他们对于这些展览有着怎样的感受呢?其中几个编辑还去看了同一个展览,他们的体验又会有着怎样的差异呢?


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说展”:


“中流击水——长沙近代历史文化陈列”

苏州园林博物馆基本陈列

“不可能的艺术——纪念碑谷2错视觉主题艺术展”

“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

“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

“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


常设展览中流击水——长沙近代历史文化陈列

展览地点:长沙博物馆

“中流击水”展览以倡导经世、引领新政、辛亥首应、建党先声、秋收起义、团结御侮与和平解放七个单元,串联了长沙城近代百年的奋斗与奋进故事。展览内容虽然精简,但在专业性上没有马虎。展览在讲述长沙历史的同时,紧密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为观众构建全面的近代历史。相较于长沙博物馆的另一常设展“湘江北去——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的展品数量,“中流击水”的在数量上略显单薄,但长沙博物馆利用大量图片、场景复原等形式弥补这一短板。不过,在“湘江北去”的展览结尾处,设置“汉趣屋”带领观众体验古代文化,但有关“中流击水”的互动项目设置较少。我还是比较期待关于近代历史,博物馆可以为观众带来哪些活动呢?


苏州园林博物馆基本陈列

展览地点: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博物馆地处拙政园旁边,不少游客即使并未有参观计划,在景区间连贯路线的引导下很容易找寻入口处,走入这家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分成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和结束厅几个部分,力求“咫尺之内再造乾坤”,博物馆布局很好的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融入其中,各展厅的分布摒弃了中轴、对称等通常做法,通过游廊的连接,形成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移步换景的参观线路,在参观中不经意间便能感受到苏州园林的奥秘。此外,馆藏藏品虽然不多,但能够点缀在相应的展厅中,补充展览内容。一些意想不到的展品也带给笔者颇多惊喜,比如网师园蹈和馆三扇鸡翅木的花窗、用来点缀园林空间和增添园林景致的园林小品,甚至走廊过道旁还有意留出了许多小天井,都不禁让人感叹造园工艺的高超。

如此干货满满的展览本应会让人兴奋雀跃,但本就晦涩的理论知识在输出形式上过于死板,带给观众更多疏离感。如展厅中文物的摆放方式有些局促,且说明方式不够,加之并未有互动装置的设置,让人难以融入展览的内容中,找寻自己的观展兴趣点。这不免让人怀疑博物馆基本陈列是否会随着最新研究成果的发布以及对公众认知的调查,及时作出改变;也不免让人遗憾,如此趣味盎然的展览内容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丧失了部分展出的价值与意义。


临时展览不可能的艺术——纪念碑谷2错视觉主题艺术展展览地点:IOMA爱马思艺术中心展览时间:2019.8.24—2020.1.5《纪念碑谷》是引起很多人共鸣的游戏,以该游戏为主题的展览对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走进展厅,由高明度颜色、游戏场景复原装置构成的空间,让人仿佛走进了游戏世界。也难怪这个展览会成为观众拍拍拍的“网红”打卡地。当然,它作为艺术展可不止“好看”这么简单。展览将游戏中矛盾空间的艺术元素提取出来,配合巨型镜子、各种互动游戏展示其中的视错觉艺术原理;用相关的现代艺术作品致敬游戏所传达的情感,展现在几何错综的世界中Ada母女的亲情联系;成组展示北冈明佳的作品(看过才知道网上的许多测试图出自他手),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和大脑;梳理视错觉艺术发展史和书籍,让我们看到达芬奇、埃舍尔等一代代大师如何将“不可能”通向“可能”之路。视错觉艺术涉及了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在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下,与我们的生活和各行各业息息相关。展览将《纪念碑谷》看作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希望可以探索我们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展览存在的不足也很明显,大量的互动装置的说明不够明确,如果没有讲解老师的引导,其展示效果会大打折扣,很多观众看完会大呼“看不懂”,这就需要更加精心琢磨展览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水景庭院展览时间:2019.12.21—2020.12.20继“历史上的北京城池”、“北京四合院”之后,首博第三期的“读城”,将目光聚焦到了北京中轴线。时间线上,从北极崇拜的居中观讲起,展示了历朝历代对都城中轴线的追求、北京中轴线由元至清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以及中轴线在当今时代的新发展;空间线上,则从永定门起,由南至北,依次解读了中轴线上各重要历史建筑的作用与意义。整个展览看下来,会感到展览结构清晰、思路清爽,观众可以加深对北京的认识,进而生发出对于这座城市的热爱与理解。在展览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带着问题去参观”的设计。第二单元“探•大国意蕴”中,在每个历史建筑之前,都设置了一些比如下图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让观众有意识地去寻找答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给予观众刺激,缓解参观疲劳。在这一单元结尾处,还设置了问题墙,以供观众“复习”。

另一点,就是一些小型复原展项的设计,比如故宫屋脊小兽、“五色五土”社稷坛。观众看过墙上的文字解读与图片,转头就可看到立体的展示,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如果说到不足,由于展览涉及到历史建筑及背后故事的解读,本身就不能避免一些相对生涩的历史知识的词汇与文字。而展览在解读形式上依然是中规中矩的说明性文字,并不是十分有趣,加上一些生僻的词汇也没有进行解释,这不免让我怀疑,这样的文字成年人读来尚且吃力,是否真的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毕竟“读城”系列一直立足于为青少年量身定制)同时,受限于展厅结构,一开始进入(尤其是进入第二单元时)十分容易转向,找不清方向,如果可以增加一些指示标志,比如地标,可能会让参观更加流畅。


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

展览时间:2019.12.07—2020.02.23

一个内容量适中的艺术品专题展览,不论是文字量还是展品数量都没有在观展过程中给我造成太大的压力,内容和形式上总体观感比较舒服。展览主标题“金石筼(yún)筜(dāng)”取自齐白石为金西厓的题字,筼筜(yún dāng)即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夸赞了金西厓先生的竹刻造诣。在展览中,除了精美的竹刻作品之外,金西厓先生雕刻的木雕、绘画、印章作品以及与他相关的拓本、档案资料也都一并展出。从内容的整体性上看,163件(套)展品基本呈现和展示出了这位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和他与上海博物馆的关系,虽然没有很强的故事叙述性,但是对于初次接触这位艺术家的我本人来说并未觉得陌生、晦涩。在形式设计上,运用镜面拓展的展示空间、并不繁琐的展线、旋转的展台等也都贴心舒适。但是,在观展的过程中,个人和同去的朋友都认为扇骨展柜的灯光使用并不理想,比如一些阴文作品其效果并没有很理想的呈现,在没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肉眼观看无法达到很好的观赏效果,这点比较遗憾。

阴文吴昌硕画菊石又行官网图(左)与现场实际观看效果(右)


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2北3展厅

 展览时间:2019.12.20—2020.3.19


1

虽不是红迷,但对于一个深受《红楼梦》影视作品影响的人来说,此次的“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让我对其背后的历史以及影响之深远有了更多的了解。与《红楼梦》延伸出各种历史实物进行对话,是展览带给我的最大触动。康熙批阅以及查抄曹家的奏折,直观的展现了历史背景之下曹家的衰落;曹雪芹夫妇存留于世的遗物——书箱,以及书箱上镌刻的悼亡诗,都是那段悠悠岁月的见证;与小说情景相通的各式明清文物;清代各类版本的《红楼梦》;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红楼梦》元素衍生品等等,可见《红楼梦》对人们影响之广泛。而文化展本身就像是一场大观园,带人们走进了小说背后不同的世界。

此外,在形式设计上整个展厅以暗红色的大背景为主题颜色,穿插其中的彩绘《红楼梦》人物背景板、曹雪芹西山故居场景复原、亭台假山等立体造型在不同的单元之间起到了开场与结束的转折作用,让观众身入之中感受到了更浓厚的展览气氛。但在观展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一些文物说明牌在设置上,需要观众蹲下来才能仔细察看释义,还是有一点费劲的。

2

《红楼梦》对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在展览中后段给予深刻、细致地叙述。无论是《红楼梦》所描述的家族兴衰、社会百态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发挥的重要作用,还是《红楼梦》问世后伴随的各种出版物、小说改编的多种艺术成果以及世界译本和创作作品,无一不彰显《红楼梦》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和文化感染力。这部分的内容确实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来源:国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红楼梦》的印象主要来源于影视剧。所以,我比较期待展览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并解读书中情景;然而,看过之后,这部分提及较少,虽然展厅内设有的互动设备和影视剧资料可以弥补,但我更想知道,博物馆是如何讲述《红楼梦》这个故事的。

3

作为《红楼梦》作品的一个非资深粉丝,在听说国博举办这个展览的第一时间就十分期待,开展以后的第一个周末首选来此参观。观展结束之后,总的感觉和期待的有所不同。

首先,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涉及到了文献、服饰、绘画、拓片、首饰、手稿等许多不同的种类,能看出策展人是希望通过展品内容展现出《红楼梦》艺术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将这部伟大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内涵及其时代意义集中展现。而VR互动、视频作品点播相关的互动,也丰富了展览。但个人感觉,展览似乎进入主题较慢,在观看的过程中并没有理解第一单元的内容设计与整体主题的联系。

想分享一点,也是在内容上觉得特别遗憾的一点。展览中虽然有许多展品十分有趣,对于展现这部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也本该有所帮助(比如: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呈递的奏折、江宁织造库四柱收支残册等)。然而,在辅助解读方面却并没有达到期待的效果。这些内容丰富的展品,如果能取其重点有针对性的讲解说明,相信能带来更不一样的参观感受。

展览中展出的奏折(部分)


编辑:康忙北鼻#国旻


新品上线:博物馆24h

聚焦|博物馆开夜场,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会议|广东省非国有博物馆已达到95家
通知|恭王府博物馆明年元旦起将调整开放时间并实行全网售票
聚焦|上海45家博物馆、景点接受信息化服务调查,总体水平究竟如何

新展|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将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
新展|故宫首次在民营博物馆办大展
聚焦|天津自然博物馆明年实行预约参观实名制
活动丨南通全市博物馆将举办16场活动庆元旦
联盟|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45家博物馆合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活动丨中国航海博物馆将开启2020年祈愿季主题活动
聚焦|河南省博物馆工作会议召开,就各地博物馆发展情况进行说明
全国首个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在沪成立看展览,游上海!美术馆观展小程序上线!回顾往期精彩

博物馆文创蓬勃发展背后不能忽视的法律问题
全国首家省级教育数字博物馆上线,足不出户感受文化传承
金玉满堂,再现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生动
讲座 | 博物馆讲座汇总(12.27-1.3)
沉浸式展览除了网红打卡外,还能呈现艺术思考吗?

面对特殊群体儿童,博物馆是否足够包容?

专访|透过董其昌书风展,表达社会文化的深层次诉求

培训与交流:共话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新理念与新实践

博物馆商店注重自我评估,力求自身价值最大化

读懂北京中轴线,读懂北京这座城

体悟 | 这一次在湘博,我去到了辛追彩绘帛画里的场景

现在,你必须去博物馆了!理由是......

打通“美美与共”与“有教无类”——中国大学艺术博物馆的重要课题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