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论坛 | 聊起多元与包容,青年博物馆人都在做些什么?
为迎接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2020年5月17日,一场题为《青年视角——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馆》的对话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展开,国家文物局关强副局长及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行业的十位青年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共同深入探讨各地博物馆在新时代的多元吸纳与开放包容。
关强:青年一代要在推动博物馆发展中发挥新担当和新作为
在本次对话论坛中,关强副局长首先表达了对博物馆行业青年工作者的肯定与期待。关副局长指出,当下博物馆的运营理念、知识传播、服务形态,技术应用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年文博人正在努力发挥主体价值。其次,青年在博物馆事业发展中成绩斐然,在中国博物馆的工作开展,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丰硕成果。此外,青年们承载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希望,特别需要青年一代在推动博物馆发展中发挥新担当和新作为。
关副局长对青年人的期待:
要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投身博物馆事业,坚持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要增强自身本领,努力成为博物馆行业各个业务领域的引领者和生力军,为事业发展注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活力。
要勇于开拓创新,开阔视野,与时俱进,做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者、推动者、先行者。
“视角”、“阐释”、“搭建”——新时代博物馆的展览策划
新时代博物馆的展览策划,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的策展人和设计师团队加入其中,他们聚焦观众的感受,注重视角的转换,用年轻的审美和现代的思维解读传统的文化,解构艺术空间,讲好一个故事。为公众搭建更多更好更优质的综合服务文化空间。
——田甜
”田甜,南京博物院展览部青年策展人
展览策划需要聚焦观众的体验和感受,包括学习体验、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娱乐休闲和文化旅游体验、社会交往体验和差异性体验、被尊重和被认可的体验等,策划展览要注重强调阐释的包容性。
针对叙事性的展览,策展人需要深入挖掘藏品资源,通过主题阐释和信息构建讲好一个故事。
策展人制度的创设和展览团队的搭建是智慧的集合,策展人作为内容设计师,同时也需要有各部门的人员加入其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优势,为展览策划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和不同的解读。
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通过“策展”构建博物馆的“多元与包容”
在现在这个社会,想看展览只能去博物馆吗?好像不是。我们现在所迎来的是一个社会展览时代,商场、电影院、综合体、书店都在做展览。那么我们现代博物馆的展览实践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
——许潇笑
”许潇笑,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展览陈列部主任
“多元与包容”的主题,实际上是博物馆对当前复杂多样的社会和文化现实的一种回应。要致力于平等,还要以一个建设性姿态来参与到现下的社会发展。
博物馆要包容和尊重观众,展览设计时要把观众的主体性作为一个潜质的条件,重新认知、展示和构建博物馆知识传播与观众感官和意义生成之间的关系。
博物馆的展览是要回应当代的,需要思考和展示多种元素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多元并置的方式予以展现和表达。
博物馆可以将跨界作为一种新的诠释方式,从给出答案到提出问题,并且以之为方法论,探讨策展背后的价值观。
解构与重建:博物馆展陈中考古文物信息的跨学科解读
无论是考古学的阐释,还是博物馆的展览,都没有必要达成什么绝对化的结论,而面向公众跨学科研究以及我们考古文物的阐释,应该更加关注一个核心和本质的问题,那就是‘你想的是什么?’
——李林
”李林,四川大学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所执行策展人
在传统的考古研究的基础上,引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够形成更加丰富的阐释视角,同时能对个体文物进行更深入的信息解读,从而让我们考古文物发挥更大化的社会价值。
考古阐释的方法在展陈信息、学术语言,以及观众认知层面上,在面向公众的传播和转化过程中,依然面临着瓶颈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学术语言与信息传播之间的矛盾、阐释视角与观众兴趣之间的矛盾、策展思维与认知思维之间的矛盾、学术思维与教育思维之间的矛盾等方面。
在展览中,应当采取一种更开放的故事重构方式,真正地有效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来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
“三馆合一”格局下的科学教育生态体系构建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搭建各式各样不同的平台,构建一个以场馆资源为核心的教育生态体系,沟通博物馆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促进更多元的观众群体能够走进博物馆,真正打造世界级的科学文化新力量。
——宋娴
”宋娴,上海科技馆上海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们在考虑要促进多元和包容的时候,首先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是我们的博物馆有什么,第二是我们的观众是怎么样的,第三是我们博物馆能做什么。
博物馆要为不同科学素养公众创造接触科学的机会,不断拓展展示的外延、深化教育的内涵,涵盖到不同的公众,用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公众走进博物馆。
要考虑展示架构的包容性,平衡学术语言与公众传播之间的关系,稀释科学内容的密度,增强公众和科学之间的粘度。
超越技术,创“心”博物馆——打造博物馆教育综合体验的知识网络
未来的技术会不断地升级,这不足为奇,问题是这些技术多大程度上能帮助我们静下心来欣赏博物馆,多大程度能加深人们对博物馆的思考,多大程度能让大家感受到美,感受到历史,感受到文化。
——沈鱼
”沈鱼,“假日博物馆”创始人
技术很重要,关键是要选对合适的技术。
对于孩子来说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是趣味性,第二系统性,但目前在此方面大多数博物馆还有所缺环,可以由社会资源去整合资源、填补缝隙。
未来需要由点到面打破馆际,地域和专业限制,形成博物馆教育综合网络,要让历史和艺术变得有温度可以触摸。
当代博物馆品牌推广的经验与策略
每一个博物馆都应该致力于在公众心目中建立一种身份认同,从而使其区别于其他博物馆和其他行业组织的特点显著而清晰,这种身份认同就是品牌倾向,就是人们提起这座博物馆的时候所会想到样子。
——李丽辉
”李丽辉,湖南省博物馆纪委书记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大的文创产品,优秀的展览应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该具有经济属性和市场属性,票房是展览市场属性最直接的体现,博物馆要改变以往的宣传策略,打造博物馆展览业态。
博物馆需要在开放区域内进行统一质量管理,提升博物馆服务品质的整体评价。
为了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长期规划,我们要进行长期充分的准备,给公众生活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国民精神带来开解和滋养。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评价关系着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评价。
边界的张力:博物馆与网络传播的相互渗透
在打造成都博物馆的宣传体系和品牌营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新媒体传播既有优势,也有暗礁。博物馆只有非常勇敢地去尝试,才能真正成为创新、引领创新的平台。
——肖飞舸
”肖飞舸,成都博物馆宣传营销部主任
传统文化与大众流行文化的结合极大地拓展了博物馆的边界。
互联网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博物馆对社会的响应速度。
新媒体传播的特性让博物馆不断地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公众的意愿和意志在博物馆中能够得到更多的体现。
博物馆新媒体的发展,让博物馆从一个灌输的方式变成了更多的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博物馆从一个知识发布的权威者,变成了文化的解读者。
博物馆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弘博网对“服务标准化”的研究与推广
博物馆服务标准化体系就是处处有流程,事事有标准,物物有人管,岗岗有考核,日日有坚持,时时有创新,是切切实实在做的一件事情,这是服务提供的一整套标准体系。
——康文伟
”康文伟,弘博网总编辑
博物馆标准化服务手册是有生命的,是可以随时更新调整的,是博物馆管理体系的精髓。
博物馆行业标准化实现了管理从人制走向法制,有效提高了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智慧博物馆的思考与实践——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人的思维决定了博物馆的智慧保护和智慧管理,智慧保护和智慧管理作用于博物馆服务的多元和包容,服务的多元和包容同时又反哺博物馆管理和保护的智慧,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赵卓
”赵卓,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员
智慧博物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广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在泛载群体的感知,高速动态的互联,数据融合的认知为特征的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
从整体来看,中国智慧博物馆在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知识服务能力偏低,观众和博物馆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和感知缺环,虽然总体上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发展很不均衡。
在数字化阶段,要以操作指引为指导,广泛引进各类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我们的数字化采集来构筑数字化资源库。
应当大力推行智慧博物馆云端,以解决了经费短缺、人才缺乏、投资回报、运维成本,以及数据源和技术迭代等问题,提高中国博物馆的整体水平。
从日本博物馆分类看我国多元博物馆体系的构建
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多元,更包容眼光看博物馆这种机构本身。通过了解日本博物馆的分类和管理,以它作为一个借鉴或者参考,来思考我们自己怎么样构建更多元的博物馆体系。
——范佳翎
”范佳翎,首都师范大学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需要重视博物馆专门法规体系的建设,对博物馆从定义、分类、注册、管理、职能等各方面进行界定和规范。
宜当用多元的视角看待博物馆的类型、范围和开办主体,扩大博物馆的内涵和辐射范围,营造开放和包容的行业体系,吸引更多的个人和机构参与进来。
我们博物馆认识和理解是动态的,新的博物馆形态会不断出现,应该要以更包容、更开放的态度,去理解变革中的博物馆,博物馆能够和社会,和每一个人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无论是从论坛中的多变议题,还是发言者的多元身份和多样视角,无一不充分展现了博物馆的多元和包容。正如论坛的主持人黄洋老师在结束语中所说,青年的博物馆学者是推动博物馆理论研究的先行者,青年的博物馆策展人是提升博物馆展览品质的实践者,青年的科技专家是博物馆藏品的守护者,青年的教育专员是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践行者。青年,是博物馆建设中的中坚力量,也将在社会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更多精彩内容,可以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论坛回放,我们共同期待更多青年博物馆人的声音和热忱!
本文观点整理自青年论坛现场
作者:鲜柠檬
编辑:康忙北鼻#鲜柠檬
在媒体平台基础上,弘博网目前已成为博物馆行业的专业咨询机构,并成功为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省博协和各级博物馆提供专业的调研、咨询服务,得到业内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为了满足更多博物馆的发展需求,弘博网现推出“博物馆品牌宣传推广”“博物馆定位与发展规划”“博物馆观众满意度调查”“博物馆精细化管理提升”等一系列体系化的咨询业务,助力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戳下图了解详情
518现场|博物馆最新数据、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刚刚在主会场发布
聆听华夏五千年下的草原牧歌,都在这套超赞的节目里!
搭上小游戏快车道,印刷文化向年轻人敞开怀抱
“丝路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展
国家文物局关于修改《可移动文物修复管理办法》等三部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2020年全年免费!上海100家博物馆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
回顾往期精彩518特辑 | 中国航海博物馆:满足特殊人群的文化需求的同时,打破社会偏见
我们“不一样”丨成为博物馆粉丝 就是最潮的事儿
闭馆不闭展,用沙画呈现全国海关的抗疫长卷
518特辑 | 重视研究、深化交流,博物馆如何助力“海丝”文化的传播?
安来顺:COVID-19的记忆工程,应非常审慎地处理社会心理敏感和博物馆专业伦理问题
518特辑 | 入围“十大精品”的纪念类、行业发展类、出入境展览与去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点击在看,关注国际博物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