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馆
纵观近五届的威尼斯双年展总主题,越往前越有积极乐观之感,从中折射出动态的力量感;最近两届则愈发具有慢下来甚至停下来思索的意味,显现出平静与反思的冷色调。
对于艺术来说,19世纪末是个华丽的年代。也正是在彼时彼处,威尼斯双年展第一次举办,在当年便有超过22万人前往参观。此后,它逐渐成为全世界历史最悠久、最有影响力,也最受到各界关注的双年展——被称为“双年展之母”,“艺术届的奥林匹克”,等等。
威尼斯双年展独特的“国家馆”制度几乎跟它自身历史一样悠久,其中,中国艺术的故事早在1980年就已开讲,只不过连续两届的民俗艺术展与“前沿艺术”的理念不符,令组委会腰斩了这个长篇……一直到2003年,中国正式在威尼斯双年展设立国家馆,故事才又重新续订。
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尚且发生于前疫情时代。2019年,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主题定为“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在这个总主题之下,中国馆的回应是“Re-睿”。策展人吴洪亮将“Re”阐释为一种回溯,在面对复杂的时代,面临新的问题时,驻足回望,或有助于今天的思考。而“睿”是“智慧”的意思,并取其“Re”的谐音:让不同语言背景的人通过声音来达到共识。这一年,孙原&彭禹两位中国艺术家的两件装置作品(非中国馆展)备受瞩目,其中《难自禁》——一个骇人机器将鲜血抹平的过程——不仅观看量和讨论度极高,并且被许多重要媒体作为头版进行报道。
2017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举办于2017年,总主题为“艺术永生”(Viva Arte Viva),其意义十分明显,即艺术本位,关注艺术家第一线的自我表达,它旨在成为“由艺术家与艺术家为了艺术家而设计”的一届双年展。这一年的中国馆将主题定为“不息”——“永生”的一种汉语式表达。“不息”在理念中被具体化为“传承”,将中华数千年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表达。展览在意象上选取了“山•海”、“古•今”,这两个相对应的“阴•阳”结构来展开叙事,将两幅宋画作为引文,并且邀请到了两位非遗传承人参展。
姚惠芬与邬建安 《崖山系列》苏绣 70cm x 70cm 2017年
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现场2015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总策展人是奥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这位富有传奇性的已故非洲策展人,为这一届双年展赋予了浓郁的“马克思味”。双年展总主题定为“全世界的未来”,鲜明地着眼于“资本问题”,包括资本分配,艺术与资本等等。为此,奥奎为7个月的展览设置了每天不间断的《资本论》朗读表演,并且特意挑选了艾萨克·朱利安(Issace Julien)的影像装置《资本》进行展出。这一年,中国馆以“民间未来”(Other Future)呼应“全世界的未来”,其中有基于少数民族“女书文化”而进行创作的独特民间,也有透视多数人日常生活的“村民影像计划”的草根民间。北京建筑工地回收的工业废料及生产、生活用具
2013
2013年,距今约十年前,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定下了主题:“百科殿堂”。这个总主题源于一位艺术家的设计理念,意即一个“人类丰富文明的集合博物馆”。在这个总主题之下,中国馆的策展人王春辰以主题“变位”作为回应,这一年参展作品的特点是形式十分丰富,包括油画、影像、装置、互动行为等等,而在多样的形式之下,其表达的核心均为“中国的变化”,以多样的、链接当下的艺术呈现时代变迁,展示社会动态。何云昌 《威尼斯的海水》 2013年
观众可以用自己随身的东西做交换,将水杯带走。因为威尼斯的特殊,这个交流的过程有了历史的痕迹和印记。图源:王春辰2022
经过2021年的延迟,2022年,后疫情时代的第一次威尼斯双年展即将开启。总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马尼(Cecilia Alemani)是担任这个职位的第五位女性,她选取的总主题“梦想之乳”(The Milk of Dreams)——来自另一位女性——英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利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所作的一本童书。该书描绘了一个“复合生物”的世界,人与动物,生物与机器……一切都充满了可能性。这一届双年展具有明显的对女性思考和女性创造力进行表现的倾向,除了总策展人和主题来源,其中近90%的参展艺术家为女性(包括已故艺术家)。这一届还带有强烈的反思意味,首先是加入了约90位已故艺术家的作品,由过去-现在的并置来呈现一种影响和关联;此外,总主题亦试图讨论后疫情时代的人类未来,共存与变形——或许已经成为无可回避的人类共同问题。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现场 图源:labiennale
Photo by Roberto Marossi刘佳玉 《虚极静笃》 人工智能、3D打印,3D投影、实时渲染 尺寸可变 以人工智能描绘地形的方式重塑中华地貌 图源:labiennale
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集体项目 《丛林》 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生成的植物数据、镜面打印 尺寸可变 2021年 图源:labiennale
王郁洋 《雪人》 265x190x285cm 黄铜,紫铜,混凝土,不锈钢 2021年 图源:labiennale
徐累 《兴会》 266x350x48.5cm 亚克力,金属材料, 电动轨道 2022年 图源:labiennale
对于世界来说,2020可能是一个华丽的袍子下爬出虱子的年代。纵观近五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总主题,越往前越有积极乐观之感,从中折射出动态的力量感。而最近两届则愈发具有慢下来甚至停下来思索的意味,显现出平静与反思的冷色调。
对中国馆来说,上一届策展人吴洪亮提到,“这么多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好像都试图呈现东方意识与全球化语境之间的关系”。也许当置身于琳琅的世界之林时,人体内的本土神经会格外地躁动,只不过,这种本土的神经或许可以将时间线拉得靠后一点,更加靠近于切身的“处境”,以及未解的“困境”。
文:李小柒Sevenic
编辑:吴桐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图:除特殊标注 来源于网络 · 文章非商业用途,仅供交流分享,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本文作者简介:
李小柒 Sevenic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西方美术理论硕士艺术写作者温馨提示!
特殊时期,大家外出,
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哦~798艺术区内每日保证消杀工作
为您提供安全园区环境,
请大家配合测温和信息登记服务!
798艺术区开放大门入口设置检查点,采取佩戴口罩+“健康宝”信息确认+体温测试+核查证件(信息登记)等方式,符合标准进入。进园区后,避免去人多的地方、避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室内看展要听从工作人员防疫措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