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秀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黑科技,BATJ格局更加稳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磐石之心 Author 磐石之心
提起京东,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一家专注于卖正品、送货速度快的网上零售商。然而2018年的618年中购物节启动会上,京东并未像往年那样宣布一系列商品的促销策略,而是让多位技术研发负责人讲解京东的一系列黑科技和科技赋能零售的新方法。甚至发布会也选在了北京一个非常知名的“机器人大赛”举办场地——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京东CMO徐雷表示:“2017年的618,京东提出从一个零售平台转型成为一个零售的基础设施的服务提供商。2018年的618,则作为一次向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的大阅兵。”
2018年618,京东跳出了往年电商节专注抢商家、拼价格的竞争格局,为自己设计了更高的目标,也向外界传递了京东转型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和服务商的新信号。
一家企业的发展方向、格局取决于行业趋势,更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决策。2017年年会,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执行官刘强东对外宣布京东未来十二年的战略规划:京东将全面走向技术化,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将过去十二年以传统方式构筑的优势全面升级。
刘强东当时畅想了在技术赋能之下的未来零售形态,提出了“零售全面智能化”“物流全面无人化”“金融和保险产品全面个性化”的三化变革。
紧接着,2017年7月,刘强东再发表署名长文《第四次零售革命意义将超互联网》,提出了“零售基础设施”的概念,并预测了“无界零售”时代的到来。
他在文中写道:“这场革命改变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础设施。零售的基础设施将变得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推动无界零售时代的到来,实现成本、效率和体验的升级。”
这篇对未来零售预测的文章,奠定了京东从一家零售平台向“零售的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的理论基础,也有了接下来京东一系列打造“零售科技”、“开放、赋能合作伙伴”的大动作。
技术是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的能力,而开放、赋能则是态度和实力的体现。而且通过开放的手段,将技术赋能给合作伙伴,共同为用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想打造先进的技术,就必须进行资金的投入、高科技人才。据京东财报,其研发投入从2016年的45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到67亿元人民币,增速为49.4%。
其中,仅在2017年四季度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达到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4.5%。进入到2018年第一季度,京东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持续提升到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了87.2%。
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京东在全球招募顶尖技术人才。
2017年9月,原微软亚太科技董事长申元庆、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周伯文博士加入;
2017年11月底,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 计算机科学学院彭健博士正式加入京东金融;
2018年初,引进加拿大一级研究讲座教授裴健、原微软亚洲研究院城市计算领域的负责人郑宇。
此外,在美国硅谷、欧洲、东南亚等地,许多顶级技术人才都希望与京东合作,因为京东拥有最丰富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应用场景。而场景,是技术研发的基础和土壤。
2018年618启动会上,周伯文博士展示了NeuHub人工智能平台赋能京东聊天机器人JIMI,让机器人具备人的情感,能判断提问者的情绪,做出更温情的回答。利用AI技术,现场识别883位参会嘉宾,并立即分析出性别、年龄、颜值的相关数据。
裴健教授展示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赋能京东智慧供应链,智能补货已经可以支持商城57%的采购订单行自动下达,年底的目标是94%—95%的SKU全部实现智能化采购、定价,还有库间的调拨、补货的决策与管理。
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讲了京东在大型无人机、自动驾驶货车、仓储机器人等方面的进展。据说,专注于高速路上的自动驾驶货车,在京东硅谷研发中心完成基础软件和算法的自主研发,将与中国一汽等车企合作在国内路测,年内可以上路行驶。
京东CTO张晨博士讲了科技将给零售带来五个方面的改变:精准、温度、融合、重塑和信任。
他特意强调:“我们特别希望中国能够成为一个技术大国。如果说中国,尤其像京东这样的公司,能够把零售基础设施的能力开放出来,这不光是对中国企业,也是对世界零售企业的一个巨大的帮助。”
开放自己的技术,赋能整个零售产业,并依靠赋能获得零售之外的收入,是京东的全新战略。
在发布会专访环节,裴健教授提出京东大数据赋能的智慧供应链技术不仅对平台内的自营、第三方开放,还会对任何需要智慧供应链的企业开放,比如,没在京东开旗舰店、不把商品放在京东仓的品牌,也能够利用京东提供的智慧供应链技术服务,实现定价、选址、自动补货等,提升企业运转效率。
X事业部总裁肖军谈到,京东的无人超市、无人仓技术,不仅自建,而且还会去赋能其他商家,比如,帮助线下零售店铺实现无人化,帮助茅台等品牌商实现无人仓。京东还将在3年内成为全球前五的智慧创新型企业,无论在产值、技术实力还是应用规模上,都将跻身世界前列。而这些机器人都是京东在升级自家无人仓技术中自主研发的。
一直以来,外界都担心京东在物流、供应链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无人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会拖累其业绩。事实上,京东已经连续八个季度实现盈利,巨大投入的京东物流获得成功就足以打消这种疑虑。
而接下来,通过转型“零售的基础设施服务商”,京东的这些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也都将变为利润奶牛。
从市值上看,京东521亿美元的市值仅次于百度,位居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第四名,因此在中国流行着“BATJ”的说法。
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基本上都提出成为水和电的目标,并依靠自身主业衍生出针对未来的技术。这些技术也是通过开放给合作伙伴,赋能的方式获取技术和服务上的收益。
同样,京东依靠自己在零售行业10多年的经验,以及京东在零售全产业链上的充分参与,通过技术的手段解决物流、仓储、供应链、售后、金融每个环节的问题,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体验。而这些先进的技术,不仅为自己所用,还要开放给零售业的所有企业,让自己成为“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获取零售之外的服务收益。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2014年京东上市后,刘强东提出的著名“十节甘蔗”理论。刘强东认为,“创造价值才能得到回报”是所有商业模式的基础。为此,他提出了针对消费品行业的“十节甘蔗”理论,即零售、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其中前5个归品牌商,后面5大环节则归零售商。
刘强东认为,京东不能只做销售的环节,而是要占据零售商的五个所有环节,从而获取每个环节的利润。在中国的零售领域,也只有京东占据了最完整的五个环节,并针对每个环节利用技术赋能的手段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
未来,京东物流和仓储、京东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机器人、无人店、智慧供应链、京东金融都是京东作为“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的能力,源源不断的赋能给行业,获取来自零售之外的全新利润。
最终,京东会跳出零售商的范畴,成为与BAT一样的基础设施提供者,让“BATJ”四足鼎立的格局更加稳固。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可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来源:磐石之心
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文章
关注洞见知行,回复以上关键字,可查看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