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部选拔任用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3)

2017-06-09 CRDRI 南书房


今年是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CRDRI)建院15周年,从6月7日起,本小号陆续刊发CRDRI成立以来可公开的科研成果、智库产品。




《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发展报告》是CRDRI院承担的国家重点项目,于2007年立题,2012年结题,2013年4月出版

这是中国第一份系统性公开选拔研究报告。作为非政府智库研究成果,首次系统性地分析了公开选拔制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并在横向与纵向上与其他干部选拔制度做了对比分析。报告从智库的角度着重论述了公开选拔制度创新趋向分析,对公开选拔制度的体系建设与流程设计进行了细致的勾勒,提出公开选拔制度完善的路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又强调了公开选拔中考官的突出作用及对考官的要求。最后,引入了公开选拔制度的实例——北京,并对公开选拔制度的领导和组织体系、程序体系、技术和方法体系及整个公开选拔制度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公开选拔制度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若干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序  言


张全景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干部选拔路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逐步实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和方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乃至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其主要目的就是回应干部群众的关切和期待,构建严密的制度体系,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努力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进一步监督选人用人行为、约束选人用人权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为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制度保障。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强调应广开进贤之路,各类菁英才能汇聚,干部选拔的“资源”才能“丰富”;“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强调完善竞争机制,竞先择优,竞争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工作中倡导竞争,为优秀人才提供一个展示其能力与才华的舞台,才能“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使真正的人才颖脱而出;“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体现出干部选拔工作中对“群众”和“实干”的重视,选拔任用干部要充分相信群众,经过民主推荐,打破选人用人中的神秘主义,引入公众参与,有利于促进干部交流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古往今来,国以人兴,政以才治。要把人选准,用好,关键在于科学、规范的用人体制机制;而要建立这样一种体制机制,出路又在于改革与创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正是适应这种要求应运而生的,通过平等竞争,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人尽其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公开选拔,不仅能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还能通过选拔及时充实一批后备干部,发现一批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质的优秀干部,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我党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就没有发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的有机结合。当前,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从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新思路,推动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的创新与改革。实践证明,竞争出动力、竞争出活力、竞争出人才。通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必将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奋发向上,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发展报告,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充分肯定了这些工作的成绩,总结经验,提出了今后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的建议,值得借鉴。


是为序。

本文作者系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前言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把“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确定为11个重点突破改革项目之一,并提出“到2015年,每年新提任厅局级以下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中,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并提出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


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有利于表达民意,体现公正与竞争精神。通过全程公开选拔过程,从制度上确保“群众公认原则”的实现和公平与竞争的落实;通过民主推荐环节的设置,从程序上确保民众意愿的体现;通过面试环节的改革创新,从操作上确保公众直接参与选拔过程,从而使竞争落在实处。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各种干部选拔方式,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也面临着增加透明度和竞争性等诸多改革创新的挑战。完善我国公开选拔制度,关键在于增加透明度和竞争性,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融入到每一个具体安排当中。


竞争性选拔尤其是公开选拔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支持和拥护。公开选拔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当进行更大范围和更为深入的探索。要认真研究这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要注意研究解决。比如,在公开选拔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严把思想政治素质关;如何突出岗位需要,注重工作能力,强化实绩导向,完善测评方法和手段,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单凭考试取人的做法;如何改进组织考察,强化日常考察成果的运用,防止考察失真失实;如何进一步降低工作成本,等等。


《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发展报告(2013年)》系统性地回顾了公开选拔制度的孕育、产生及其发展历程,第一次系统性地分析了公开选拔制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并在横向与纵向上与其他干部选拔制度做了对比分析。报告着重论述了公开选拔制度创新趋向分析,对公开选拔制度的体系建设与流程设计进行了细致地构勒,提出公开选拔制度完善的路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又着重介绍了公开选拔中考官的突出作用及对考官的要求;最后,又引入了公开选拔制度的实例——北京,并对公开选拔制度的领导和组织体系、程序体系、技术和方法体系及整个公开选拔制度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公开选拔制度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若干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后记


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研究课题从2007年立题,历时近六年,多次组织专门会议召集专家探讨,最终形成《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发展报告》。必须承认,课题研究工程浩大,而课题经费和资源却相对有限,因此研究过程确实可用艰苦曲折来形容。在报告撰写过程中,多次讨论至深夜,几十次易稿,课题组全体同仁不计个人利害,出于专业兴趣和责任心投入合作研究,表现出忘我的工作精神,令人感佩至深。


本报告是国家重点图书马列主义研究著作出版规划项目,由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组织编写。课题组负责人最后审定。


主编于今、王亚、陶雨生,副主编何晓云、简文祥、陈家耀、武凤玉、李志斌。王亚、于今立题、研究、编写组织工作作出具体指导。参与本报告调研、写作和修改的人员有:于今、王亚、陶雨生、何晓云、简文祥、陈家耀、武凤玉、李志斌、由红军、哈斯、杨光军、高杰、林田海、刘毅、王京献、蔺建勋、张奇光、施迎利、刘秋辉、温永盛以及中央组织部全国首期面试考官骨干培训班学员。王亚、于今、李志斌、陶雨生自始至终参加了全书的编写工作。张全景、赵宗鼐审定了全部书稿。在研究、编撰、出版过程中,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部分省市组织部、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红旗出版社、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百仁基金、百人思维科学中心和《国家智库》编辑部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本报告参考了国内外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不能一一列出,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中国领导干部公选研究课题组

2013年1月29日 北京






做好弼马温    学会七十二变

谢谢阅读

推荐阅读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智库专家“两会”发声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智库专家人民政协报寄语全国两会:为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言

顾行发:科学治理灰霾,促进绿色发展

高培勇人民日报撰文:深入认识智库的特殊运行规律

贾康:关于鼓励对接市场化机制促进征信行业发展的提案

纪明葵:世界将围绕互利共赢展开新一轮合作

“丝绸之路”上的少数民族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CRDRI2016年智库十件大事

高培勇、黄维院士应邀参加总理在中南海召开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座谈会

丝绸之路建设的本质、问题和对策:专家研讨会综述

学术研究与智库之间的功能区别

于今 怀揣“中国智库”的抱负在路上

《国家智库》和《中国智库》:中国智库史上的“双子星”

《国家智库》《中国智库》约稿函

智库之道,在于顶天立地

实干 谏言 不辱使命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China Region Development & Reform Institute简称发改院,英文缩写CRDRI),创办于2002年9月11日;是在中国国务院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大思路的背景下成立的综合性国际智库。集研究、咨询、会议和培训于一体。其决策咨询性、公益性研究特征突出,研究领域广泛。总部位于北京。设城市与区域、智库产业、全球健康、一带一路、(华沙)中东欧等研究中心。CRDRI成立至今,承担并主持了中国多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重点研究项目,特别是在探索性研究课题方面,提出、发表了上百份专题报告,获得中国从高层到基层各级政府的重视与肯定。CRDRI在2002年创办公学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网) ;2004年创办百仁基金,主持评审“中国发展百人奖”、“中国发展百人奖学金”;2009年首创中国智库研究系列读物《国家智库》《中国智库》《中国智库发展报告》,创新性提出智库产业新体系。CRDRI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战略合作伙伴,中央外事指定对外合作对话的参与机构,与欧美国家智库建立了交流关系,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CRDRI始终坚持“小机构、大网络”的运作机制以及“科智并举、政府背景、社会智库”的体制特性。有近百位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政党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委员、研究员。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中,CRDRI在多项名录中排名靠前,上榜全球顶级智库,列“全球智库最佳跨学科研究项目”第16位,是此项唯一中国智库;列“全球最佳健康政策智库”第30位,是此项唯一中国智库;列“全球最佳智库合作机构”第45位;列“全球最佳智库论坛”第33位;列“全球最值得关注的新兴智库”第38位;列“全球最佳智库网络”第45位。

信箱:北京西长安街35号信箱(100031)   邮箱:kxfzg2008@vip.163.com

请通过以下方式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