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特辑||社会学:格物致知,达世济民

     GUPA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学专业

             匕

历史沿革


                             阝   廴            勹                   

2000

1958年


        广州大学、广州师范学院、广州教育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广州大学。



2002


      社会工作专业获准以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方向)招收本科生。

2003


      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获准招生,成为全国较早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育的教育机构之一。



2004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设思想政治教育系、管理学系、社会学系。社会学教学机构得以建立。


2011

     社会学在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建并开展社会政策与社会统计方向博士生教育。



2015

      社会工作(MSW)获批专业硕士授权点,成为广东省第二所开展MSW专业硕士教育单位。

2017

        社会学本科专业获批,并同时获批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匕

培养目标


                             阝   廴            勹                     

       社会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社会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具备科学认识、研究社会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中从事社会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政策研究与政策评估、社会管理与规划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匕

特色优势


                             阝   廴            勹                     

       社会学专业是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暨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单位,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基地,有社会学、MSW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社会政策与社会统计方向博士学位点,在国内社会学界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社会学学科列软科2018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


             匕

就业前景


                             阝   廴            勹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基础学科,与心理学、行为科学并称为21世纪三大显学。在21世纪新经济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被列入国家级重点学科。社会学不仅为解决现实社会重大问题和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供了系统思路,而且为政府管理、企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提供了知识源泉,具有社会学知识、视野和技能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将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人才资源。


             匕

师资力量


                             阝   廴            勹                     

■岗位结构:专任教员19人,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岗位

■学历结构:博士学位教师17人,占专任教师数89%

■职称结构:教授5人、副教授8人,高职称教师占70%

■层次结构:广东青年文化英才和南粤优秀教师2人 


教授


程潮


哲学博士,教授


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多项。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与社会思想史研究。


谢建社


社会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优秀社工人物,广东省优秀社工督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多项。主要从事人口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研究。


谢俊贵


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多项。主要从事网络社会学与社会创新研究。



夏宏


哲学博士,教授


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德国佛莱堡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多项。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和社会哲学研究。

周利敏


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广东青年文化英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多项。主要从事灾害社会学与灾害社会工作研究。

副教授


方英


法学博士,副教授


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获法学社博士学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要从事社会性别、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研究。


胡蓉


法学博士,副教授


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要从事发展社会学与社会流动研究。

李双龙


哲学博士,副教授


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社会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主持政府委托项目多项。主要研究从事健康社会学与社会流动研究。

罗忆源


法学硕士,副教授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政府委托项目多项。主要从事人口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研究。


孙元


哲学硕士,副教授


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政府委托项目多项。主要从事发展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研究。


王亮


法学博士,副教授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多项。主要从事移民社会学与外籍流动人口的社会工作研究。

徐军辉


管理学博士,副教授

毕业于暨南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奥本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要从事企业社会学和金融发展研究。

谢颖


法学博士,副教授


毕业于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普渡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要从事网络社会学与社会发展研究。


助理教授


陈清泚


法学博士,助理教授


毕业于中山大学和Rutgers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主持政府委托项目多项。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和文化认知研究。


胡倩


法学博士,助理教授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多项。主要从事人口社会学和社会融入研究。


刘念


哲学博士,助理教授


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获哲学博士(社会工作与刑事司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要从事应用社会学与社区矫正研究。

王利兵


法学博士,助理教授


毕业于厦门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多项。主要从事社会人类学与海洋社会研究

刘颖


哲学博士,助理教授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政府委托项目多项。主要从事发展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研究。

张庆鹏


理学博士,助理教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并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与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


排版 | 马越

审稿 | 林曼曼 陈颖茵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拥湾区,筑广大

致天下,赢未来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英文简称“GUPA”,中文简称“谷琶”)始创于2004年,是珠三角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事务教学中心和科研重镇。学院面向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努力打造“基础牢实、聚焦前沿、面向需求、服务社会”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新文科教育教学样本,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公共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学院拥有省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2个、省部级团队4个,拥有省市级智库4个。学院设有政府管理系、社会学系2个教学机构,拥有行政管理、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拥有公共管理、社会学2个学术硕士授权点和社会工作(MSW)1个专业硕士授权点以及管理决策与创新、社会政策与统计方向博士点,相关学科工商管理、教育学、统计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学院目前教职员工61人(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7人,90%教师具有海内外博士学位,25%教师毕业于国外一流大学,60%教师具有国外访学经历,35%教师具有基层政府部门挂职经历。近几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主持省部级项目70余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1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等海内外刊物发表SCI/SSCI/CSSCI论文200余篇。学院创办有《南方治理评论》《广州社会工作评论》2本学术辑刊。

学院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与美国、欧洲、澳洲、东南亚和港澳台30余个海外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伙伴关系。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谷琶工匠



公管师说||杨小聪:教师是个职业,而教育是个事业

公管师说||李强:大学学习需要保持兴趣和自觉

公管师说||谢玲:潜心育人,与生同行

公管师说||张庆鹏:庆羡此年回,鹏展若高飞

谷琶脸谱||Soma:一位洋教授的“中国梦”

谷琶脸谱||陈社英:一位国际学者的祖国情怀

谷琶脸谱||叶先扬:游走在中美教育之间的文化使者

谷琶脸谱||谢建社:广州社工十年口述史(2007-2017)
谷琶脸谱||谢俊贵:“我只不过教出了点学生”

谷琶脸谱||陈潭:让思想运转起来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国讲堂



南国讲堂||第186讲:谁从中国改革中最获益?

南国讲堂||第185讲:当代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

南国讲堂||第184讲:学术道路与治学方法

南国讲堂||第183讲:如何撰写出彩的智库报告

南国讲堂||第182讲:成功智力与大学生成才

南国讲堂||第181讲:社区营造的厦门实践

南国讲堂||第180讲:中国社会组织治理的特点与趋势

南国讲堂||第179讲:地方政府研究的经济社会学

南国讲堂||第178讲:公共组织之间的合作

南国讲堂||第177讲: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南国讲堂||第176讲:中国城镇化的政策路径与社区治理

南国讲堂||第175讲: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

南国讲堂||第174讲:被构建的中国崛起:东南亚的视角

南国讲堂||第173讲: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下的空间社会学

南国讲堂||第172讲:大规模移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南国讲堂||第171讲:健康信息治理策略

南国讲堂||第170讲:孔迈隆与20世纪60年代台湾农村研究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GUPA学生事务部

协理|GUPA教研事务部

支持|GUPA行政事务部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广州社会工作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