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故事集 | 汪思韦:踏上探险之路,寻得“星星上的金子”
科研如同探险,由兴趣指引,因勇敢延续。最开始接触科研是因为对某一课程的兴趣,希望从诸多不确定性中寻找一些线索。在进一步探索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诸多挑战,也感受到了迷茫和痛苦。但好奇心和热爱,点亮了前方的道路,鼓舞我继续向前。科研是没有边界的,但若想寻得星星上的金子,就必须踏上这条充满荆棘的探险之路。
个人简介:
汪思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博士生,导师为涂云东教授,研究方向是计量经济学中的非参数/半参数建模以及高维数据分析,研究成果曾发表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和Economics Letters,曾获得北京大学宏信奖学金,朱善利奖学金以及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
兴趣打开大门
本科阶段,我最喜欢的课程是“非参数统计”。大四的时候,基于兴趣以及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将毕业论文的选题定为“变系数模型”方向,希望基于经济学数据的分布特征,提出一个更加稳健的估计方法。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科研,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课本与研究之间存在的距离。需要证明的问题从一个给定的命题变成了一个可能的推断。但是,推断的形式不一定是正确的,这导致我经常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之后才能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偏差,从而推倒重来。这个反复的过程帮助我加深了对模型的理解,也巩固了理论推导的数理基础。最后,我终于在导师的指导下拨云见日,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完成了论文的撰写。
兴趣,帮助我打开科研的大门,进而探索到更广阔的未知世界。
文献中寻求解法
阅读文献是博士生科研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文献阅读,我们寻找到科研中诸多问题的解法。从选题角度来说,文献可以帮助我们理清领域内的发展脉络,看到问题的过去和未来。从内容角度来说,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信息。模型构建或者证明推导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在文献中找到线索;从写作角度来说,文献更是必不可少的养料和水分。
在论文写作的时候,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一个简单的逻辑却很难讲得清楚,而有时又会把一些重要的发现或者问题一笔带过。最后发现这正是因为之前没有“读好”文章,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只关注到了模型的构建或者定理的证明,并没有充分的思考和总结,同时也没有注意到作者如何组织语言、阐述逻辑,如何与读者沟通,如何叙述方法的创新性以及描述模型的优越性。
文献阅读是学术研究的根基所在,蕴藏着诸多难题的解法。
交流促进成长
科研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通过学术交流来促进思想上的碰撞。学术的交流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最新的科研信息,也可以让其他人了解到我们的工作和特点。
学术交流可以是与其他学者的交流。学院每周都会组织seminar,邀请各个领域的学者来分享自己的研究和发现。同时,各种形式的会议召开也给予我们诸多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会议交流,我们可以高效地获取相近领域的科研新信息,以激发学术思想。
学术交流也可以是在组会中与同门的交流。我们组每一个学生做的课题互有交叉但又不尽相同。在完成一个阶段的研究之后,导师会安排组会让每个人展示自己做的研究,并且鼓励其他人进行提问探讨。提问探讨占据组会的时间最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其他人的提问来加深自己对于研究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把握机会,积极交流,才能收获更多。
挫折中昂扬
在科研道路上,挫折与失败往往不可避免。模型不合理、证明受限、方法不优越、投稿被拒等都是我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最初遇到困难时,我很容易对自身的能力持有怀疑;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开始意识到,其实科研如同探险,虽然伴随着痛苦与谷底,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丧失斗志和信心。中途遇到的困难不能成为否定自己的原因,也不能定义未来还没有看到的风景。
总而言之,在北大度过的时光中,我得到了许多经验教训,也收获了许多的帮助和支持。非常感谢一路上遇到的大家,特别感谢涂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教导。博士阶段即将告一段落,而我要做的就是继续去探险,寻找那“星星上的金子”。
光华故事集 | 一个人的修行,一群人的温暖:光华本科生曹雅俊直博哈佛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