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雨田洋遗篇:在到达终点之前,夜幕已降临人间

2017-05-08 雨田洋 新三届

        老编的话:

       昨天,是雨田洋君去世一周年……一年前雨田洋事件甚嚣尘上,一转眼已是过眼云烟。与其欲说还休,欲说还罢,遮遮掩掩,吞吞吐吐,还不如索性闭嘴不言,钳口不语。老编翻检出几篇雨田洋君生前作品,推送给还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雨田洋的朋友们,以为缅怀。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雨田洋。

行者无疆


2007-10-16


        或许,这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旅行;或者,在到达终点之前,夜幕早已降临人间。


        太阳熄灭了,我们还有月亮;月亮隐遁了,我们还有星星;星星睡着了,我们还有双足。


        是行者,便注定,此生无疆。


        厌倦了祈祷的行者拒绝顶礼膜拜,每个人的真神就是自己。


        昼极夜来,多少个日子无尽地更替,行者看过手表的每一个时刻,便把它无情地扔在沙漠。时间,这个数字,此刻,成了可怜的弃儿。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渡河涉滩,早已如家常便饭般,泰然处,漠然置。沿途的汗滴灌溉出绿色的希望,滋润了大地,添一捧芬芳。在时光中的漫步者,享受粗犷的温柔。信步游走,沿途播撒,已成为行者魅人的姿态。在路上,一直这样吧,行者无畏,独畏把路走到尽头,而山峰也刺破了青天。


        但愿这个世界没有最远处,也没有所谓的最高峰,行者不需要终点。


        水样的情结,钢样的身手,成就了无畏的行者。         


雨田洋与妻子小吴。


七月半


2009-09-01


        一日,家中卖了棉花,我问父亲什么价钱,父亲随口答道:两块半。由此忆起张岱的散文名作《西湖七月半》,“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熟记得开头,似乎马上就要背诵出来。


        七月半,是古人的中元节,也就意味着一年大半已逝,是该祭祀先祖的时候。可是据说宋代年间,人们怕元人趁此来袭,便将中元节提前了几日。或许正是因此,家乡一带的中元节在七月初十。这个节日,只有爷爷才懂得如何张罗,以酒肉相飨之类的事情,恐怕到我们这一辈,还会记得这个节日的就不多了。


        七月半,也正是天气转凉的时候。有句话叫“七月半,放牛的娃儿傍岗站”,是说这个时候秋风初起,凉意来袭,放牛的娃儿需在田岗边躲风。此言果真,正是从这段时间附近开始,晚上需盖被子,白天也要穿外套了。说到放牛,我现在就正牵着牛晃悠呢!


        刚才还发生了一则糗事呢,放牛经过荷塘,见到几只莲蓬正熟,嘴馋得厉害,却懒得弄湿裤子下水。突发奇想便骑牛背下了荷塘,可牛儿不听使唤,一番乱窜。我想,宁愿被它颠下背来落水那么难看,还不如自己跳下去。于是,我就只能脱了长裤,躲在田岗下一边吃莲,一边写起日志来。

雨田洋与女儿。


        说到采莲,这应该算是古人觉得很浪漫的事情,譬如梁元帝萧绛的《采莲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就兼有一种青春浪漫的情怀。还有古人认为琴棋书画,诗词曲赋,也是传情达意的雅事。


        今人的爱情观已经远远异于古人了,可我还是更加赞赏古人的爱情,大抵因为我是一个受古典文化“毒害”比较深的人。如果摘柳相留,或者采莲传情,今之人大概是很难感受其中的情怀了。如果有人如此相为,大概他的女朋友只会觉其怪异,而且老土,很难理解。


        在古人眼中,放牛也是一件有情趣的事情,一般要配以孩童,因此有了“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名句。可惜少时的我不会吹笛,便只能与书相对。扯远了,快收回来。


        七月半之月,清辉泻地,光影斑驳,黛素交替,人立于此,如游画中。遥有星光熠熠,近有虫蛇嚯嚯。此时之月景丝毫不逊于八月半中秋之月。我料想,“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些吧。


        七月半时,竹枝夜来婆娑成趣,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古人对月寄托太多,希冀太多,反而让它难以潇洒,还不如月下竹林,无辉则暗,有光则明,无风则静谧,有风则飘逸。人若能做到如此,也应是世间的高人了吧。



雨田洋在乡下。


        七月半,枣已黄橘尚青。略尝青橘,口水辄流,那酸楚,那苦涩,无计可消,可依旧爱以那青涩的橘瓣,轻轻沾润嘴唇,取其中的苦水自饮,还要示人以潇洒。大抵就正如早恋的孩子,明知如此,却依旧爱尝其中的种种滋味,直到苦不堪言,尤不言弃。


        七月半,似乎万物皆将色变为黄。荷香渐殒,这是最可惜的,想起绛珠仙子说过她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句,独爱他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其中的悲凄又有几人能解?既然荷已残去,这代表我喜欢的夏天就这样过去了,秋将至矣。秋意浓,离人眼里秋意浓;离别多,叶落的时候离别多。我也将离开家中,远上北京了,似乎该悲切起来。



        然七月半的时光里,突然见到家中新栽的楠树恰是时候地开花了,开着一簇簇细碎的小黄花,带给我一丝惊喜。我立即告诉一位姓名中带有“楠”字的朋友,结果是,她竟然连楠树花都不曾见过,辜负了我一番心意。


        七月半,不是很特别,真的是一无可看,也一无可写,正因为人的喜怒哀乐,人的聚合离分才让时光有了意义,才有一点点文字从心中流出来。


        好了,太阳朝山顶拥抱进去了,裤子也晒得七分干了,我牵着牛回家了罢。愿大家在七月半里,有诗意的文字,更有浪漫的情怀。  


雨田洋的全家福。


全家福


 2008-02-19


        我们一家六个人,父母亲、爷爷奶奶,加上哥哥,还有我。想不到一家人,常年能在一起的岁月却很难的,能照个全家福就是更属不易。


        这个春节,在我的心中,分外的短暂。离家的时候,是哥哥送我到火车站的,分别竟是那样的仓促,又是那样的不舍。二十几岁的人,却依旧贪恋于家庭的怀抱,就像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所说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也许是时候丢掉一些东西了。


        照全家福的过程谐趣横生,总是有一个人对自己的姿势不满,因此来来回回,前前后后一共照了十多张。虽然大家笑着,我也笑着,却不知道这样的笑声能够飘荡多久?人生充满了太多的不幸,就像杨绛的《我们仨》中所说的,“但毕竟是梦,彻头彻尾都是梦”。

 

       在这个春节的初五,发生了一件不忍的大事,我看到两条曾经鲜活的生命躺在公路上,从此将不再呼吸。肇事者是我的一位很亲的亲戚,不管罪责在谁,有人死去总是令人难过的。我看见亲人的泪水,心中不是一个滋味。


        我知道,当我离开家里,来到学校后,家里肯定变得全然没有春节的气息,爷爷奶奶回到小镇,哥哥也将远走珠海。我在品尝自己的寂寞的时候,也舔食着父母的孤独。我真的前所未有地感觉到,一个没有小孩子,没有老人的家庭,是一个多么凄凉冷淡的所在。


        全家福是有了,而我们却又走散了。    



没事干,乱写点小历史


2010-01-25


        中国历史灿若星河,其中有很多事情,或激烈悲壮,或缠绵动人,不可一一细数;也有很多人物,或风流才俊,或敦厚温良,善言者、好思者、笃行者亦不可枚举。善恶不足论,毕竟成往事,成败不足惜,风雨已多年。盖棺之时一切已定,我等闲杂之人只言片语也难撼世人之评说。既如此,历史对我等的益处,也许只能让我肤浅地体会到当时情景,嬉笑怒骂权作一纸故闻,又述与他人,一同称奇道美,幸今生之得知,叹历史之繁复。


        如果境界再高一点,或许能借以自镜。古人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历史之中,何尝不是为人处世的道理。能入史者,自有其长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若能如此,修身养性,知人论世自能有所增益。师大方之家,品其言,观其事,则或许能大彻大悟,通达不少。


        于一偶然时机,识得鬼谷子一人,战国时期大人物,所谓的纵横家一派也是始于此人。此人可不简单,虽然著述论说,可谓功业有成,然也是世间的活神仙,常入深山采草药,隐者一般,活过一百有余。除此之外,他有教无类,诲人不倦,著名弟子不少,信手拈来就有张仪、苏秦、孙膑以及庞涓等人。也可见其不仅仅具有外交家的思想,也有军事家的才干。



        苏秦出身农家,初不得志,妻子不给他织衣服,嫂子不给他饭吃,父母也不和他说话。受此刺激,从此悬梁刺股发奋读书,师从鬼谷子,终成大器。这样就有了他嫂子上演的“前倨后恭”这个插曲,也见世态炎凉古来有之。后来创“合纵”之术,以联合六国对付强秦,挂六国相印,虽最终遭车裂之刑,也是才志得申,名垂青史,死而无憾也。张仪则创“连横”之法,与苏秦是同窗好友,却各为其主,倾其一生为拆解苏秦的“合纵”之术,辅助秦国霸业,最终憾与秦武王不合而离秦。


        话说此间有一个故事,真假无从考证。苏秦先于张仪出山,辅助六国抗秦,后来张仪意欲同往。苏秦止之,说,以你我的才华,一起为此事肯定能对付得了秦国,这样就没什么挑战性了,要不你去辅助秦国,和我作对,看咱们俩谁厉害。


        从这番话中,可见他们俩的才智确实不得了,不然也不会这么自信。也可见他们俩是把当时的中国当成自己的练兵场了,带着自己的才华,在浓烈的七雄烽火里试验自己的想法。他们对中国的局势举足轻重,也可见一斑。



        看现在的中国,哪还有这样举重若轻,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谈笑间世事改的大才呢。时代变更,古时的风发意气难再。纵横家这个名字起得真是好,纵横四海,穿梭各国,虽是嘴上功夫,大智大勇无其他行业可匹敌也,也许除战国时期的外交家外,再无人能堪此冠。


        再说孙膑和庞涓,同样师从鬼谷子,也跟苏秦和张仪一样,各事其主,孙膑被师弟庞涓剁掉双脚,最终孙膑也在战场之中计杀庞涓,留下“孙膑减灶”的兵家美谈。庞涓名气小点,孙膑传说为吴将孙武之后,在临沂银雀山汉墓也挖出了孙膑所著的竹简兵书,留下了围魏救赵与马陵之战等为后人称道的经典战役。


        庞涓先于孙膑出山,事于魏,后来孙膑也赴魏国从事,庞涓自知不如孙膑,以后可能要丢饭碗,就诬陷孙膑,而且膑其足,置于猪圈之中。孙膑为了逃脱魏国,打开师父授予他的锦囊妙计,依计佯疯,吃猪粪,骗庞涓放了他。



        孙膑逃往齐国,因田忌赛马这一小智慧被推荐给齐威王,与威王共商国时有独到见解而得赏识,拜为“先生”。后来就在与魏国的几次战役中打败了师弟庞涓,真是一日纵敌,万世为患啊。前几次,孙膑放走了师弟,最后很华丽地杀死了师弟。经过如下:他用减灶之假象诱庞涓深入,在一棵树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晚上带领军队经过此树,好奇之下便点燃灯光去看。不料孙膑布置弓箭手于两侧,命令见点灯之处就放箭。可怜庞涓身负重伤,羞愧无比,拔剑自刎。


        以上赘述已多,然用意不在故事本身,要问的是,这两对同窗好友,出山之后为何竟成为劲敌?战国七雄烽火连,风云诡谲瞬息变,势不定,则人无常,而人在江湖怎能尽如人意,事于他人又岂能得自由。世间多少事,又岂能评说。战国时代,人才济济,为名者,为利者,不一而足,吾独爱其纷乱复杂,百家争鸣的局势,文以治国,武以安邦的大气磅礴。

雨田洋毕业时。


        读史之时,可感慨,可叹息,可学习,可自省,观古人之成败,历史之兴衰,可助我不计较一时之得失,他人之冷暖,为人处世尽在其中矣。


        不是仗剑走天涯的时代,也无摇舌说诸国之大才,顺便以此怀念烽火战国,浮沉往事。     


(文图由雷洋亲友提供,本号获许可推送,标题为编者所加。)



 春晖:母亲节专题

胡德平:回忆母亲李昭

袁澄兰:我苦难深重的母亲

吴畏:母亲的大爱薪火相传

陈虹:我的母亲一生信奉爱情至上

邓天雄:我的苦尽甘来的老母亲

蒋蓉:母亲和《读者》

邓晓芒:这就是我的母亲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张小雪:缘梦重温——重访上海锦江饭店


最新阅读:

何砚平:始终听从内心的呼喚

革命丽人史静仪的爱情与信仰

马小冈:激情是不可以泯灭的

吴思:思想的创造力

李培禹:我在《北京日报》三十年

雪汉青:为了漂泊的灵魂

刘建生:闹绯闻的两位法国总统

静茵:雪域高原的悄悄话

陈湘安:我登上了美军航母小鹰号

郭少达:带着花妖闯京城

浙君子:动物 · 谐趣瞬间

浙君子:一城一图 · 自驾欧罗巴足迹

刘晓阳:王小波的教训

北大校花绽放  燕园芳菲四月天

1982版中国大学生

马小冈:走下莫干山

吴畏:“昆山5·7假彩票案”亲历记

浙君子:抵制色诱的另外一个世界

张河:永远的吉冈由纪

陈小鹰:浪漫的开颅

邱晓华:中国经济的今天和明天

李梅:我眼中的顾晓阳

浙君子:长焦镜头下的亘古高原

陈锡文:我与中国农村50年

龚湘伟: 留学的孩子你好吗?

王友琴:未曾命名的湖和未曾面对的历史









每天讲述最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高考,新三届的升学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四:母亲,截止5月母亲节前

主题五:父亲,截止6月父亲节前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七:新三届人的知青岁月

主题八:新三届相关文图选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