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丨吕燕群:我们是中国军人
作者简介
作者在云南当兵时
吕燕群,1953年生于北京,自幼在北京读书,1968年12月下乡到黑龙江某农场,烧过砖挖过煤;1970年底到云南省第二炮兵某基地当兵;1978年转业回北京,在北京市公安局做预审工作;1988年到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做管理工作,现已退休。
写在前面的话
吕燕群
2016年2月,我得知一条消息,心中久久无法平静: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政府借修路为名,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牺牲的烈士们的陵园一劈两半,每天来往于烈士陵园里的汽车扬沙泼土、四处轰鸣。烈士陵园失去昔日的安宁、失去了肃穆。烈士们的亲属不干了;烈士们生前的战友们不干了,雪片般的签名,汇集为一封封吁请函,要求当地政府将烈士陵园恢复原样,要求给那些为国捐躯的军人们留一点最起码的尊严。
作者近照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我也在吁请书上写了自己的大名,但我觉得签字还远远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于是泪洒衣襟地写下了“我们是中国军人”这首小诗,并在诗中配上我在云南老山和麻栗坡烈士陵园里所拍摄的照片。
烈属和老兵们的吁请活动引起云南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闻过即改。今天,屏边烈士陵园道路移改工程正在全面建设中,新建烈士陵园大门即将竣工,恢复完整的屏边烈士陵园将更加庄严,肃穆……
我们是中国的军人,
为祖国不被侵犯而 日夜守卫边防。
我们也是人民的子弟,
时刻为父老乡亲筑起一道
铁壁铜墙。
我们是有责任感的军人,
听从党的召唤
随时开赴疆场。
我们也是血气方刚的军人,
即便面对敌人的弹雨
也会勇敢前往!
我们是有情有义的军人,
时常会想起
远方的爹娘。
我们也是硬骨头的军人,
即便倒下也会对祖国
留下深情的一望。
如今,我们已为国为民
光荣战死,
并肩战斗的战友
至今还埋在异国他乡。
为了永远守卫祖国、震慑敌人,
我们毅然选择
将自己的忠骨掩埋在疆界
永不换防。
尽管我们在这里
默默躺了多年,
但我们时刻关注着
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富强。
尽管我们已无法再用语言
和人间沟通,
但时刻挂念被我们匆匆留下的
妻儿老小
谁还在对他们呵护、赡养?
军人就是军人!
我们的意志
如同铁一般刚强。
尽管我们已经合上双眼,
但,谢谢 !
请不要来打扰我们,
因为我们的英魂
仍在巡逻,
我们也从没放下过
手中的钢枪。
谢谢!请不要太靠近我们,
因为我们随时都会
听从祖国下达的命令,
会再一次
迎着敌人的炮火
冲上战场!
谢谢!请不要把我们再分开,
因为我们流尽的热血
已凝固在一起,
就让我们
在下一次战火点燃之前,
共同享受这一刻
静谧与安详!
2016年2月27日,写于北京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延伸浏览
3月29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记者关于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相关问题时,任国强请大家观看了一部短片。
《老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616g37gz7&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你知道吗?
在中国,
每24个人中就有一个退役军人。
他们或许是你的亲人、
朋友、同学、同事……
无论是否身着军装,
他们都不辜负时代,
不改变初心,
不停步冲锋。
视频来自新华社微信公号
芳华岁月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