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业课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以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为例

石兴民,孙军梅 计算机教育 2020-09-30

编者按

高校教师在一线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为此本刊拟开辟“课程案例”栏目,登载系列文章,分享教师课程教学心得,推进课程建设,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0 引 言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形成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合力[1]。2015年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2]:“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在推进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心和难点。因此,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随着创新创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实施,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框架方面的探索已基本形成[3-6],从课程开发和创业导师培训,到创新创业的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工作在有条不紊的快速推进中。创新创业课程逐渐开发完成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以众创空间和创业学院为载体的创业平台已经搭建完成,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各种创新创业类的竞赛和比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与发展平台,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各种创新创业类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对大多数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双创教育如火如荼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思考与解决。

1)创新创业课程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

虽然一些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已经开发完成,进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对外推广使用,但是课时不够多,且以选修课和通识课为主要形式,学生的惠及面较小,影响力受限,学生的重视程度也有所降低。

2)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依旧较为传统。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是以传统的讲授方式向学生普及创业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公司的相关常识、公司的管理与运营、市场调研、市场推广、产品定位、团队管理、公司财务等基础性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普适的教育仅仅是一种认知教育,学生的认知也只能停留于概念上,不能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并用于以后的创业中,这种教学形式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能帮助学生理解创业知识的场景仿真、模拟类的课程稀缺。

3)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素质及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高校的大多数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经验,尤其在具体的公司运营、产品设计推广和商务运作方面更为匮乏,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传授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尴尬状态。因此,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创业指导教师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4)专业培养与创新创业知识的融合不够紧密[7]。

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与具体的专业领域关联性不大,在围绕专业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不多,这导致创新创业类课程的空间有限,影响力受到很大限制,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应融入适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加大创新实践,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创新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基础与机会。

5)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深度、广度、数量和质量仍需提高。

高校之间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虽然多,但是很多课程的相似度较高,课程涉及的知识深度广度不够,与自己所学专业或所熟悉领域的关联性较差,案例涉及的行业较广,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会产生偏差。个性化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匮乏,有待进一步设计与开发。此外,课程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包括内容的组织、案例的整理与分析等方面。


2 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方面内容。创业教育侧重于提升学生创业相关常识的认知和创业相关素质,包括公司运作、商务活动策划、团队管理、财务管理、公司管理、市场调研、创业政策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创新教育在很多情况下离不开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以及对该领域的深入调研与了解,专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专业是创新的基础,专业领域是学生创业的潜在目标行业。因此,创新教育往往与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围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8-10]。

通过重新组织专业理论教学内容,摈弃传统的知识讲授模式[11],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利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沙盘模拟、课堂游戏等突破常规的教学组织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12];众创协同的教学模式能够整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13],为课程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但是需要协调的资源及层次较多,涉及面较广,对于一般的课程而言,实施的难度较大。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改革,能够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决策模拟等过程与工商管理类课程紧密结合,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4]。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体验式教育中的大量交流互动机会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积极主动思考其中的问题,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和创新[15]。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立实训实践基地,打造校企合作的实践体系,将高校与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势互补,也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途径[16-17]。


3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主要是面向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介绍基于Google公司的Android的手机应用开发技术。由于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该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高。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技术近几年都是软件开发领域的热点,应用创新和创业的空间依然很大。因此,在该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环节,将有效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并有益于学生将来就业、择业,以及应用方面的创新和自主创业。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做了一些有效的课程改革的实践。

1)重构课程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设计开发MOOC教学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利用MOOC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将以往课堂上的被动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活动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运行、调试、测试等软件开发各个阶段,锻炼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代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及应用能力。案例中设计的开放问题让学生独立去思考、集体讨论并予以解决,从而提升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与水平。

2)加强专业应用领域的关联、拓展与引导。

创新绝不是靠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就能达到的,更多的创新来自于多方面知识相互交汇、碰撞。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拓展相关知识面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创新提供有机土壤,比如,在Android课程中,提供图像处理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利用Android开发出与图像处理相关的应用,并与具体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此外手机应用与网站开发的结合,可以完美地解决数据存储与访问的问题,而不仅限于数据的本地读写。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移动开发与AI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给予一定的启示和启发,同时鼓励学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创新。当然,这种技术上的结合可以很好地提升课程内容的质量和水平,使之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桥梁和突破口,也符合IT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相关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

3)加强实践环节。

以开放式实验和项目考核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挥个人潜能的空间,为创新教育提供基础。课程实验大部分采用开放式实验题目,学生拥有发挥个人潜能的空间。此外,课程的期末考核采用开放项目的形式,项目的创新性是考核内容之一,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手机应用的开发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实际的应用需求,并能够在应用的业务模式、用户交互模式和应用领域上有所创新。另外,在课程考核项目的组织上,采用项目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开发。通过这种合作形式,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项目组内讨论能够使不同的观点进行有效的碰撞,激发更多的创新潜能。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和学业评价是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它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目前,大多数课程考核依然以课程知识的考核为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在考核中得以体现。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即成绩的评定由阶段性的慕课学习情况、实验作业的完成情况、创新性等方面综合进行考核,从而了解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和专业能力培养情况,并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性评价的考核周期跨越整个学期,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激励。

5)构建课程优秀项目案例库。

通过对课程考核中表现优秀的项目案例进行整理归档,并形成完整的案例材料,从而构建课程的优秀项目案例库。为课程教学提供更多的案例,扩展课程资料的来源,并为今后进入本课程学习的学生提供项目学习资料和参考,拓展学生的视野。

6)开展课堂之外的能力拓展训练。

积极指导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围绕移动开发相关技术,积极了解用户的需求,并能够运用现有的知识与技能为用户提供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课堂之外的能力拓展训练取得了较好的课外训练效果。


4 双创实践效果分析

由于上述课程改革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手机应用开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等方面与往届学生相比有显著提升,尤其在平时的实验中,能够积极认真地完成实验内容,并且根据自身对需求的理解和挖掘在应用功能方面做出一些创新性的改进。期末项目考核成果中的优秀作品比例显著提高,作品的平均水平比往届学生有大幅提升,人代码量均在5 000行左右,优秀作品的代码量在8 000行以上,作品的完善性、用户交互的友好性、系统功能方面的创新性和业务创新方面都有大幅的提升,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专业课程的双创教育实践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的开放实验和翻转课堂虽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但是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课程的学习,对实验或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并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如何合理设置实验任务和项目任务的时间是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要全面考虑的一个方面。

(2)课程中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数量较少,因此企业合作方面需要加强。一方面,企业的产品很少能够直接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出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另外一方面也因为公司产品是商业秘密,涉及企业自身的利益。当然,学生可以通过进入企业实习,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来提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3)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需要占用教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开放式实验和项目的真正挑战来自于学生的个性化思考,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开放性就意味着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问题需求,这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来解决这些个性化的问题,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给予有效的指导。


5 结 语

通过上面阐述的一些改革实践措施,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技能水平和项目的质量有较大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提升和改进的空间。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和实践中,将会通过推进校企合作、校企课程联合开发与人才培养等方式,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程案例,或者让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与舞台。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6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校园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建设”(201602014065)。

第一作者简介:石兴民,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图像处理与视频分析,davidtrans@sina.com。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 (2010-05-13)[2018-09-30].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 (2015-05-13)[2018-09-3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3] 肖喜明. 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J]. 科技创业月刊, 2017, 30(22): 35-37.

[4] 刘卫东, 雷轶. 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8): 8-14.

[5] 赵宇.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1): 81-83.

[6] 杨潞霞.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J]. 计算机教育, 2018(1): 131-134.

[7] 马永斌, 柏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 基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5): 137-140, 150.

[8] 毛淑娟.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探讨[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 1(2): 60-63.

[9] 王琳琳. 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研究[J]. 河南教育(高教), 2018(1): 136-138.

[10] 吴亚丽. 创新创业模式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37(36): 52-53.

[11] 胡淼淼.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18): 39-40.

[12] 曲立杰, 马春力, 黄志求, 等.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工科课教学改革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12): 103-104.

[13] 孙新波, 张浩, 张立志, 等. 创业教育的众创式协同教学模式: 以东北大学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1): 165-169, 175.

[14] 朱晓妹, 李燕娥, 张靖风, 等. 基于建构主义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J].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17, 24(5): 87-96.

[15] 张育广, 刁衍斌. 高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6): 61-63.

[16] 洪大用.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2): 47-49.

[17] 沈树周, 段素梅.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3(9): 70-73.


(完)



更多精彩:

中科院教授来信:为什么我们的科学技术远落后于美国

2019第五届全国高校新一代信息技术暑假师资研修班通知

若干世界一流大学数据库课程实施情况调研

军报发文:军事科研要警惕“SCI崇拜”

【言十系列】去伪存真——从ESI指标谈起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19年第5期

知识工程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结合CTF竞赛的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外计算机教育研究文章汇编

计算机水平,美国大学生比中印俄三国厉害的多?

清华大学宣布:不再强制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新工科计算机通识课的教与学平台及非标准化考试体系

基于MOOC平台打造大学计算机基础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从图灵奖看人工智能的历史沉浮

2019 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征文通知

新工科要求下的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思路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19年第4期

教育部公布新增人工智能等本科专业的高校名单

开源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19年第3期

业内大牛送给计算机方向学生的7个实用建议!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19年第2期

主编寄语:教育类期刊的初心

【目录】《计算机教育》2019年第1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