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算法新闻的伦理审视》这篇论文太强了,每一段都能出个题

都知道新传考研要读论文,但哪些论文值得读?读什么?笔记如何做?很多同学是一头雾水,结果往往是论文没读明白,还浪费了复习时间。因此,我们推出论文荐读专题,拆解大咖的前沿论文,帮你找到考点,带你读懂读透。


 文末有论文福利




今天选择的这篇论文是《算法新闻的伦理审视》,不断进步的人工智能带来新闻传播的范式革命,算法新闻随着算法、大数据、传感器等技术实践的成熟而优势凸显。


但新技术的出现也必定会带来新的问题,算法新闻在抓取、处理、分析数据后得到新闻作品,再推送至目标受众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逐渐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算法新闻都是近年的热点话题,加之新闻伦理本身也是重要考点,是一定得掌握的知识点,如果没复习过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要抓紧补课了。



 本文作者

董天策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何旭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法学院新闻法学博士研究生


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委员会名誉会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先后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种课题十多项,发表论文260多篇,出版《网络新闻传播学》《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嬗变》《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等论著十多部。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网络与新媒体、媒介文化与媒介批评等领域的研究。


➤ 标题  :算法新闻的伦理审视


➤ 摘要 :算法新闻是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业相结合的产物,植根于大数据、算法模型和云储存。算法新闻极大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形成新的传媒业态,但由于其技术本身还不够完善、背后的法律和行业准则还不规范,现阶段的算法新闻仍有许多亟待考量的伦理问题。本文在回顾算法新闻缘起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涉及的隐私权问题、技术伦理问题、价值偏向问题做了梳理,阐明其研究进展,进而初步探讨了未来强人工智能技术下算法新闻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与伦理规范,揭示进一步研究算法新闻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算法新闻;算法伦理;研究进展


读论文首先应该读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能迅速了解论文的研究选题和结论发现,通过摘要和关键词基本就能确定一篇论文是否有继续阅读的必要。


本篇论文的摘要概括来说就是探讨了算法新闻形成新的传媒业态的同时,仍存在的隐私权、技术伦理和价值偏向等亟待考量的伦理问题。


在看完摘要和关键词后不是马上从第一个字开始读,应该快速浏览整篇文章,梳理其结构逻辑,找到哪些部分需要重点阅读,哪些部分可以略读,之后再开始阅读正文。


论文结构图
(后台回复【算法新闻】即可获取论文原文)

 《算法新闻的伦理审视》的结构可以拆解为三个部分,其中“算法新闻的伦理问题及研究进展”为核心部分。下面我们就节选这三部分中的精华段落,一起找找有哪些考点。



一、算法新闻的缘起与现状


当前,算法新闻在欧美各大主流新闻机构均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智能平台,BBC打造的Jucier,路透社的News Tracer、Open Calais,《纽约时报》研发的blossom,《卫报》研发的open001、《华盛顿邮报》的Truth Teller等算法平台,都为其机构生产了一定数量的算法新闻。多家算法新闻公司如叙述科学(Narrative Science)、洞见科技(Automatic Insights)等,也致力于为算法新闻提供更优算法。算法新闻正作为一股新生势力推动着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实践。

 

人工智能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带来算法新闻在各个方面的拓展。吴峰认为,算法新闻的演变正在从窄领域转向宽领域应用,从格式化转向个性化应用,从个案转向规模化应用,从低水平转向高质量应用,从低难度转向高难度应用,从机械传播转向交互体验应用。


➤ 考点解读:这部分属于背景内容,围绕算法新闻这一概念梳理了其发展背景、技术基础和发展现状。算法新闻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精确新闻报道背景,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使算法新闻拥有更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发展背景和技术基础的梳理能帮助大家更系统的理解算法新闻的内涵和下文关于算法新闻伦理问题的探讨,其中发展现状可重点阅读,积累一些案例。



 相关真题

1.算法新闻(2020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名词解释)

2.简述算法新闻的定义和影响(2020西南大学简答)



二、算法新闻的伦理问题及研究进展


每一个用户在使用网络工具时贡献着数据,也暴露着自己的个人信息,这样的场景如同边沁所描绘的圆形监狱,人人暴露在数据抓取的模式之下:一切行为、心理、习惯、喜好都可被毫无保留地窥见。


个人隐私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被记录,这与公民隐私诉求是相悖的,大数据的数据抓取与个人信息隐私权的碰撞在不断显现。从法律层面上说,不断被关注的隐私权是公民基本合法权利中重要的一项,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断通过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条的颁布、修订和实施,试图将隐私权的边界加以扩展。从单纯的“私密领域”到对权力主体的“信息自主”,尤其是近年来对“被遗忘权”的关注和讨论,隐私保护的议题始终是大数据伦理问题的重点。尽管隐私保护备受重视,但究竟隐私信息包括哪些信息、哪些信息可以被公开、如何被公开,以及公共信息中含有的公民个人信息是否属于隐私,却颇具争议。


➤ 考点解读:隐私是算法新闻面临最突出的伦理问题,隐私问题必然绕不开大数据,“被遗忘权”被越来越多的讨论,各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在探讨中,但个人隐私和公共信息的边界争议不断。这里作者引入了圆形监狱的概念,英国哲学家边沁把圆形监狱描述为“一种新形式的通用力量”,在这样结构的监狱中,监视者只要位于圆形监狱中心的瞭望塔中就可以监视整个监狱,而犯人却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受到监视。


如今大数据时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盛行,数字时代的“圆形监狱”正在逐渐形成,数据所有者就如同站在信息的制高点审视每一位用户。圆形监狱可用于回答各种大数据带来的隐私问题,不仅仅是算法新闻领域,帮助提升答案的逼格。



算法不透明、其所属机构责任不明确,是现阶段算法技术存在的伦理漏洞。有学者提出,是否应当公开算法模型,使其在更加透明的机制下运行?算法新闻行业人士却强调,透明的算法模型意味着信息高风险的暴露,也存在着更多被篡改、攻击的可能。因此对于算法新闻背后的机构来说,公开自己开发的算法模型暂不可行。比较乐观的看法认为:“只要有足够多的算法存在竞争,就能使市场维持大致平衡的状态;其次,邀请技术专家和代表性权威对算法进行评估,并利用技术逻辑对其进行检验,以期发现其中存在的偏差;再次,媒介机构在追求商业利润的同时要遵守行业规范,主动承担起自身的社会公共责任;最后,用户要提高自己的算法素养,提升信息辨别能力,并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在笔者看来,更理性的声音是对算法模型多元化的追求,并考虑算法设计时应要求写入“道德”代码,加入语境资料、预置纠偏机制,以技术的方式解决技术的问题。与此同时,除了国家权力机关对相关行业进行管制之外,行业技术专家对行业的监督以及行业的自我规范尤为重要。鉴于现阶段算法机器人并无人格,更谈不上法人身份,我们无法对机器人进行责任追究。现阶段算法新闻的所有行为并不具备自我意识,而由其所属的机构幕后操控,因此当发生侵权行为时,算法所属机构应当承担起责任,建立一个可追责的安全算法时代。


➤ 考点解读:算法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问题,起初算法新闻的出现被认为有利于捍卫新闻专业主义,因为其采集数据和分析计算都由算法完成,不带记者的主观偏见,然而,算法“黑箱”的存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质疑算法过程的不透明而导致的主观性或许更甚于记者。关于如何解决算法技术的不透明和机构责任不明确,学者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大家应辩证看待这些观点,学习其表达用语,可从国家层面的管制、行业监管和自律以及用户素养几个主体角度思考总结出自己的答案。



如果说算法技术所涉及的伦理漏洞可通过技术的不断升级、技术理性的不断强化而得到修补,那么算法新闻由于价值偏向所导致的伦理问题更需要全社会加以关注。算法推送导致的“信息茧房”“回音壁效应”、算法本身带有的歧视、算法对传播权利的重新洗牌、算法以“中立”的表象传播更不易察觉偏向的信息,都是算法价值偏向所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


算法新闻似乎使记者和新闻机构将权利让渡给了更具机器理性的模型和代码,民众似乎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自由和社会公平。然而,有学者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因为,“大数据被视为令人不安的‘独裁者’,诸如侵犯隐私、减少公民自由、增加国家和公司的控制能力等”。马修·辛德曼也在《数字民主的迷失》一书中强调公共讯息的重要性,认为个性化的算法推荐实际上剥夺了公民传播的自由,即使公众接受到自己不感兴趣或不同价值观的内容,那也是传播自由的一部分,因为只有拥有任意选择的机会才可算得上真正的自由。


➤ 考点解读:算法价值偏向带来的伦理问题比技术本身更为严峻,这部分内容思考更为深入,大家要思考后理解消化。现阶段的算法还不具有自我意识,智能程度在于对现有数据的分析计算。加之上文提及的算法黑箱,在公众无法清楚计算机运行逻辑的情况下,自然也就不会知道算法对数据的分析究竟是否真的能做到设想中的客观公正。算法新闻的推送同样带有一定程度的“歧视”,看似个性化的信息定制实际上早已注定信息获得的不对称。


“大数据被视为令人不安的‘独裁者’”“个性化的算法推荐实际上剥夺了公民传播的自由”“只有拥有任意选择的机会才可算得上真正的自由”这些语句都可以积累下来,直接用在答卷中,能体现出你的专业素养。


 相关真题

1.人工智能对媒介伦理的挑战(2020北京邮电大学论述)

2.结合剑桥分析公司,Facebook泄露用户隐私事件,分析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2020浙江传媒学院材料分析题)

3.人工智能和算法对于新闻生产的深刻影响和隐含风险,以及并非中立的技术对于新闻伦理的影响(2019浙江大学论述)



三、对算法新闻未来及其伦理的展望


强人工智能与现阶段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在于,算法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和学习,再去执行指令,而是具备自我“意识”,通过自我学习而实现独立思考。这就意味着,算法也可能会有其独立的“人格”。对此,美国学者约翰·弗兰克大胆假设,强人工智能时代将改写法律,并以专著《机器人也是人》加以论证。届时,算法黑箱那摸不透的逻辑会让人类无法掌控机器人传播的讯息,而大量的用户数据会被保留在云端为机器人所用,强人工智能带来的算法新闻的伦理风险更加巨大。


算法新闻逐渐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乐观之余更应对新技术保持谨慎。初级阶段的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还不成熟,如何倡导数字民主以避免信息茧房所导致的群体极化,如何避免其背后的机构通过掌握的数据权利进行民意操纵,如何避免算法歧视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民信息自由,都是值得关注的。


➤ 考点解读:对算法新闻未来及其伦理的展望这部分,作者对现阶段的算法新闻进行了简单总结,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强人工智能和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和对技术应持有的态度,属于延伸思考内容,在回答算法新闻的影响/问题/看法等题目时,有意识的加入对算法新闻的未来展望可以体现你的思考深度。


 相关真题

1.算法新闻推送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2019郑州大学论述)

2.算法新闻对当下新闻传播业的影响(2019南京师范大学论述)

3.结合实例谈谈你对“算法新闻”的看法(2019北京师范大学论述)



➤ 总结:这篇《算法新闻的伦理审视》在梳理了算法新闻的缘起和现状后,对算法新闻的隐私、技术伦理和价值偏向问题和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初步探讨了未来算法新闻在强人工智能技术下的可能发展路径。这篇阅读和理解的难度不大,能帮助大家对算法新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建议结合上文的重点解读阅读论文全文,整理成自己的论文笔记或者专题总结。可以是做思维导图,也可分理论概念、答题语句、相关案例等几部分整理,重点是方便自己的阅读记忆。


福利时间

后台回复关键词【算法新闻】,即可领取论文全文!


/END/

小编 | 小邱
责编 | 北北
封面图 | MIT News

   加小助手领取福利 


 推荐阅读 

1.北大新传MJC必读论文:陆绍阳、师曾志、王维佳 | 论文周01
2.北大新传必读论文:胡泳、陈刚 | 论文周02
3.备考北大新传MJC必读论文及考点解析:许静、俞虹、张慧瑜丨论文周03
4.备考北大新传MJC必读论文及考点解析:陆地、吴靖、祝帅 | 论文周04
5.北大新媒体专硕必读论文:谢新洲、刘德寰、田丽、王秀丽丨论文周05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一对一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