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莲英去世,留下100亿财产,侄子分到2千万,28年后,他病死街头,棺材都买不起
[想法看法&裸嘢李]
读者或咨询法律请关注微信号54446700
@裸嘢李 邮箱:LEEZBoffice@hotmail.com
以下图文源自网络
1911年,大太监李莲英去世。他大约留给后人100多亿的财产。其中包括,2300多万两白银和无数家产。
可是,28年后,他的子侄李福望,因无钱看病,死在他乡,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尸骨无存。
李莲英,慈禧时期权倾朝野的大太监,自称“九千岁”,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贵敌王侯,富甲天下。
他仗着慈禧的宠爱,打着慈禧的旗号,卖官鬻爵,私收贿赂,短时间里便在京城和家乡购买多处房产,建造多处豪华宅院,成为有名的阔太监。
李莲英生前,办了两件大事。
其一:给自己建造“鸡蛋坟墓”;其二:为母亲举办豪华葬礼。
为显示自己的功成名就,李莲英把自己的坟墓建在了郑和的墓地之后。这样就可以与郑和齐名。
他修坟墓的时候,把方圆百里的鸡蛋全都买来了,而且只要鸡蛋清。
然后和糯米汁、石灰一起制成一种粘合剂,相当于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只为让自己的坟墓更加坚硬。
当初朱元璋建造南京城城墙时曾用过这种粘合剂,可见李莲英当时多么富豪!
同时,为了保护坟墓以后不被偷盗,还专门在坟前挖了一条河,在河里布置了好多机关,不让小偷过河。
李莲英建这座坟一共花了上百万,雇用了数千人,真可谓工程巨大。
对母亲的葬礼,李莲英更是“挥金如土”!
虽说不是国葬,场面却胜似国葬!
为使葬礼按序展开,李莲英请了20多个总负责人,并告诉他们,本着5000万的花销办,如果不够,大不了再添5000万。
有趣的是,负责人竟然不知道怎么花这笔钱。因为当时一个老百姓家一年也只能攒下1000块钱。
葬礼进行了35天,一天3次宴席,一次至少50桌酒席。
门外两侧埋了8口大缸,缸内的肉总是满的,白酒总是放着十几缸。方圆十几里的乡邻随时可以拿回家中去吃。
一位参加这个仪式的老人回忆,当初他往家里足足运了两缸酒。
到了下葬这一天,仅抬棺的杠夫就有160名,送葬队伍浩浩荡荡,蜿蜒长达八、九公里。
为了使灵车平稳行驶,还曾雇了50人,提前30天,对通往墓地的路面进行修整。袁世凯派出300匹对子马,提前3天到达墓地,放岗警戒。
葬礼完毕后,当李莲英看到家家户户,都因为此次葬礼,存了一大布袋馒头和一两缸白酒后,心里非常高兴。
他觉得不仅给母亲办了一场体面的葬礼,也为乡邻做了些好事。
李莲英虽然大出风头,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却为子孙树立了不好的榜样,以至于他们都养成了肆意挥霍的习惯。
李莲英在临死之前,将名下财产分给自己的嗣子、侄子。他的4个嗣子各分白银40万两,珠宝若干;2个继女各分白银17万两;余下的侄儿们也各分到白银20万两。
除此之外,他把分布各处的房产,都给族人分了去。并为李家“置”下了丰厚的家业家产,包括商号、当铺、股票。
钱财再多,也经不起后代人的挥霍。尤其是李福望,李莲英侄辈中挥霍浪费的典型。
李福望是李莲英四弟李升泰的三子,能说会道,颇受李莲英宠爱。当庄园里的生活达不到李福望所需求的欢乐时,就长期住在天津的妓花院里。
他经常把全胡同的妓花院包场下来。半个月就能花3000万。
李莲英对他一掷千金的做法从来不管不问,还会非常高兴地称赞他会花钱,经常让人拉一马车一马车的银子送到他家。
李莲英认为,会花钱才会赚钱。可是,他并没有教会后人们如何赚钱。
自此,李福望成天不是花天酒地,就是去赌馆赌钱。
为了好玩,他和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打赌,看谁顶会花钱,顶敢花钱。
袁克定在气势上就输给了他,既没胆量,也没那么多钱。
李福望成了赫赫有名的“散财童子”,整天过着逍遥自在,挥金如土的生活。
他一天的饭费高达4万块,而慈禧太后才花1200多。
在他眼里,伯父李莲英的钱,始终都花不完。
李莲英去世后,李福望借着与袁世凯的关系,继续风光无限。
可到了1935年,李福望终于将自己在天津的银子花光了,名下的1000亩田地也卖光了。
他很快变卖金银珠宝,股票,商号,连一个鼻烟壶也不剩。
到了1939年,李福望的日子更加贫困交加,难以为继,因为没钱看病,死在天津他的一个日本朋友开的“王二弟兄药房”里。
而他的子孙也把钱财挥霍完了,连将他的尸体运回家乡的钱都没有,到末了,竟尸骨无存,不能落叶归根。
李莲英走后留下万贯家财,但没有想到世事变迁,自己好生疼爱的侄子,末了竟连下葬的钱都没有,尸骨都不知去了哪里。
可见,给子孙留下顶好的,不是大把的钱,而是安身立命的本事。
这样,也不至于,李莲英一死,李家就失去了经济来源。
如果当初李莲英告诫后辈们要谨慎持家,也不至于后来的财源枯竭。
李福望落得这样的结局,也是历史的必然。
朱熹说:“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
意思是,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勤劳奋斗的家风,就无法积累发展,子孙如果不知道俭朴过日子,总是铺张浪费,很容易导致家庭的衰败。
看来,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你觉得呢?
推荐阅读(点击下列文字即可打开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