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名篇】伊凡 · 蒲宁丨旧金山来的先生
点击上面蓝字”体验大地“关注本公众号
2018年11月8日是俄罗斯作家伊凡 · 蒲宁逝世65周年,"体验大地"公众号向大家推出蒲宁的短篇小说《旧金山来的先生》,这是史金霞老师中学综合读写课第四期第九讲的内容。
旧金山来的先生
文丨伊凡 · 蒲宁
译丨刘宗次
旧金山来的先生——无论在那不勒斯➊还是在卡普里岛➋,没有任何人记住了他的名字——正带着妻子和女儿作为期整整两年的旧大陆之行,此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娱乐消遣。
➊
那不勒斯:意大利地名
➋
卡普里岛:意大利地名。
他坚定不移地确信自己完全有权利去休息,去享乐,去进行一次长时间的舒舒服服的旅行,反正是去干什么都行。他之所以这样自信的理由是:第一,他很富有;第二,虽然他五十八岁了,生活才刚刚开始。在此之前他不是生活,而只不过是生存罢了,固然生存得也还不错,但他始终把一切美好的向往寄托于未来。他一直马不停蹄地工作——那些他雇来给自己干活的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可饱尝个中滋味!——现在他终于看见,自己已经大有所成,几乎可以和他曾几何时奉为榜样的人物平起平坐了,于是他决定要喘口气,歇一歇。他跻身其中的人们都有个规矩,就是从到欧洲,到印度,到埃及去旅行开始享受人生。他也决定照此行事。当然,他首先是想犒劳自己多年的辛苦,同时也乐于犒赏一下妻子和女儿。他妻子从来不以感受力敏锐见长,对什么都不会留下特别的印象,可是所有上了年纪的美国女人都是狂热的旅行迷。至于正当年华又不时闹点小病小恙的女儿,旅游对她实在是十分必要:且不说它有益于健康,旅游当中不是经常发生幸福的邂逅吗?说不上什么时候和你同席进餐或是并肩观赏壁画的人是个亿万富翁呢。
旧金山来的先生制定的路线相当宏伟。十二月和一月,他打算在意大利南部享受阳光,欣赏古迹、塔兰台拉舞➊、流浪歌手的小夜曲,还有他这种年纪的人特别能感受其中微妙的那不勒斯妙龄女子的爱情,尽管它并非完全无私的。狂欢节他想在尼斯➋和蒙特卡洛➌度过。这时候聚集到这里来的都是最最出类拔萃之辈,正是他们决定着文明社会的一切美好成果:晚礼服的式样,王位的稳固,宣布战争,豪华酒店的舒适完美。在这里,他们有些人为汽车赛和帆艇赛疯狂,有些人热衷于轮盘赌,有些人专门干那种通常都叫做风流艳事的勾当,还有些人则一个劲儿地开枪打鸽子,鸽子从鸽舍里飞出来,在翠绿如玉般的草坪上飞翔盘旋,在碧蓝如毋忘侬般的大海的背景上显得十分优美,但是顷刻间化为一团团白毛,扑落到地上。三月初他想去佛罗伦萨➍,耶稣蒙难日之前赶到罗马,好在那里听Miserere➎。他计划里还有威尼斯,有巴黎,有塞维利亚➏的斗牛,有英伦三岛之滨的游泳,有雅典,有君士坦丁堡,有巴勒斯坦,有埃及,甚至还有日本——当然这已是在返程途中了……这一切开始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➊
塔兰台拉舞蹈:意大利民间舞蹈。
➋
尼斯:法国地名。
➌
蒙特卡洛:摩纳哥地名,以赌城闻名。
➍
佛罗伦萨:意大利名城。
➎
佛罗伦萨:意大利名城。
➏
塞维利亚:西班牙地名。
现在是十一月末,在抵达直布罗陀海峡之前轮船时而要越过阴森的冰山,时而又得迎着湿漉漉的暴风雪,但是航行得十分顺利。船上乘客很多,这艘船就是有名的“大西洋号”邮轮,它像一座一切设施具备的大酒店:有夜总会,有东方式的浴室,有自己出的报纸;船上的生活进行得井井有条。当雾气笼罩下的大海还在沉重地骚动,灰绿的茫茫荒漠般的水面勉强露出懒懒升起的晨曦的时刻,天色仍然昏暗,一阵刺耳的号声响遍所有船舱的走廊,人们纷纷起床。他们披上法兰绒的睡衣喝咖啡、巧克力、可可,然后坐进大理石的浴缸,作体操,好唤起自己的食欲和良好的自我感觉;经过一番梳洗修饰,他们着好装,去用早餐。十一点钟之前照规矩都是在甲板上精神抖擞地散步,呼吸海洋上清新的冷空气,或是玩掷木盘或其他各种游戏以重新刺激食欲;到十一点,喝鸡汤和吃几片夹肉面包提提精神;提好精神,他们高高兴兴地看看报,安安静静地等着用午餐,它比早餐更富于营养,也更加多样。午餐后的两小时用来休息,这时候甲板上摆满了藤睡椅,旅客们盖着方格毛毯躺在睡椅上眺望云天,或是瞧着船舷外飞掠而过的泡沫滚滚的浪尖,或是美滋滋地打瞌睡。四点钟的时候,他们重又精神焕发,快活起来,于是又让他们喝香气十足的浓茶,吃饼干。七点,响起号声,这是给旅客们的信号,正是它构成这所有存在着的一切的最主要目的和每一天的精彩结局……旧金山来的先生顿时精力充沛,他摩拳擦掌,急急忙忙赶回自己豪华的特等舱室去——更换衣装。
每到晚上,“大西洋号”各层船舱就好像在黑暗中张开了不计其数的火红的眼睛,而在船的底舱,庞大的仆役群在厨房、洗碗间和酒库里忙忙碌碌。舱壁外的海洋是可怕的,不过没人想到它,深信船长对它的控制能力。船长是个红头发、身躯无比高大和臃肿得如同怪物的人,他似乎总是昏昏欲睡,穿着一身镶有宽边金条饰的制服,像一尊巨大的神像,很少从他那神秘的房间走出来露露面。前甲板的汽笛不时像从地狱里发出凄厉的呼叫,它总是突如其来地狂怒般尖声发作,但正在进餐的人们没有几个听得见,这声音被弦乐队奏出的美妙乐曲盖过了。乐队在有上下两排窗户的大理石镶装的大厅里不知疲倦而又优雅地演奏着,大厅铺着丝绒地毯,像节日般灯火辉煌,挤满了袒胸露臂的女士、穿燕尾服和晚礼服的绅士、体格匀称的仆役和毕恭毕敬的领班,其中有一个领班专门受理客人们的订酒单,他居然脖子上挂着一条链子,来来去去,模样像个什么市长。旧金山来的先生穿着晚礼服和浆洗过的衬衫显得年轻多了。他身材干瘦,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但穿得整整齐齐,浑身上下打理得光光亮亮,兴致勃勃又不失分寸地坐在那里,被这座宫殿金碧辉煌和珠光宝气的氛围包围着,面前放着一瓶琥珀色的约翰尼斯贝牌名酒、大小不一的精工制作的玻璃高脚酒杯和一束繁茂的风信子花。他微微发黄的面孔和修剪过的银灰色胡须看上去有点像蒙古人,两排镶金的大牙齿闪闪发光,结实的秃头的光泽则有点像旧的象牙。他妻子是个身高肩宽、举止安详的女人,穿着华丽,但是和她的年纪相当。女儿的衣装花样颇多,但是轻盈飘逸,率直中显出天真,她修长苗条,一头华美的秀发梳理得很是精巧,在嘴唇旁边和略施薄粉的肩胛间有几颗十分柔美的粉红色小痣,由于口中含着紫罗兰香片,呼吸时散发出阵阵幽香……晚餐延续了一个多小时,晚餐后舞厅里开始跳舞,这时候男人们——当然旧金山来的先生也在其中——跷腿坐在酒吧里,由穿红背心、眼球鼓得像剥壳的熟鸡蛋一样的黑人仆役伺候着,纵情地抽哈瓦那雪茄,喝烈性甜酒,把脸弄得像马林果一样红;一面还根据股票交易所的最新消息盘算着一个个国家人民的命运。舱外的大洋波涛汹涌,如同一座座黑色的山峦。暴风雪呼啸地穿过愈来愈重的缆索,大船浑身颤抖着,顶着暴风雪,在浪峰中穿行,并像犁耙般把浪峰向两边翻开,留下一条条巨大的、沸腾翻滚、泡沫飞扬的长龙般的尾巴。汽笛似乎被大雾窒息,在死一般的愁苦中呻吟;瞭望塔上的值班员由于严寒而冻僵了,并且由于注意力过度紧张支持不住而几乎昏迷。轮船位于水下部分的内脏里黑暗和炎热得恐怖可怕,就像地狱的最后一圈,即第九圈——在那里,巨人般的锅炉炉膛低沉地嘶鸣着,它正张开自己火红的血盆大嘴,贪婪地吞进锅炉工人们伴着轰隆轰隆的巨响推下来的一堆堆煤块,他们一个个都赤裸着上半身,身上淌着肮脏、发出酸臭味的汗水,被火焰烤得通红。而在那里,在酒吧间里,人们无忧无虑地把脚搁在沙发椅的把手上,细细地品味白兰地和烈性甜酒,在香气浓烈的烟雾中神游逍遥;在舞厅里一切都灿烂辉煌,一切都充满光明、温暖和欢快,一对对跳舞的人们时而飞快地旋转着华尔兹,时而又弯下身来迈起探戈步——而乐队始终奏着某种甜蜜而放肆的哀伤曲调,翻来覆去地祈求着一件事,就只是那一件事……在这闪闪发光的一群中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巨富,他个子很高,脸刮得很干净,穿一袭老式燕尾服,像个主教;有个出名的西班牙作家,有位环球美女,还有一对优雅的情侣,大家都十分好奇地注视着他俩,他俩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幸福:他始终只和她跳舞,两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微妙,那么迷人;可是只有船长一个人知道,这两个人是洛依德公司➊花大价钱雇来表演爱情的,他们早就在不同的轮船上作这样的海上之旅了。
➊
洛依德公司:英国著名的海运保险公司。
在直布罗陀,阳光明媚,像是早春天气,大家都欢欢喜喜。“大西洋号”上出现了一位新旅客,引起所有人的注意,他是位微服旅行的某亚洲国家的皇储,小小的个子,举止僵硬,宽脸盘,细眼睛,戴一副金边眼镜,由于他黑长的胡须像死人一样稀稀拉拉撇在脸上而略略给人不快的印象,不过总的说来不失为一个平易谦和可爱的人。船进入地中海后重又让人感到冬天的气息,在亮洁如洗的天空下迎面而来的山风狂欢般卷起巨大而斑斓的波浪,就像孔雀的尾巴……后来,到了第二天,天空开始变成灰白色,地平线隐约模糊起来:陆地临近了,伊斯基亚岛➊和卡普里岛已经在望,从望远镜里已经能看见那不勒斯,它就像是撒在某个青蓝色物体脚下的几粒糖块……许多女士和绅士们已穿上了皮毛露在外面的轻裘。中国仆役们一——这都是些罗圈腿的少年,留着长及脚跟的乌油油的发辫,眼睫毛跟睫毛浓得像姑娘们一样,他们一个个都恭顺无比,说起话来总是细声细气——慢慢地把方格毛毯、手杖、皮箱和首饰盒子搬到楼梯边上来……旧金山来的先生的女儿昨晚有幸偶然经人介绍结识了皇储,现在正和他并肩站在甲板上,装着认真的样子,朝着他指的方向仔细眺望,他则在急急忙忙地对她低声解释和说着什么。因为个子矮小,他和别人站在一起就像个孩子,他的仪表实在不敢恭维,而且显得古怪:架着副眼镜,戴顶圆顶帽,穿件英国式大衣,稀疏的胡须跟马鬃一样,微黑的薄皮像是绷在那张平板的脸上后又轻轻地涂了一层漆。姑娘由于激动,虽然听着他说,却不明白他说的什么。在他面前她感到一种莫名的狂喜并因此而怦怦心跳:他身上的一切一切都是那样不同凡响——他干枯的双手,他干干净净的皮肤,那下面可是流着古老的帝王家族的血液啊,甚至他那套普通之极的欧式服装都好像特别整齐合身——总之,这一切都隐藏着难以言传的魅力。而旧金山来的先生呢,他穿着一双裹着灰色护腿套的漆皮鞋,此时正不停地瞟望站在他身边的那位出名的美女,她是个高高个子、体态奇妙的金发女郎,眼睛按照巴黎最时新的样式下大功夫描画过,手里用银链子牵着一条拱背脱毛的小哈巴狗,并一直在和它不停地说话。先生的女儿模模糊糊感到有点难为情,努力装着没注意父亲在做什么。
➊
伊斯基亚岛:意大利地名。
他一路上出手相当大方,所以他完全相信,所有人都会对他关心备至。他们伺候他吃喝,从早到晚为他服务,善于猜出他最小的愿望而予以满足,为他保持清洁安宁,搬运行李,替他叫脚夫,把他的箱子送到旅馆。到处都是这样,在船上是这样,到那不勒斯也应该是这样。那不勒斯愈来愈近,也愈来愈大了。乐师们已经拿着闪闪发亮的铜管乐器聚集在甲板上,突然间庆典般地响起进行曲,巨人船长身着礼服出现在舰桥上,像一尊可爱的多神教的神,向所有的旅客亲切地挥手致意,于是旧金山来的先生,其他所有旅客也一样,觉得这骄傲的美国的进行曲是专门为他而奏的,船长也是专门祝贺他顺利到达的。最后,满载乘客、船舱层叠的“大西洋号”这个庞然大物终于驶进港湾,停靠在岸边,从船上噼里啪啦放下跳板——霎时间,多少旅馆领班带着他们戴金边小帽的伙计,多少各式各样的经纪人,多少吹着口哨的跑街男孩和手里攥着一把把彩色明信片的衣衫褴褛的彪形大汉拥向他面前,七嘴八舌地抢着要为他效劳!旧金山来的先生得意洋洋地冲着这些衣衫褴褛的人们笑着,他一面向那辆那位皇储本来也可能下榻的旅馆派来的汽车走过去,一面不慌不忙地时而用英文时而用意大利文吐出几个字:
Go away! ➊ Via! ➋
➊
英语:意为:“走开!”
➋
意大利语:意为:“走开!”
在那不勒斯,生活又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一大清早——在昏暗的餐厅里用早餐,多云的没有什么好兆头的天空,旅馆大厅门口成堆的导游。后来,浅粉色的太阳露出最初的笑意和温暖,就到高高悬空的阳台上看风景,看被闪闪发亮的晨雾一直环绕到山麓的维苏威火山,看海湾里泛着银光的珍珠般闪亮的鳞波和远处天边卡普里岛细细的轮廓,看阳台下泥泞的滨海大街上拉着双轮车奔跑的小毛驴和一队队在高昂好斗的音乐声中迈向某处去的矮小的士兵。然后——出门坐上汽车,沿着熙熙攘攘的狭窄和灰蒙蒙的街廊,在有许多窗户的高楼间缓慢地穿行,参观干净得死气沉沉的博物馆,里面像被雪光照映,虽然光线均匀明亮,却是乏味得很,或是参观冷冰冰的散发着蜡烛气味的教堂,而它们到处都千篇一律:气势雄伟的大门入口被重重的皮门帘挡着,里面则是巨大空荡中的沉寂,在镶着花边的祭坛深处一盏点着七枝蜡烛的烛台闪着幽暗的红光,一个老妇人形影孤单地坐在一排排发黑的深色桌椅中间,脚下踩着滑溜溜的棺板,旁边注定还有出自某位名家的《基督受难图》。下午一点——在圣马丁诺山上进午餐,总是有不少最一等的名流中午时分聚集到这里来。有一次旧金山来的先生的女儿几乎晕了过去:她恍惚看见皇储坐在大厅里,虽然她明明看见报上说他此刻是在罗马。下午五点——在旅馆华丽的沙龙里喝茶,沙龙里由于铺着地毯和燃着通红的壁炉而温暖宜人。然后又是准备进晚餐——又是响遍所有楼层的威风凛凛的锣声,又是一面面镜子里照出袒胸露臂的女士们摩肩接踵地走下楼梯和她们的丝绸衣裙发出的沙沙声,又是宫殿般的餐厅盛情地敞开大门迎接宾客,乐台上是穿着红色外套的乐师,领班周围则围着一群清一色的黑衣侍役,他正以绝妙的技巧用勺子把粉红色的浓汤分盛到一只只盘子里去……晚餐又是那样有丰盛的各种菜肴,各种美酒,各种矿泉水,各种甜品,各种水果,结果到晚上十一点的时候,女仆们纷纷把灌满热水的热水袋送到所有的房间里去让客人们暖胃。
但是今年的十二月可不尽如人意:要是和旅馆看门人说起天气,他们只得抱歉地耸耸肩,一面嘟囔着说他们不记得有过这样的年份,虽然他们这样嘟囔已经不是第一年了,而且还会举例为证说“到处都发生糟糕透顶的事”:里维耶拉➊暴风雨成灾,前所未有;雅典下大雪,埃特拉火山➋也被雪封住了,一到晚上就发出亮光;游客们为了躲避严寒都纷纷从巴勒摩➌逃走……每天早晨的太阳都叫人受骗上当;一到中午天空肯定变成灰蒙蒙的,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而且愈下愈密,愈下愈冷,这时候旅馆进门处的棕榈树反射出白铁皮一样的亮光,城市让人觉得特别脏兮兮和拥挤,所有的博物馆也显得特别单调乏味。一个个肥胖的马车夫披着像翅膀一样迎风飘摇的橡胶斗篷奔驰而过,丢下的雪茄烟头则发出一股难以忍受的恶臭,他们在脖子细细的瘦马头上作作样子地使劲扬鞭子。那些清扫有轨电车道的意大利男子穿的鞋破得简直不像样子,女人们则顶着雨,裸露着一头长长的黑发,在泥泞里啪嗒啪嗒地走来走去,她们腿好像都长得非常短,难看得很。至于滨海大街边上泡沫飞溅的海水带来的潮湿和腐烂的鱼的腥臭就更不用提了。旧金山来的先生和太太开始每天早上都吵架,他们的女儿一会儿脸色苍白,闹头痛;一会儿又兴奋得很,对什么都赞不绝口,这时候的她可爱而又美妙,美妙的是和那个其貌不扬但体内流着非同寻常的血液的人的邂逅所唤起的温柔而又复杂的感情,因为说到底,究竟是什么——金钱,荣誉,还是家族的显赫——拨动了少女的心弦可能并不重要……所有的人都打保票说,索连托➍和卡普里岛上的情况可是完全不同,那里天气更暖和,阳光更充足,柠檬树正开花,民风更淳朴,连酒也更纯呢。于是旧金山来的一家子决定带着他们的全部大箱小包到卡普里岛去。他们打算先游览一下全岛的风光,在提庇留➎皇宫的残垣断壁间漫步,到蓝洞➏神奇的洞穴里驻足流连,欣赏阿布鲁齐➐风笛手的演奏,他们在圣诞节前整整一个月都会在全岛漫游并演唱歌颂圣母玛利亚的赞美诗,然后再到索连托去小住。
➊
里维耶拉:意大利地名。
➋
埃特拉火山: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火山,欧洲闻名。
➌
巴勒摩:意大利西西里岛首府。
➍
索连托:意大利地名。
➎
提庇留(公元前四三年至公元三七年)是公元一四年至三七年间罗马皇帝,以专制残暴闻名。
➏
蓝洞:卡普里岛上一组山洞洞穴,因洞穴内发出蓝色的光亮而吸引游客。
➐
阿布鲁齐:意大利地名。
动身的那一天——这是旧金山来的一家人永志难忘的日子——从大清早就没出太阳,厚重的浓雾低低地压在铅块般灰黑的水波上,海面上灰蒙蒙一片,维苏威火山从山头直到山脚全都被遮盖住了。卡普里岛根本看不见——就好像世界上它从来没存在过。这艘向它驶去的轮船很小,它左右摇晃得非常厉害,旧金山来的一家人只好直挺挺地仰面躺在这艘小船可怜的公共舱室里的沙发上,用方格毛毯裹着两腿,由于头晕而紧闭着眼睛。太太,正如她自己以为的那样,受的罪比谁都大,她呕吐了好几次,觉得自己简直就要死了,端着盆子跑到她跟前来的女仆却总是笑吟吟地——她长年累月,日复一日,无论是盛夏还是严冬,都在这样的风浪里颠簸,但从没感到劳累。小姐的脸苍白得可怕,她嘴里紧紧地抿着一片柠檬。先生穿着肥大的大衣,戴着顶大鸭舌帽,仰天躺着,始终紧咬着双腭,他脸色发黑,胡须发白,头痛得像要裂开来:最近这些日子由于天气恶劣他晚上喝酒太多,也太多地欣赏了某些下流场所的“活人表演”。雨水打在玻璃窗上劈啪作响,又从窗上溅到沙发上,狂风怒吼着扑向桅杆;有时,随着一阵恶浪涌过来,把小船整个儿颠向一侧,这时候船的底下就有什么东西轰隆轰隆地滚动着。船停靠在卡斯特拉马雷➊和索连托时,情况要稍微好一些。但是即便停靠在码头,船也还是颠簸得可怕,从船上望舷窗外的海岸和岸上的悬崖峭壁、花园、松树、粉红色和白色的旅馆以及云烟环绕、翠绿攀爬的山峦,它们全都上下飞转着,像荡秋千一样。一些小木船不时和轮船碰撞,三等舱的乘客们使劲叫嚷,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好似一个婴儿被踩在地上而发出的喊叫声,潮湿的冷风嗖嗖地刮进来。在一艘摇摇晃晃的平底船上一个五音不全的男孩站在一面“Royal”➋旅馆的旗子下,为了招徕旅客,一刻不停地扯着嗓子刺耳地尖声叫着“皇……家!皇家旅馆!”这时候旧金山来的先生觉得自己——这感觉对他也合适——完全是个老人,他已经怀着满腔愁苦和恼恨想起所有这些“Royal”、“Splendid”➌、“Excelsior”➍和所有这些贪婪的、散发出大蒜臭味的所谓意大利人了。有一次船停靠码头时,他从沙发上抬起身子,睁眼一望,看见陡峭的岩坡下一堆长满了苔藓的石头小屋,它们一幢幢紧紧地贴挨在一起,一直延伸到海水边上,小屋之间穿插着一只只小木船,周围到处是破烂不堪的衣裳、空罐头盒子和褐色的渔网,这幅破陋可怜的图景使他心里绝望极了,原来这就是他不远万里而来要享受欣赏的真正的意大利……最后,在苍茫的暮色中黑黑的岛屿终于缓缓地临近,山脚下好像被钻了无数个透空的射出来点点灯火的小孔,风吹得更柔和,更温暖,更芳香,海浪平息下来,码头的路灯照在微波荡漾、乌黑如油的水面上,像金色的蟒蛇游来游去……后来突然一声巨响,紧接着噼里啪啦的拍水声,铁锚被抛下水去,四面八方传来小木船船工们争先恐后的吆喝声——心情顿时轻松起来,公共舱室里也更明亮了,于是又开始想吃,想喝,想抽烟,想活动活动了。十分钟以后旧金山一家人上了一艘大平底船,十五分钟后踩上了滨海大街的石板,然后坐进明亮的小车厢,随着缆车嗡嗡的叫声沿山坡而上,两旁是葡萄园的桩架、半坍塌的石围墙和潮湿、节骨嶙峋的、有的地方被稻草披盖着的橙子树,橙子树连同树上闪闪发亮的橙子和厚实有光的树叶缓缓地掠过车厢敞开的窗户,滑向山下……雨后的意大利的土地散发出甜美的香气,它的每一座岛屿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香气!
➊
卡斯特拉马雷:意大利地名。
➋
英语:“皇家”。
➌
英语:“富华”。
➍
英语商业用语:精益求精。
卡普里岛这个晚上潮湿而阴暗。但是现在顷刻间活跃起来,有的地方则大放光明。在山顶缆车车站平台上又站了一群人,他们的职责就是体面地接待旧金山来的先生。缆车里还载来一些别的人,但是他们不值得去关注——这是几个住在卡普里岛上的俄国人,他们一个个都衣冠不整,无精打采,戴着眼镜,留着络腮胡子,穿着显得可怜巴巴的旧大衣,把领子都翻起来。还有一群长腿圆头的德国小伙子,他们都一身蒂罗尔➊式的打扮,肩上背着麻布制的行囊,他们是不需要任何人侍候,在哪里都不讲客气,花起钱来也绝不会大方的。旧金山来的先生举止从容地和这两伙人保持距离,立刻就被站在站台上等候的人们认出来。他们急忙上前搀扶他和他的女眷们出站,跑在他前面引路,他又被一群男孩子和卡普里当地的身强体壮的农妇们包围起来,她们总是把体面的游客们的箱笼匣包顶在头上来搬运,脚下的木屐踩在像歌剧舞台那么小的站台上啪嗒啪嗒直响。一盏球形的大电灯挂在站台上空,被潮湿的风吹得摇摇晃晃,那群孩子则一边像鸟叫一样打着呼哨,一边翻着筋斗。旧金山来的先生在他们的簇拥下就像演戏一样穿过舞台,向一座中世纪模样的拱门走去,拱门下面是一幢幢连成一体的房屋,拱门后是一条回音响亮的小街,它缓缓地向下通往灯火辉煌的旅馆大门,小街左边的平顶房屋上摇曳着棕榈树叶,小街的前面和上空是漆黑的天幕和蓝蓝的繁星。好像又在重演原先已经发生过的事:这座位于地中海中一个峭壁嶙峋的小岛上的潮湿的小石城就是为了欢迎旧金山的来客们才活跃起来,正是他们使旅馆老板如同大喜临门而笑颜逐开,连那面中国铜锣也一直在等待他们的光临,所以他们刚一迈进前厅,锣就铛铛响遍所有楼层,召唤客人们聚齐去用晚餐。
➊
蒂罗尔:奥地利地名。
旅馆老板向他们礼貌而优雅地鞠躬表示欢迎,他是个举止非常文雅的青年人,旧金山来的先生刹那间为之一震:他一眼看见这个青年人就突然想起,在昨晚纠缠了他一夜的乱梦中他见到的正是这位绅士,他也是穿着这样一身~身圆衣襟的晚礼服,也是这样头发梳理得像镜子般光亮,完完全全一个模样。他惊奇得差点要停下步来。不过在他心中早就不剩下一丁半点所谓神秘主义之类的感情了,他的惊奇也立刻烟消云散,他一面迈过旅馆走廊,一面开玩笑似的把这个奇怪的巧合告诉妻子和女儿。女儿这时却惶惑不安地望了r他一眼:一阵愁思突然袭上她的心头,在这个陌生而漆黑的岛上}二她感到孤单得可怕……
有位显赫的大人物——莱斯十七世刚刚离开卡普里岛。他占用过的房间正好安排给旧金山来的客人们住。给他们派来专门听候他们差遣的是:最漂亮和最灵巧的侍女,一个比利时女郎,由于束腰腰身显得又细又僵硬,头上戴着一顶浆洗过的齿形小皇冠样的小帽;最体面的男仆,一个一身炭黑和眼睛火一般闪亮的西西里人;最麻利的茶房,一个矮胖子,叫路易斯,他这辈子在这个行当里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一分钟过后,旅馆的法国领班轻轻敲开旧金山来的先生的房门,他来请问刚来的先生和女士是否要用晚餐,其实毫无疑问回答是肯定的,然后他报告说今天晚餐有龙虾,牛排,龙须菜,山鸡,等等。旧金山来的先生觉得脚下的地板还在摇晃——这艘意大利小破船可把他颠坏了——但是他还是不紧不慢地去亲手关上领班进来时被风吹开的、飘进来远处厨房气味和花园潮气的窗户,虽然动作还不大习惯和灵活;然后才又不慌不忙、一字一句地回答说,他们要用晚餐,而且他们的餐桌必须离门口远些,要在餐厅最靠里的地方,他还说他们要喝当地产的葡萄酒。领班对他的每句话都用各种不同的语调应答允诺着,所要表达的只有一个意思:旧金山来的先生的愿望毫无疑问是绝对正确的,而且一切都会遵照他的意思毫不含糊地办好。最后他低下头来小心翼翼地问道:
“您就这些吩咐吗,先生?”
在听到慢声慢气的回答“Yes”➊之后他补充说,今晚旅馆大厅将有塔兰台拉舞表演,表演者是全意大利和“全世界旅游界”闻名的卡尔梅拉和朱泽佩。
“我在明信画片上见到过她,”旧金山来的先生语调淡淡地说。
“这个朱泽佩是她的丈夫吗?”
“是她的堂兄,先生。”领班回答说。
旧金山来的先生稍等了片刻,想了想,但什么也没有说,就点了下头打发他走了。
➊
英语:意为:“是的”。
然后他又像要参加婚礼一样忙乎起来:他打开房间里所有的电灯,使所有的镜子里都映射出灿亮的光辉,家具和一只只敞开的箱子,他开始刮胡子,洗脸,不停地按铃,与此同时,整个走廊不时响遍另外的急不可耐的铃声打断他的铃声——是从他妻子和女儿房间里传出来的。路易斯围着他那件红罩褂,像许多胖子那样,虽然胖却动作灵巧,他一边做各种可怕的鬼脸,让那些手里捧着瓷罐从他身边跑过的女仆们笑得要流眼泪,一边翻着筋斗滚到传出铃声的房门口,然后故意装出怯生生的,用毕恭毕敬得像个傻子似的语调问道:
“Ha sonata, signore? ”➊
从房门里发出不慌不忙的、尖尖的、客气得令人难受的声音:
“Yes,come in…”➋
➊
意大利语:“是您按铃吗,先生?”
➋
英语:“是,进来吧……”
旧金山来的先生在这个对他来说意义重大的晚上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想法呢?和任何一个经历过轮船颠簸的人一样,此时此刻只是很想吃东西,已经在想像中品尝第一勺汤和第一口酒的美味,所以他在做梳洗着装这类本来习以为常的事情时都颇有些激动不安,因此也就根本没有工夫再去感受和思索别的什么东西。
他刮完胡子,洗好脸,把几颗假牙安戴妥当,站在几面镜子前用一把银边框的刷子蘸湿和弄熨帖泛黄色头颅周围残存的珍珠色头发,然后把一件奶油色的丝织贴身衣套在自己结实而衰老的身躯上,由于饮食过度他的腰身已经发胖了。他把一双黑丝袜和一双跳舞鞋穿在干枯的平底脚上,又踮了踮脚,整理好丝背带吊起的黑裤子和胸前鼓出来的雪白衬衫,把纽扣扣进扣眼里去,于是他开始为了抓住硬衣领上那颗要扣住脖子的纽扣而受尽折磨。脚下的地板还在摇晃,手指尖痛得厉害,那颗扣子有时候紧紧地夹住喉结下凹进去的那块松弛的皮。不过,他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最后,尽管两眼由于紧张而冒金星,领口太紧又把喉咙掐得满脸发青,他到底还是把扣子扣上了。他精疲力竭地在穿衣镜前坐下来,穿衣镜和其他几面镜子重重叠叠地映射出他整个身影。
“哎,这真可怕!”他喃喃地说,同时垂下结实而秃顶的头,他自己没想也不打算弄明白,究竟是什么东西可怕。他习惯性地仔细打量自己短短的由于关节炎而僵硬的手指和凸起的杏仁色大指甲,并且确信地重复说:这真可怕!
就在这个时候,像在多神教的庙宇里似的,整座旅馆里重又响亮地响起第二遍锣声。旧金山来的先生急忙起身,拉拉领带把衣领再收紧,把敞胸背心扣好再收收肚子,然后穿上晚礼服,整直袖口,再一次照了照镜子……“这个卡尔梅拉皮肤黝黑,爱作媚眼,像个混血儿,穿一身底色橘黄的花哨衣裳,大概舞跳得非同一般”——他心里想道。于是他兴冲冲地走出房间,踩着地毯走到隔壁妻子的房门口,大声问她们是不是快好了。
“再过五分钟!”房门后传出少女响亮而且已经是快快活活的声音了。
“好极了!”旧金山来的先生说。
他不紧不慢地走过几道走廊,沿着铺红地毯的楼梯下楼,一面用眼睛四处打量找阅览室。迎面过来的仆役们都赶紧紧贴墙壁给他让路,他却好像根本没看见他们一样昂然走过去。有位满头白发、已经躬腰驼背,但却穿着一件袒胸露肩的浅灰色丝连衣裙的老太太,因为已经迟到,正拼命像只母鸡一样碎步往前赶,样子很滑稽,旧金山来的先生毫不费力就走到了她前面。餐厅里客人们都已入席,开始用餐了。他在餐厅玻璃门旁边一张堆满雪茄烟和埃及香烟的小桌前停下来,取了一支粗大的马尼拉雪茄,往小桌上扔了三个里拉。他穿过暖廊时顺便朝敞开的窗户望了一眼,夜空中一席柔风向他飘来,一棵老棕榈树的树顶隐约浮现在眼前,树顶的阔叶好像在星星之间伸展开去,显得十分宽大,远处传来海涛均匀的呼啸……在舒适、安静的阅览室里,只在一张张桌子上才有灯光,好像是个白发的德国人站在那里把报纸翻得沙沙响,他长得像易卜生,戴着一副圆圆的银丝边眼镜,眼睛里却露出疯子般的惊恐的神情。,旧金山来的先生冷冷地打量了他一眼,自己在角落里一张深深的皮沙发椅上坐下,旁边正好有一盏绿灯罩的落地灯。他戴上夹鼻眼镜,因为衣领太紧他觉得憋气,又伸动了一下头,拿起一张报纸把自己整个儿挡住了。他快快地浏览了几篇论文标题,读了几行关于那永远也不停止的巴尔干战争的消息,然后习惯地翻转报纸——突然间,报上的字行在他眼前冒出玻璃般似的闪光,他的脖子绷得紧紧的,两眼鼓出来,夹鼻眼镜从鼻子上掉下……他使劲往前一冲,想大大地吸一口气,结果却发出一声嘶哑的怪叫;他的下腭脱落下来,露出满嘴闪闪发亮的金牙,头耷拉到肩膀上并且不停地晃动,胸部的衬衫像箩筐似的鼓起来——他的整个身体扭动着滑到地板上,他用鞋后跟抵着地毯,好像在和什么人做绝望的搏斗。
如果阅览室里没有那个德国人,旅馆里的人本来能飞快利索地把这件可怕的事悄悄地掩盖过去,他们会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脚抬腿地把旧金山来的先生顷刻间通过暗道运到远处去——这样的话连一个鬼都不会知道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可是德国人从阅览室冲出来大喊大叫,搅乱了整个餐厅和整个旅馆。许多人正吃着东西就跳了起来,把椅子都弄倒了,许多人脸色发白地跑到阅览室去,用各种语言问道:“什么事,出了什么事?”可是谁也不明白,谁也说不清楚,因为到现在为止人们还只是惊愕,怎么也不肯相信是死亡。旅馆老板在客人们之间来回奔走,想要劝阻他们别跑,为了安慰他们他急急忙忙地保证说,只不过是件小事,一位来自旧金山的先生晕倒了……但是没有谁听他的话,许多人都看见仆人们从这位绅士身上摘下领带,脱下背心、压皱的晚礼服,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连那双跳舞鞋都从穿黑丝袜的平底脚上脱下来。不过他还在挣扎,在顽强地与死神搏斗,怎么都不肯屈服于它突如其来的粗暴的袭击。他摇晃着脑袋,像在被宰割一样发出嘶哑的声音,两眼像醉汉一样翻滚……他被手忙脚乱地抬进第四十三号房间——这是底层走廊顶端一间最小、最差、最潮湿、最冷的房间——并放到床上时,他的女儿跑来了,她披头散发,衣裳敞开,连紧身衣托起的乳房都裸露着;后来他已经穿好盛装、准备参加晚宴的妻子也赶来了,她身材高大而又笨重,由于惊恐而把嘴张得圆圆的……但这时候他已经连脑袋都停止了晃动。
一刻钟后,旅馆里终于一切算是恢复了正常。但是这个夜晚是无可挽回地被破坏了。有些人回到餐厅把晚饭吃完,一个个都闷声不响,满脸的晦气。旅馆老板在客人间来回走动着,显出无可奈何而又十分得体的懊恼,觉得自己是无辜而得咎,他耸着肩膀对大家说,他完全明白“这是多么不愉快”,并且保证他会“竭尽全力”来消除这种不愉快。塔兰台拉舞表演只好取消,多余的灯光都熄灭掉,大多数客人都出去泡啤酒馆,旅馆里寂静得连大厅里挂钟的嘀答嘀答声都听得很清晰。那里还有一只鹦鹉在机械地嘀嘀咕咕,它在笼子里扑腾着,荒唐地想用一只爪子倒勾在笼子顶上的一根枝条上来睡觉……旧金山来的先生躺在一张廉价的铁床上,天花板上一盏孤灯朝他身上盖着的粗毛毯撒下暗淡的光线,一个冰袋耷拉在他潮湿、冰冷的前额上。他发青的、已经死去的面孔逐渐变冷,从他张开的、闪烁着金牙的嘴里发出的嘶哑呼哧声愈来愈微弱。发出这呼哧声的已经不是旧金山来的先生——他已不复存在——而是另外一个什么人了。妻子、女儿、医生和仆人站在那里望着他。突然,大家都在等待而又害怕的事终于发生了——呼哧声断然停止了。所有的人眼看着死者的脸上慢慢地、慢慢地呈现出苍白色,脸孔的轮廓开始清晰、发亮——重又恢复了早先的体面模样。
旅馆老板进来了。医生悄声地对他说“Gia e morto。”➊老板的脸上表情木然,他耸耸肩膀。太太的脸上无声地流满泪水,她走到老板跟前,怯生生地说,现在应当把死者搬到他房间里去。
➊
意大利语:“已经死了。”
“噢,不行,太太。”老板赶紧反对说,虽然还讲究礼貌,但已经谈不上多少殷勤了,而且他也不说英语,说起了法语。他现在对旧金山来的客人们将会留给他账房里那点微不足道的小钱已经毫无兴趣。“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太太。”他说,并且进一步解释道,他非常看重那一套房间,如果他满足了她的愿望,整个卡普里岛都会知道这件事,那时候游客们将都会忌讳这套房间。
小姐一直用奇怪的眼光望着老板,现在坐到椅子上,用手绢捂着嘴,号啕大哭起来。太太立刻收住眼泪,露出满脸怒容。她提高嗓门,用自己国家的语言提出种种要求,到现在都还不相信,对她们的那份尊敬已经彻底地一去不返了。老板用礼貌而有尊严的态度打住了她:如果夫人不喜欢旅馆的规矩,他不敢强留她;但是他坚定地声称,尸体务必在天亮时运出旅馆,警方已经得到通知,他们的代表立刻就会来现场办理一切必要的手续……夫人问:卡普里岛上能不能弄到一副哪怕是普通的现成的棺材?很抱歉,怎么也弄不到;临时现做谁也来不及。只能想办法变通一下……比方说,他的英国苏打水是用又大又长的木箱运来的……可以把这些箱子的隔板抽下来……
夜里,整个旅馆的人都睡了。有人来打开四十三号房间的窗户——它正好对着花园的一个角落,角落处高高的石墙上像梳子一样插满碎玻璃片,墙角下长着一棵蔫萎的芭蕉树——关掉电灯,用钥匙锁上房门,又走了。死者独自留在黑暗中,只有幽蓝的星星从高空望着他,一只蟋蟀在墙根里毫不在意地唱起略带伤感的歌……两个女仆坐在灯光惨淡的走廊的窗台上织补着什么东西。路易斯穿着便鞋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堆衣服。
“Pronto?”(准备好了?)他用目光示意走廊尽头那扇可怕的门,清晰而又悄声地问道,露出关切的样子。然后用那只空着的手朝那边轻轻地一挥,同时低声喊道:“Partenza!”➊好像送火车出发一样——在意大利的火车站,火车出发时通常都是这样喊的。两个女仆彼此把头扑在对方的肩膀上,憋着不出声地笑起来。
然后,他连蹦带跳地轻轻地跑到那扇门边,稍稍地敲了一下,又斜歪着脑袋,毕恭毕敬之极地小声问道:
“Ha sonato,signore?”
之后,他又压紧喉咙,伸出下巴,用嘶哑的声音,缓慢而且悲哀地——仿佛是从门里面——自己回答自己说:
“Yes,come in…”
➊
意大利语:“出发!”
破晓时分,四十三号房间窗外已经发白,潮湿的海风把那棵芭蕉树上撕裂的叶片吹得沙沙作响,卡普里岛的晨空张开了碧蓝的天幕,太阳从意大利遥远的青山后缓缓升起,使蒙特—索利亚山洁净和轮廓清晰的峰顶映射出金黄的朝晖,石工们纷纷上工,去为游客们修整岛上的条条小径——正是这时,一只长长的苏打水木箱被人们抬到四十三号房间。它马上就变得沉甸甸的了,而且紧紧地顶住那个坐在一辆单驾马车上押运它的旅馆茶房的膝盖。马车在一条白色公路上风快奔驰,公路在卡普里岛上的山坡间向下曲折蜿蜒,穿过两边一座座石砌的围墙和葡萄园,愈来愈往下,一直通向海边。马车夫是个两眼发红、萎靡不振的人,穿一件短袖的旧上衣和磨破了的鞋子,带着几分醉意——他昨晚在小酒店里赌了一通宵的骨牌——一个劲儿地鞭打他那匹结实强壮的小马驹。马驹按照西西里岛上的方式装扮过一番,在挂着花花绿绿的毛绒球的笼头和高高的黄铜鞍鞯上吊着各式各样的小铃铛,它们你追我赶似的丁当丁当响个不停,在修剪过的额鬃上高高竖起一枝一俄尺长的翎毛迎风飘舞。马车夫一路上闷声不响,他正为自己的荒唐恶习沮丧之极——还没等到发下个月的工钱,他昨天晚上就把自己满口袋的铜子儿输得精光了。但是早晨是清新的,在这样的早晨,呼吸着海天之间沁人心脾的空气,醉意很快就消散了,他重又恢复了无忧无虑的心情,再说一个什么旧金山来的先生让他赚到的一笔小小的意外之财多少给了他安慰,现在这位先生正在背后的木箱里晃动着断了气的脑袋……那不勒斯海湾溢满柔和、艳亮的万里碧波,一只小轮船像只甲虫一样浮在远处山脚下的水面上。小轮船的汽笛已经发出起航前最后的几声鸣叫——整个岛上都高昂地飘荡着它的回响。从四面八方都能十分清晰地看见岛上玲珑剔透的每一道曲线、每一处山脊、每一块岩石,简直就好像连空气都没有一样。在码头附近,茶房被驾着一辆小汽车疾驶过来的他的领班赶上了,汽车里坐着太太和小姐,她们的双眼都由于泪水和彻夜未眠而凹陷进去。十分钟以后,小轮船重又掀起哗哗的海浪,重又向索连托、向卡斯特拉玛拉疾驶而去,载着旧金山来的一家人永远地离开了卡普里岛……岛上重又恢复了一派安详和宁静。
两千年前,在这个岛上曾经住过一个人➊,他陷入自己的残暴和卑鄙的行径而完全不能自拔。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人手中握有对几百万人的生杀大权,他自己由于这种权力的不可思议而不知所措,并由于害怕自己会遭到什么人暗杀而作出了超出任何极限的暴行——因此,人类永远记住了他。那些同样不知道为什么,而且本质上也和他同样残暴,现在统治着世界的人们,从世界的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来看他曾经住过的石屋的残址,它就坐落在这个岛的最陡峭的一个高坡上。在这个奇妙的早晨,所有为了这个目的而到卡普里岛来的人们都还在各自的旅馆里沉睡,而一匹匹套上红鞍座的灰毛驴已经被牵到各家旅馆的大门口。今天,那些年老和年轻的、美国和德国的男男女女们,在睡醒和饱餐之后,还是一定会吃力地爬上驴鞍去,而那些卡普里岛上贫穷的老妇们也还是要用青筋突暴的手拄着棍子,紧跟在他们后面,沿着石头小路跑到山上去,一直跑到提庇留峰顶为止。那个旧金山来的老头本来要和游客们一起来的,结果没有来,只是让他们因他的死而虚惊一场。他已经被运送到那不勒斯去了,游客们也就都放下心来,还在作着沉沉的梦,所以岛上现在十分宁静,城里的商店也都还没有开门。只有小广场上的集市已经在做生意——卖鱼和蔬菜。集市上只有普通老百姓,其中有个叫洛伦佐的个子高高的老船工,他像平时那样闲站在那里。他是个无忧无虑的游荡汉和全意大利闻名的美男子,曾不止一次给许多画家当过模特。他把昨天晚上捕到的两只螯虾拿到集市上来并且已经以微不足道的价钱卖掉了——这两只虾正在旧金山来的一家人住过一夜的旅馆的厨师围裙口袋里抓动出沙沙的响声——所以现在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在这里哪怕站到天黑都无所谓。他一身衣衫槛褛,叼着陶制烟斗,把一顶红泥圆帽故意歪戴到一只耳朵边,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在拿自己的这身装扮向周围的人卖弄呢。在索利亚罗山悬崖陡壁的岩石间凿出的腓尼基古道上,两个阿布鲁齐山的山民正踩着古道的石阶,从安娜卡普里峰走下来。一个人的皮斗篷下挂着两支笛子插在大山羊皮囊里,另一个人背的则类似木制的排箫。他们一步步地走着——而在他们下面伸展开整个一个欢乐的、美好的、阳光灿烂的国家:这就是几乎完全躺在他们脚边的卡普里岛的多石的峰峦,漂浮着卡普里岛的神奇般美妙的万顷碧波,在东方的大海和耀眼的太阳(它正愈升愈高,已经要晒得人发热了)之间闪闪发光的晨霭,还有那在晨霭里显得梦幻般迷茫的蔚蓝色的意大利大地和远远近近的群山,它们的美丽是人类的语言无力描绘的。这两个人在半路上放慢了脚步:在古道旁上方索利亚罗山崖壁的一个洞穴里,在朝阳的温暖与光辉的沐浴下,耸立着一座圣母的全身像,她身穿雪白的石膏衣裳,头戴由于风雨侵袭而锈蚀泛黄的高贵的冠冕,面容柔和亲切,两眼仰望天空,那里是她无比幸福的儿子安身的永恒的福地。他们摘下帽子,把笛箫贴到自己的唇边——于是空中流荡开天真、祥和而欢乐的曲调,这是他们对太阳、早晨和她奏出的颂歌,他们赞颂她,这个罪恶而又美好的世界上一切苦难者的贞洁的保护人,他们还赞颂那个在遥远的朱迪亚➋土地上,在伯利恒一个洞穴里,在一个贫穷牧民家中从她腹中诞生的人……
➊
指古罗马皇帝提庇留。
➋
朱迪亚丘陵地带是耶稣诞生地伯利恒所在地。
至于从旧金山来的那个已经死去的老人,他的尸体正在回家的途中,它要回到新大陆的土地,到坟墓中去。一个星期以来,它从一个港口的货仓转到另一个港口的货仓,饱受人间的种种屈辱和冷遇,最后终于又落到了不久之前还如此尊敬地把他载往旧大陆去的那艘举世闻名的轮船上。不过这回他被藏起来不让任何活人看见——他被装在一具涂满油脂的棺材里,深深地下放到漆黑的底舱。轮船重又开始了遥远的海上航程。夜里,它重又驶过卡普里岛,对于从岛上遥望它的人来说,它在黑沉沉的大海上缓缓消失的灯光会唤起凄凉之感。但是,在那里,在轮船上,在金碧辉煌、盏盏吊灯和大理石闪闪发光的大厅里,今夜和往常一样,在举行盛大的舞会。
舞会在第二天和第三天晚上还同样举行——船外也同样是在海上疯狂肆虐的暴风雪,大海发出送葬弥撒般的呼叫,高高掀起丧服般银白的泡沫翻滚的浪峰。那个从直布罗陀悬崖上,从两个世界的石门上注视这艘驶进黑夜和暴风雪的轮船的魔鬼➊,由于茫茫的大雪,只能依稀看见轮船上无数只火红的眼睛。魔鬼像赫然耸立的峭壁,十分巨大,但是这艘有多层船舱和许多烟囱的轮船比它更大,这是怀着古老的心的新人引以骄傲的杰作。风雪猛烈地袭击船上由于积雪而变白的缆索和粗大的烟囱,但是巨轮昂然挺立,坚固结实,气势雄伟——它威严可怕。在船的最顶层,在雪片狂卷的包围中,孤零零地耸立着一排舒适的、灯光黯淡的房间,体态笨重肥胖的船长端坐在这里驾临于全船之上,俨然如同一个多神教的尊神,他处在十分惊醒和警觉的瞌睡中。他听见被风暴窒息的汽笛发出的沉重而狂烈的尖声叫鸣,但他因为在与自己只有一墙之隔的背后有一大间如同裹上一层装甲的舱房——其实归根到底这是他最不能理解的东西——而感到放心,在这间舱房里不时充满神秘的鸣叫声、颤栗声和一个面色苍白、头上戴着半圆金属箍圈的电报员周围突然爆裂的蓝色火花的劈啪声。在最底层,在“大西洋”号水下部分的内脏里,由许多锅炉和其他各种机器组成一个个上千普特➋重的庞然大物,这里钢铁闪烁着昏暗的光,水蒸气咝咝作响,四处滴淌着开水和机油。这是一个被地狱般的火焰从下面烧得通红的大厨房,它烹煮着轮船的动力——一种由于集中在一起而巨大得可怕的力量在沸腾,在叫嚣,它一直传到轮船的龙骨,传到一个看不见的、长无尽头的、灯光微弱的圆通道,这通道犹如炮筒,一根巨大无比的长轴在这根涂满润滑油的套筒里以一种令人心灵窒息的执拗缓缓地旋转着,像一个活生生的怪物。而在“大西洋”号的中部,餐厅和舞厅里灯光四射,欢笑洋溢,盛装的人群低声交谈,鲜花散发出芬芳的香气,弦乐队演奏得像婉转的歌喉。在这由灯火、丝绸、钻石和女人裸露的肩膀构成的一派辉煌中,那一对被雇来表演情侣的精致灵活的男女重又在人群中痛苦地扭动身躯,有时痉挛地相互碰撞:那个漂亮的女郎梳着天真的发式,睫毛低垂,脸上露出含有罪孽感的谦卑;那个身材魁梧的青年人一头黑发像是被粘在一起似的,脸色却由于扑了粉而显得苍白,他穿一双考究之极的漆皮鞋和一件下摆长长的紧身燕尾服,是个像一只特大水蛭一样的美男子。然而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一对男女早已经厌倦这种在无耻而忧伤的乐声中强作欢颜的自我折磨,也没有一个人知道,在他们脚下,在漆黑的底舱的最深处,在这艘正在吃力地克服黑暗、大洋和暴风雪的轮船的阴沉而灼热的种种脏器之间,立着一具棺木……
➊
希腊神话中称石海峡的山崖上住有魔鬼,他危害过往的航海者。
➋
俄国重量单位,一普特等于十六点三八公斤。
一九一五年十月 华西列夫村
据《蒲宁精选集》
蒲宁著 ,顾蕴璞编选,刘宗次等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伊凡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蒲宁
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
Ivan Alekseyevich Bunin
(1870年10月10日 — 1953年11月8日)
伊凡 · 蒲宁是俄罗斯作家,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蒲宁出身于沃罗涅日市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个败家子,贪杯滥赌,将财产挥霍一空,后来全家被迫迁居到祖父的布蒂尔基田庄,后寄居外祖母的奥勒尔省庄园,蒲宁的童年在宁静的乡村生活度过。1881年蒲宁在叶列茨县贵族男中读书,但中途辍学。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蒲宁很早就开始在外工作,他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记者。他在《奥廖尔导报》社时认识一位名叫瓦里娅·帕先科的女孩,相恋两年,最后因女方家长的反对而分手,蒲宁在心灵造成不小的创伤,他的小说大多是悲剧结局。
蒲宁曾受教于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著作。1892年出版第一个诗集,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1901年发表诗集《落叶》,以祖国及其贫穷的村庄和辽阔的森林为题材,获普希金奖。1920年十月革命后流亡法国。写有近200篇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三个卢布》、《中暑》、《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乌鸦》、《新路》、《巴黎》,中篇小说《乡村》等。1933年以《米佳的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获奖原因:“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以继承”
深入阅读
┈
蒲宁精选集
作者:伊凡·蒲宁 [俄]
编选:顾蕴璞
出版: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年:2010年1月
蒲宁文集(五卷)
作者:伊凡·蒲宁 [俄]
主编:戴骢
出版: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10月
《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
蒋筱寒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微信扫码订购
《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
小寒和妈妈双签版
咨询详细课程
欢迎加入史老师粉丝QQ群:
114784543
扫描二维码,关注史老师的微信公众号:
体验大地(sjxtydd)
购课指南
跟史老师学语文
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史老师已开出课程】
跟史金霞老师从小学读到大学
第一期:人之初:韶光莫负读好书
第三期:未来的主人翁
第四期:走到世界的尽头
史金霞老师中学综合读写课
第二期:来,共赴一场惊人的旅行!
第三期:领取生命的馈赠
第四期:选择滚烫的人生
史金霞老师中学生议论文读写
家长课
给家长的十二堂课: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诗词课
点击课程题目
即可查阅该课程规划
打开课程规划页面最后
之淡蓝色“阅读原文”字样
即可购买该课程
详情咨询,请加入跟史老师学语文QQ群
114784543
◉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史老师
所开设网课尽收眼底
请按图索骥各取所需
欢迎加入跟史老师学语文QQ群:114784543
咨询课程,日常交流
彼此支撑,共同取暖
史金霞
微信公众号:体验大地(sjxtydd)
新浪微博:@苏州史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