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话西游》那段经典台词,只有75%的真诚

2016-02-16 magasa 虹膜
文 | magasa




《大话西游》在某个意义上,很像《肖申克的救赎》。这两部电影均是在1994年上映,一开始反响平平,然而在经过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之后,都成为了普通影迷心目中难以撼动的经典。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权威舆论是后知后觉的,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所以,专家和影评人的事后分析,几乎都是在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它是怎么重新火起来的?

 



对于《大话西游》来说,大家给出的答案几乎一致:盗版影片在大学生中流行,它击中了年轻一代的心坎,于是口口相传,更多的人爱上了这部电影。

 

周星驰和影片导演刘镇伟都不可能预料到《大话西游》后来能取得那种cult地位,就像他们当初不会想到影片会遭到票房惨败一样。因为之前周星驰喜剧横扫两岸三地,创下连串票房记录。他们觉得是时候拍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不要让人觉得周星驰只会搞笑。

 


导演刘镇伟扮演菩提老祖


因此《大话西游》成了周星驰电影里罕见的悲喜剧,令预期走进电影院大笑一场的观众完全摸不着头脑。《大话西游》的商业失败使周星驰重新回到过去的喜剧模式,之后凭借《大内密探零零发》和《食神》才夺回了喜剧之王的地位。而周星驰一直渴望的转型也被延后了五年左右,直到大陆市场崛起,使他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时,他才陆续推出更加「严肃」的《少林足球》和《功夫》。

 



《大话西游》在某些地方的确是超前的,它借助了当时流行的时空跳跃结构,利用道具月光宝盒,让至尊宝在五百年之间穿梭,以完成拯救白晶晶的任务。而任务失败后可以反复重来的创意,是2014年大受好评的科幻片《明日边缘》的核心点子,《大话西游》比它早二十年。

 



不过在骨子里,《大话西游》还是典型的周星驰无厘头喜剧。它只有一个确定的基本骨架,即至尊宝要让时光倒流来拯救白晶晶,结果月光宝盒令他回到五百年前和紫霞仙子展开一段爱情。在这个骨架之上,可以即兴填充任何噱头和笑料,即使和故事主干与人物性格无关也没关系。


 


当然,在周星驰的大多数作品中,实际上不存在为具体影片量身打造的人物性格,只存在一个共通的周星驰银幕形象,那就是胆小、鸡贼,喜欢耍小聪明而为此倒大霉的底层人物(反英雄)。也就是说,周星驰喜剧基本是把一个相似的人物安插到不同的背景和类型中。每个角色的区别在于他们拥有不同的一技之长,比如透视眼(《赌圣》)、烹饪(《食神》)、踢足球(《少林足球》)等,令他最终变得与众不同。

 



《大话西游》和所有周星驰喜剧一样故意违背一切需要讲求逻辑性和合理性的地方,比如故事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连贯性。全片最重要的道具月光宝盒到底从哪里来的,孙悟空和白晶晶的爱情又是从哪个时候开始的,春三十娘和白晶晶什么时候拜盘丝大仙为师,这些本来需要周密安排时间顺序的事件,在影片中被故意用循环逻辑来解释了,甚至置之不理。

 



这样做至少存在两条并行的理由。首先:就像大多数香港电影一样,刘镇伟创作《大话西游》的剧本时非常仓促,无暇顾及太多细节,很多剧情和台词都是在片场和周星驰临时编出来的,顾不上严丝合缝的逻辑,也压根觉得那不太重要。其次:喜剧作为一种类型,本质上是超越现实的,所以它允许暂时放弃因果动机和前后关联,只要逻辑链条的松脱能带来喜剧效果。

 



无视逻辑性是周星驰喜剧的重要风格,然而这不是没有争议。尤其是周星驰刚出道时,常有批评指他影片中的许多笑料彼此无关,太过即兴,缺乏前后的照应和积累,给人零散的感觉。大约从《国产凌凌漆》开始,周星驰明显更加重视喜剧包袱的前后连贯与递进,观众后一次笑是建立在前一次笑的基础之上的,那会笑得更开心。

 



对周星驰喜剧的另一种常见批评是他的趣味太过低俗,当然这同时也是他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不过喜剧低俗化是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电影的共同趋势,好莱坞也有著名的法拉利兄弟,他们的低级趣味并不比王晶和周星驰来得高多少。

 



周星驰惯常使用的喜剧噱头主要就几种:男女性别倒错、吐痰、屎尿屁、挖鼻孔、摔跟头、情色元素,以及大量使用香港下层人民使用的粤语俚语,同时汲取五、六十年代粤语片中的过时语言养分来创造新的意义,这些的确都不高级。

 



错位是周星驰常用的另一种方法,在影片中,他常常极其郑重地去做一件无聊琐碎的事,或是反过来,漫不经心地做一件严肃的事,构成滑稽的反差。反差和错位经常被周星驰灵活运用,比如春三十娘本来打算对至尊宝用催情大法,结果功力发到丑陋的二当家身上;牛香香用移形换影法让几个人的肉身彼此交换,造成性别紊乱的后果,都是身份错位带来的喜剧效果。

 



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类型高度混杂,这是为了在市场上捕捉到更多的观众。周星驰很明显地运用了这种办法,所以他的电影除了是喜剧片之外,经常同时存在别的类型吸引力,最常见是功夫,这也是他自己平生最大的爱好,而《大话西游》在喜剧和功夫之外,还是神话电影,它脱胎于古典名著《西游记》。这种做法同样是那个时候香港电影的潮流,白蛇传、黄飞鸿、金庸小说等古典题材资源都先后被创造性地改编到银幕上。

 



周星驰电影如今已经被广泛地贴上「后现代主义」之类的标签,尽管他自己未必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先不说这种归类是否正确,但我确实发现周星驰对电影的媒介特性有过思考,并且有意识地去打破传统电影的时空观。

 

下面举《大话西游》中的两个例子为证。

 

第一处是至尊宝第二次借助月光宝盒穿越时空,吴孟达饰演的二当家说:「又升天啦!……我为什么要说又呢?」这简单的两句话可并不简单。二当家说「又升天啦」表示他知道至尊宝前一次穿梭失败,按照一般的平行时空理论,本来他是不该知道的,这意味着他跳出了自己所处的有限时空,和观众处在同样的全知视角来看待所发生的事。接下来他说「我为什么要说又呢」则是对自己前一句话的质疑,那么他到底该不该知道呢?这是最有趣的地方。

 



第二处,牛魔王要和紫霞成亲被铁扇公主发现,他推说紫霞是孙悟空的老婆,但孙悟空马上就要和牛魔王的妹妹成亲,所以他有原配也是件不妥的事。这时牛魔王假意生气地对孙悟空说:「贤弟,你太过分了。」意思是指责他有了老婆还娶自己妹妹,但话音刚落,他又稍微放低声音说,「好哥们!」感谢孙悟空帮自己背下了黑锅。而这时铁扇公主就站在牛魔王的身旁,从场景真实性的角度来说,她和孙悟空一样可以听到牛魔王的低语,但影片假定她是听不到的,这种假定性压过真实性的手法,我们在戏剧和小品里并不陌生,但电影里却很少见到这么用。

 



香港人喜欢周星驰,或许是因为他迎合了九七前港人中弥漫着的虚无主义集体情绪,反正一切都没意义,那就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正是无厘头喜剧的宗旨。而对大陆的青年们来说,周氏喜剧亦是对平庸生活的一种逃避和反抗。在网络还不太发达的年代,周星驰电影的台词成了青年人朗朗上口的流行用语。《大话西游》先从北京高校的BBS咸鱼翻身,台词功不可没。

 



这部影片又是周星驰电影中不多的悲喜剧,愈到后面愈是让人伤怀,一股悲怆之感从一大堆密集的低俗噱头中冉冉升起,这正好完美地体现在那段被重复两遍的「一万年」经典台词中。配音演员石斑瑜对此有一番见解,他说自己在为国语版配音时,第一遍是75%的真诚加上25%的虚伪,因为孙悟空当时是在欺骗紫霞。但第二遍时就是100%的真诚了。

 



点击或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华语烂片 | 文革片单 | 足球 | 高仓健 | 真探 | 希区柯克 | 原力觉醒 | 师父 | 同性恋电影 | 卡罗尔 | 惊悚片 | 性意识 | 八部半 | 最好华语片 | 边境杀手 | 侯孝贤 | 绝命毒师 | 电影院 | 柳升完 | 福尔摩斯

编辑:任小佳irisfilm@qq.com扫描二维码下载虹膜付费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