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李寰旭:气度非凡的新时代“橄牛人”
#
橄
牛
人
///
父
子
两
代
农
大
人
传
承
校
训
勇
登
攀
【校友名片】
子承父业
与农大结下深厚情谊
1988年,当时的高考政策还是先报志愿后应试,从小就有“一心戎装,效力祖国”之心的李寰旭想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但因为近视问题未能得偿所愿。李寰旭的父亲李润藩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长,也是中国农大动物遗传与育种专业的优秀校友,他本就有意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在“解民生之多艰”的路上继续耕耘的想法,而天资聪颖的李寰旭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也对动物研究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李寰旭在高考志愿征集表上毅然写下了之后与他结下不解之缘的北京农大。高考、放榜、录取,一切都是非常顺利,李寰旭背负着父亲的期许和自己对这份事业的憧憬踏进了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门。
“我记得第一次到农大转了很多次车,从地铁下来后要坐375路公交车还要再转362路,当时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就那么去了,现在想想那时还真是对农大有着很多期待”。即使已经过了三十多年,第一次到农大乘坐的线路还是记忆犹新。看着夏日校园内阳光照在图书馆的红墙上,游泳池内波光粼粼的水光,路上三五学生抱着厚厚的书本为一个问题而激烈地讨论着,李寰旭内心渴求知识、欲求真理的火焰在熊熊燃烧。
李寰旭与队友们合影
李寰旭在橄榄球赛场上获得的奖项
作为一个从小热爱运动的热血青年,李寰旭在刚进入农大的时候就找到吴大松教练表明自己想要练习田径的愿望,自此他就开始了“教室-操场-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虽说很枯燥,但李寰旭觉得能够一直做自己热爱的事是生活的馈赠。当李寰旭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非常充实的时候,老天又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橄榄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橄榄球运动刚刚兴起,而农大也正好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身体条件优越的李寰旭直接被森本太行教练选中入队集训,就这样,李寰旭开始了他的橄榄球之旅,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之后的人生与橄榄球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在农大学习的过程中,李寰旭就渐渐萌生了毕业创业的想法,于是他就找到当时的系主任张沅教授探讨方向。在当时研究反刍动物的科研人员和企业较少,反刍动物存在着饲料利用率低、产量少、饲养管理不到位的巨大漏洞,就是这样的供需不平衡让李寰旭看到了科研与商业发展相结合的希望,而李寰旭的班主任张晓明教授正是反刍动物营养方面的专家,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合的情况下李寰旭毅然决然为自己选择了这条赛道。张教授一直都很看好这位文武双全的后生,对他寄予了厚望,更是将他视作一匹可奔腾千里的野马,事实证明李寰旭也没有让他的伯乐失望,他在之后的日子里用坚持和勤奋攻坚克难,为中国畜牧业发展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纸华章。
潜心创业
做过瘤胃技术第一人
“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李寰旭在农大学习期间导师对他说过令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自进入农大起,他就将农大“育天下之英才,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铭记于心,并一以贯之。随着阅历的增长以及知识的储备,他愈发意识到解民生之多艰是农大人的责任。农业是国之根本,脚踏实地把本行做好是我们能为国家农业发展献出自己一份力量的最直接的方式,我们国家的农业千百年来都是依靠精耕细作,但农业发展水平却亟须提高,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原料利用率和科技水平远远落后。在李寰旭刚踏出农大校门萌生创业想法之时,恰巧有机会先后去到以色列和美国考察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情况,同样作为农业大国的以色列和美国的发达农业让李寰旭发现了商机,于是在回国后与自己的团队以及导师们进行了多日的讨论,发现我国可以基于地域和气候等基本国情走精准化道路。而同时我国在当时畜牧业奶牛平均产奶量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过大,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时国家也在倡导注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牛奶作为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李寰旭当机立断,决定从这一点入手,研究如何提高奶牛产奶量。“正确的方向是成功的一半”,以如此科学严谨的方法找到中国市场供需不平衡以及农业发展待需提高的点,这也为他未来的创业之路更为光明。
李寰旭在奶牛养殖基地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并没有那么多的天然草场,缺乏优质牧草成为我们的短板,而这就是李寰旭团队所要解决的问题。奶牛有四个胃,其中的瘤胃是消化草料的主力军,但氨基酸、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却无法在此被有效吸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李寰旭团队尝试“瘤胃尼龙袋检测法”,在奶牛瘤胃中放入尼龙袋,根据袋中物质进行相关检测,努力提高营养物质在奶牛瘤胃中的吸收效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以达到提高奶牛产奶量的目标。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李寰旭团队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个“过瘤胃烟酸”,而这前前后后花了他们八年的时间。
李寰旭在回忆自己创业初期,公司只剩下四个人,他打趣道自己当初为团队画了一个“太大的饼”,结果没想到因为这项技术的相关领域前人太少,只能依靠自己一步一步踏出一条路,以至于在最难的时候想要向银行贷款都无物可抵。他用了14年的时间才让一直入不敷出的公司达到了收支平衡的状态,但好在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临危不惧的勇气愣是顶住压力,在2015年过瘤胃技术终于获得了海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这才把打着“中国研造”的过瘤胃技术真正带到了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
抓住机遇
用心实践橄球精神
李寰旭赢得奖杯
创新不是高大上,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就是要接地气。李寰旭自研究过瘤胃技术伊始就摆正了自己对创新的态度,他深谙目前我国畜牧业真正面临的问题就是饲料利用率低,奶牛产奶量少,所以他更多的着眼于如何提升奶牛的产奶潜力,踏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真正用实干践行攻坚克难的理念。无数个夜晚在他迷茫与乏累时,他无不回想起自己在橄榄球赛场上的场景,“我已经习惯了面对失败。我知道我当初的方向没有错,那我就只需要一鼓作气往前冲,这些都是通往成功路上的风景,与其抱着过高的期望每天自怨自艾,不如泰然处之”。他对农业最朴实的态度和最大限度的耐心不仅仅是对自己和团队的自信,更是对奶牛遗传育种这份事业的尊敬。李寰旭与基地技术人员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在橄榄球运动中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李寰旭通过对橄榄球比赛多年的研究和参与让他愈发深刻地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知道要想成功就必须集众人之光,寻得良性的动态平衡,不仅仅把自己的公司成员看作一个团队,更是把同做这份事业的同仁看作一个共同向一个目标奋斗的大团队。面对同行的抄袭他一笑了之,他知道大浪淘沙后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他将”打假“这一课题与“干好自己的事”完全分离,他知道如果把力气花在这上面才是得不偿失,而他更多的则是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他每年都会保证自己的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同时他也欢迎全国各地的企业参观学习。“我不怕被模仿,被模仿说明你很优秀,我还曾出书向世界介绍我们的产品,让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领域,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可不是我们一家企业就能撑起来的。”正是李寰旭团队强大的实力铸就了他们的底气,而也正是他如此大的格局使得他的企业风生水起。
坚持、踏实、合作、格局,缺一不可。正是如此令李寰旭的成功成为了必然。而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路上也始终都有这样一位“橄牛人”一路高歌前行。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采写:李嘉璐
编辑:荆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