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地复工后出现疫情,“防火防盗防同事”非戏言 | 每日快评·战疫系列133

刘晶瑶 新华每日电讯 2020-09-02

拐点未至,疫情防控已进入最吃劲儿的关键阶段,需要以静制动。各地陆续有序复工复产,有序组织务工人员返岗,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需要以动促静。一静一动,看似对立,实则共生,如同非常时期、特定条件下走平衡木。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刘晶瑶


疫情当前,很多人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相关新闻。每一个确诊病例都牵动着人们的心,在全面复工复产的关口,发生在办公场所的病例更让人忧心——日前,几个地方先后出现数起复工复产后的聚集性疫情,致使密切接触者被感染,多名同事被居家隔离。


在北京,一名公务员回京后没有隔离观察14天,在食堂吃饭处理餐盘时,与他一起聊天的密切接触者没戴口罩,也被确诊为阳性;在山东,某单位未按要求测量体温,一病例发病后竟连续12天带病上班未被发现,每天违规召开晨会,造成疫情扩散,截至2月11日关联病例已达8例;在湖南,某单位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多地多次聚餐聚会,造成多人感染……


22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艳林介绍,当当网公司20日出现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造成现有66人被隔离观察。目前,当当网已被有关部门约谈。


分析和总结复工复产后的聚集性疫情背后的共性,有助于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复工复产政策,将聚集性疫情的风险降到最低,杜绝潜在的病毒感染干扰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不难发现,上述疫情案例的共性,正是缺少“万无一失”的防控底线思维,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情绪,抱有“怎么可能是我感染”的侥幸心理,才造成了“一失万无”的疫情蔓延后果。


习近平总书记21日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清醒看到,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湖北省和武汉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湖北省外确诊病例在下降的过程中还可能再上升。“目前不敢太乐观,因为从各地发生的一些情况来看,好几个城市已经出现这样的苗头。”


张文宏医生提出复工指南——防火防盗“防同事”。


近日,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也提出了复工的“3大注意事项”——防火防盗“防”同事。张文宏认为,单位复工之后依然要注意防护,比如上个人在公用电脑打喷嚏,病毒有可能通过键盘传给下个人。同事“防”住了,一切都防住了。


拐点未至,疫情防控已进入最吃劲儿的关键阶段,需要以静制动。各地陆续有序复工复产,有序组织务工人员返岗,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需要以动促静。一静一动,看似对立,实则共生,如同非常时期、特定条件下走平衡木。较之平常,这个平衡木该怎么走?更考验治理水平和责任担当。


近期,多地复工后出现聚集性疫情,导致多人被隔离。


应当意识到,防疫重任不仅在员工头上,在企业肩上,也在政府身上。走好这个平衡木,需要多方携手前行,共同努力。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本着对个人、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做好个人防疫消毒,佩戴口罩测量体温,严格执行隔离观察措施。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及时报告,及时就医,做好隔离,严禁带病上班。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应科学安排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筑牢联防联控严密防线。借助小程序、健康码等现代信息技术摸底员工个人信息。有条件的行业,倡导居家办公、线上办公等方式,提高复工率、降低返岗率。对于工厂、商超等人员密集的办公场所,彻底消杀、加强通风换气,重点关注就餐卫生,采用分时段就餐、分散就餐等方式,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


从政府角度来看,应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保障已复工和准备复工企业日常防护物资需求,助力救助政策精准落地,多些雪中送炭的暖心之举,少点“设置层层关卡,漫天索要各类证明,敷衍塞责以求免责”的“中梗阻”。


麻痹大意是大敌。这个时候,只有小心谨慎,手段科学,措施严密,上下配合,落细落实,才能既做好防疫,又搞好复产复工,把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两手都抓好。


延伸阅读

防控有成效,拐点尚未来!

关键时期,请接力倡议!

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




我的战“疫”22 | 13份解除隔离告知书,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我的战“疫”21 | 90后男护士被“表白”:平安回家,我娶你

我的战“疫”20 | 我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楼上卖眼镜

我的战“疫”19 | 带上煎饼,货车司机“逆行”上路

我的战“疫”18 | 小县城“一号病人”:家乡地图被我染红了

我的战“疫”17 | 我守护的“武汉加油”,是灯光更是希望

我的战“疫”16 | 大家帮我这么多,我总得看清你们长啥样

我的战“疫”15 | 在武汉重症病房,和病魔抢人的这些天
我的战“疫”14 | 独家还原一纸“强制陪伴令”背后的故事

我的战“疫”13 | 我为上海守大门,得让大家“有路走”


系列评论132 | 疫情还没结束!请别摘口罩扎堆吃喝!

系列评论131 | 有条件的地方应有序开放露天公共场所

系列评论130 | 谨防特殊场所成疫情防控“真空地带”

系列评论129 |“请战手印”摁得多,不如防疫做得实

系列评论128 | 善用“志愿抗疫”的力量

系列评论127 | 疫情发布会如何有“心”又有新?

系列评论126 | “扫码识踪”要等一等老年人

系列评论125 | 病毒不惧口号,只怕“实招”

系列评论124 |有条件的地方是时候恢复点烟火气了

系列评论123 | 世卫总干事为何点赞中国“护士妈妈”?

系列评论122 | 宠物无辜,疫情之下更应学会尊重生命


查看更多文章,请点公号底部菜单栏“抗疫报道”。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小草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