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泪目!一位四川感控医生的日记,讲述援汉的40多个日夜 |草地·疫线

朱仕超 新华每日电讯 2020-09-11

朱仕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医生,也是华西医院支援武汉的第一批医疗队队员。作为感控医生,他负责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为一线的医务人员保驾护航,降低他们感染的风险。

大年初一,他随队出征,至今已逾40天。他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在战“疫”前线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点滴感悟,虽然很长,但值得搬个小板凳耐心品味。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朱仕超

统筹:董小红(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1月25日 :头一个没陪家人的除夕夜


武汉今年的农历新年,第一个夜晚有些湿冷。蒙蒙细雨,让这个正在与疫情抗争的九省通衢带上一抹悲壮的色彩。


晚九点一刻,我们川军队伍终于抵达江汉区的宾馆。窗外的城市很安静,灯火依旧通明。清冷的街道上确实没什么人,偶尔有骑着电瓶车的独行者驶过。汽车也还在行驶,明天就禁止机动车通行了。 


站在窗前呼吸了一口这个城市的空气,新年的氛围确实没有,但也暂时还没有感受到网络上的恐慌。这座城正默默承受着这场寒冷的夜雨。


大年三十一早接到回成都待命的通知,立即驱车从广元返回,路上又接到可能出征的通知。除夕夜的凌晨,终于通知初一上午出征,心情有些忐忑,也有些激动。


作为感染控制专业的医务人员,自己所学终于能在危急关头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我想,这也是一个在国旗呵护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体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时刻。我没多么崇高,只是觉得做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挺好的。


唯一有些惦念的,便是家人了。这是头一个没有陪着家人度过的除夕夜。但有无数的白衣天使跟我一样都在这个除夕夜值守与奋战,我只不过是普通一员罢了。中午在省卫健委举行完出征仪式,就前往机场登上赴武汉的专机。临行的车上,跟父母通了个电话,又跟妻女连了下视频。车外的记者们立即围了上来,长枪短炮的阵仗,把氛围搞得有点悲壮。两岁女儿一声清脆的“爸爸”,眼泪差点没包住。

 

虽然武汉前线的状况不太明朗,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但作为长期和各类病原体做斗争的专业人员,我们还是有足够信心的。我们队伍的原则也是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倾力而为。为了家人,我们都一定会保护好自己。所以,请亲人朋友们放心。

 

这个病毒感染并不是绝症。作为一名感染控制专业人员,我相信,严格的科学防控定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一批次赴武汉医疗队队员集结完毕


1月26日:不做手卫生绝对不碰自己


武汉行的第二天有些忙碌。


上午,依然下着小雨。省卫健委组织了北京来的两位专家为全体队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其中一位感染科专家已到武汉15天,他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最重要的就是他做好了基本的戴口罩和手卫生,甚至去发热门诊都未穿防护服,15天来一切正常。这无疑给队员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只要我们科学地做好防护措施,必定能保护好自己。关于手卫生,他还特别强调,不做手卫生绝对不碰自己的身体,包括上厕所前。这一点是平常特别容易忽视的,尤其是男同胞们。


下午的细雨中我们出发前往1公里外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实地考察和对接。院长在礼堂接待了我们川军队伍。这家医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仍是一家条件较为落后的二甲医院。它已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定点医院之一,全院不到800名职工已连续奋战近月。


疫情的压力、物资的欠缺、病人的恐慌、连续鏖战的疲惫,让所有人员苦不堪言。有人倒下了,不是因为被传染,是因为高负荷工作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但他们仍然在坚持,因为发热的患者需要他们。院长说的时候有些哽咽。而我们这批援助队伍的到来,对他们无疑是雪中送炭。他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两次躬。


面对这样的战友,我们没理由不尽力而为。


短暂的接待仪式后,大家分组对接。我们感控组4人和院方仅有的一名在岗感控同行进行了沟通。她一个人肩负着全院的感染防控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述说情况的时候,她的眼眶也湿润了。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真正帮她、帮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解决一些问题。


之后,我们走访了全院的各个区域。厚实严密的防护服下,眼镜起了雾,内衣潮湿,更是体会到临床一线白衣天使们的艰辛。为了节约防护服,他们确实会长时间不喝水不上厕所。防护服遮住了他们脸上的疲惫,却遮不住他们的执着和坚持。

 

病房和门诊还有不少病人。大多安静地躺着接受输液治疗。表情或平静,或麻木,但没有看到网传的对医务人员穿防护服的愤怒。我想,至少绝大多数的他们,是无辜而可爱的。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和改变。


傍晚的时候雨停了,但还有风,空气依然湿冷,倒是很提神醒脑。街上的灯光挺美,如果不是疫情,这个城市的夜景应当是不错的。开了会,写了驻地感染防控措施,已是夜深。战斗的第一天忙碌而充实,疫区战友和患者们的困难是挑战,也是我们尽力而为的动力。加油!


穿上防护服的朱仕超


1月27日:文员都顶上保洁的岗位了


我们医院援助的第二批生活用品到了。医院细致入微的考虑,让我们特别感动,作为一个华西人,感到骄傲和幸福。


昨日的对接与考察之后,今天医疗和护理小组正式进入病房工作。我们感控小组再次会同红十字会医院的院感科主任,仔细梳理了5楼出入口通道的流程和布局,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下午会同基建部考察了脱污区的结构,拟定了分隔改进流程。专业事宜俱不细表。


在出入通道考察时,见到一个正在擦拭消毒的白衣小姑娘,问了才知道她并不是保洁,而是医院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疫情来临时外包的保洁基本都走了,清洁消毒工作只能由医务人员自行承担。今天开始才回来10个保洁人员,但对于全院的消毒工作,还远远不够。原本坐在宽敞明亮办公室的文员,也毅然走上了与病毒抗争的前线,我并没有从她口罩下的年轻面容上看到丝毫的怨怼之情。我想,一线医务工作者更有理由全力以赴,早日打赢这场战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官微截图


1月28日:下班的护士头发全湿透了

 

晨起推开窗户,持续好几天的阴霾已经散去,蔚蓝的天空呈现眼前。温暖的阳光洒在街道上,驱走了这个城市的一些寒冷。阳光总是给人希望,也许这场疫情也能像阴霾、寒冷一样被阳光很快驱散。阳光都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好天气往往也能带来好心情。街上逐渐有了零星戴着口罩的行人。马路上也逐渐有了被允许行驶的车辆。这座城市似乎恢复了一点朝气。


我援助的医院也迎来了一些好消息。暂时分流发热门诊病人到也有援助的非定点兄弟医院,减小病人积压的压力后,我们便能集中精力解决布局流程的优化和在院病人的筛查治疗。防护用品这两天也基本跟上了消耗,检测的试剂盒也在逐渐补充。这都是不错的开始。

 

我们感控小组昨天提出的改进措施,也逐项开始执行。尤其是通道的分隔优化,基建科连夜就开始动工。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医院的决心,也让救援队更有信心早日战胜病毒。

 

在通道口看到医疗队下班护士姐妹们,摘掉口罩帽子后头发都湿透了。我提了一下,她们也只是对我笑笑,言语和表情间没有任何的不满和埋怨。那一刻,我又被感动了。来到这里,特别容易被一些细节感动。因为,无论是援助医院的同行,还是我们医疗队的战友,他们都是这场疫情下坚守和奋战的可爱人儿啊! 


华西牵头的病房里战友互相鼓励


1月29日:两次遇到暖心的志愿者司机

 

今日的天气更加晴好,路上的车辆也更多了,阳光给人的感觉总是很好。今天也发生了几件很暖的事。


早上扛着我们医院发来捐给红十字会医院的去污地垫,步行去医院。正在路口等红灯,一辆出租车看见了,立即停在我面前让我上车,免费送我过去。师傅是地道的武汉人,戴着口罩。他说这段时间他都在免费接送援助武汉的医务人员,看到我穿着救援队服又拿着东西,就立即喊我上车了。在车上他反复表达了对我们医疗队的感谢。质朴的语言,温暖人心。


第二件事,也是被车送。把地垫送到医院后,我接到电话,通知我去四川省刚到的第二批医疗队驻地,对他们进行感控培训。3公里多,走路花的时间太长,准备坐车。路边一个开私家越野车的小哥看到了,也主动要送我过去。车上还贴了志愿者车队的标识,近期他都自掏油费,开自己的车接送前线医务人员。我问他家里人都还好吗,他说都好,家里就他和妈妈,都很平安,除了消毒用品不好买,生活用品还是比较充足的,他没事就出来接送医务人员。小哥戴着口罩,但看得出来挺帅气。不过,他的人品更帅。


像他们这样的热心人还有很多。无数平凡的热心人,汇成了一股暖流,温暖着武汉这个寒冷的新春。


晚上,整个医疗队还组织大家为近期过生日的队员集体庆祝。虽然简单而短暂,大家都戴着口罩,但温暖的氛围还是让口罩下的脸庞挂上了笑容。

 

同时,我们华西队伍负责的病房传来一个好消息。一个感染新冠肺炎的准妈妈核酸检测阴性,症状也基本消失,明日就准备出院了。她和爱人跟我们的队员们合影一张,口罩之下,也能感受到她久违的笑容。

 

我想,这个世界总还是有更多的阳光和温暖的。  


朱仕超拍摄的武汉夜景


1月30日 :感控小组又来新增援


今日的天气更加晴好,只是我的随笔写得愈来愈像流水账。

 

工作的琐碎事情就不细说了。今天我们感控小组又增加了四名新成员——昨天新到的第二批四川省救援队感控人员。感控小组力量的增强,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好全体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工作。

 

关于优化医务人员通道,我们发生了有趣的激烈讨论,我想这种讨论是非常积极的,也能不断促进我们改进工作。

 

今天的新闻曝出,有新冠肺炎患者家属殴打医务人员,这无疑给正在一线奋战的白衣天使们泼了一盆冷水,与这个温暖的晴天格格不入。虽然寒心,但我们的医务人员依然奋战在前线,没有退缩。

 

而我更想说,尽管这样的患者和家属确实存在,但更多的患者依然是可爱的。经过病房里几天的相处,我们华西医疗队的医护和患者的关系都比较融洽。大家听到患者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谢谢。

 

有个阿姨特别可爱,看到一次我们就会说一次谢谢,还主动要求跟每一名病房的医疗队队员合影留念。每次合影她都会带着笑容,握紧拳头、竖起大拇指,给自己、给我们、给武汉,也给整个中国加油。

 

我想,绝大多数的他们都还是善良的。他们诚挚的谢意和淳朴的笑容就是对医务人员最好的鼓励。也许确实有些暴躁的人,他们不仅缺乏对医务人员的尊重,还缺乏对整个世界的尊重。在他们眼里,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戾气。这样的人终究会被这个世界待之以戾气。


而绝大多数的患者们,包括在门诊排长队等待诊治的人,他们还是在病痛的折磨和恐惧中静静等待着白衣天使们的帮助。就像不能因为个别医务人员的不当行为就攻击整个医疗行业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少数偏激甚至疯狂的行为就敌视所有的患者及家属。我们需要采取更好的措施保护医务人员,但更积极的我们,才能带给患者们更多的希望。

 

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光明和爱是更多的。

 

医患一心,医患互爱,定能早日战胜病毒。 


华西医疗队病房里喜欢拉着医务人员合影的几个阿姨


1月31日:医护老师个个是心理护理小能手

 

连续好几个晴天了。

 

疫情的数字还在持续增长着,但对医务人员来说并不见得是坏事。因为检测的试剂盒越来越多,我们也能早点确诊患者,将非新冠肺炎的患者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我们援助的医院理得越来越顺,重新规划的病房也逐渐走上正轨;感控流程也逐步规范。为重新收治门诊患者打下良好基础。

 

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尹万红老师也和我分享了一件暖心的事。他下班步行回来的路上,一位骑电动车的大叔看他穿着救援队服,就赶紧停在他面前,想送他回来。就跟前天我碰到的出租司机还有私家车小伙一样,他们都用质朴的举动温暖着前线医护人员们的心,让我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病房中也在焕发着生机。之前的病房中,病人太多,医护人员压力巨大,疲于奔命,与患者之间缺乏交流,病房里弥漫着恐慌和疲惫的情绪。在医疗队进入病房后,大家的压力减轻了许多。我们华西医疗队的医护老师们,个个都是心理护理小能手。除了积极协助和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还时常陪患者们聊天,开解他们。渐渐地,越来越多的脸庞上有了笑容。在昨天那位可爱阿姨的带动下,好多个房间的阿姨叔叔们一起主动加起油,还让大家整齐喊口号,请医疗队拍视频给大家加油鼓劲。

 

窗外的阳光似乎照进了整个病房,带来一股积极而温暖的能量。

 

相信阳光终究会赶走阴霾的。 


2月1日:“妈妈,我想你,有成都到武汉那么远”

 

抵达武汉已经一周了。病房的工作和我们感控小组的感染防控工作也步入正轨。目前为止,我们四川医疗队全体队员保持平安。相信情况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只是前线的节奏很快,快到没有太多时间思念家人。好在科技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便利,每天都可以抽点时间和家人视频。距离因科技而缩短,思念却没有因之而减少。

 

家中两岁多点的小棉袄还无法理解什么是疫情和病毒,也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每天只能在视频里相见。不过,每每视频的时候,她还是会问,爸爸,你去什么地方了呀?清脆的、还带着些奶气的声音,通过手机的电波,跨越了上千公里的距离,传送到我面前。


很平凡,于我而言,却是那么动听。偶尔,小棉袄也会因为爸爸没回家,流露出一丝丝哀怨或生气的情绪。也许,你现在还无法理解,但爸爸相信,等你长大了,一定会为爸爸的选择感到骄傲。

 

这样的一幕幕,每天都在医疗队员的房间里上演。我们华西医院呼吸科的护士老师谢莉,8岁的女儿在她上班时,多次尝试视频通话无果后,给她发来了这样一句话:“妈妈,我想你,有成都到武汉那么远。”她听了潸然泪下。

 

我们都是平凡的一员,有着平凡的家庭故事。每个人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都无法不思念亲人。但每个人都仍然义无反顾地奋战在这里,不曾退缩。因为,只有暂时放下对亲人的思念,穿上白色战衣,才能给病房中那一个个苦痛的脸庞再次带来希望。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职责,也是誓言。不那么崇高,却有让人坚持的力量。  


2月2日:为一线的医务人员保驾护航


今天工作的强度有些大。一直忙碌到将近晚上12点。

 

但今天颇有成就感。亲自参与到医务人员更换防护服的通道流程现场更改工作中,尽管防护服下的内衣湿透,但总算基本定型,已是现有条件下相对最好的选择。因为动手参与到工作中,被红十字会医院负责通道的护士长很是感谢了一番。我想,目前我就相当于他们医院的一员,不能做光说不动的“砖家”,因为有时我们嘴上一个轻松的决定,带给他们的可能就是无数的汗水。


改完的通道更为流畅便捷,污染的风险更小。也受到了医疗队一些专家的肯定。能为一线的医务人员保驾护航,降低他们感染的风险,也是我们感控工作的价值体现之一。

 

今天我们华西医疗队接管的病房又传来好消息:一口气出院3人。病房的护士老师们说,出院的时候几个患者和家属脸上都写满了喜悦,不停地跟医护老师们说谢谢,辛苦你们了。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也许,疫情的局势还难以让人轻松,但只要能带给大家笑容,一切都会好的。

 

是的,只要能带给大家希望,只要能早日战胜疫情,我们的所有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愿生病住院的人们都能早日回到那个想回却回不去的家,愿大家都能早日上街,没有阻碍地呼吸和笑谈。

 

愿大家都平安。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月3日:给战友培训的路上,的哥带我游武汉

 

上午的工作依然在快节奏中过去。为了帮一线医护们查看脱防护服的程序,减少污染的风险,我们感控小组分组在每天下班高峰期,守在脱污区督导大家脱防护服,有问题现场提醒和纠正。尽管饿着肚子延迟下班一小时,回到酒店近下午两点才吃上午饭,但能帮大家不被污染地脱掉战衣、平安下班,很值得。 


昨日夜间,我们四川省第三批医疗队也已抵达武汉前线,防疫力量在持续增加。下午我接到通知去为战友们做感控培训。培训的第一句话我就说:请大家放心,我们第一批医疗队已来十天,全体平安,只要做好防护,一定能平安凯旋!大家马上以热烈的掌声响应,不是为我鼓掌,而是更有信心地为自己加油。讲解加现场示范穿脱防护服的培训下来,嗓子有些嘶哑了。不过,能为大家提升信心,也很值。 


他们支援的医院跟我们不再是同一家,驻地也远在30多公里外的武昌。来武汉十天了,还一直在医院和酒店两点一线间活动。今天借去战友驻地才有机会看了看这个城市。

 

送我们的的哥邱师傅是最近一直在接送四川医疗队的志愿者司机,大哥很热心也很健谈。他说他的家就在我们路途中不远处,不过从大年初一开始也没回过家了。问他想家吗,他说想,但他离家近,我们支援的医疗队千里迢迢都来了,能为我们做点事,他觉得值。路途中大哥充当起了导游,一直在给我们讲武汉的风土人情。返程的路上还绕了点路,带我们从黄鹤楼旁和武汉长江大桥上驶过,横贯了武汉三镇。大哥真是个好人。

 

以前想过来武汉,或许是旅行,或许是出差。或是去人满为患的武大看樱花,或是去挤不上去的黄鹤楼凭栏望长江。但从未想过以这种方式来到这里。

 

我们的车迎着夕阳的余晖向东驶去,又浸沐着夜灯的灿烂向西驶回。路上的车很少,像是凌晨三点的景象。看不到汉阳造,凭吊不了武昌起义;没有古琴台聆曲,也没有晴川阁临江;去不到东湖泛舟,更登不了万里长江第一桥。

 

从有管制的长江大桥匆匆驶过,去时的江波浩渺,归时的夜灯闪烁,似乎都无法掩藏这座见惯风雨的长桥此刻的寂凉。正如夜间刷屏的武汉视频所言,这座繁华的城市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安静得有些悲壮,安静得让人心疼。

 

然而,那些依旧辉煌的灯光,那些处处闪烁的“武汉加油”灯语,显示着这座城市的坚持、坚强与倔强。

 

所以,我们来了,更多的我们来了,成千上万的我们来了。还有更多像司机大哥一样的志愿者、热心人,都行动了起来。全中国都行动了起来。

 

病毒在蔓延,但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无论疫情的数字怎么增长,来援之后,我的信心都不曾动摇。只要万众一心,必将战而胜之。武汉,我们等你。  


2月4日:被出院患者的感谢信“催泪”

 

今天又被戳了一下泪点。

 

我们华西医疗队牵头负责的病房中,两名今日出院的患者为我们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封感谢信。信的内容如下: 


华西医院罗教授、刘教授带领的医务护理人员辛苦了。


响应党中央的召唤,来到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治疗肺炎感染患者。对待患者是精医品德,认真负责,对患者护理服务态度很好,似对待亲人一样对患者。


我们病房都有共同感觉,我们感到每天医务人员穿着防护服等,工作起来很不方便,但每天坚持在岗位,完成医护任务。没日没夜,忘我工作,使我们敬佩这些来自华西的医务护理人员。


您们是英雄,学习您们身上体现的白求恩精神!


非常时期,他们无法去制作精美的感谢信。只是一张从病房借来的草稿纸,几句朴实的感谢言语,却是我们医务人员收到的最好礼物,使每一个坚持在一线的我们眼含热泪。

 

并不是要特别表扬我们医院,不过这是进入前线以来,我看到的第一封对医务人员的感谢信。我想,信中描述的一幕幕,现在每天都在前线的病房中上演,所有医务人员都在这样坚持。能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早日康复出院,回到那个想念的家,是我们最热切而平实的愿望。

 

而他们的一句感谢,如同拂过大地的春风,让所有在压力下奋战的医务人员备感温暖,也倍增信心!

 

春风拂过,花终究会开的。 


患者的感谢信


2月5日:护士耀之老师的外婆去世了


今天是个有些悲伤的日子。

 

我们华西医疗队的护士耀之老师的外婆去世了。

 

出发驰援武汉之前,她匆忙和外婆见了一面。90岁的老人知道了自己从小带大的外孙女要去疫情前线,没有挽留,只是叮嘱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还为她唱起歌儿壮行。外婆的歌声也许已不再悠扬婉转,却充满了对外孙女的爱。

 

如今,支援前线的12天过去了,正如外婆期望的一样,耀之老师一切平安,我们医疗队的战友们也都还平安如初。但老人却等不到疼爱的外孙女回去了。对耀之老师而言,世界上最好的外婆离开了。但她却因为奋战在千里之外的武汉前线,连回去送老人家最后一程都无法做到。

 

她哭了。哭得让战友们心疼。但疫情特殊时期,队友们也不能聚集起来去安慰她。连护士长冯老师想抱抱她也只能忍住,隔着口罩给她眼神的鼓励。

 

她不哭了。因为她说,要调整好状态,继续战斗!她一定会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的时候再去看外婆。

 

耀之老师,好样的!我想,这样也是对老人家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

 

奋战在前线的医务人员都有难以割舍的亲情,但无论多么难舍,大家都暂时放下了,毅然来到了前线。有告别的不舍,有不告而别的心疼。像耀之老师这样跟外婆道别却成永诀,更令人洒泪。

 

但我们还是来了,还是坚持着。不需要大家铭记,只希望大家能够全民一心,全力配合国家的政策,早日打赢这场战争。让病人们早日回到家园,也让前线的白衣战士们早日回到那个想念的家。

 

愿所有前线奋战的战友和家人都平安健康。

 

耀之老师,一起加油!

 

2月6日:始终还是相信,善良的人更多

 

昨夜睡得偏晚。凌晨入睡的时候下起了雨,雨有些大,雨声从开着的窗户里传进来,惊扰了睡熟的梦。

 

今日的雨下了一整天,撑着伞走在下班路上,微寒。快要连成线的雨滴击打在路面积起的水坑上,把水面上摩天大楼孤零零的倒影击得支离破碎。

 

这场春雨下得有些急了,少了润物细无声的温柔。或许是想帮我们早点冲走这场疫情吧。

 

刷消息的时候看到一些负面消息。我一向乐于以最大的乐观去揣测人们的善意,也乐于传播正能量。只是这些消息着实令人失望。不说接连几起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连带非疫区医院战友们的子女都受到了歧视。李文亮医生的牺牲也令人痛惜。心底在这场寒冷的春雨中滋生了一些负能量,不评价也罢。

 

不过,我始终还是相信,善良的人们更多。看到医务人员被不公正对待,也有更多的人站出来为我们说话。这个社会还有更多的满怀善意的人们在为这场疫情而努力着,默默付出着。有在一线奋战的警察、军人,有加班加点提供物资的后勤人员,有为雷神山火神山奋战的建筑工人,有免费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司机,还有千千万万正在为打赢这场战争而奋斗的人们,无法一一讲述。

 

他们,都值得我们为之而努力。

 

战友们,不要气馁,这个世界依然是阳光和温暖更多。

 

而且,今天也有个很好的消息,武汉方舱医院正式开始接收患者。随着越来越多确诊的轻症患者被集中收治,相信对于控制传染源、减少病毒传播会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拭目以待。 


朱仕超拍摄的武汉夜景


2月7日:我们医院第三批队员已抵武汉

 

白天的时候雨停了,空气依然湿冷。

 

像是在为李文亮医生的离去而哀伤。

 

昨夜的整个朋友圈似乎都无法安放下人们对他离世的愤怒。我也被这样的情绪带入其中。然而冷静下来之后,我想,我们发泄了一通后还是要继续团结一心面对疫情。是非对错且不去论,至少,我们要相信国家和中央的决心和政策。当我们这个国家全力运转起来对抗疫情时,我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我们相比。火神山、雷神山以及方舱医院的投入运行,让我对抗击疫情充满信心。

 

我们可以有愤怒,但不能因为愤怒失去理智,失去对抗疫情的正确方向。当下只有团结一心,积极努力,才能尽快扑灭这场疫情。这才是对已经倒下甚至牺牲的战友们最好的告慰。

 

今天,还是有鼓舞人心的消息的。我们华西医院第三批医疗队131名队员已抵达武汉前线。看着队伍誓师出发的视频,尽管已来一线14天,依然热泪盈眶。华西医院和齐鲁医学院在机场的偶遇会师也看得人心潮澎湃。


紧接着,协和来了,湘雅来了,复旦中山也来了,各大医学名校齐聚武汉携手抗疫情。全国各地还有更多的战友们也来了,对抗疫情的一线力量越来越壮大。白衣战士们前赴后继,我相信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倾力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尽快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也再次请所有的人,全力配合国家的政策,勤洗手、少出门、戴口罩,坚决不聚会,每个人都将是消灭这场疫情的功臣。

 

不要让白衣战士们孤军奋战。

 

来吧,一起加油!  


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出发


2月8日:元宵节,想起母亲的肉馅汤圆

 

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武汉不知不觉已半个月,今天元宵节了。

 

有些想念母亲做的汤圆。

 

每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家的传统都会吃汤圆,元宵节当然也是。我们家的汤圆对有的朋友来说算是黑暗料理——肉馅汤圆。我从小就爱吃,比乒乓球还大一点的个头,能一口气吃十几个。多少年了,还馋这一口。

 

中午跟父母通了视频,他们今天还是吃了肉馅汤圆,可惜我没能吃到。母亲说,等我完成任务回家再做给我吃个够。

 

口水当时不争气地流了出来。连现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还在流。

 

那是关于童年和家的味道。 今天从红十字会医院下班出来的时候,猛然发现,医院前面的一片绿地里,梨花和桃花都开了。前日的一场春雨尽管有些微冷,还是给这个春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尽管阳光还没有再次洒满这片煎熬中的土地,但终究是开花了。

 

我想,在下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这些春花会开得更欢快。

 

开花总是让人愉悦的。在我们华西医院牵头的病房中,好消息也在增加。

 

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我们收到患者的感谢也越来越多。尽管条件有限,在医疗组长罗凤鸣教授、尹万红教授的带领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尤其是我们第一批医疗队的队长罗凤鸣教授,为人低调务实,兢兢业业,用最少的人手,带领着整个病房在有限的条件下高效运转着,为红十字会医院尽量多分担收治病人的压力。

 

今天听说一件有趣的事。由于整个医院的中心供氧压力不足,绝大多数病人基本都是用以前传统的氧气罐供氧。但氧气罐沉重,还时常需要费力搬动。罗教授看到护士老师们搬动吃力,就亲自上阵搬起了氧气罐。对于一个医学名校的大教授来说,这样的行为即便不必大书特书,但至少也非常少见,非常亲切了。至少,当班的护士老师们心中都涌过一股暖流。

 

正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罗教授带领着我们华西的白衣战士默默努力着,为早日打赢这场战斗贡献着扎实的力量。而一股股这样扎实的力量,汇聚成了一股寒风中的暖流,滋润着这片大地。

 

相信我们一定能胜利,就像春雨过后,花一定会开放。  


搬运氧气瓶的医护人员


2月9日:医院门口的花又开了一些

 

天终于又放晴了。阳光晒得人很舒服。

 

医院门口的花又开了一些,越来越明亮起来。

 

单位的领导发了张医院门口的照片,蓝天白云,红柱黑瓦,颜色分明。清新明丽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

 

春天终究是来了。

 

在家乡,在各地,在疫情肆虐中心的武汉,都来了。

 

今天,驰援前线的四川省第六批医疗救援队300人也已抵达武汉。前后已有近千人的川军医疗队来援。而全国又将整个湖北按地级市划分,16个省份分别对口支援一个地级市。全国的力量集中到一起,全力帮助武汉和整个湖北。更多驰援的队伍,都纷纷上路出发。这样的阵仗,也只有在我们国家才能看到。战胜疫情的信心,如同这温暖的春光,越来越盛。

 

在脱污区帮医务人员督导脱防护用品的时候,看到大家明显比刚来的时候更熟练和稳健,触碰污染面的情况也明显减少,连日来的辛苦“站岗”也相当值了。

 

晚上,我们华西医疗队牵头的重症病房开了一个会。会议确定了接下来病房的管理策略,重点是在现有条件下利用华西积累的管理经验更高效地管理现在的病房,为国家每天公布的死亡数字少增长一点、治愈的数字多增长一点贡献力量。这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而我的工作,则是尽可能帮助在一线的医护们降低感染的风险。

 

高效而务实,是华西一向的风格。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帮到更多的患者。也希望我的努力,能帮到更多的一线战友们。

 

一起加油,不让武大的樱花孤独开放在这个春天。 


朱仕超拍摄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 


2月10日:请记者帮拍脱防护用品流程

 

今天的节奏依然紧张而充实。

 

上午修订了医疗队驻地感染防控措施,下午跟红十字会医院院感科主任讨论了一些问题后,随队的两位川台记者向老师和彭老师跟随我们进病房了解了一下感控工作的流程。我则动了个小心思,借他们高超的拍摄技术,请他们顺便帮我们实地拍摄脱防护用品的流程视频,用于医疗队和红十字会医院医务人员复习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正确率。

 

我们按照常规先去了各个隔离病区督导,了解临床的情况,跟临床沟通感控问题,督导感控措施落实情况。转了一圈之后,再回到脱防护服的区域,例行脱防护用品的督导。刚穿上防护服没多久,彭老师的额头就已密布汗珠,深切体会了一次一线医务人员防护服下还要高强度工作的艰辛。

 

正如他们感受到的,我们的感控工作尽管没体现在直接治疗患者身上。但通过各项琐碎而细节的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医务人员和确诊患者发生其他感染的风险,体现我们对早日战胜疫情的作用。

 

可以做一个并不十分全面的形容:一线医护的目标是消灭病人身体里的病毒,而我们感控人的目标则是消灭医疗环境中的病毒。

 

加油,感控人!  


2月11日:方舱医院最美广场舞

 

今天不谈工作,说几个大家都知道的好消息。

 

昨日一天,6000多名全国各地的白衣战友们抵达武汉,火线驰援。而对湖北16市的支援还在不断赶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战友们投入一线,与湖北的战友并肩作战,相信至少一线压力会大大减轻。

 

我们所在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也迎来了增援——来自陕西的20多名战友,这也将进一步提升这里的人力保障。

 

同时,武汉1900多名重症确诊患者也已全部收治入院。这对挽救重症患者是极好的消息。

 

昨日两则武汉方舱医院的轻症患者和医务人员一起跳广场舞的视频火遍网络。也许这是自广场舞诞生以来最美的广场舞。原来广场舞也是可以这么感人的。

 

今日下午,武昌方舱医院首批轻症患者在达到出院标准后集体出院。相信接下来,方舱医院将迎来越来越多的出舱患者。回家,会成为遭受病毒折磨的患者们的主旋律。

 

而更让公众感到高兴的,应该是2月5日以来新增确诊患者人数的下降,说明确诊病例增加的速度可能有所放缓了。尽管还在增加,还不能掉以轻心,但至少是个好的开始。

 

这些消息无疑让饱受疫情煎熬的我们信心倍增。

 

就像医院前的花,彻底开放了。 


2月10日,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带领患者们跳舞。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2月12日:疫情时期的开学典礼


高中母校四川省绵阳中学举行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只是这次的开学典礼很特殊——通过网络举行。


前一日下午,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如今绵中的副校长苟文彬老师,邀请我录制了一段发言视频,在开学典礼上播放,激励学弟学妹们。


因为时间仓促还要工作,在穿好防护服进入隔离区前紧急录制了一段。未打草稿,只能随性发挥。很可惜词不达意,效果不佳。尽管苟老师说视频反响不错,但我始终不甚满意。因此,在这里补充一下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


绵中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十七年前,我跟你们一样,是一名充满朝气的绵中学子。当时的我,跟你们一样,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时的我,跟你们一样,书生意气、壮志凌云。


当时的我,跟你们也有些不一样。2003年的非典,与现在的疫情有些相似,也有些不同。当时的四川病例不多,我们在绵中校园里感受并不深刻。而如今的你们,却深深感受到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的恐慌。它打乱了你们的学习,也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我想,刚进入高中生活还在适应的你们,在为高三腾出复习时间而争分夺秒的你们,还有即将面临高考而紧张备战的你们,都在面对着这场灾难带来的压力。这也将是你们生命中注定难忘的一页。


当时的我,跟你们也有些不一样。当时绵中承办了四川省第一届宏志班,是国家的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了全省50名贫困地区成绩优秀的贫困生。我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这个班级,同学们相亲相爱,师长如父如母,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大。这个有爱的班级,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是阳光和温暖更多。而这个班级的班训,“宏图记党恩,志远为国强”,一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当年沐浴着国家的恩情成长,如今国家需要我了,所以我来到了疫情前线。我并不多么杰出,也不多么崇高,只是想着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些用的人,体现自己做人的价值,挺好的。而如今,前线还有成千上万个和我一样的白衣战士,还有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战士,正在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奋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全国之力抗疫,这正是国家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而情况也有了好转的苗头。所以,请你们不要害怕。只要我们团结一心,配合好国家和中央的政策,我们必将胜利。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白衣战士的义无反顾,志愿者的不计报酬,好心人的无私援助,汇集成对抗疫情的大爱,汇集成我们战胜疫情的力量。有这份爱,我们必将胜利。而这份爱,需要传承下去。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的国家也不可能一路平坦,我们将还会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但只要我们传承这份爱,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一定会复兴和强盛。


所以,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做个有用的人,无数可爱的你们必将汇成有爱的中国,一个任何困难和灾难都击不垮的中国。


修身,治国,平天下,不枉为绵中人! 


朱仕超(左一)和队友们


2月14日:假如,我足够浪漫

 

今天是个有些特殊的日子。

 

昨夜风急雨骤。一场春雷炸响在深夜,惊醒了无数熟睡的梦。

 

昨日有些忙碌,没有来得及写日志。只好跳过一天直接写今日的了。

 

今天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个属于爱人的节日。写过了父母亲,写过了小情人,因为有些羞赧却不曾为家中的大情人写过什么。

 

昨日川台的记者让录了一个发给爱人的视频,今天制作成礼物发给家人。我调侃了自己不懂浪漫,还曾经在某个情人节送过俺家大情人春秋衣。所以,在这个第一次不能陪她度过的特殊日子,在不能相守的疫情前线,写下这首诗,送给家中带着小情人的大情人,祝她节日快乐,也愿所有奋战在前线的战友和全天下的有情人都浪漫一生。       


假如,我足够浪漫

我曾以为,我足够浪漫      

我曾带你驰骋在宽阔的川西草原,也在内蒙古的戈壁中看落日孤烟      

我曾带你环绕在边境的居延海边,也在香格里拉的森林中赏秋水长天      

我曾带你去泰国的沙滩上自拍婚纱,也在色达的高山顶上跳跃      

我曾带你到泸沽湖看水中云天,也在多情的洱海边许下执手今生的诺言      

我还为了亲近自然带你在不知名的海岛上骑行,为了看云海星空带你徒步登牛背山自虐      

可这些,都是我要给你的浪漫       


假如,我足够浪漫,我会带你去海边停留几日,吹吹温柔的清风,晒晒暖阳      

假如,我足够浪漫,我会带你去好吃的城市,徜徉于街头巷尾,寻找美食      

假如,我足够浪漫,我也许还会带你去你最想去的国家,去看北欧的冰和阿尔卑斯的雪,甚至去看北海道的樱花,去吃富士山下的生鱼片           

不再脚步匆忙      

也不需要自虐      

停留在想停留的地方      

让温柔的时光过得慢一些     

余生还长      

我们一起去浪漫  


2月15日:这场雪像是给武汉穿上白大褂

 

2020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早太多。

 

对成都人而言,最能引起大家兴奋的事,下雪毫无疑问地排第一。下一场雨夹雪都能引起朋友圈刷屏。在成都住了十多年,也未曾见过长街铺满白雪。

 

未曾想到,过完农历大年,还能在跟成都纬度相差不多的南方城市看到大雪。下午下班出来的时候,大雪纷扬,很快便在大街上、屋顶上、车顶上、花坛上积满茫茫一片。心里有着一份难掩的惊喜。若在平时,定然要兴奋地冲进雪里。只是在如今这个疫情时期,一股寒意扑面而来。寒冷的天气对于病人的康复并不是太好的消息,开窗通风也增加了难度。这病毒也喜冷不喜热。

 

不过,本地的志愿者司机大哥说按武汉往常的天气,开年的雪下得短暂,过后必然会是长时间的晴天,气温也就很快回升了。有位华西的战友比喻说,这场雪像是给武汉穿上了白大褂。那么,这定然也是一场瑞雪吧。

 

昨日在我们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尹万红教授的朋友圈看到一句动人的话,“最好的情人节礼物,等你等得好辛苦”。配图是红十字会医院紧急建好的中心供氧装置。尹老师被我们重症医学科的老师们亲切地称为“二哥”,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却有着低调务实的做事风格。作为华西医院牵头的重症病区主任,一直为重症患者最迫切的供氧问题忧心忡忡。之前也跟罗凤鸣教授一样,经常跟护士老师们一起去搬笨重的氧气罐。


但氧气罐的供氧压力往往不足,看着患者不理想的氧饱和度和难受的表情,尹二哥难有笑言。好在迫切呼吁之后,红十字会医院也全力快速解决了中心供氧的设备紧急安置。看着病人床头稳定的氧压,尹二哥帅气的笑颜如花绽放,如同收到了情人节礼物,也如同在成都看到了纷扬的大雪。

 

真是一场瑞雪呢。  


武汉红十字会医院2月14日新配置的中心供氧装置


2月16日:战友脱掉手套后,发现手破了一个口子

 

果然雪后的晴天是如此的灿烂。昨日的雪带走了所有的霾,天空干净得像孩子的眼睛。

 

如此干净的空气,让人忍不住想摘掉口罩呼吸。如果这场疫情也能跟雾霾一样被这场雪洗净就好了。

 

按往常,如此好的天气必然带来好心情,更适合打鸡血。只是今天了解到有战友发生有暴露风险的情况后,就想说说白衣天使们的压力。

 

一位战友(并不是我们医疗队的)脱掉手套后发现手破了一个口子,尽管不深,但上面有一丝血迹。他很紧张,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划伤的。手套已经丢进垃圾桶,无法翻找。而上班之前他还未发现手上有伤口,那这伤口很可能就是上班期间被划破的。只是很奇怪为什么划伤的时候没感觉。了解过后才知道原来他比较怕,就戴了三双手套。唯一的解释就是过厚的手套导致被划伤的时候没明显感觉。尽管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但无论我们怎么解释,相信他也依然会处于担忧之中。因为如果他能不怕的话,也不会戴三双手套了。

 

作为一个感控专业人员,尽管时常在给一线战友们宣传不要过度防护,但却特别能理解他们。增长的病例数字、死亡的数据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也在冲击着一线战友们的心理承受力。倒下甚至牺牲的武汉战友的数字也在时刻提醒着大家,这并不是平常病房里的生离死别,因为下一个倒下的也有可能是自己。


你没有给病人们插过气管插管,所以你不会知道医生的紧张;你没给病人吸过痰,所以你不会了解护士的害怕;你没给患者做过纤支镜,所以你不会知道呼吸治疗师的忐忑。而这些,却是一线的他们经常需要面对的。连我们感控人员也无法真切体会。我们只能用尽量显得镇定一些的语言去安慰和鼓励他们:科学防控,你们足够安全。

 

换位思考,我想,即便再有信心,我依然会有一丝忐忑。我们都是人,都会害怕。然而即便害怕,我们可爱的一线战友们依然会坚持向前。无法不爱他们。


所以,对于因紧张而多穿防护用品的战友们,我无法去责怪他们。只是从我专业的角度和发生暴露的战友们的经历,还是想告诉可爱的你们,不要过度防护,因为在使用了合格的防护用品前提下,额外的它们不会给你们带来更好的防护效果,反而会给你们带来虚假的安全感,可能导致你对防护用品的破损不敏感,甚至发生了暴露而不自知。厚厚的防护层不仅会让你倍加难受,更让你的动作变得笨拙,增加发生暴露的风险。

 

保护好你们,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期望。愿每一个人都平安。  


2月17日:傍晚的晚霞很美 


傍晚的晚霞很美,但忙着去帮四川省新来的医疗队战友做培训,已无暇观赏。

 

新来的战友驻地离我们驻地很近,在一片繁华的地段。清澈的夜空下高楼林立,建筑物外墙上的玻璃反射着远处的晚霞,如同显示着这个城市往日的热闹。我想,如果能登上楼顶眺望,这场日落和晚霞一定是很壮观的。

 

路口还有两栋正在修建的高楼,其中有一栋已封顶,外墙玻璃也完成95%以上,但只能暂时停工了。

 

希望疫情不要让它们永远定格在这个状态,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早日赶走疫情,帮助它们早日完工,为这个城市增添色彩。

 

上午的时候帮新来的战友们梳理了驻地感染防控措施,分享了我们前期的经验。可以看出来,新来的战友们还是比较紧张,如同我们刚来的时候。能用自己的经验和所学帮他们增强一些信心,也是极好的。

 

希望所有的战友们,已来的,新来的,还要来的,接下来继续奋战的日子,都能如这晚霞后的天气一般,晴空万里。 


朱仕超拍摄的晚霞

 

2月18日:年龄最大护士,病房里过生日

 

天气依然晴好,气温也升了一些,开始暖和起来。


今天继续支援四川省第七八批的战友,帮他们捋了捋下一步将要开展的感控工作。刚来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些忙乱,将各项工作理顺后都会好很多。


我们第一批华西队伍的病房里,队伍里的大姐姐张焱林老师今天过了个特殊的生日。护士长冯老师给她排班的时候问她,生日这天休息一天不?张老师说:待在酒店也不能出去,还是和大家一起上班开心。作为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护士,她为大家做了很好的榜样。于是,她今天就在病房过了个特殊的生日。同班的战友们用A4纸为她画了个生日蛋糕,简单唱了生日歌。简单的线条,简单的图案,简单的仪式,却传递着不简单的温情。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争时期,前线的战友们建立起让人温暖的情谊,超越平时的同事,超越平时的师生,也超越平时的上下级。多年以后,张老师回忆起这个生日一定会印象深刻,战友们回忆起这段经历也定然难以忘怀。


疫情给人带来苦难,但也让人找到爱和温暖。  


2月19日:大熊猫视频为战“疫”加油

 

忙完一天的事准备写日志的时候,看到一则医院同事发来的视频短片。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拍摄国宝大熊猫的视频。专为武汉抗击疫情而拍摄,也为居家不能出门的人们拍摄。

 

视频里除了多只卖萌的大熊猫外,还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只半岁的大熊猫——成浪,活泼可爱、机灵好动、会卖萌。不过她也很特殊,出生的时候跟绝大多数的大熊猫都不一样,只有42.8克,不足正常大熊猫新生儿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大熊猫里的极低体重出生儿。原本她存活下来的概率非常低,但她有着顽强的求生欲,在基地的工作人员和专家的共同呵护下,在她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成为一只活泼健康的“熊孩子”。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这则温暖的视频触动了我们的心。是啊,即便陷入绝境,大熊猫宝宝成浪靠着超强的求生欲,在人们的帮助下挺了过来。而现下我们的情况,有困难、有艰辛,有焦虑、有恐惧,但并未到绝境的时刻。整个国家都在为抗击疫情倾力而为,只要我们不放弃,奋勇向前,我们也定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白衣战士们也不要恐惧,有整个国家的支援,我们一定能胜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待到春光灿烂时,我们一起去成都看成浪和她的小伙伴们!


短片《励志熊猫》


2月20日:春日渐暖,有益控制疫情

 

武汉今天的天空更清澈了。纯粹的蓝色让人心醉。

 

气温很暖和舒适,前两天的羽绒背心穿着已经有些热了。当我们感觉热的时候,阳光下的病毒应该开始难受了。春日渐暖,对于疫情的控制或许大有作用。

 

新闻上的疫情数据,尽管那个红色的确诊数依然触目惊心,但至少现有确诊已有了下降,日新增确诊也终于降到了500例以内,而绿色的治愈数据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让人信心倍增的好消息。

 

湖北以外的疫情下降更明显。各地也逐渐开始复工。听说老家的春茶可以摘了,听说部分工厂也复工了,还听说成都和北京都开始堵车了。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大地开始恢复生机。

 

只是武汉这座城依旧还要坚持,再坚持。等待阳光再暖和一些,春光一定会完全降临这片土地。也请湖北以外的同胞们,大家再坚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不放松警惕,不疏忽大意,再坚持一段时间,我们一定能摘掉口罩尽情享受春光的。


你们的谨慎,是对坚守在武汉和湖北前线的白衣战士们最好的支持!  


2月21日:活还没干完内衣已湿透

 

晨起的时候是个阴天,下午从病房出来时又已天晴。步行回驻地的十几分钟,沐浴着温暖舒适的春日阳光,恍惚中似乎在武大的樱花树下漫步。

 

昨日接受采访的时候,导演问我有没有什么压力。我想了想,作为感控人员,我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我们所有队员的安全。这些天也在不断反思,总担心现在的流程会不会还存在什么问题,是否会给队员们带来不确定的风险。结合我们在督导穿脱防护用品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感控小组的小伙伴们讨论过后,昨天定下再次对流程进行优化的方案。


也许流程的改变会给养成习惯的大家带来一定麻烦和不适感,但比起怕麻烦就任由大家执行可能发生污染的方式来说,即便这个风险已经很小,我也更愿意面对麻烦和解决麻烦。哪怕费很大劲改变流程只能降低一点风险,我也觉得值得,因为效应是持续的。我们感控人的职责就是为临床战友们保驾护航,怎么样更安全我们就怎么来。

 

但也不能光动动嘴皮子就让支援医院的老师们动手。在我的提议下,今天上午感控小组的小伙伴们就撸起袖子进入医务人员通道里,跟红十字会医院的老师们一起改动通道的流程。先是穿戴防护用品的区域,搬柜子、挪椅子、搬物资,还把穿的流程分解成步骤,在每个位置的墙上编了号,方便大家跟着操作。捯饬完穿的区域,又穿上防护用品进入脱污区进行调整。由于脱污区的墙面不方便做大标记,我们又把心思动到了地面。没有喷漆和彩色胶带,就用笔把编号写在地面上,再用透明胶带粘起来。

 

穿着防护服一直蹲着还是挺不舒服,没干完内衣已湿透。由于还有部分物资没到位,优化的流程还未完全完成。弄得差不多已是中午一点多,离开医院已是两点多,早饭没吃多少,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下午又给大家发了流程改变的消息,得到一些老师对感控小组的感谢,感觉也值了。希望改变后的步骤能带给大家更安全便捷的流程,这点辛苦算不得什么。

 

前两天熬夜总结了下驻地感控工作的经验,写了篇文推给后来的战友们,尽管来得迟了一些,但收到的反响还不错。希望能帮到更多的战友们,熬夜也值了。

 

有些琐碎,但却也是我们感控工作的价值体现。 


工作中的朱仕超


2月22日:你们保护患者,我来保护你们

  

连续几日的阳光,医院前的花开得更灿烂了。走在路上穿着冲锋衣队服会有出汗的感觉。 


接连几天,我们前线的医疗队收到了不少福利。故乡四川的火锅协会给我们发来了大礼包不仅有解馋的方便火锅,还有接下来一年中在火锅协会成员店无限次免费吃火锅的大礼。而湖北文化和旅游厅又发出公告,将会在抗疫结束前给我们发旅游卡,援鄂医疗队队员可携带一名亲属5年内无限次免门票游览湖北省内所有A级景区。其他省份也有不少的福利政策。点点滴滴,汇聚成一股暖流,温暖着在前方鏖战的白衣战士们的心。相信敢冒风险上前线的战友们都并不在意回报,但人们记得我们来过奋战过,依然会鼓舞大家坚持的心。

 

上午,《长江日报》的记者来对我们的感控工作进行了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节目也报道了我们院感同行的工作,亲切地称 “院感医生:你们保护患者,我来保护你们”。前天央视导演采访的时候,也对我说以前一直对感控这个专业没什么概念,这场疫情却使更多人认识到感控工作的重要性。

 

这对我们感控人员来说,也是一种认同和鼓舞。不过,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希望这场疫情不要发生,我们依然在医院里默默守护患者和临床同事们的安全,就是最好的。只是疫情已经发生,我们必定竭尽全力,更好地保障战友们的安全。

 

待到山花烂漫时,大家一起平安凯旋!  


2月23日:醪糟汤圆蛋庆祝援汉“满月”

 

转眼间进入前线已是满月。三位暖心的华西队友江雪老师、耀之老师和佩璐老师亲自为大家准备了醪糟汤圆蛋,庆祝大家的“满月”仪式。

 

中午扒了几口饭,灌了一杯咖啡,又匆匆“杀”向四川省第十批医疗队驻地为新来的战友们做感控培训。再次路过长江大桥和黄鹤楼,江楼无言,流水长逝。心中咏过崔颢的《黄鹤楼》,想到这疫情,纵然人气不再,但江楼常在,等疫情退去,必将再次恢复容光。于是改编一首,献给这疫情时期的江和楼。

 

黄鹤楼

游人暂辞长江去,此地尚余黄鹤楼。

大江东去不复返,江楼千古水悠悠。

菁菁校园樱花路,波光粼粼东湖舟。

疫去江城复还日,漫步三镇无人愁。 


2月24日:女儿说,爸爸去武汉打病毒了

 

昨日抵达武汉已满月,尽管不见月,但提到月总是容易让人思念。家中两岁多的小棉袄乖乖在家待了月余,已学会说:外面有病毒,我不出去,出去要戴口罩;爸爸去武汉出差了,打病毒了。也许她还不知道病毒为何物,但一定知道病毒是不好的东西了。

 

离家满月,不念家是不可能的。战友们都想家,但疫情未退,我们还不能退。患者还需要我们。大家再咬咬牙,胜利已在不远的前方。待到疫情退去,我们再一起带上家人回到这九省通衢之地,好好看一看这里的人、这里的城。

 

这些天在听一首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改编一下,送给家中思念的人,也送给一起坚持的战友们。 


燕归巢 改编自许嵩作品 

雨后江城夜寂寥

空街旧客知多少

远处见灯光缥缈

晚风寒冷了春宵

病疫肆虐把冬挠

衔春的燕想归巢

空旷的城 牵挂的人

两情迢迢 


柳叶桨溅东湖浪

江楼顶鹤眺远方

吸一缕春风留香

慕一场樱花飞扬

病房里笑声重响

重响希望的绽放

患者的谢语两行

读来又热了眼眶

汉水边静待暖阳

胜利后久违的长江

自来无恙  你在心上 


想念的家 必胜的仗

是否矛盾了方向

懵懂的你和我相逢时

会埋怨还是会欢笑迎上

前线上思绪回荡

回荡思念的滚烫

来时的家书两行

读来又热了眼眶

东湖畔静待暖阳

疫情后久违的故乡

别来无恙  你在心上 

别来无恙  你在心上 


2月25日:前线的病房里看到“皮西西”


昨日二月二龙抬头,天气明显有些热了。羽绒背心穿着已开始冒汗。

 

病房里的战友们防护服里汗水长流,我这种爱出汗的胖纸(子)更是内衣湿透。尽管难受,但温度升高对于疫情总是好事,大家心里还是更乐意气温升高的。

 

前两天“皮西西”给我们前线的医疗队以及患者们发来了特殊的礼物——“皮西西”的加油标语。“皮西西”这个有点俏皮的称呼,就是我们华西医院官方公众号的昵称,因为她的科普从来都是诙谐幽默接地气,让人笑着就学到了医学知识。作为“皮西西”的科普作者之一,在前线的病房里看到“皮西西”的标语时特别亲切。

 

在华西接管的病房里有个可爱的大叔,听说华西医疗队要送他们小礼物,开心地强烈要求亲自贴到墙上,给自己和病友们加油。也许一个小小的鼓励算不得什么,但正是无数这种小小的鼓励举动,汇成带给患者希望和力量的源泉。积极的心态下,患者们康复才更快,前线的战友们也更有干劲。

 

接连好些天,湖北以外的省份疫情都已大为缓解,不少省份下调了应急响应级别,生产生活都逐步恢复。成都也已零增长,甚至出现了火锅店热闹非凡的场面。似乎已春回大地,人们心中的紧张都大为缓解。

 

只是此时,想代表前线的战友们提醒大家,尽管疫情缓解,我们还千万不能松懈。湖北的白衣战士们还在奋战,仍然还有很多很多的患者在隔离治疗。而国外的形式势也越来越严峻。即便我们在逐步复工复产、解禁解封,也请大家保持警惕。勤洗手、少出门,出门戴口罩,不聚会,再坚持一段时间,把疫情复燃的可能彻底抹杀,让前线的白衣战士们可以安心地彻底扑灭武汉的疫情。

 

那时,才是真正的春暖花开。 


“皮西西”海报


2月26日:一个月就几乎感受到了四季

 

昨夜一场大雨说来就来,即便提前看了天气预报给队友们提了个醒,但仍然担心下夜班的战友们着凉。这个城市的天气确实多变,短短一个月就几乎感受到了四季。

 

有些猝不及防,就像疫情的突然到来一样。还会持续降温几天,不过之后又将是一段较长的晴天,天气定会更好。

 

今天我们华西的战友银玲老师给我分享了一个她经历的暖心故事。

 

我们医疗队刚抵达病房的时候,有一位阿姨原本是车祸伤,但也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她的伤当时还很重,几乎不能说话,嗜睡,只能喝营养液和奶粉。阿姨是个老师,性格比较安静,可能也是因为病痛的折磨,刚开始都不怎么愿意进食。不过在我们医疗队医生的治疗下、护士老师们的悉心照料下,她渐渐好转。现在已经可以进食盒饭。只是她的嘴因为车祸受伤,还张不大,三餐都需要护士老师们慢慢喂。一餐下来差不多需要50分钟到1小时,护士老师们喂饭的时候都得弯着腰,坚持一会儿腰就会特别难受。

 

银玲老师上班的时候经常照顾她。尽管说话有些困难,但阿姨还是会努力地回应银玲老师。好几次银玲老师给她喂饭,喂到半小时左右,腰弯得很痛了,就站直撑一下腰,在闷热的防护服里长喘一口气。阿姨见了,就立马用能活动的那只手把擦嘴的纸巾扔到银玲老师端着的碗里,说吃饱了不吃了。其实银玲老师知道,阿姨当时的状态和心情,完全还吃得下,还能吃不少,但看着她们一直弯着腰心疼,就故意弄脏自己的饭不让她们再喂。银玲老师只好给她兑一些营养液,阿姨总是很努力快速喝完。

 

阿姨不善于表达也不便于表达,但却用行动表达着对白衣天使们的爱护。她现在能做的还不多,却努力做着她能做到的。

 

这样的一个细节写出来也许并不多么动人,但却让银玲老师和照顾阿姨的战友们倍感温暖。在一些猝不及防的寒冷时候,互相的温暖能使我们走得更远。 


2月27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朝来的春雨,晚来的风。林花谢了春红,并不如何匆匆。

 

医院前的春花都已开尽,一夜春雨纷纷落地,化作了春泥。枝头零星的一些残花,看似有些哀伤,却在繁华过后去了最该去的地方,把剩下的能量贡献给了大地。枝条上也有了冒头的春芽,给光秃秃的枝头带来生气。

 

扛过风雨之后,即将迎来的便是生机勃发。如同这疫情,扛过去,便是明媚春光。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则新闻:武汉武昌区扶贫对象——宜昌市五峰县乐坪镇,村民们向武昌捐赠蔬菜乡食,因为山路遥远,很多人背着竹篓走十几公里山路,将下地摘的新鲜蔬菜送到镇上,再装车送往武昌。这些物品上都附上了两句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并不惊天动地,却催人默泪。

 

春天,不仅在医院前繁花落尽的单薄枝条上,也在这些淳朴简单、跋山涉水而来的可爱乡亲们的手里呢。  



2月28日:宽阔的江面一片迷蒙,不见舟船

 

今日风雨,微寒。

 

早起去新来支援我们华西第三批队伍的贵州战友驻地做感控培训,又是志愿者司机大哥载我前往。

 

武汉依然在封闭管理之中,不过路上的车辆已经多了起来,在长江第二桥的检疫关卡前还排行了几分钟。据司机大哥说,多是运输物资和后勤保障的车辆,为这座依然在封闭下的城市撑起生命线。路上还有快递小哥,冒着风雨运送快递或物品。这些人尽管不像白衣战士们在病房里和病毒做斗争,却也是为战胜这场疫情提供生活和物资保障不可或缺的力量。

 

长桥的上空,可以看到雨云依然密布。宽阔的江面一片迷蒙,看不到航行的舟船。这个情形难免不让人想起当前武汉的疫情,尽管好转,依然乌云未散。各地还有新的战友来援,有生力量的加入,能很好地缓解鏖战时间已久的前线战士们的疲惫。大家可以轮流休息,放松下持续绷紧的神经。

 

看到培训的两支贵州队伍,口罩后或年轻或成熟的面庞上,或紧张或激动的眼神,仿佛又回到了35天前我们刚来的时候。介绍驻地感控流程、穿脱防护用品,边演示边解说,两场下来内衣湿透。但能把我们的经验分享给新战友们,帮他们提升一些信心,也是极好的。新战友的到来,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战胜疫情。

 

尽管疫情未退,乌云尚在,但坚持下去,一定能守得云开见天明。

 

明天就是一个晴天呢。  


朱仕超给贵州新来的战友演示穿脱防护用品


2月29日:四年一遇的日子,梦见凯旋回蓉踢球

 

今日确是晴天。

 

四年才有一天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又显得尤为特殊。它必将是人生中非常难忘的一个2月29日。

 

晴天总是让人舒服的。下班出来步行回去的路上,斜阳洒在脸上,有种躺在地上晒着入睡的冲动。路边花坛里的小花清爽地开着,晴空里的云舒展着轻轻飘散,春天应该是来了。

 

朋友圈里都在晒明艳艳的春天,公园踏青、枝头赏花、草地沐阳,人少的时候可以摘下口罩呼吸新鲜空气,春天应该是来了。

 

多地的疫情数字不再增长,家乡四川也终于零增长。大理的朋友说大理新冠病例清零,城市终于解禁,可以出门跑步了。看着朋友分享的大理现在的风和云,苍山和洱海,温柔清爽和煦多情,春天应该是来了。

 

昨夜梦见凯旋回蓉,回家过后跟球队汇合,酣畅淋漓地踢了场球。梦中球场上飞奔如风,完全忘了一个多月来又宽阔了不少的身躯。而现实中球队的队友们确实也在讨论成都已逐步允许开放体育场所,也许很快他们就能踢上球了。春天,应该是来了。

 

这种到处一片明丽的感觉真好。而这一切正是我们前线的白衣战士们最想看到的,也是大家在一线奋战的目的,也是很多很多叫不出名字的人默默流汗的结果。

 

只是湖北的疫情数字还未停止增长,尽管放缓了速度,但还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奋战。再次希望大家,即便疫情缓解了很多甚至清零,也不要放松大意,该做的防护措施依然要做好,不要让疫情重燃,把来之不易的战果毁于一旦。

 

也请一线的战友们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注意轮休,也注意不要过度防护、穿过多的防护用品,以免导致太过疲劳、大量出汗引发危险。保持健康,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

 

湖北外的春天,来了。湖北的春天,还会远吗? 


朱仕超


3月1日:患者送来医护形象剪纸

 

日历翻进了新的一月。在古人的诗里,黄鹤楼的三月是烟花的三月。此时顺长江而下,必定是草长莺飞的江南春光。

 

武汉的春天被疫情拖住了脚步,还没有彻底来临,但一定是在路上了。我们还需要给武汉一点时间,给还在奋战的白衣战士们一点时间。耐心等等,向着阳光,春天一定会来的。

 

今天我们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分享了一份来自患者的暖心礼物。一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即将出院的阿姨用了一周多的时间,精心剪裁,剪出了几份精美的剪纸,在出院前送给华西医疗队医务人员,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剪纸很轻、很薄,却承载着一份厚厚的情谊。最大的那张剪纸中间,是两个白衣战士穿着防护服的形象,眼神里充满坚毅和执着。正是这样的眼神,带给患者们阳光。

 

而来自患者的回馈,即便不是这样精心准备的礼物,只是一封简单的感谢信、哪怕一句简单的谢谢,也能让白衣战士们感动许久,给坚持奋战的心带来阳光。

 

作为一个感控人员,也许我们永远都收不到患者们的感谢或礼物,但我们的工作不仅可以保障白衣战士们的安全,也能减少患者发生其他感染的风险,促进他们早日康复,一样可以给战友们、患者们都带来阳光。

 

只要心向阳光,阳光就一定在。 


患者送来的医护形象剪纸

 

3月2日:武汉的雨

 

武汉的雨

晴了两日,武汉又下起了雨

时晴时雨,让人捉摸不透的脾气

所幸武汉以外的疫情数据持续走低,武汉的新增也放缓了速度,整个形势让人欣喜

只是此时,打了多天的鸡血,想给我们的白衣战友们带来点泼 “冷水”的寒意

也许几十天的奋战,来援的战友们都还保持平安,但万不可麻痹大意

国外疫情愈来愈烈的蔓延,表明这个病毒依然有恐怖的传播力

只要有患者的病房里,到处还可能存在病毒的活力

它们依然在等待战友们的松懈、等待战友们的随意

它们等待着机会,抓住漏洞把我们反击

所以,战友们,请大家一定要牢记

尽管疫情在退去

我们也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我们依然面对病毒的威胁,依然需要随时保护好自己

也许少数几次懈怠被侥幸躲避

但习惯性的随意会使我们的危险度无限趋近于一

所以,战友们,请大家一定保护好自己

耐心从容,确保每个动作的精细

不让病毒有可趁之机

让我们一起平安地拥抱前方不远处的胜利

 

3月3日:不可忘却的纪念


不可忘却的纪念

今日依然小雨,温度偏低

像这疫情在国外的蔓延,还给人一些寒意

想为这场疫情中那些黑色的数字写点什么,但可能会有些消极

我们最终一定会胜利,但庆幸胜利的同时,那些不知名的黑色数字,依然不可忘记

就像没有值得欢庆的战争,只有值得铭记的牺牲和生命

人类社会的前进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波折和荆棘

历史记住了太多的荣耀和胜利,却选择性地遗忘了那些伤痛的记忆

无数荣耀和胜利的背后,几乎都有无法直面的逝去

因为痛,更多人选择逃避

因为痛,更多人选择忘记

 

如今疫情在好转,确诊的数据在走低

那些越来越高的绿色治愈数字,看着让人欣喜

人们唱起了赞歌,出门呼吸新鲜的空气

但是,那些黑色而冰冷的数字,不应该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

让它们彻底停止,是白衣天使们奋战的目的

但它们不仅仅是数字,还是关于这段苦难的记忆

我们必须去面对,必须去铭记

铭记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铭记那些为了拯救的逝去

铭记这个教训,铭记这场苦难的意义

从苦难中汲取经验,不断修正自己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必将强盛不息

 

3月4日:来自“皮西西”的温暖

 

第40天,天又晴了,阳光又多了起来。


今天想实力赞一波“皮西西”,于细微处温暖着我们前线战友们和患者的“皮西西”。


之前给大家介绍过,“皮西西”是我们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昵称,俏皮可爱的科普段子手。“皮西西”发来太多吃的把我喂肥的事情我就不再提了,反正回去同事们说我长胖了“皮西西”必须背锅。


吃的暖胃,用的暖心。除了吃的和防护用品,生活中事无巨细的方方面面,“皮西西”都为我们考虑到了,冷了有羽绒服,热了有短袖,洗发乳、沐浴乳、洁面乳、漱口水、护手霜、擦手纸、指甲刀……甚至剃须刀、秋衣秋裤、内衣袜子都一应俱全。此时的“皮西西”,像战友们暖心的妈妈。


前些日子,“皮西西”给前线的华西战士们发来一些小礼物,有给患者和武汉加油的标语贴纸、有特制的“皮西西”出院纪念卡。每个患者出院的时候,战友们会给他们签名,送上祝福的话语和温馨提示,温暖了很多患者的心。


今天,“皮西西”又发来一份特别的礼物。临床医学院2019级硕士学妹尹玉玲,为前线战友们捏了很多生动的胶泥娃娃,再现了大家的工作场景,为战友和武汉加油,又被暖了一次。


“皮西西”还给武汉画了一张漫画,画的是四川的代表——喜欢吃竹子和卖萌的“胖墩”。憨憨的背影坐在华西医院标志性的建筑上,遥遥望着樱花下的黄鹤楼,看不见表情,但四川和湖北,华西和武汉,那种守望相助的情谊跃然画面之上,也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别说,那憨态可掬的背影,像极了想象中皮西西的形象。


皮西西你把我喂肥了,所以就不要怪我把你的形象描述成那个憨憨的小胖了,要胖一起胖~~


 

3月5日:惊蛰日,与子同袍

 

今日惊蛰,所谓春雷惊百虫,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是为春耕时节的开始。


即便春雷未响,但晴天已至,这座城市毕竟还是迎来了春天。下班路边,公园里的花又开了一些,鸟雀欢晴,让人愉悦。


督导脱防护服的时候,一个值班的本地小姐姐问我,预计我们医疗队还会呆多久。我说,应该快了吧,毕竟疫情的数字增长越来越慢了。其实我心里也没底。我们好像在一场战争中,敌人快败了,但硬还熬着一口气,在最后一道关卡跟我们拉锯。每日新增的确诊数字在100多点徘徊了多日,始终还不肯下去。我们如何敢轻言撤退。


来了四十多天,战友们难免会有些疲劳。但想到等疫情大幅控制,我们撤退,武汉的战友们依然还要坚持到底。在我们来之前,他们就已奋战多日;连日来就算轮休也无法安心休息。


红十字会医院院感科主任陈兰老师,从疫情来临,就再也没有休息过,也不曾回家,每天都要在医院待到很晚。即便有我们帮她完成一部分工作,但很多突发状况需要多方联系,仍然只能由她处理。疫情发生在这里,家园成为战场,他们无法躲避,也无法休息,即便有我们援助,他们依然要坚持到疫情彻底平息。即便疫情过去,他们仍然要继续奋战,恢复医院原来的秩序。


每念及此,一些疲劳也不觉得如何了。和武汉的战友们一起加油,这疫情终将过去!


此时此地,没有比这首《秦风·无衣》更适合当下的心境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3月6日:89岁老党员多交的党费

 

昨天和今天,最感动我的不是朋友圈刷屏的那张医患共看夕阳的照片,而是两件老人们的平常事。医患共看夕阳带给闷在家中许久的大家共鸣和美好的希望,而这两件事却更能带给我们坚持的动力。


第一件是我们医院退休党员为疫情捐款。89岁高龄的秦宜珈老师,身体原因不便出门,就托孙女带了1000元党费送到单位交给组织。因为担心组织上会因自己身体不好、家境一般不收捐款,他还特别手写了一封信,希望组织一定要接收这份特殊的党费。捐款是件平常事,可贵的是即将进入鲐背之年的老人,依然惦记着贡献一份力量。一封手书,满是真情。


第二件,来自我们援助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病房中。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刘永芳老师所在的病房,之前收了两位特殊的病人——有些老年痴呆的老婆婆。因为进入医院陌生的环境,很不配合,不戴口罩、吵着回家、不吃药,比小孩子还难哄。刘老师就努力跟她们的家人沟通,请家人多跟她们电话联系,时常也转达子女对她们的关心。感受到关爱的两位婆婆也越来越乖,开始积极配合治疗。今日,两位婆婆出院了,也给病房手写了一封表扬信。字迹已有些歪扭,却如同孩子们欢笑跳跃时留下的脚印,因为纯真,如此动人。


有时,有些形象很伟大,却离我们很远。有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而真实的小事,却更给我们触动和力量。


“以前组织上一次次给我帮助,我有义务回报党,哪怕是能多添一个口罩的款,也是一份力量。”这是89岁的秦宜珈老师随党费附上的手写信。


3月7日:武汉的春姑娘渐渐掀开了面纱

 

下班的时候一轮明月在空,让人欢愉欣喜。吹面不寒的晚风拂过,武汉的春姑娘渐渐掀开了面纱。

       

今天在医务人员通道例行督导工作的时候,一位路过的红十字会医院的小姐姐问我是不是朱老师,听到声音就像,因为之前好几次在她脱防护服时给她说怎么脱,她就记住了,对我表示感谢。也想在这里对她表示感谢,她的一声感谢是对我们感控工作的莫大鼓励

       

5楼的通道里这些天增加了几台电视,循环播放一些感控知识和之前我们拍摄的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我那不太优美的嗓音就开始在整个通道里循环着碎碎念,自己听起来总是很奇怪。如果不是条件有限、时间紧张,就一定给大家拍个完美的教学视频了。不过能帮上大家,“献丑”也值了。

      

在感控小组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天对医务人员进出通道又优化了一些细节,收到了不少临床老师们的积极反馈。最关键的是在脱污区督导的时候,看到大家出错的环节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战友们都能熟练的按照我们建议的最优方法脱掉防护用品,需要我们碎碎念的时候也越来越少,欣慰了许多。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大家都能平安凯旋。


草地·疫线|他带队进驻距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二甲医院

草地·疫线|仝小林院士:应进一步树立中医自信

草地·疫线|这些普通人,撑起首都的天空

草地·疫线|50多天没下火线的ICU主任:疫后拍张全家福

草地·疫线|戛然而止的归途:滞留武汉的外地人咋样了?

草地·疫线|这家知名医院赴鄂支援有何绝招?

草地·专栏|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有哪些属于你的记忆?

草地·专栏|李白因何难忘“江山第一楼”?

草地·专栏丨韩松:杞人忧天非坏事,别让科幻成真

草地·专栏|关山远:人,如何才能控制炫耀的冲动?

草地·专栏|你了解口罩的历史吗?

草地·专栏|在历史上肆虐过的病毒,人们是如何应对的?

草地·专栏|6部病毒题材影视剧,讲述人性之战

草地·手记|被“封”黄冈的记者,直播老区农民战“疫”

草地·手记|湘鄂边界小城寂静的春天

草地·访谈|5000普通人合拍疫中无名者的“余生一日”

草地·访谈|有人怀疑感染反复量体温,打热线时大哭不

草地·访谈|没想到这么多人读我的“武汉日记”


监制:姜锦铭 | 责编:李牧鸣、刘小草 | 校对:饶小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