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上党区振兴村:倾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长治日报 长治日报 2022-10-14


倾力打造

乡村振兴新样板

——上党区振兴村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

临近端午节,位于上党区振兴新区振兴村的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火了,制陶器、磨豆腐、包粽子等充满传统农耕文化的研学项目,成为众多中小学生体验农事生活的选择;在绿树成荫、繁花锦簇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正在现场授课,乡村振兴的“振兴模式”获得广大农村“两委”干部的啧啧称赞;“振兴不夜村”主题文化街上,“创客”门店林立,各种创意产品正在加紧制作,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做好充分准备;古色古香的“振兴村史馆”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参观团,加强基层党建、夯实产业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的“振兴党建品牌”为大家打开了全新思路……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考验之下,振兴村以党建为统领,不断做强研学、培训、旅游、康养等新兴产业,扎实筑牢共同富裕基础所展现出来的强劲韧性,令人刮目相看。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百佳名村”,振兴村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生动实践,蕴含着平凡而又独特的“成功密码”。

夯实产业基础

让乡村旺起来

“榜样就在身边。通过专家们的系统培训,加上在振兴村的现场教学,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不虚此行。”荫城镇郭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艳霞对振兴村的党建模式赞不绝口。前不久,她已在位于振兴村的长治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参加完上党区村(社区)“领头雁”第二期培训班。

能让同样是做基层工作的乡村干部交口称赞,振兴村自有其成功之道。振兴新区党委书记牛扎根说,振兴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就在于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抓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善治,首先要在产业振兴的基础上,让乡村“旺”起来,并以此推动乡村在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上的全面振兴。

长治市上党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正是振兴新区振兴村精心打造的培训产业的重要载体。能够容纳1000人的培训中心,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引进了中央党校党员云课堂等精品课程,结合“初心园”和现代农业体验园等延伸教学点,为乡村振兴人才量身定做培训课程,广受学员欢迎。目前,该培训中心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00多期,受训人员达4万人次。培训产业成为振兴村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

李庆升经营的手工粉皮店,今年刚刚入驻“振兴不夜村”主题文化街。身怀手工粉皮、石磨面粉、太行香醋三项“非遗绝技”的李庆升是壶关县大峡谷镇人, 看到振兴村蓬勃的发展势头,他主动来到这里进行创业,开张三个多月来,每天能有上千元的纯收入,让他喜出望外。

“一个地方有没有活力,看人流就知道了。有了人,才有产业。”走南闯北的李庆升对振兴村情有独钟,是因为他看到了这里蓬勃的活力。

产业兴,乡村“旺”。依托产业优势,振兴村在研学、培训、旅游、康养等新产业的培育壮大上持续发力。振兴小镇品牌效应持续增强,“振兴不夜村”、长治市上党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长治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一批特色项目落地壮大,使振兴村形成了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坚实的产业基础也为振兴村做强基层党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做实民生实事

让组织强起来

特色绿植生机盎然,小动物们活灵活现,研学课程丰富有趣……走进振兴村现代农业体验园,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上党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的实训基地,也是长治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村民原晋霞和姐妹们正精心打理着体验园里的绿植和花卉。30多岁的她,看到了村里蒸蒸日上的景象,毅然选择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个月能有3000多元收入。

做实民生实事,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才能增强。在振兴村,选择离城返乡的村民不在少数。实现劳动力就地就业、儿童就地入学、村民就地就医、老人就地养老、群众就地富裕是振兴村做实民生实事的目标所指。

围绕这一目标,振兴村建立了就业均等、医疗保障、教育免费、养老保障、社会福利五大机制,并拿出振兴集团所属企业60%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其中20%用于村民的社会福利和大病补助。

现如今就读于吉林大学的关欣,在一年前不幸身患骨癌,入住北京积水潭医院,巨额的治疗费用使一家人整日愁眉不展。得知这一情况后,振兴村党支部立即启动医疗救助机制,利用村民医疗互助会(“福村宝”救助平台)为其送去10万元救助金,助其渡过难关。

“福村宝”是振兴村推出的村级医疗救助平台。为切实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振兴村在振兴新区党委的指导下,建立村民医疗互助会,对村民就医所产生的费用在“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报销,并推出“福村宝”救助平台,实现了村民就医“零费用”。

为民实事办在群众心里,桩桩件件记在百姓心头。近年来,振兴集团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20余万元对街巷道路全部硬化和绿化。每年举办春节嘉年华、根祖文化旅游节、重阳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带动农家乐165家,增加旅游综合收入5500万元。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凝聚了群众的心,也凝聚起了基层组织强大的战斗力。当前,振兴村在振兴新区党委的领导下,在振兴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充分融合党建与发展,使以企带村、以工带农、以商带户“三带并举”抓产业,义务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三育融合”强基础,转民风、治家风、养村风“三风共育”促文明,融入生产、便利生活、注重生态“三生同步”建新村,党委抓大事、支部办实事、党员做好事“三级齐抓”固党建的发展模式迸发出了强大的活力。办好民生实事、建强基层组织、带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在振兴村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做细“五级联包”

让自治活起来

“群众有困难,党员有回应,事情有落实。只要进入平台,村民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办理。”振兴新区党委委员、副主任王晓静口中的“平台”,就是振兴村围绕“五级联包”机制创设的便民服务平台。

振兴新区振兴村共有农业人口2309人、振兴集团职工2000人。新区党委下辖振兴村、新区机关、煤业公司、农业公司、文旅公司五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47名。如何让党员充分发挥作用,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振兴新区党委根据实际,在党的建设、安全稳定、疫情防控、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森林防火、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创新推行“党委委员包村包街道包企业、支部委员包班组、党小组长包党员、党员包户主、户主包家人”的五级联包新举措,形成了党委抓大事、支部办实事、党员做好事的新模式。振兴村党支部在此基础上,充分整合振兴便民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的服务功能,搭建了全新的便民服务平台,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只要有困难,无论大小事情,一叫就有回应,问题立马解决。”在村里经营农家乐的牛平山对“五级联包”制度感受最深。随着振兴村旅游产业的兴起,到村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牛平山家的农家乐生意也愈发红火。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环境卫生就是其中之一。

“随地抛撒垃圾是最常见的,但又不便责怪游客,只能加强自身管理。”牛平山说,最初是自己主动维护环境卫生,但一忙就顾不过来,向包户党员反映了这一情况之后,村里立即强化了对环境卫生的保洁力量。

强化基层治理,就在一件件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之中。振兴村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中,不仅细化网格管理,进一步缩小治理单元,在实行“五级联包”的同时,于每条街道设立一个服务站,每个服务站安排一名党员干部包街联户,按照环境卫生管理、星级文明评星、村规民约监督、家风家训考评、移风易俗服务5项内容进行综合考评。通过16个街道服务站的作用发挥,大大提高了基层治理办事效率,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区。

与此同时,振兴村不断强化文明素养提升工程。广泛开展精神文明活动,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制定“十星级文明户”标准,根据农户认星、小组评星、两委定星、公示亮星、激励挂星,评选“星级文明户”并挂牌,推动“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不断深入。持续评选振兴十大孝星、十大模范老人、十大文明家庭、十大劳动模范、十大杰出青年。规范婚丧嫁娶“八不能”、日常生活“八不准”、村民出行“八不要”、移风易俗“七字歌”,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

村庄环境生态化、基层治理常态化、社区生活保障化、公共服务功能化、村民就业均等化……这些振兴人曾经的梦想,在抓党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火热实践中照进了现实。朝着集智慧农业、加工制造、康养服务、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五大产业于一体的农文旅体康综合体发展,振兴村激活推动共同富裕“红色引擎”,迸发出空前的活力。

文/ 长治日报记者 冯波

图/ 长治日报通讯员


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释放基层治理活力

报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新时代下,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就是要把服务人民群众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提升为民服务水平,释放基层治理活力。

上党区振兴村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上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夯实产业基础,才能为基层善治提供坚实的保障和先决条件,才能使基层治理真正深入民心、取得实效。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途径很多,方法各异,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政策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是哭还是笑。因此,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制定的一切制度、采取的所有措施,都要围绕一心为民这个根本标准,都要围绕推动发展这个根本目标。唯有如此,才能不断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推动专项行动持久深入开展。



往期链接

【“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壶关县“城市驿站”变身基层治理“前哨” / 潞城区潞华街道学府社区:“三红”品牌构建和谐社区【“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平顺县大渠村:算清一本“明白账”  管好集体“钱袋子” / 壶关县西牢村:共建共管助推乡村治理精细化【“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平顺县探索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积分争星管理模式【“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沁源县:攒厚集体家底 夯实发展根基【“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武乡石北村:积分管理激活力  美丽乡村育新风
【“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黎城县晋福村:“微网格+积分制”激发治理新活力
【“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沁县中里村:治理单元变小 服务效能增强
【“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平顺县龙镇村:“三化四带六服务”  基层焕发新活力
【“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襄垣县西垴头村:“十户联创”育出乡村“精气神”【“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壶关县:“四个清单”破解“一肩挑”监管难题 / 武乡县:党建引领破难疏堵 基层优治理提效能【“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潞城区“清化收”工作探出新路径作出新示范【“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长治创新方式做实基层治理“文章”

【“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黎城县程家山镇细化工作措施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长子县评星定级培优育强基层“领头雁”队伍

【“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武乡县探索推行农村“三务”全公开工作机制/潞州区紫金花园小区设立“阳光议事厅”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兴盛垴的新风新貌新“气质”

【“走百乡看千村”记者一线行】壶关县河西村:“小板凳”架起“连心桥” /屯留区王庄村延伸党建触角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 编辑:赵雪岗

  • 监制:张宏琰



版权声明

长治日报社旗下“长治日报”“上党晚报”“i长治”微信公众号刊发、登载的所有内容及i长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未经授权,一律谢绝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否则,我们将对侵权行为诉诸法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190012

目前3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