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菜的几大误区,你不可不知

2018-01-07 畸笔叟 畸笔叟



一讲到点菜的误区,我立刻就会想起下面这样一幕。

那还是好几年前的事。

我在南京西路梅龙镇上面的“翡翠”里吃饭。正点菜呢,外面进来了一对男女,三十出头,白领模样,穿着挺括,料子高级,风度翩翩,一口国语。

他们也点菜。刚点第一个菜,就吵起来了。本来为我服务的是前台领班,一见情势不妙,跟我打了声招呼,就过去了。我的注意j'n力当然也就跟过去了。

事情并不复杂。他们点的第一个菜是“毛血旺”。服务员告诉他们说,这里是粤菜馆。那西装革履的男的立即就高声叫了起来:

“你们这么大的饭店,烧不出来一个‘毛血旺’么?”

领班过去了,也只是忍气吞声,答应帮他们做一个“毛血旺”。才把事情压了下来。饭店此刻能做的,只是不要影响到邻桌。



这其实就是点菜的最大误区。

我们出来下馆子,并不是要吃到任何自己想吃的东西。而是要吃到人家能为我们提供的最好的东西。

我们完全可以先质问我们自己,我们为什么要进这家馆子。

连这一点也想不到的,连钱理群先生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都不是,只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而且是其中最粗糙的那种。再精致的西装也包不住。

所以,下馆子,一如旅游,也是要事先做做功课的呢。到什么山,捉什么柴。才不至于闹出硬要在LV专卖店里买一只蛇皮袋的笑话。



点菜还有不少其他的误区。

比如点冷盆。现在很流行点一些素的,如红枣莲心、糖藕之类。我的亲身体会,如果在座没有女宾,则大可不必。连不要点凤爪、鱼皮之类。这些菜,就是女生的喜好。男生多半无所谓。有就吃一筷,不点无人问。否则,到头来肯定剩下来。弄得“天一半,地一半”。

那种什么胶原蛋白啦,什么素食主义啦,只好骗骗女同胞。男同胞还是欢喜听那些三流小馆子老板娘的推荐,只只小菜壮阳。

再素么,也该是花生米、豆腐干,好过老酒。



现在老年人也很热衷于聚餐,为饭店业回光返照式的繁荣做出了无可替代、不可磨灭的功勋。大家知道,年纪一上去,新陈代谢容易出点小问题。比如“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其实是“四高”,现在高血酸也狠狠普遍。于是有人就讲,这时候,点菜就要照顾一下在座者的“三高”了。

窃以为大可不必。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

很多朋友都晓得我高血酸。请我吃饭,先问我,有啥忌口的?他们当然是真心尊重我。但是,真要讲忌口,我就不用出来了。实话说吧,一切人间美食早已上了医生给我的黑名单,我想“解放”一个也不行。

再说,“一人向隅,举桌不欢”。大家都跟着我做和尚,还聚什么餐。所以,我的对策,你们该点什么还是点什么。最多帮我点一到两个小菜以示安慰即可。



并非危言耸听。这一点,甚至祸害到许许多多的家宴上。

经常听得到许多做子女的,尤其是做女儿的,常常在家宴上对自己的父母横加阻拦:“爸爸,这么侬覅吃。”“姆妈,伊个侬覅吃”。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你们子女请他们出来干嘛?坐着做相公?

所谓控制饮食,是指平常饮食习惯。

宴会毕竟不是常态。我有一位医生朋友说的好:“难般吃吃,屎也好吃。”那次,他请我吃饭,点了一个镇江肴肉。我便不合时宜地问了一句,“不是说肴是不好的物事么?”被他刚刚的那句话一枪头弹回来,死得笔笔直。

所以,我以为,亲人聚餐,亲友聚餐,身心俱爽,已经是最大的养生了。再谈养生,真的很无聊。



还有一个点菜的误区,与上一个也有点关系。好像大家都在讲究健康饮食,少吃红肉,所以经常有人劝你不要多点肉菜。

我的经验是,八人以上的聚餐,无论男女,实实在在的肉菜,至少要点两只半。

我为此吃过不少苦头。

十多年前,我不知是有幸还是不幸,带了一支团队,男多女少不去说它,男的里面至少有三四个在90公斤以上。电视台嘛,什么都在饭桌上,节目从策划到庆功,都要吃。那年还有世界杯,这些胖子居然都是球迷!

一开始,我也真心为他们着想,别吃那么多红肉了。往往只给他们点一个肉菜,要么红烧肉,要么牛肉粒,要么肴蹄胖。后来发觉,其他菜都“天一半,地一半”,唯独那个肉菜,一歇歇就没了。

我本人也是“肉师傅”出身。我太了解,不让一个“肉师傅”把肉吃爽快,就等于一个小姑娘,尽更半夜,把送她回家的男朋友请上楼,喝一杯咖啡,然后叫他转去一样,肯定要咬牙切齿恨侬一辈子。

多次调整后,我大致找到规律。肉菜,要十十足足点两只,再点至少一只以上有肉的炒菜,比如四川回锅肉,牛肉丝炒芹菜之类。否则,你的菜就白点了。大家不记好,还记仇。

再讲一遍,为肉记仇是真仇,女人尤甚。



现在正好是冬天。冬天,要么直接吃火锅。如果吃炒菜,千万不要忘记,点几只冷菜。再少也要三四只。

这一点,我也有教训。很多人好心,说,天这么冷,我们多点一点砂锅,煲啊之类的,热动动,多好。你心一软,就听进去了。结果呢,等啊等,等畅等畅,才等来第一只热菜。满桌人已经“簌簌抖”了,刚刚脱下来的大衣恨不得穿回去。

如果你点了几样冷小菜,至少大家可以装模作样先吃起来。最重要的是不冷场。我一直以为,朋友也好,亲眷也好,聚会的情绪连贯比什么都重要。一等,冷场了,火气上来了,不妙了。怎么?等到热菜上来,大家像十三点一样,装着前面什么也没发生?这样做人累不累?


还有几个小窍坎,也一并说出来吧。藏着也没用。

有一个误区,就是现在大家都实行节食,胃口也不如以前了。所以主食或点心可以不点了。谁要米饭,问服务员要两碗。

这种“大脚装小脚”的发嗲也千万听不得。无论如何,点心还是要点的,一甜一咸是标配。你管他喝酒的聊天的,到辰光都会吃上几口点心的。



餐后点心的妙处在于,它既不是纯粹的点心或下午茶,只跟咖啡或红茶去中和,又不是用来当饱的餐食,以它为主。在酒精和饮料以及其他菜式口味的怂恿下,一口两口点心吃下去,真是妙不可言。所以,虽然大家都在叫,不吃不吃。你点上来,放到他面前,他还是会吃的。而且,我的经验,基本剩不下来。有时我总觉得,你们都那么谦虚,那我今朝点了点心,肯定要打包了。而最后总是落空。



餐前点什么茶?也很讲究。现在财大气粗或装作财大气粗的人特多。店家就瞄准这一点,餐前茶也是大红袍、金骏眉什么的。88188288一壶都是小case

不过钱是一回事,窍坎则是另一回事。

我曾认识一个香港老板,在新天地做过古董手表生意的。也不知怎的,一来二去,成了朋友。他请过我好几次。每次,服务员小姐问,“用什么茶?”他总是一边翻菜单,一边头也不抬,千篇一律的回答说,“香片啦”。

我知道,“香片”就是茉莉花茶,是粤菜馆里最便宜的茶叶。几次下来,我就有点忍不住,便问他,“你是特别喜欢茉莉花茶么?”

他的回答是,餐前就这么一点点等菜的时间,好的茶叶都还没完全泡开,菜就上来了,大家就把它扔一边了。只有花茶末子,一泡就开,香气扑鼻,赶紧喝两口,丢了也不可惜。

哦,原来如此。



顺便说一句,广帮馆子的例汤也是个好东西。一般性地吃吃粤菜,例汤就很可以了。除非你真的想喝那些燕翅鲍的汤。否则,真不必摆“海外”。


简言之,点菜也算是一种公关手段。也要用心去做。服侍好亲友,与服侍好客户一样重要。

另外,要像“嘻哈”那样,be real。点菜时才不会被其他因素所诱惑。


(全文完)


我最近还写过:


点菜这事儿:老早哪能点?现在哪能点?

“一号门事件”——我也算进过”老派“的呢

冬至怀故人:我和父亲

你儿时玩过“轧出老娘有饭吃”的游戏么?

天冷了,兼谈带“冷”字的上海俚语

“弄”仔半半六十日,还是“弄”大弗清爽

大煠蟹及带有“蟹”字的上海俚语

上海言话里的“三字经”(原创全本在此)

老西门,我要留下你的那些璀璨的街名、弄名和屋名

上海人“叫品”中的“阿”字,邪气有名堂

“爷叔”二字,好像也不是可以随叫叫的吧

睏觉,上海话里有几种讲法?为啥叫“到苏州去”?

啥叫“推屁股队”?啥叫“坌坌松”?——闲话当年挤车子(1)

闹中取静的华亭路,闹过,静过,又闹过,终于静了(之一)

我们从小被“做”过的“规矩”——吃相篇





广而告之:

若需拙著四种《我的壁角落》、《我的小日脚》、《我的穿堂风》和《我的野狐禅》之签名本,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