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稿】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五):中国空间实验室的文明效应

2017-12-18 刘雨菲 贺鹏梓 卫星与网络


《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 为人类未来谋求出路》 

专题系列回顾

(序)建设空间实验室,为全人类谋福祉

(一)航天是人类寻求未来的唯一手段

(二)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尚在萌芽期

(三)尼克松政府的决策失误对美国空间站计划的负面影响

(四)中国空间实验室的科学意义


《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 为人类未来谋求出路》 

专题之五

中国空间实验室的文明效应


特别鸣谢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

作者 | 刘雨菲 贺鹏梓 李刚


美国立法允许商业企业按照公海资源开发的模式,勘探和开采小行星上的矿产。无论这是否符合国际法准则,都意味着开发外星矿产已经不是科学幻想,而是必须行动起来的现实。

今天的我们会以为,新的文明进程在本世纪内都不会开始。但也同时会发现,有一天,或者仅仅就是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就忽然已经落后了。


开辟新的生存空间,获取更多生存资源和发展空间,是传统文明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华文明正是因为从中原幅度逐步扩大,扩展到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关 35 42828 35 15231 0 0 2457 0 0:00:17 0:00:06 0:00:11 2912平原,占据了河西走廊等战略要地,才成长壮大起来。西方文明正是抓住了大航海时代,占领了美洲、大洋洲,才得以建立起新的文明国家、壮大了力量、延续了生存。如今,地球上可以开发、能够开发的新空间已经穷尽,走向外太空是必由之路。


解决人类的长期发展问题


虽然人类为了更高效地使用自然资源,进行了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开发。但实际上,要想不断增进全人类的福利、提高生活水平,必然要不断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和使用量。这是为人类历史所反复证明的规律。考虑到世界人口的规模,仅仅依靠地球资源,是不可能为全人类提供富足生活的。在传统上,人类会用战争来“解决”资源不足带来的分配困局。这样的例子无论在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汗牛充栋。



然而到了工业化时代,人们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温饱问题。所依赖的则是对地球矿产资源的全面开发,因此,人类又开始面临某些重要矿产资源的匮乏和争夺问题。而矿产资源之所以看起来显得匮乏,只是因为人类把目光局限于地球而已。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一个小小的存在,仅仅是太阳系内,就有着其他数十个星球尚且没有人类涉足。


虽然我们尚未确切知道这些星球上的矿产分部,但其丰富程度是可以预料的。哪怕是小行星带或者近地小行星上,也有着可观的矿产资源。而美国则已经立法,允许商业企业按照公海资源开发的模式,勘探和开采小行星上的矿产。无论美国的立法是否符合国际法准则,都意味着开发外星矿产已经不是科学幻想,而是必须行动起来的现实。


然而小行星并不是地球上的某个山谷,要实现勘探开发,需要解决大量复杂的技术问题,包括人类在空间长期生存问题、空间冶炼和运输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空间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作为先导和基础。因此,这正是自主空间实验室所能发挥的最重要作用之一。


进一步地,考虑到地球环境的承载能力,人类大规模移民外星球同样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假设人类已经可以获得大量而廉价的天基太阳能,这将带来地球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度提高。但地球应当是一个能量平衡体,如果输入的能量大幅度提高,却没有相应手段把产生的热量辐射的宇宙当中去,就必然带来地球温度的普遍上升,因此而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因此,如果把生存空间局限在地球以内,全人类的充分发展是无解的。历史已经一再证明,试图用抑制生活水平提高、压缩个人消费的方式来解决生存空间问题,是不可能成功的,必然带来社会动荡乃至战争。因此,在地球人类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向太空乃至外星球移民,谋求建立一个多星球文明、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将是必然的趋势。


现代科学的进步,真的已经让许多人感到,自己未必有能力去预测下一个文明时期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今天的我们会以为,新的文明进程在本世纪内都不会开始。但也同时会发现,有一天,或者仅仅就是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就忽然已经落后了。



让人类在航天时代实现和平拓展


在传统上,当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开始讨论“生存空间”这个词汇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大规模的残酷战争。


人类对新生存空间的开辟,是以巨大伤亡为代价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无数次惨烈的战争。最经常被史书提及的,就是汉征匈奴的百年战争。在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询的百年历史中,进行了不间断的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终于在公元前71年彻底击败匈奴。而如果没有这次战争的胜利,无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是从中原通向酒泉的河西走廊,都不会是中国领土。



我们经常以史为鉴,用大航海时代的经验来前瞻大航天时代可能遇到的问题。前提是,西方在大航海中掌握了关于地理、海洋、气候、生物和天文的丰富知识,勾勒出了地球的样貌,促进了基础科学的蓬勃发展,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航海还把西方文明扩展到了美洲和大洋洲。这一切当然都是伴随着代价的。大航海时代不但有长风万里的豪迈,也有致人死地的惊涛骇浪,更有西方殖民者残酷屠杀落后民族的血腥。那个时代留下来的很多弊端,至今还在困扰着人类社会。


同样,开发西部是美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进程,美国不但把国土扩展到了太平洋之畔,还为此诞生了一个单独的文艺门类——西部片。然而,西部的开发伴随着不间断的枪声,白人射杀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反击白人、白人射杀白人、印第安部落攻打印第安部落……在那段时间里,北美印第安人的数量急剧下滑,许多著名的部落从此成为史书上的一个词条。在西部开发的后期,美国还动用武力,从墨西哥手中抢来了加利福尼亚州。这个阳光明媚的南方州如今是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拥有发达的航天产业,伊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总部不就设在加州吗?


大航天时代的人类,不能够再继续这样的拓展方式。由于宇宙环境的极端恶劣,以及早期外星球定居点的脆弱性。如果人类继续把刀兵相向的行为模式延续到宇宙空间,带来的不但是惨重损失,更可能是全人类希望的破灭。显然这也不符合科学精神。


从技术上说,弹道导弹乃至洲际导弹的发展是人类进入空间的基础。各个核大国奋力研制了多种型号的早期洲际核导弹。它们的巨大威力可以把人类社会自身毁灭上百次,让争夺“生存空间”这件事显得格外荒唐。与此同时,这些洲际导弹又纷纷变成为第一代运载火箭,将人造卫星乃至载人飞船送入太空,让人们看到了崭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途。


那么,一开始就为和平、科学、人类进步目的而生的空间实验室,将证明更加重要的事情:随着航天技术以及各领域科学的发展,人类是可以和平地拓展生存空间的。通过在近地轨道载人活动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术,人们一定能继续取得进步,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创造出外星球上的居民新村。


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今天的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面临更多的是发展问题。从新常态的提出,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在现有框架下已经很难取得突破式的大发展。地球的资源虽然依然丰富,但资源控制和财富分配格局已经固定。要打破这样的格局,除非发动大规模战争。这显然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宗旨相违背。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式和人类社会的组织模式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形成了相当多具有高度前瞻性的思想。诸子百家时代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例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就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这虽然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却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心灵和思维方式。


正是因为丰富文化遗产的滋养,中华民族在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总是能够找到相适应的生存哲学,把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社会组织传承下来。哪怕在大航海时代末期,中国遭受“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候,我们的文明形态和文化传统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式来适应和生存。


站在大航海时代的阶石之前,我们的文明和文化传统再一次需要证明自己。


我们可以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多星球文明的进化路线,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开发近地空间的资源,为地球人类所用。这里的标志性举动应当是天基太阳能电站投入业务运行。第二个阶段是开发星际矿产资源,为地球人类以及外星殖民地所用。第三个阶段应当是地球人类大规模移民到外星。第四个阶段应当是各星球平等发展,出现多个文明中心,地球不再是唯一的人类文明中心。


这个过程将是空前波澜壮阔的。今天的航天产业,也就是所谓的通信、导航、遥感、气象等卫星应用领域,只是在利用近地空间资源为地球人类服务这个阶段当中的一小步。考虑到宇宙的广阔与浩大,大航天时代的精彩与宏大将远远超越大航海时代。作为多星球物种的人类,文明组织形态一定会发生相应的深刻变化。


英语民族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反思:美国以战争形式摆脱了英国殖民地的身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却接受了继续留在英联邦,奉英皇为国家元首的形式。美国文化界以科幻电影的形式,把这一段历史演绎到了未来。从《星际迷航》到《星球大战》,再到最新的《无垠的太空》,都在讲述着殖民地、新民族国家独立与联邦的古老故事。



早在2200多年前就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的中国,历来以大一统为己任的中国人,能不能继续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形态?当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多星球民族之后,如何保持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与地球历法直接相关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至……诸多节日,如何传承?这些问题迟早都要摆在子孙后代面前。


因此,作为历史的先行者,今天的我们一定要从空间实验室开始,率先取得突破性的科学成就,使科学和工程技术彼此促进,进而建立新的经济基础,来延续传统的上层建筑、发展新的上层建筑。此举能否成功,将决定中华民族的千秋万代。


对比美国空间站的坎坷历史,可以发现,中国载人航天面临的历史机遇要好得多。首先,大型载人空间站对于科学的意义和价值,已经得到各界公认;其次,中国没有像美国那样,因为陷入一场非正义战争而使国家财政资源遭到严重损害,有比较充足的财力去发展和建设载人航天能力;尼克松政府对空间站的短视与忽视,为我们提供了以史为鉴的条件;国际空间站作为大型空间科学研究设施,已经摸索出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运行和管理防范,可以为此所用。


如果中国空间实验室取得成功,将是中华民族对“和平发展”最好的诠释,也将开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种新范式。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原创,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至微信公众号或其它新媒体平台、及网站,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卫星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




【 猜你想读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一个可能比马斯克更厉害的家伙:OneWeb和它的老板格里格·维勒


请输入标题     abcde


推/荐/阅/读

社论:

苏联N-1F火箭历史事件的背后……

非洲:中国商业航天的勃兴之地

请为中国航天献出耐心和坚守

创新是一种态度 ——国外国防航天领域的成功创新案例与机制探讨

刘雨菲:我为什么给“商业航天”泼冷水

一个可能比马斯克更厉害的家伙:OneWeb和它的老板格里格·维勒

中国的商业航天创业者与马斯克的不同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浅谈军品、民品市场打法的异同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

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

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

新常态下的“航天+”

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

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

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跳出航天: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上)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tougao@yinhexi.la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卫星与网络satnetdy

关注微信号,每天收看我们的消息

卫星与网络为您推送精品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