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专集 | 收藏帖 | 景观材料应用精选案例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8-31

因材料的可视性与可触性,使得环境中的材料直接与使用者相关,因而,材料的选取及应用方式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维度[1]。设计师根据不同材料的特征属性来展现场所精神,并表达自身的设计内涵。此外,随着多学科融合思想的介入,景观设计中的材料应用也在不断更新探索。


[1]苏珊·赫林顿.材料的重要性[J].风景园林,2019,26(07):26-44.

目录

1  原生材料的天然融合

“空中堡垒”景观装置——感受天空与草原的交汇

莫纳什大学地球科学园——推动户外地质教学的岩石花园

福门特拉综合住宅景观——用当地材料展现地中海风貌

“石之河”森林小径——领略自然与生活之美

2  复合材料的地景摹写  

采石场风景步道——以全新的视角欣赏风景

“无形之声”景观装置——人与海互动的精神场所

“明镜台”景观装置——探讨时间与形态的意义

“三重浪”艺术景观——别样的“山水”特征体现

3  废弃材料的再生利用

WAL(L)TZ景观装置——以城市互动映射社会问题

贻贝花园——环境保护意识下的塑料花园

F.U.A.城市家具——用废旧物品激活城市空间

4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探索

双曲面分段式壳体展馆——基于生物复合材料的展馆设计

布鲁日建筑三年展浮亭——透过材料建立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BUGA纤维材料展亭——生物材料在结构应用中的探索


01

原生材料的天然融合


“空中堡垒”景观装置——感受天空与草原的交汇

Skyfort

项目地点:得克萨斯州奥斯汀 美国

设计团队:dwg 设计事务所

关键词:稻草 烧杉板 本土特征 临时展览

© dwg


dwg设计事务所以得克萨斯州(Texas)的天空和草原为灵感,在Fortlandia展览中设计了“空中堡垒”(Skyfort)临时景观装置,旨在搭建一个具有场所特质的参与式互动体验空间。

 

© dwg


空中堡垒以烧杉板(Shou Sugi Ban)和稻草为材料,展现了场所后橡树草原生态系统(Post-Oak Savannah Ecosystem)的生态特征。稻草以草捆的形态出现,在展览结束后会被当地农民重新利用,呈现出稻草在当年生长期结束后其生命价值的延续;而烧杉板则划分了堡垒内部的空间,代表了防火区域,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烈火的作用表现。

 

© dwg

© dwg


此外,设计师还考虑了空中堡垒与游人的互动关系,游客在堡垒中穿梭、追逐、静思,感受阳光赋予大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周围黑色的烧杉板与天空形成对比,使得天空愈发湛蓝。


整理自:

https://studiodwg.com/projects/skyfort/

https://studiodwg.com/skyfort/


莫纳什大学地球科学园——推动户外地质教学的岩石花园

Earth Sciences Garden,Monash University

项目地点:维多利亚州克莱顿 澳大利亚

景观设计团队:Rush Wright Associates事务所

关键词:教学花园 校园景观 岩石地貌 户外教学

© John Gollings


地球科学园(Earth Sciences Garden)的设计是为了展示维多利亚州(Victoria)的地质和地貌特征,并为大学建立一个研究地质科学的户外教学实验室。花园将当地的地貌特征与景观、建筑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科普场所。


© John Gollings


花园中约有500个岩石标本,通过其不同的方向及位置方式,描绘维多利亚州的地质和地理特征。记载着不同岩层特质及地质年代的岩石成为学生较为直观的研究对象,此外,花园中较大的岩石还可用于创建一系列的景观空间。


© John Gollings


花园植物种植模仿不同地质条件下植被的自然群落特征,并展现了不同地区的岩石特征以及地质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多种生态位之间至关重要的生物学联系。


© John Gollings


花园中的特色岩石、石块路面、砾石及植物等要素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展现出当地多样的自然特征,且不同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边界。这种更倾向于国家公园的展览花园,更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地质科学与景观科学的认知。


整理自:

http://www.rushwright.com/earth-sciences-garden-monash-university/

http://landezine.com/index.php/2017/11/earth-sciences-garden-monash-university-by-rush-wright-associates/


福门特拉综合住宅景观——用当地材料展现地中海风貌

House Complex In Formentera

项目地点:巴利阿里群岛福门特拉岛 西班牙

设计团队:AELAND景观设计公司

关键词:住宅景观 地中海风格 石墙 当地木材

© AELAND


该综合住宅位于地中海区域的福门特拉岛(Formentera),设计核心思想是利用当地材料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来展现并强化其所处的地域特征。


© AELAND


设计创造了一个对外环境开放的开阔景观空间来契合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传统的小型石墙不仅将庭院围合出不同的景观区域,还保障这些区域之间有着极强的空间流动性。


© AELAND


结合当地特色树种——圆柏属(Sabina)植物较强的环境耐受特征,以其为主要结构材料搭建荫棚藤架,并根据不同需求在其顶部铺设杜松(Juniper)树枝,栗树(Chestnut)枝条等,或结合金属网制成蔬菜棚架,为场地提供遮阴,此外,还以当地陶瓷与圆柏属木材制成的灯笼为装饰或照明设施,凸显藤架独特的场所特征。


© AELAND

© AELAND


尊重场地现有植物,并引入油橄榄(Olea europaea)、长角豆树(Ceratonia siliqua)、无花果(Ficus carica)等当地典型作物及适宜地中海特征的观赏草本。多样的植被形态及花期特征,增添了庭院的趣味性。


整理自:

http://www.aeland.net/private-house-formentera

https://mooool.com/house-complex-in-formentera-by-aeland.html


“石之河”森林小径——领略自然与生活之美

Stone River

项目地点:纽约州纽约 美国

设计师:乔恩·皮亚塞斯基(Jon Piasecki)

关键词:景观艺术 印加石材 云母片岩

© John Dolan


乔恩·皮亚塞斯基(Jon Piasecki)基于多年在森林中进行创作的工作实践以及对印加石材的研究,以将文化融入自然为目标,通过改造原有的石墙(Stonewall)并建立一条通向森林深处的通道,营建出石之河(Stone River)这一森林小径。


© Jon Piasecki


小径以数十吨的砾石和沙子作为垫层,上面铺设近400 t的石材形成了约240 m长的路面。设计师还对原有的印加石材石墙进行设计重组,使得森林小径与石墙自然融合。


© John Dolan


设计师利用内燃机机器对银石(Silver Stone,一种云母片岩)进行采集、运输以及切割,而石墙与路面的铺设基本上由设计师亲手完成,这种尽可能减少机械施工的操作方式,能够减弱对场地中高大乔木、苔藓及蕨类等植被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原有生境。


© John Dolan


通过重新设计石墙以及开辟一条通向森林深处的小径,设计师以较小干预的方式人为地将硬质石材融入生态敏感的森林领域,让游客感受到自身与自然的融合,从而领略到本就存在的自然和生活的美妙。


整理自:

https://www.asla.org/2011awards/022.html 

苏珊·赫林顿.材料的重要性[J].风景园林, 2019,26(7):26-44.


02

复合材料的地景摹写 


采石场风景步道——以全新的视角欣赏风景

Chemin des Carrières

项目地点:阿尔萨斯罗塞姆 法国

设计团队:RRA建筑设计事务所(Reiulf Ramstad Arkitekter)

关键词:公共景观 工业铁路 采石场 锈钢板

© Florent Michel


沿着阿尔萨斯(Alsace)原野中通往矿场的Rosheim-St Nabor 铁路廊道,RRA建筑设计事务所用锈钢板设计了一条长达11 km的采石场游览道,旨在挖掘当地景观与历史背景,并为人们提供欣赏美好景致的视域。

 

© Florent Michel


如今遗留的铁路保留着工业的记忆,讲述着曾经人们的故事,这条沿着铁路的游览道在承担主要交通功能的同时注重人们的视觉感受,它引领人们回忆过去,以全新的视角去欣赏城市中逐渐消逝的风景。

 

© Florent Michel


4个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在蜿蜒的廊道上营造出不同的景观空间,分别讲述了“水”(Water)、“大地”(Land)、“旅行”(Travel)以及“好运”(Luck)的故事,并围合形成多样的景观氛围。


© Florent Michel


锈钢板作为场景中最富有活力的元素,以多样弯曲的形态贯穿形成整条采石场风景步道,营建出一个个趣味的活动场所,并创造绝佳的观景点,与场地中其他的自然元素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再现了铁路、采石场等历史记忆,并与周边景观相融合。人们在休憩、娱乐的同时,能够欣赏远处山脉起伏的天际轮廓。


整理自:

http://www.reiulframstadarchitects.com/chemin-des-carrieres

https://www.archdaily.com/929935/chemin-des-carrieres-park-walk-reiulf-ramstad-arkitekter?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无形之声”景观装置——人与海互动的精神场所

Intangible Sound

项目地点:深圳 中国

设计团队:HAS设计研究团队(HAS design and research)

关键词:钢板 绳索 精神互动

©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借助以“城市交互”为主题的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Architecture, 简称UABB)的契机,HAS设计研究团队设计了“无形之声”(Intangible Sound)景观装置,旨在透过时间与空间探索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 BaiYu

©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项目所处的溪涌度假村(Xichong Resort)背靠群山,面朝大海,设计的重点并非创造一个作为视觉焦点的景观装置,而是创造一个能够提供良好风景视线的“镜头”,利用场地原有抬高平台创造一个人与海互动的精神场所。


© BaiYu

©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装置以钢板和绳索为材料。高低错落的白色厚重钢板代替场地原有的栏杆,而间距不一的摆放位置在强调隐秘性的同时为观海框定出不同的欣赏视域。绳索取代原有的栏杆,与场地结合围合出弧形的平台空间,提供更通透、多元的观景体验。钢板与绳索一刚一柔组合而成的特殊张拉结构,搭配场地内的砂石,暗示了当地广阔的山林与柔美的海岸这一独特的景观风貌。


整理自:

https://www.archdaily.com/933563/intangible-sound-has-design-and-research?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projectshttps://architizer.com/projects/intangible-sound/


“明镜台”景观装置——探讨时间与形态的意义

The Mirror Mind Without Time

项目地点:深圳 中国

设计团队:RSAA/庄子玉工作室

关键词:时空变化 城市形态 混凝土 金属

© Fangfang Tian

© Shangqi Art


明镜台(The Mirror Mind Without Time)位于历史悠久的大鹏古城,由一组沿矩形方格网规则排布的立柱构成,RSAA/庄子玉工作室希望借由这个景观装置引发对不同时空下的城市形态的思考。


© RSAA

© Fangfang Tian


利用混凝土和金属材料制作明镜台的主体立柱,并对每一立柱进行像素化雕刻,使得立柱群在水平方向上呈现出自然流动的形态。同时立柱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以反射周围的环境,借助每个立柱不同的雕刻形态,实现了镜面影像的碎片化呈现,从而对不同时空下的形态进行重组。


© Fangfang Tian


明镜台暗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多重层面,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观察到无数不同的影像,反映了时间、空间与可能性交织在一起的多个瞬间,寓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形态的无限可能。

 

整理自:

https://www.archdaily.com/934092/the-mirror-mind-without-time-rsaa-buro-ziyu-zhuang?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三重浪”艺术景观——别样的“山水”特征体现

Three Waves

项目地点:多佛 英国

主要设计师:Tonkin Liu建筑与照明设计师 Rodrigues Associates结构工程师

关键词:滨海广场 自然特征 混凝土 艺术景观

© Mike Tonkin


为了创建一个现代化的、新颖的、能够连接东西方的码头文化区,设计师Tonkin Liu在综合考虑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多佛(Dover)滨海艺术中心设计了“三重浪”(Three Waves)艺术景观,旨在激活当地的艺术和文化氛围。


© Mike Tonkin


参考多佛当地的建筑语言形式,并依据海滩柔和的波浪、多佛白色悬崖的起伏地形以及富有节奏感的乔治亚(Georgian)风格海滨露台等地域特征,设计师设计了“起伏浪”(Lifting Wave)、“静思浪”(Resting Wave)与“照明浪”(Lighting Wave)3个艺术景观。


起伏浪

© Mike Tonkin

静思浪(左)照明浪(右)

© Mike Tonkin


“起伏浪”位于近海沙滩,是由白色混凝土制成的曲折小径,结合海滩地形,利用坡道和台阶形成起伏的地形变化,为人们带来动感的游览体验。“静思浪”位于绿地边缘,是一条雕塑式的挡土墙,为滨海广场提供休憩空间,而预制的白色混凝土砌块通过表面凹凸处理来模拟多佛白色悬崖的自然纹理。“照明浪”则是由高低不同的白色灯柱规律排列而形成,位于绿地之中,互动式的LED灯除了在夜间提供照明,还能增强景观的趣味性。

 

© Mike Tonkin


三处艺术景观分别呼应了所处的场所环境,并通过材料、空间等方式营造了不同的景观氛围,而整体材料质感及色彩的趋同使得滨水空间整体和谐。通过对多佛海洋环境条件的探索,设计师重新为这座滨海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整理自:

https://tonkinliu.co.uk/three-waves

https://worldlandscapearchitect.com/three-waves-tonkin-liu/#.XuBV9UUzbcs


03

废弃材料的再利用


WAL(L)TZ景观装置——以城市互动映射社会问题

WAL(L)TZ Installation

项目地点:迪拜 阿联酋

设计团队:T SAKHI建筑事务所(T SAKHI Architects)

关键词:互动性景观 再生泡沫 社会风气

© Tessa Sakhi


从行政区划到阶级隔离,墙一直扮演着划分与控制社区、城市乃至国家的角色,并常常带有负面倾向。在这一社会背景下,T SAKHI建筑事务所设计了“WAL(L)TZ”景观互动装置,探索“墙”在物理和心理意义上的构造概念,旨在探讨近年来黎巴嫩(Lebanon)社会政治风气问题的缓和途径。该装置入选于第五届代表黎巴嫩的3个国家展品之一。


© Tessa Sakhi

© Tessa Sakhi


WAL(L)TZ景观装置由一堵15 m长的再生泡沫墙构成,寓意在物理意义上充斥着墙的黎巴嫩社会。该景观装置虽具有墙的实体形态特征,但结合再生泡沫可回收、轻质多孔、亲和感强等特性,形成了不同形态的孔洞空间。

 

 © Tessa Sakhi


WAL(L)TZ景观装置柔性的材料及多孔的形态空间,鼓励当地居民及游客通过“孔”在墙之间进行互动,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刚性结构墙作为障碍的认识。同时,游客还可化身为表演者,在“墙”之间演绎一首被重新诠释的华尔兹舞曲,展现出黎巴嫩人民在逆境中不懈奋斗的精神内涵。


整理自:

https://www.tsakhi.com/walltz

https://www.archdaily.com/928497/wal-l-tz-installation-t-sakhi-architects?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projects


贻贝花园——环境保护意识下的塑料花园

Hortus Mytilus

项目地点:塔兰托 意大利

设计团队:fabulism建筑景观事务所 Ammostro协会

关键词:社会参与 环境保护 塑料网

© Ammostro, fabulism


fabulism建筑景观事务所设计贻贝花园(Hortus Mytilus)的初衷有两个,一个是希望借此改造圣安东尼奥修道院(Sant’ Antonio Monastery)陈旧的回廊,从而激发空间活力,另一个是希望能够借助一种全新的、强调环境保护的材料来加强公众对塔兰托(Taranto)海岸的保护意识。


© Ammostro, fabulism


Reste塑料网是当地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用于贻贝养殖的材料,尽管贻贝养殖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塑料网却造成了当地的海洋环境污染。大量废旧的塑料网被人们随意丢弃在大海,使得生物环境受到极大破坏。


© Ammostro, fabulism

© Ammostro, fabulism


设计团队重新利用这些废弃的塑料网,通过金属骨架固定洗净的塑料网,形成圆柱状的单一装置,随后依据其颜色进行排布,划分回廊的空间,以材料最原始而又最自由的姿态,创造了多彩的互动空间。色彩鲜艳的塑料网与古朴的修道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柱状的景观装置同样与修道院的柱状结构融为一体。


© Ammostro, fabulism


设计团队通过回收从渔民处搜集的废弃塑料网,搭建了该景观装置,在塔兰托创造了一处全新的公共活动空间。此外,该项目不仅是一处景观装置,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市民的积极参与,并不断吸引游客参观体验。

 

整理自:

https://www.fabulismoffice.com/hortus-mytilus


F.U.A.城市家具——用废旧物品激活城市空间

Furniture+Urban+Alphabets

项目地点:马德里 西班牙

设计团队:EEE工作室 (Enrique Espinosa Studio)

关键词:城市家具 废旧材料 可持续

 © Javier de Paz


F.U.A. 是一个生态公共设施的原型,其主题是利用马德里议会仓库中的废弃材料来制作可重复使用的城市家具,从而营造一个融合社会活力与环境的用于公共交流的活动空间。

 

© Javier de Paz

© Javier de Paz


为回应当地的环境政策,2016年11月的马德里市议会全国环境大会(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Environment)中提出以具有物质性、社会性、可持续性等特征的材料为基础,以3个英文字母“M”“A”“D”为家具设计的基本形态,形成F.U.A. 的原型。

 

© Javier de Paz


2017年4月,城市暴力与和平教育世界论坛(World Forum on Urban Violence and Peace Education)增加了P、A、Z三个字母;同年夏季,Imagina Madrid团队将代表其团队名称的标志性的I、M、A、G、I、N、A七个字母作为原型让人们参与设计,旨在为当地单调的公共空间注入活力。


© Javier de Paz


F.U.A. 秉承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利用议会仓库中废弃的灯具、木质长椅等为基础材料,重新安装LED照明灯泡等设施,形成满足使用功能的照明、休憩等城市家具,使得曾经无人问津的废弃材料变成了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道具元素。


整理自:

http://www.eeestudio.es/conama.html

http://www.eeestudio.es/imagina.html

https://www.gooood.cn/f-u-a-by-david-cardenas-eeestudio-juanito-jones-maria-mallo-lys-villalba-zuloark.htm


04

新材料的应用探索


双曲面分段式壳体展馆——基于生物复合材料的展馆设计

Double Curved Segmented Shell Pavilion

项目地点:斯图加特 德国

设计团队:斯图加特大学建筑结构与结构设计学会生物材料与建筑材料循环研究小组

关键词:生物复合材料 可再生材料 可持续性设计

© BioMat at ITKE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在建筑行业中应用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会导致全球能源的快速消耗。为此,斯图加特大学(Universität Stuttgart)建筑结构与结构设计学会生物材料与建筑材料循环研究小组(BioMat Group at ITKE)的研究人员利用成本低、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复合材料搭建了高3.6 m,跨度9.5 m的双曲面分段式壳体展馆,探讨了新材料在建筑行业中应用的可能性。


© BioMat at ITKE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生物复合材料(Bio-composites)也称天然纤维复合材料(natural fiber bio-composites),由纤维和基质等至少2种主要组分制成,且其中至少包含有1种是基于生物的组分。天然纤维由于具有可回收性、可持续性等特性,在数字化建造等高品质建设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 BioMat at ITKE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展馆的主体结构由121个弯曲元件组合而成。元件的核心为混合了生物塑料和天然纤维等材料,通过压铸工艺而制造的柔性板,相比于中密度纤维板,其更容易形成双曲面表皮。展馆的顺利建成展现了新建筑材料在建筑搭建方式及结构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整理自:

汉娜·达希,简·彼得斯,皮奥特·巴辛斯基,米夏拉·梅.基于生物复合材料的双曲面分段式壳体展馆[J].风景园林,2019,26(8):60-64.


布鲁日建筑三年展浮亭——透过材料建立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Brugge Pavilion

项目地点:布鲁日 比利时

设计团队:Selgascano工作室

关键词:钢杆结构 乙烯基塑料 环境认知

© Iwan Baan


2018年的布鲁日三年展(Bruges Triennale)邀请了来自全球的设计师一同参与设计活动。其中,西班牙SelgasCano工作室在Coupure运河中设计了Brugge Pavilion这一兼具流动性与艺术性的浮动凉亭。


© Musea Brugge


浮亭骨架为钢杆结构,外部覆有荧光橙粉色乙烯基塑料薄膜。整体构筑均以纯手工的方式人工搭建而成,钢杆结构与乙烯基塑料薄膜相辅相成,并与外围黄色木质平台相结合,营建了一个可用于水上活动的场所。

 

© Iwan Baan

© Iwan Baan


形态自由的塑料薄膜折射光线,在浮亭内部呈现出独特多样的光感效果,当游客行走其中,可透过薄膜感知形变了的外界空间环境。

 

整理自:

https://www.archdaily.com/894445/selgascano-adds-a-splash-of-color-to-the-bruges-triennale-with-new-installation

https://architizer.com/projects/brugge-pavilion/


BUGA 纤维材料展亭——生物材料在结构应用中的探索

BUGA Fibre Pavilion

项目地点:海尔布隆 德国

设计团队:斯图加特大学

关键词:纤维材料 玻璃纤维 碳纤维 数字化

 © ICD/ITKE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斯图加特大学(University of Stuttgart)基于计算机设计学院(ICD)以及建筑结构与结构设计学院(ITKE)多年的仿生建筑研究成果,为2019年德国海尔布隆(Heilbronn)联邦园林展(Bundesgartenschau,简称BUGA)设计了一座与周围地形几乎融为一体的纤维材料展亭,借此窥探未来建筑结构设计的多种可能。

 

© ICD/ITKE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 Roland Halbe


长达15万 m的合成纤维(玻璃纤维与碳纤维)构成了展亭的主要材料。这些纤维材料有着与自然合成材料相似的特性,可以通过编织形成空间,并通过计算机精细化的设计,对每一根纤维的位置以及编织过程进行模拟,实现其他材料难以形成的编织效果,为游客提供了新的游览体验。

 

© Nikolai Benner


由纤维材料制成的展亭其承重结构具有轻质、高承重等特征,使得占地约400 m²的构筑空间实现了直径23 m的无柱结构跨度。此外,展亭创新型的数字化设计,也充分展现了德国建筑业严谨的工作态度。


整理自:

https://www.icd.uni-stuttgart.de/projects/buga-fiber-pavilion/



相关阅读:

LA专集 | 建设城市中央公园和城市大型公共空间具有怎样的意义?

LA专集 | 历史街区更新与传统建筑改造如何把握发展新机遇? 
LA专集 | 镌刻历史,记忆永存!纪念性景观

LA专集 | 城市植物景观营造最佳案例,你了解多少?

LA专集 | 数字科技——开启智慧城市设计新纪元

《风景园林》2020-06刊首语 | 郑曦:设计思想的形成

《风景园林》2020-06目录 | 风景园林设计思想研究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0-06 风景园林设计思想研究

《风景园林》2020-06专题导读 | 风景园林设计思想研究

LA专题 | Miquel Vidal Pla | 当代景观设计的现时危机与未来挑战:从特质出发的设计途径

LA专题 | 金秋野 | 巴拉干建筑中的“自然之影”

LA研究 | 赵智聪 彭琳 | 国家公园分区规划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LA研究 | 卞晴 赵晓龙 刘笑冰 | 水体景观气候调节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LA访谈 | 从行路者到引路者——玛莎·施瓦茨的设计教学、实践与研究哲思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0年6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编译 霍达

校对 贾绿媛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