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教会那些常见的逻辑矛盾

2016-10-10 灵修平台 QT灵修


135编辑器


教会那些常见的逻辑矛盾

张远来


引言 

  阿伯拉尔说过,我们当今最大的使命就是要挽回那些已被世人肯定,但因世人普遍认同而被忽略的真理。这句话的延伸也有道理,有些在教会中我们普遍认同的理念或者表述,也许恰好违背了基本的逻辑。我们反观一二:




一、常见的逻辑矛盾



1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这是某些神学派别对加尔文教会的简单化总结。问题是,既然是"一次",就有逻辑上的"两次、三次";既然是要强调"一次"得救,"永远"得救,那就不可能还有"一次"和"永远"的并存。如果这句话神学上可以成立,应该是"一旦得救,永远得救"。


2


  "蒙恩的罪人":这是另一种基督徒习惯性的自谦之称。但逻辑上看:如果一个人已经蒙恩be saved了,就不应该还是罪人了,如果还是罪人,就还没有蒙恩。这句话想表达的是:我虽然蒙恩了,但还是会犯罪。但会犯罪不代表就是罪人,这种神学和逻辑上都不是同一个概念。


3


  "奉耶稣的名向耶稣祷告":既然是奉耶稣的名,怎么又向耶稣祈祷?逻辑上不成立。在圣经中,耶稣教导的祈祷是向父神祈祷,比如,祂教导的主祷文,都是向父上帝祈祷。我们奉耶稣基督的名祈求,是代表我们接受耶稣基督的救赎,以基督耶稣中保的救赎立场向父神祈求。不过,在神学上因为上帝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当我们向耶稣祈祷,就代表了同时是在向父神和圣灵祈祷。


4


  "因为有人在那个节期拜过鬼,所以基督徒不能过那个节"。代表性的观点是安息日会反对过圣诞节,认为圣诞节是罗马人拜太阳的节日,因此基督徒不可以过圣诞节。另也有福音派教会认为,中秋节是中国人拜月亮的节日,故基督徒不可以过中秋节。这些表述都有严重的逻辑性和神学性的错误。首先,所有的日子都是上帝的日子,魔鬼无法占有上帝创造节日。其次,有人在某个日子拜过鬼,不代表那个日子就成了鬼节。你过还是不过,它都是一个日子。第三、罗马人悔改以后,把他们最大的节日献给上帝,用来记念上帝而摒弃对太阳的敬拜,这是他们悔改的表现,而不能作为不可以记念圣诞的理由。第四、中秋节等原本并非拜月亮的节日,而是有人误用了对月亮的敬拜,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在这一天做错了,而废弃这一天。试问,哪一天没有被人类误用过?因此,如果我们因为那个时候,或者那个地方敬拜过偶像而废弃它,除非我们离开世界方可。这不是圣经的价值观。圣经的价值理念是尽一切的可能见证基督。


5


  "决志不等同重生,因此传福音不可以有决志"。这似乎是一个叫做保罗许华者的观点。固然,决志不等同重生,有很多基督徒以为带领一个人决志祈祷,就完成了传福音的工作,这当然是误解。许华的观点是,决志没有圣经根据,故不可以有决志。实际上,使徒时代,有人一旦表示愿意信主,教会就给他施行洗礼。那个说出来表达信主的心志,和接下来的水洗,就是决志信主的表现和标志。因为决志不能等同重生,又因为圣经没有决志一词,而废弃传福音中的决志,这中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在当代教会,我们无法给一个愿意信主的人离开施行水礼,如果以决志的形式表达自己信仰的心志,不仅有使徒教会的依据,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6


  "'耶稣'的像不是偶像,十字架代表了神圣的能力。其他画像就是偶像"。很多教会习惯性地把一个标志为耶稣画像的人物像作为耶稣的象征。他们不仅不会稍微忌讳可能的涉嫌偶像敬拜,而且把那个画像当作上帝同在的标志。另有教会把十字架当作上帝附身的象征,不仅要对着十字架祈祷,也以十字架当作上帝神圣临在的象征。而相反,如果有任何带着宗教意味的象征性画像,他们就会觉得极不舒服。比如,他们邀请佛教徒到教会礼拜,但如果佛教徒邀请他们去庙里参观,他们就会害怕被魔鬼附身。试想,如果你真的相信你的上帝比魔鬼更大,你何以畏惧庙宇?如果某个画像可以象征耶稣,和旧约时代以色列人偶像崇拜有何本质不同?


7


  "不可偷窃却理直气壮地盗版"。我们都知道不可偷窃,但在教会里,盗版确实习以为常,甚至带着某种属灵的理直气壮的自豪感去做。这一点,直到今天那些参与盗版的教会或者德高望重的教会领袖都没有任何愧疚感,甚至是冠以为上帝盗版,所有的恩赐都是上帝赐予的名义去盗版。当然,中国教会盗版有着自己的特殊背景,比如,出版不易,教会需求太大,没有合法和合适的途径为教会提供足够的资料。但其实并非所有的盗版都有着善良的目的,有些纯粹就是为了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在一个网络时代,依旧有很多网络盗版的现象,盗用他人的版权,作为自己的原创,这就有沽名钓誉之嫌了。盗版不仅是偷盗,还是一种践踏他人劳动成功,不尊重作者的行为。上帝是创造的主宰,祂也希望祂创造的人类有创造性creative。因此,尊重创作是对上帝的尊重,抄袭和盗版是对上帝的僭越。


8


  "常讲感恩,却反对具体的点赞(赞赏)"。如果你去看看佛教的平台,你就会对他们平台发展的速度,阅读量和读者的赞赏感到诧异。在自媒体、轻媒体时代,基督教是被其他宗教边缘化的。佛教徒有大量的赞赏,因此,他们可以办高质量的媒体。而在基督教内部,我们享受很多人辛苦原创的文章和释经等资料,以及教会免费的,连广告收益都没有的APP,却很少见基督徒有多少赞赏以支持文字福音的事工。在基督教媒体中,读者阅读量和赞赏的比例大约是五百分之一,和基督徒动不动嗤之以鼻的佛教媒体相比简直是相形见绌。奇怪的是,基督徒常讲感恩,你阅读了他人的文章,提升了你的价值,你使用了人家的APP,难道就不该有一点理所当然的赞赏行为吗?更奇怪的是,很多人在网络和平台上对自媒体创作基督徒指桑骂槐,甚至咒诅性语言都派上了用场。试想,你使用人家的原创,提升了你的价值,为何就没有与你宣称的感恩相应的行为?还要指责他人不该设置赞赏?你不点赞也就罢了,还要用咒诅性的语言咒骂原创点赞(赞赏),这符合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吗?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信平台,也需要一个至少五人以上的创作和美编的团队。难道人家不需要养家糊口,难道维持一个媒体不需要付出成本吗?一篇3000字的文章大约需要40分钟的写作时间,而一次编辑则需要3-5个小时。他们靠什么维持?难道我们要拱手让出一个庞大的媒体市场,在新媒体时代,让我们的教会缺席吗?


9


  "不可拜偶像,却常拿基督徒明星说事"。基督徒高声宣扬不可拜偶像,却广发喜欢宣传某某明星是基督徒,甚至以讹传讹地声称某总理于某某时候受洗。且不说大多数都是假消息,就是真消息这与基督教的合理性有何关系?难道这些名人信主就证明了基督教的合理性?难道他们拒绝基督信仰,我们就失去了信仰的合理性?基督教的信仰是建立在名人的基础上吗?这是赤裸裸地丢弃救恩,用破烂不能盛水的池子承载伟大的救恩之泉。


10


  "不可撒谎,却常会夸大教会的影响力"。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把中国基督徒人数夸大为上亿,甚至1.5个亿,甚至更多。有些是真诚的误解,有些是故意的夸大。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一点调查研究,就无限制地夸大数据和教会的影响力,都涉嫌了撒谎。对基督教的传播百害而无一利。


11


  "不可亏欠人,却普遍亏欠传道人"。毫无疑问,一位负责任的传道人比大多数社会岗位都要辛苦。圣经的教导是,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提前5:17)旧约时代利未人的收入高于普遍的以色列人的平均值。加尔文的要求是,牧师相当于教授。且不说中国教会能否做到如此。大多数地方的传道人都是社会收入最底层的人群。教会残忍地苛刻传道人的待遇。以南方为例,某些城市小学教师的平均收入为每月1.3万。而这个数字往往是传道牧师的三倍。一个全职牧师抵不上一个小学教师的三分之一。这不仅是传道人的辛酸,更是整个中国教会,和教会机构的耻辱。我们的教会应该培养高素质的传道人,淘汰掉不合格的传道人,同时,也应该提升传道人的待遇,以符合圣经那不可亏欠人的教导。


12


  "强调分别为圣,教会管理和世俗社会没有两样"。我们一方面在讲台大讲上帝的心意,一方面却在教会的行政和管理上依旧采用了封建式的独裁机制,有些教会多年没有任何管理层的换届,即便有过,也不过是人为的玩弄教会的操作程式而已。这已经成了中国教会的潜规则。称呼耶稣为主,却依旧是人治独裁。高呼唯独圣经,但教会管理就立马变成了"中国特色", 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却常以上帝之名做非义之事。实际上,他们是选择性地相信圣经。


13


  "宣讲福音,活不出福份"。圣经明明说到圣灵所结的果子是仁爱喜乐和平……但你看到很多基督徒,不一定有喜乐平安。教会宣讲福音,信徒却没有活出福份;谈赦免却常见罪疚的捆绑;讲求圣洁却走不出罪恶的泥沼;传讲神却没有神迹;讲解圣经却未必经历圣经;讲包容却容不下异己;彼此相爱却相互诋毁。使徒时代的教会是"使徒大有能力,众人也都蒙大恩,内中没有一个缺乏的"。这才是一间正常的教会。笔者深恶痛绝成功神学(你可以参看笔者的"我为什么反对成功神学"一文),但我更不喜欢失败神学。信仰不以世俗的成功为目的,但更不是以失败为结局。整天愁眉苦脸,被罪恶深深捆绑,这不是上帝的心意,也不是圣经教导的基督徒应有的生活形态。


14


  "相信真神,却不信神迹"。很多神学院老师自称福音派,强调唯独圣经。但对圣经中明显记载的那些耶稣和使徒时代的神迹奇事是嗤之以鼻,要么认为是神话,要么说当代不需要神迹,甚至有人认为,神迹时代是先知和使徒时代的特产。神迹在汉语的语境中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上帝做事的事迹。有神就应该有神的作为,如果上帝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是不改变的,那么那个时代有神迹,现在就应该继续有上帝的工作。如果我们相信上帝是又真又活的上帝,就应该相信,在这个时代祂依旧能做奇妙的事。


15


  诉诸感情:类似的逻辑错误在教会中其实是很常见的。另有常见的现象如"诉诸感情"。对一些简单的逻辑命定,他会用感情的问题去解释。比如,有人说,如果我们不是蒙恩的罪人,我们还是蒙恩的善人吗?耶稣基督都替我们死了,我们怎能说自己不是罪人。你看,一有问题,就把耶稣搬出来做挡箭牌。你只要对信仰提出稍微的疑问,就会被扣上感情上不爱主的帽子。问题是,正是因为耶稣替你死了,你如果依旧把耶稣救赎的人视为罪人那就忽视了救恩的大能。这是明显诉诸感情,而废弃理性和逻辑的伎俩。


16


  本末倒置:在如常见的教会逻辑问题如"本末倒置":比如"我认罪悔改了,所以我是神的儿女";这是原因与结果的倒置。正确的顺序是"因为我是神的儿女,所以我悔改了"。你是因为身份的改变才有了行为的改变,不是因为你的行为而让你拥有身份。圣经说,我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你是先有了蒙召,才有了与蒙召之恩相称的身份,而非相反。蒙召是上帝主动的恩典,而赋予了你上帝子民的身份,接着就有了与你身份相符合的行为操守。不是因为你有了好行为,才成为上帝的儿女。你儿女的身份是上帝的恩典,不是你功德的换取。


17


  "以偏概全":这是常见的错误的归纳法。比如,常有人说,自己没有赶上某班车,结果,那班车出事了。不否认上帝给你这样的恩典。但从逻辑上看,你不能证明是因为你是上帝的儿女,而上帝让你脱离那趟车,而让其他人代替你去死。这似乎显示了上帝的自私。即使有这样的概率,也不能证明信仰的合理性,更不能作为归纳法,而归纳出上帝就是这样的上帝。


  再比如,有人说,比尔盖兹是基督徒,所以他是首富。这首先有信仰的问题。难道信仰的价值就是让你做首富?如果不能做首富,那就证明了基督教的不合理?其次,从逻辑上看,比尔盖兹成为首富跟他是不是基督徒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这显然以偏概全。人们也能做到更多案例,看到中国大多数传道人是贫穷的,是不是因此就能证明基督教的不合理性?这都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18

 


  "滥用经句"。这一点似乎是极为不经意的,比如当下很多网文喜欢套用圣经中的"十诫"一词,比如,单身十诫,婚姻十诫,婚恋十诫,教会管理十诫等等。所谓的诫命我们都该知道其背后的意义吧,是圣经中最为神圣的诫命的总结。形如法律中的宪法。在圣经中也特指十条诫命。如果我们也套用这个词汇,是不是代表了我们的东西也具有同等效力的诫命之权威?如果不是,套用十诫之称,要么是戏谑,要么就是自大,再不然就有哗众取宠之嫌了。要知道,十诫首先就告诫我们,除了上帝以外,不可有别的神--不可有别的权威。也不可妄称神的名。而我们习惯了称呼"主啊!奉主的名"之类的习惯用语。就严格意义而言,这种习惯并不符合圣经的规范。





二、有些逻辑上的问题,

信仰上并无问题、无伤害


  如果我们留意,我们就能看到类似的教会常见的逻辑问题并不鲜见。甚至并非所有的逻辑矛盾都一定会是信仰的问题。比如:


  "蒙恩的罪人",这在逻辑的表述上有明显的硬伤。但在实际的信仰上,类似的表述甚至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至少,它能让人浅显地理解我们虽然蒙召了,但还是一个会犯罪的人。让我们不至骄傲,也不至灰心。


  另外,如果我们从积极的角度,确认信徒的恩召和拣选是以坚定不移的立场去谈"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虽然,这一表述有着明显的逻辑问题。但依旧可以理解它要表达的意涵,即得救的根基是稳固的。我们不用因为犯罪而担心失去了恩典而丧气。当然,这也有鼓励人不要害怕犯罪的嫌疑。


  另一个明显而最为常见的例子就是"向耶稣祈祷又奉耶稣的名祈求",这种逻辑实在令人困惑。但我们知道上帝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当我们向耶稣祈祷,就等于是在向三位一体的,包括了父子圣灵的三位一体的神祈祷。在情感上,有些信徒会认为耶稣更加亲近,因此,习惯了向耶稣祈祷。这在逻辑上的矛盾,在信仰上并非不成立。




三、有些是故意的歪曲,

有些是观念的误导


  当然,教会的逻辑矛盾更多地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哪怕是神学上行得通的问题,在逻辑上也可以更为规范地表述。教会的逻辑矛盾有些是人故意的歪曲。以教会管理为例,教会一般不会否认其管理不符合圣经的价值观。但他会为自己辩解,这是在什么人中就做什么人。是中国特色的教会管理。这当然是故意的歪曲。


  另有逻辑和教会行为上的矛盾就属于一种观念的误导了。比如,中国传道人过去有一种观念就认为,传道就是奉献,奉献就不该受薪。越穷越属灵。而后来因为这一教会错误的观念误导,导致教会牧者后继乏人,新兴传道人可能是一时在极个别地方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很多是社会走投无路了就去读神学做传道人。一般的神学生人文学科的素养和一般社会大学生不是一点半点的差距。因此,让社会和教会对传道人都嗤之以鼻,故,在潜意识里,就认为传道人"不咋地"!彼此都潜在地把这一侍奉当作混饭吃的,故,给传道人的待遇就是很差。诚然,教会理当培养高素质的传道人,宁肯提升传道人的待遇,淘汰掉一些没有蒙召混饭吃的传道人,也不可以滥竽充数,降低传道人的执事标准和待遇标准。




四、尽可能做到没有逻辑矛盾


  最后,我们应当尽可能避免逻辑矛盾。不管是出于传统的习惯,是有意的曲解,或者无意的误解,我们都当面对而尽可能让教会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符合圣经的要求。体现出圣经的价值观。


  我们的上帝设计和创造了世界,赋予了宇宙万事万物以规律性存在。祂也不会背乎自己。因此,基督徒理当尊重理性和上帝创造的逻辑规律。上帝的作为尽管我们不能尽情洞悉,但一定不会违背上帝那符合理智的属性。逻辑上的错误是信仰见证的拦阻,也会成为教会发展的盲点。任何违反常识、信仰和逻辑的矛盾,都当在教会被更正。



  和任何一个体系一样,一旦成形,便会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和思维习惯。基督教也不例外。但问题是,基督教的目的不是成为一个体系,而是要进入社会,得人如鱼。因此,我们就要尊重世界普适性的,上帝创造的逻辑,用合乎上帝创造的逻辑表述方法论,表达上帝启示的真理。在教会那些普遍认知而习惯性的表述上,更当符合圣经的立场,而用符合逻辑的正确方法进行表述。如此,才是一个入世而超世的信仰。



  2016年10月7日星期五

张远来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者QT灵修平台对您有用,请尽情推荐给您的朋友,也算是一种福音的传播。



 

这是一个:

能与你互动,会解答你困惑的平台!

请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关注”

或者搜索“lxrj2016”,选择关注。


微信号:lxrj2016



更多灵修文章,请查看历史消息,或者点击以下链接:

【国庆专题】基督徒与国庆 :圣经是如何教导爱国的

【深度】拜偶像是给魔鬼留了一道暗门

【深度】我是牧师,不是圣人!(不容错过)

【深度文章】我们该如何看待流浪羊

【深度文章】如何看待"跑江湖"的传道人

【心语】基督徒该有的十种态度

【深度文章】你凭什么要求别人尊重你?

【深度文章】如何成为一个蒙福的人

【随笔】那条重新成为好人的路

【深度文章】基督徒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专题】中秋节:中国的收割节与感恩节

【深度文章】基督徒可以离婚再婚吗?

【深度文章】哪些情况下基督徒可以选择离婚?

【深度文章】婚姻的本质

【灵修】义气但不能“意气”

【深度文章】那些不经意却能让传道人变得平庸的坏习惯

【深度文章】不要做个"吃教"的信徒

【深度文章】笑对误解

【深度文章】我的伤害全都来自教会?!

找到你的命定

世界不需要抱怨,只需要感恩

正视我们真正的危机

信仰是幸福的根源

爱是什么

卓越与庸俗的区别是在心里

有热忱也要有智慧

忏悔的眼泪是喜乐的泉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