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宝家的育儿战略地图

忠阳 简单妈妈 2020-09-05

文章介绍

各年龄段家庭教育的重点

总计3700字,阅读时间10分钟

编辑:文静


写在前面:这是一篇旧文,最近有不少提问与这篇文章的内容相关,所以拿出来再次与大家分享。在育儿这条路上,还是需要常常反思家庭教育目标,总结各阶段的“绩效”如何,才能重整击鼓,再出发。


行动总是不易


经常有朋友问我们一些具体的育儿方法:

“孩子挑食怎么办啊?”

“孩子不睡觉怎么办啊?”

“孩子不尊重父母,说话态度不好,怎么办?”

……

我们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分享经验,他们也很兴奋,回去立刻执行。然而尝试之后,有不少这样的回馈:

“我回家后尝试了你说的方法,在我家孩子身上完全不好使,你们的方法不适合我们家孩子。”

“你们说的很多内容都很好,可是我们真的没有精力做啊。”

“我妈不同意啊,只能放弃了……”

“我家孩子很特别,不试用这些方法”

……

从这些回馈中,我们也能看得出来,真正成功解决问题的不多。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参与过一些企业培训项目,前期沟通的时候,大部分的负责人都会说:

“团队凝聚力不高,找你们来给大家鼓鼓劲儿”

“销售团队的业绩提升慢,想请你们给充充电”

“团队的执行能力不好,请你们给讲讲执行力”

“企业的整体业绩下滑,找你们给重新规划一下”

……

如果我按照他们表面的“需要”提供培训课程,最终的结果,跟上面的情况差不多,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付出了大量的财务以及人力成本,最终的结果收效甚微。



这也体现了大部分家长和组织的领导存在的一个共性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真相,家庭教育与企业管理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想要取得成果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整个过程做好了,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父母作为一个家庭的主要领导者,需要具备判断力和执行力,清楚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在各阶段将主要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上。怎么确保你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呢?你需要一张“战略地图”。


这里有一张我们家的“家庭教育战略地图”,接下来就借助这张 “地图”,描述一下,我们家的家庭教育过程。



以下这些内容,来源于儿童发展心理学、蒙台梭利教育中的一些核心理念:


0-3岁的重点


3岁之前,我们的教育重点是生活习惯的建立,其中包括六个主要的内容:


从出生开始,就开始培养孩子的作息习惯。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内容,按时睡觉以及独立入睡。6周以后,孩子们的睡眠就能形成规律,睡觉不会成为大量消耗精力的难题(当过父母的都知道我在说什么)。



有人问我,为什么非要培养孩子按时睡觉、独立入睡,我就喜欢陪着孩子一起睡……行,这是你的选择,我们绝对没有权利干涉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


我们家这么做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1、陪孩子睡,意味着陪另一半的时间减少,时间久了会影响夫妻关系。

2、我们最初的家庭愿景是希望要三个孩子,如果每个孩子都要陪睡,未来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又不想把这个责任推给老人。

3、陪睡的话一般照顾者都休息不好,时间久了,情绪会受到影响,会降低白天陪伴孩子的质量。


相关文章:

一觉到天亮的睡眠训练方法
睡觉其实不只是睡觉那么简单


出生开始培养饮食习惯。

孩子出生后就可以建立有规律的哺乳,4个小时一次(我知道很多妈妈倾向于按需哺乳,在这里我不想探讨哪种方式更合理,这不是我的目的,把精力放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就好)。



6-8周之后可以从晚上8点睡到第二天早上6、7点钟。对,没有夜奶,我们去医院查过,孩子没有出现任何营养不良的情况。


6个月加辅食,7个月开始自己用手抓着吃,10个月基本可以自己吃饱了;


营养均衡,各种食物都要尝试,不爱吃的可以少吃;中餐、西餐、日餐、韩餐……各国风味都要尝试,什么都能吃;



1岁之后可以独立吃饭,不用追着喂,出门也不用担心饮食不习惯,吃饭这件事可以放手了。


相关文章:

一岁的宝宝自己吃饭,不是梦(有视频有真相)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一岁以后也可以引导独立进食


会爬之后开始培养安全习惯。


远离家里的危险地区,危险物品;会走路之后,开始培养出门的时候不乱跑,在爸爸妈妈的视线范围内;必须做安全座椅;远离危险地带。



例如:井盖、镂空的楼梯扶手……2岁左右的时候,孩子们只要听到“危险”这两个字,就会很警觉,安全意识很到位。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大大降低危险系数。


相关文章:

孩子有了这样的安全意识,你也能带五个出去

女儿们,我该怎么跟你们聊聊“性”?


5、6个月开始培养沟通习惯。


从6个月开始,馨悦会用手语与孩子沟通。


9个月左右的时候,孩子可以用手语表达自己的基本需要,喝水、饿了、不舒服……不会因为说不出来,而急得哇哇大哭。



1岁多会说话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培养礼貌用语了,“请”、“谢谢”、“对不起”……


2岁左右开始培养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从“我渴了”到“请帮我倒杯水可以吗?”,从乱发脾气到“妈妈我想抱抱”、“爸爸你能给我讲故事吗?”


相关文章:

读懂哭声,天使宝宝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哭,是因为你们不“懂”我---宝宝手语你用了吗?


1岁左右开始培养他们的娱乐习惯。


动手的玩具可以随便玩儿,比如:积木、乐高、拼图……我们也会陪她们一起玩;每天20-40分钟视频时间;每天晚上讲故事20分钟;周末可以看一个电影;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适当延长他们的视频时间。两岁以后,不用再担心她们看太多的视频而影响眼睛的视力。


相关文章:

电子游戏,家长“放水”还是“猛攻”?

“儿童邪典片”——有毒视频防不胜防也得防


2岁开始培养他们的自理习惯。


从扔自己的纸尿裤、换洗的衣服,到自己刷牙、洗脸、穿衣服、穿鞋、整理自己的内务、收玩具。



4岁左右的时候,自己的事基本不用父母参与,自己全部能搞定了。


5岁以后可以整理书架、整理书包,也可以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了。


相关文章:

五宝们勤劳的早上……所以,我去赖床了

五宝家1-9岁的能力清单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来,3岁之前,孩子们的基本生活习惯已经养成,我们不需要在这些方面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更有精力应对孩子们从3岁左右开始的第一叛逆期。


4-6岁的重点


大部分的孩子在3岁左右,会进入到第一叛逆期,总是把“我不”挂在嘴边上。这是个万能回答:整理玩具,不!洗脸刷牙,不!起床,不!睡觉,不!甚至吃饭,也会说“我不!”。




这说明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开始有了“我”的概念,这时候我们的重点就已经从基本的生活习惯转移到“人际关系”的处理。这也是孩子的基本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很多重要的品格都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培养的。


简单举两个例子:


如何培养她们尊重别人的私人物品和空间。


当孩子到3岁左右,我们会为她准备私有物品以及空间,自己的衣柜、自己的书和玩具、自己的洗漱用品和零食……




无论是谁,想要玩别人的玩具,或上别人的床,都要征得对方的同意。就算父母要用孩子们的床,我们也会问:“小鱼儿,我可以用一下你的床给弟弟换个纸尿裤吗?”、“南南,我可以用你的蜡笔吗?”如果他们不同意,我们也不强求。


如何培养她们遵守秩序。


因为家里的孩子比较多,排队是常有的事儿。在我家,不提倡大的让着小的,每天轮到一个娃选择自己爱看的动画片;出门坐推车,轮流坐,后坐的多坐两分钟;水果按照身材的大小分……


“孔融让梨”的“美德”,在我家不提倡,但是孩子们还是非常愿意分享。我们看到的是“福杯满溢”,也就是自己满足之后,自愿分享给其他人。


这个阶段,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敏感期”,在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候,给予足够的刺激,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拓展相关的智能。


审美、数学、家务敏感期……这里面内容很多,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们发展他们的相关能力呢,举个例子来讲讲:



南南(老二),4岁多开始,特别喜欢帮助妈妈做家务,每次她要来帮忙的时候,馨悦都会分给她一些家务来做,整个过程馨悦会观察她,如果遇到困难了,馨悦会提供一些帮助,大部分的时候让她自己尝试,刚开始的时候的确做得不好,然而成长不就是这样的嘛,总会越来越好。


“天啊……这得花费多少精力啊?!也不嫌累……我不做,孩子不也长得挺好的嘛。”


没错,你说得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各家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产生出来的行动方案自然就会有差别,我们的教育目标决定了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


相关文章:

“不公平!哼!”

按电梯,开车门,遥控器……处处都要争C位

家庭规则(杨家&林家&姜家规则)


6岁以后的重点


5岁左右,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用担心她们在陌生的环境无法适应或者不会与别人相处。6岁以后开始上小学,我们的教育重点,也开始转向另一个阶段。


6岁左右的时候,他们的个性特质表现的越来越明显,我们也开始根据她们不同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开始带她们尝试各种爱好:运动、乐器、美术、手工……



多方探索找出她们喜欢的再去深入培养;陪她们一起做作业,一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起探讨学校里面遇到的问题;跟她们一起制定学期计划、暑期计划,最后再总结……


每个时期,我们的角色都不太一样,3岁之前,我们更像个“统治者”,孩子们选择的空间有限;


3-6岁的时候,我们像个“老师”,会教她们很多东西,也会给她们更大的空间,让她们去感受每个选择背后的自然结果;


6岁之后,我们更像个“教练”,提供支持、陪伴、鼓励。


相关文章:

开完家长会之后,心就凉了

如何与孩子一起制定暑期计划

陪写作业的血泪史!(上)

陪孩子写作业的血泪史(下)

总结


今天简单梳理出我们家的“家庭教育战略地图”,这的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里面很多的内容是环环相扣的,这一阶段的能力养成,往往会成为下一阶段进阶的基础。有些内容和细节也无法用文字完全呈现,这是个很遗憾的事儿(希望未来我们会有视频内容提供给大家)。


再次强调一下,我绝对不认为,我们的方法是唯一的正确方式。其中的很多方法,也是我们参考了其它的学术著作和育儿书籍,结合自身情况实践得来。



我相信,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我们只是基于我们家的情况和教育目标,设计出这样的“战略地图”,写出来供大家参考,让大家看到另一种思维方式,多一种选项可以选择。最终的路,还是每个人自己要走。


当然,每一个阶段,我们也并非都做的很完美,也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与不足,也经常反省和总结。很感恩的是孩子们都在健康、快乐的成长,每次看到她们的进步,都会激励我们更加用心的去陪伴她们,更加努力地调整自己,做一个合宜的榜样。


近期文章:

当心!!!别把你的蓝筹股当成垃圾股

你和你自己,熟吗?

添丁就要换豪宅?难道你养的是小脑腐,还得隔离开?

“不公平!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