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钢琴,也许会是她家第一个放弃的兴趣班……

吉吉pure 果壳童学馆 2023-05-17


今天文章的作者吉吉,是一个非常让人佩服的妈妈。


第一次看她在公众号「慢成长」写的文章时,就觉得理念特别好——“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吉吉不仅是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和国际认证的正面管教讲师,更是一位喜欢和大家掏心窝子做分享的二宝妈。


无论是有实操性的育儿方法,还是亲和感性的教育心得,吉吉的文章,总能让人不知不觉摆脱焦虑和盲从,让爱和教育,回归到孩子本身,字里行间充满力量,暖心又舒心。


推荐大家关注公众号「慢成长」,既有国际视野,又接地气,还有为人父母后对我们自身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吉吉还准备了特别丰富的“见面礼”,大家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后,后台对话框回复「漫画诗词」,可以获得持续更新的自创漫画式古诗词,特别为妈妈们制作的时间管理表格;回复「高频词」,获得适合孩子学习的英文高频词资源;回复「数学思维大合集」,可领取在家就能带孩子玩的数学启蒙手册哦▼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我家小叶子学钢琴的那些事儿~


每周一下午5点半,是小叶子的钢琴课时间。

 

上周,刚好看了花时间分享的果果学琴和爸爸吵架的故事,想着我家这位学琴也是各种波折,花花分享的方法挺好的,甭管孩子啥状态,我应该鼓励、鼓励、再鼓励!

 

结果当天就翻了车……

 


实在是“气”啊:

 

是这样,一节课一共45分钟,刚坐在钢琴前、按老师的要求复习上节的曲子,小叶子就开始“噘嘴”了,隔了一周,音阶、拍子、手势……忘的忘、错的错,老师不满意,孩子也很沮丧。

 

因为不熟悉,需要再弹……老师问知识点,她支支吾吾,刚教完的换了一行谱,又忘……这一晃儿,半节课过去了。

 

终于开始学新课了,小叶子没了大半兴致,遇到卡壳的地方,她一会说要喝水,一会儿又想上厕所,还问老师,“再弹几遍能下课?

 


呃……看着这个一上课就在盼着下课、平时在家想不起来喝水上厕所、一到钢琴课就贼积极、续课时信誓旦旦说想学、实际学又这幅样子的娃,我,忍不住——怒。了。


感受了一下,这份“怒”,有好多好多层:

 

首先是心疼钱,跟打了水漂一样,一节一节的出,这倒也不要紧,效果呢?不求进展多飞速,但总倒退,是啥意思嘛?

 

其次是着急,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不是“迎难而上”、多多练习,而是不乐意更进一步、想逃避。

 

最最最纠结的,是关于这门课到底该不该继续学,我真的很希望她坚持,体验一下“我能行”;觉得就这么放弃特别可惜,更担心以后遇到同样的事儿,她也会随随便便放弃不懂“坚持”……

 


打住打住!唉,为人父母,就是容易这么“灾难化”所有的“后果”……和老公吐槽,他有句话,在当下特别的火上浇油,但又真的是,灵魂拷问,一下把我给整愣了:

 

你能接受,孩子不学钢琴课吗?

 


 
对哦,半年前还完全没这烦恼,我是怎么“想不开”,在暑假的时候开始给娃报钢琴课来着?
 
想起来了,是因为小叶子说对钢琴有兴趣,我也喜欢,就琢磨着“多一个兴趣”、“尝试看看”,以后多个热爱。

当时完全没指望孩子未来考级、靠这个加分、走专业路线啥的,还发圈提醒自己“谨慎入坑”,结果呢?
 

入着入着,就想“一坑到底”、不允许孩子“出来”了——嘿,说好的“尝试”呢😂
 
我反思了下,其实这么想让孩子学琴、又特别担心她随便放弃,有我自己的“私心”,搅合在里面:
 
我在小叶子这么大、也是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学过快一年的电子琴,但上小学后,我的爸爸妈妈担心我学业压力大,就把课停掉了。
 

小时候弹琴的我


这件事长大后,就成了我的一个遗憾情结,“都怪爸妈替我放弃了”,于是我不停地美化学琴的回忆,想象自己如果能继续学,得老厉害了……
 
所以,当小叶子一排斥不想弹,我就会本能地想起这件事,不想因为我没能及时“轻推”孩子一把,长大了也变成了她的遗憾。
 
但其实,这份担心是我自己的,不是孩子的:

未来人生中,如果真的有兴趣,可以有无数契机继续学,在香港上班那会儿,我就陆陆续续利用周末学了一两年,现在不也还是跟着孩子又在捡了……
 

13年那会儿,我在香港,下班时间学钢琴


所以啊,不上纲上线,想着一个决定就耽误孩子终身啥的,真是既放过了孩子,也放过了自己。
 
至于投入钱让孩子学,就更没有责怪孩子的理由了,明明是我一次次主动掏钱,孩子从没逼我。
 
有时忍不住想和孩子叨叨“你知道一节钢琴课多贵、你得好好学啊”的时候,就会想起这张摄影师刘涛抓拍的照片: 


当时这个妈妈在路边使劲儿打小孩说,“300块钱一节课你给我考成这样,看我回家怎么整你”,看得好难受啊,为什么要这样去“羞辱”孩子呢?
 
掏钱让孩子学,本就是为人父母,心甘情愿打开一扇窗、提供一份支持而已……以“爱”之名绑架孩子“必须学好”,这份压力稍稍换换位,想想如果是伴侣、家人、领导对自己提要求,就会知道有多难受了。 



想到这里,当从根儿上、我接受了“孩子可以放弃钢琴课”,好像接下来的很多事儿,都豁然开朗了许多,也意外的,变“顺利”了很多。
 
我做了这么几件事:
 
1、观察孩子为啥受挫,和老师沟通。
 
小叶子并不是个“抗挫力”差的孩子,比如编程,听起来就有点难是吧?她已经整整坚持一年,马上要升级到高阶班了。
 
那为啥到钢琴这,画风就不一样了呢?我发现,还是难度和回应方式的问题。挑战如果过大,孩子不但不能从中得到发展,还很容易挫伤原本的自信。
 
跟课时我特别仔细观察了,她经常每弹一两下,就被老师打断、纠正,关于手型的部分尤其多:


“立个鸡蛋”、“手要站起来”……听起来这么简单的事儿,但孩子就是很难同时兼顾识谱、节奏,有一两个手指,老是忍不住翘起来。
 
换做是我,也挺受挫的,感觉自己老是做不对。
 
问了老师,她说主要是考级需要,手势必须标准,再有就是手型标准,弹奏也会省力。
 
我就在下课后和老师商量,能不能多去示范“手型正确轻松弹琴”的好处,同时表达了我们不以考级为目标,希望鼓励为主、手势问题放低要求,给孩子一些成就感。
 

老师这周就调整了,没被纠正的小叶子很意外,也很开心,直接积极影响了她整节课的效率和状态,竟然一次都没问啥时候下课,连我都吃了一惊。
 
2、重新核对目标,学的是啥,为啥而学?
 
我回忆自己学琴的动力,最主要就是,能弹出流畅的曲子,觉得特别美妙,至今,我都还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的艺术节活动上为全班的小朋友们伴奏《小花猫》。
 
孩子也是啊,小叶子本来很期待,能在钢琴课上弹出曲子,但是每一节课,我们俩听到的,都是断断续续、听不出旋律的一个个零散的音。
 
有天坐她后面听得我这个痛苦,然后我瞄了下谱子:呀,这不是小叶子会唱的歌谣《Row Row Row Your Boat》吗?!
 

之后我就和老师沟通,能不能在进入一首歌的时候,先示范一下“整首曲子”流畅弹下来是什么样子,让孩子有个“目标”和“期待”,通过练习原来最终可以弹成这样。
 
这首歌也的确让小叶子眼睛放了光,有了更多的动力,“妈妈,我弹的是《Row Row Row Your Boat》!”
 
我还邀请小叶子画了一幅画,关于——学会弹钢琴有啥好处
 

孩子的内驱力,需要通过热爱来唤醒,如果弹琴只是枯燥的练习、零散混乱的调调、不停的纠错,大部分人,都会在这个过程中消耗掉对弹琴的热情。
 
我们一起想象,会弹琴的好处能带来什么,小叶子说,“能上舞台表演”、“能自弹自唱”、“能开心”……我补充问了一点,“你会享受音乐吗?”她点点头。
 
享受音乐本身、通过艺术去纾解、释放、表达内在的世界和声音——才是学钢琴的本来目的。
 
那我们就更没啥好担心的了,即使不学钢琴,也一样可以热爱音乐啊。
 

我想了想,无论是小叶子按到一本音乐绘本书、手舞足蹈地开始指挥:
 

还是在公园路边,开心地用捡来的叶子,拉起了小提琴:

 
又或者是超级兴趣地摆弄其他乐器、好有热情地学唱《let it go》……
 

她已经,在享受音乐本身了。
 
3、让“享受音乐”,成为日常。
 
元旦的时候,我和老公说要来点仪式感、相互送礼物,我随口说了句,我要钢琴,孩子也能弹,他还真下单了个智能钢琴……
 
因为不是真钢琴,我总觉得,这玩意儿弹起来不是那么回事,直到周末连上ipad,发现只弹Do和Re两个键,竟然能合着背景的伴奏,弹出《献给爱丽丝》,这比吭哧吭哧学很多才能弹到这首曲子,好太多了吧!
 
小叶子很开心,她一直很向往能弹这首曲子,不过试了一次,发现只有50几分,又发脾气了。不管我怎么说,“你记得是二分音符、两拍,别松手太快”,她都不乐意再试。
 

管她呢?这不也是给我自己买的吗?我来!
 
不想着说教,不想着示范,本来我也有半吊子基础嘛,我就跟着弹弹弹,错了也没关系,《玛丽有只小羊羔》、《两只老虎》、《蓝色多瑙河》……
 
一连好几天。老公也来凑热闹。

 
你猜发生了啥?小叶子拍拍我,“妈妈,你靠边,我要弹!
 
这一次,《爱丽丝》她弹到了90多分,也因为频繁地练习到Do、Re、Me,新一节的钢琴课,这几个音反应都很快,无形中,体验了一把“练习会带来进步”的好体验。

 
老师夸了两句,她下课就和我激动地说,“我每天都要练好多好多遍!
 
“好呀!”
 
哈哈,我对这个话的实际执行情况不抱期待,但这一刻她对弹琴的信心,以及她从挫败到有信心的过程,让我觉得特别地宝贵。


 
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说,当孩子因为挫败沮丧、发脾气时,重要的不是去消除行为,而是去培养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去应对。
 
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钢琴,未来仍然可能是我们放弃的第一个兴趣班,但我相信,孩子已经学到了,远比成为钢琴家更宝贵的东西,而她对音乐的热爱,也将一直在💖




一开始写公众号,是因为自己当了妈,开启了全新人生。于是一边从疑惑中学习,不断收获经验,一边分享给更多妈妈们,和大家一起成长,少走弯路。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常来「慢成长」转转,这里有1000+篇原创,都是我和朋友花时间亲身经验总结。

这里有超多、超丰富的早教、启蒙科学方法:
坚持亲子阅读6年,我和孩子怎么做到的?又收获了什么呢?

四语妈妈怎么给孩子英语启蒙?我整理了免费sight words学习资源送给大家

国外幼儿园这样教孩子识字,我们怎么在家学起来?

活这么大第一次被人说“读书少”,提醒了我千万别忘教孩子这件事…

我教孩子打扑克,如何玩出“高智商”?全动图分享


也有让大家在育儿路上放下焦虑的暖心分享:
星巴克里,我见到一个男孩被妈妈骂了快两小时…
孩子在兴趣班上心态崩了,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那些没买到学区房、没上名校的家庭,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还有姐弟俩相爱相杀的日常,家有二胎的父母必看:
才生完老二,老大就争上了宠……

前阵子,我以为自己怀了老三……

前几天,姐弟俩“打”了一架,这次我为啥没阻止……

家有俩娃总掐架?别急,高情商,也是闹别扭闹出来的……


更有当妈以后,我们的自我成长和生活感悟:

当妈四年后,她做了一件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可以要三胎了,但只有一个也很好呀……

带娃偷偷溜进了大山里,想不到我们都体验了把“向往的生活”......

别笑,昨天,我让老公当了一天的娃……


之所以和大家掏心窝子分享这么多,是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做家长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课程,育儿是由无数琐碎的细节组成的,当我们对孩子了解得更多,更能给孩子好的支持,我们自己也能收获更多的成长。孩子通过我们去发现世界,我们通过孩子去发现自己。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慢成长」,很高兴能和志同道合的你成为朋友,我始终相信“育儿就是高品质地陪孩子慢慢长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