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OM人物志丨“同文人”郑彤:要办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学校
口述丨北大附属嘉兴实验学校校长 郑彤
文丨张羽
90年代,跳出教师体制的郑彤选择“下海”和一批北大同学创办北大青鸟集团。10年后,一所带着“北大”基因的民办实验学校成立,在他与团队的努力下,“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全国各地。
当国际化教育在中国的脚步逐渐加快,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学校”,也成为了郑彤的目标和希望。
“教坛新秀”下海投商
下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现象,一群不满于现状的人。
随着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一大批公务员、政府人员纷纷投身商界。放弃有保障的就业体系而从事风险较大的商业活动,第一批“勇敢的下海人”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
行业空白多、竞争压力小、创业成本低,诸多因素使得“下海”风潮在90年代初达到顶峰。而对于师范专业出身、任教不久便获得“教坛新秀”荣誉的郑彤来说,加入这场大潮,意味着从稳定走进不确定。
1993年,郑彤与北大计算机系的几位同学相遇海口,后来共同创办了北大青鸟集团,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这一年共有超过12万人辞职下海。
十年企业管理,郑彤所面对的行业从计算机软件开发逐渐转向教育投资。21世纪初,北大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成立,随后与北京大学共同创办北大附属实验学校,郑彤也开始了在民办教育、民办学校领域的尝试。
02年开始到现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为郑彤研究和深耕的主要领域。他曾用7年时间,将原本200学生的北大资源学院发展到4000人规模。在整个过程中,企业管理经验与市场化的思维带给他的是战略与未来眼光。
随着2011年青鸟同文教育的成立,郑彤与他的团队开始了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在全国的推广和布局。从开始时北京、南宁、珠海的3所学校,到如今旗下超过20所全国分校,差异化的教育需求使得民办学校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北大附属嘉兴实验学校开工仪式
对于成立青鸟同文的初衷,郑彤说到,『中产阶级、精英群体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服务体制,多元化的教育供给模式开始成为发展趋势。整个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关注教育、学校的国际化。』
依托北京大学的资源与团队的教育经验,做专业的基础教育服务商成为郑彤与青鸟同文的目标。
“同文”源自京师同文馆,成立于一八六二年,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章程,被视为中国新式学校的开端,也是北京大学的起源。同文馆是新学的引领者,郑彤说当初公司取名“同文”寓意“北大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和进取精神,以培养国际化民族精英为己任,迎接教育全球化挑战
北大精神和教育本真
从2001年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成立到如今青鸟同文在全国的学校布局,“北大”是无法回避的两个字,而北大与北大精神赋予学校的是更高的责任感。提出“传承北大精神,回归教育本真”的办学理念,这更像是郑彤与团队对自身的一种鞭策。
世界上再没有其他一所学校像北大这样,一个学校的命运和行动牵动着一个民族的命运。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历史与民族赋予了北大二字独特的内涵。在郑彤看来,北大的精神带有文化传承与民族使命感。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北大精神也在不断发展,某种意义上,它可以代表民族的精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做国际化教育时,依然坚持北大精神的原因。』
将北大精神作为办学基础,代表着郑彤对学校抱以最高品质的期待。而在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教育逐渐被大众所重视的前提下,教育规律和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成为了办学所要考虑的关键,而这一点,也是郑彤眼中“教育的根本”。
『我觉得目前许多对教育的探讨都离教育本身很远,教育的本真应该是遵循教育的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好的教育应该是给孩子以合适的土壤,好的老师应该是帮助孩子发现自身潜力,帮助他们成长。』
在北大读研究生,如今重回北大校园参与国际学校运营与管理研修项目,在国际化学校方面处于学习阶段的郑彤收获了的是思想的交流、不同角度的见解。
国际化学校——新的挑战
如今的民办学校不仅保持着在数量上的高速增长,整体办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与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对于郑彤来说,新尝试下的国际化学校面临着挑战,但信心十足。
北大附属嘉兴实验学校的创办,意味着青鸟同文在国际化教育实践上走入新阶段。基于当地家庭的需求,嘉兴实验学校以“实验班+国际班”双轨模式发展,前者以双语教育、国际化教育理念实行自主研发课程体系,后者则是以IB课程为核心的标准国际学校体系。
『国际化学校不意味着纯粹国际课程,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模式带给当地学生、家长一种“新教育”的体验。目前是通过这种双轨的模式实现,未来随着学校不发展,不排除两个学部融合的可能。』
机遇的另一面是挑战,作为刚起步的国际化学校,郑彤也坦言需要3到5年打好基础。对于国际化学校这一全新课题,理念的落地往往成为最大困难。『理念、目标、课程都属于学校的顶层设计,如何让这些内容落地?我们需要做好管理人员、教师团队以及各方面的资源支持。新校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缩短团队的磨合期以及更高效地利用资源。』
郑彤与教师团队
学校国际部创校校长Rockey有着30年国际教育经验,并曾在上海长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担任校长。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到一所主要面向中国学生的国际化学校,中外双方的无缝配合也成为实现“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学校”这一目标的关键。
『我们提出的国际化是“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国际化”,这一点也是我们和Rockey校长沟通最多的地方。我们做IB体系,是希望以IB的理念实施中国课程、知识的教学。』在翻译了中国教学大纲后,教学管理团队在课程设计之初就将两种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从知识点、课程框架到课堂模式,实现逐步的融合。
郑彤解释到,『各个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都是相似的,所谓做国际化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实现培养目标”的路径选择,也就是方法论的不同。』
“国际化的社区”,这是郑彤在谈到学校发展、团队构建提到的概念。国际化不单单是领导者、团队成员的国际元素,更应该是整个社区理念、制度上的转变。
这一想法源自他家长和校长的双重身份。
在学校的第一年,郑彤曾利用假期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到嘉兴实验学校的课堂当中,而教师团队的反应使他意识到传统理解与国际化社区构建要求之间的冲突。
『某个老师、校长的孩子突然被安排到班级里,可能在我们传统认知上会觉得很正常。但当时外教团队提出,特殊身份的“插班生”会对教学、教师的授课有一定压力,对其他孩子可能不公平,这个观点的背后其实是对学校制度和文化提出的新要求。我在思考,对于国际化社区的构建,首先面临挑战的是如何改变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理念,转而建立国际接轨的理念、制度、机制等。』
从2002年开始,郑彤的工作便没离开过教育。这位北京大学管理学的硕士,依靠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对教育的投入产出、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等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洞察。而在职业校长要“懂教育也要懂经营”的今天,他也在经历着“不断学习、不断认知”的过程。
相关阅读
PISOM人物志|枫叶小熊教育集团CEO:教育应该是事业,而不是产业
PISOM人物志|浙江绍兴国际学校创始人金甲辰: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